宋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部编⼈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知识点⼀繁华的都市⽣活1.背景(1)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城市,在商业、贸易、⽂化、教育等⽅⾯⼗分发达,⽽且社会⽣活也丰富多彩。
(2)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市。
2.表现(1)娱乐⽣活①北宋开封②南宋临安:⽂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的种类和数量多。
相关链接1.⽡⼦⼜叫⽡舍或⽡肆。
之所以叫“⽡⼦”是因为当时没有⼀个现成的名称,古⼈发现这些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舍”“⽡⼦”。
南宋末年吴⾃牧在《梦粱录》中写道:“⽡舍者,谓其‘来者⽡合,去时⽡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2.宋代的元旦并不是指今天阳历的新年,⽽指的是现在农历的春节。
思维拓展宋代城市娱乐出现的新趋势。
提⽰:(1)商业化趋势。
⽡⼦既是娱乐中⼼,⼜是商业中⼼,因⽽也叫⽡市,⽡⼦中除表演外,也有卖饮⾷、药物、古玩、字画的。
勾栏内商业⼴告琳琅满⽬,艺⼈的演出乃⾄体育表演都以挣钱为⽬的。
(2)专业化趋势。
由于商业化娱乐趋势的形成,观众就要求观看⾼质量演出,专业程度相当⾼的艺⼈和社团也相应产⽣。
(3)通俗化趋势。
⽡⼦、勾栏⾥的⽂娱活动能满⾜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爱好,以⾄有“勾栏不闲,终⽇团圆”的说法。
(4)⼤众化趋势。
宋代⼤的勾栏可以容纳数千⼈,游⼈看客上⾄达官贵⼈,下⾄平民百姓。
不少从前为上层独享的娱乐活动如今成为⼤众共同的爱好。
(2)宋元杂剧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城市和地⽅郡⾢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舍等场所进⾏演出。
③发展(3)节⽇风俗:宋代已经有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些节⽇的习俗流传⾄今。
思维拓展两宋时期社会⽣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提⽰:两宋军民抗击北⽅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契丹、⼥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明,农耕⽂化和游牧⽂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丰富了华夏⽂明;两宋时期,农业和⼿⼯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南移;指南针、⽕药、印刷术三项重⼤发明与应⽤以及海内外贸易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明的⾼峰;两宋统治者推⾏“重⽂轻武”的国策,推动了⽂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
一、政治制度1. 宋朝政治制度2. 元朝政治制度
二、经济社会1. 宋朝经济2. 元朝经济3. 宋元时期的社会阶层4.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文化艺术1. 宋朝文化2. 元朝文化3. 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4. 宋元时期的艺术发展5. 史书、百科全书和诗词等文学流派
四、外交关系1. 宋元时期宋与金、元的关系2. 元朝与西域国家的交往3.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经历
五、战争与征服1. 南宋和金的战争2. 蒙古帝国对南宋的征服3. 元朝对世界的扩张
六、思想文化与宗教信仰1. 宋朝儒学2. 宋元时期佛教的扩张3. 藏传佛教在元代的发展
七、思想和政治的变革1. 道教和个人主义的兴起2. 忙乱时代的影响3. 中原文明对南方文化的影响
八、历史人物与事件1. 宋仁宗、宋理宗、宋徽宗、元世祖、元成宗2. 刘邦、忽必烈、马可•波罗、郑和3. 雷震子、欧阳修、杨宪益、朱熹、王安石、陆游、辛弃疾
以上是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的全部内容。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都经历了大的变革。
虽然宋朝和元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这两个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同时,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军事方面也发生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件。
熟悉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宋元时期历史的了解,还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1.表现
(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市”的发展
(1)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3.对外贸易
(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第1 页共1 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1.1 北方的都市-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2.1 文化传承-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历史初中必背知识点

历史初中必背知识点历史初中必背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升;作用——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1)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战国,制成“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2)火药武器:宋元时期,(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3.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4.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梦溪笔谈》,“十二气历”5.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授时历》灿烂的宋元文化(二)1.司马光(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2.宋词和元曲:(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元曲:关汉卿,《窦娥冤》3.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1).明太祖: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明朝2.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太祖):3.靖难之役:朱棣(北平的燕王)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以胜利告终,朱棣成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改北平为北京。
初中历史复习计划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所教授的5个班级,每个班还有8节课的复习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我将整册书的内容共分为六个专题为学生进行复习,以下是我的复习计划:专题一、专题二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然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背诵,强化记忆,训练学生通过某一知识点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与该主题有关的知识,交给学生如何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如何联想,交给学生联系的技巧,无论横向亦或是竖向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包括1、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主要人物:阿沛阿旺晋美,所签协议《略》2、民族区域自治:实施地区,意义,与“一国两制“区别3、新兵种组建:新中国成立前第一支海军,海空军司令部分别成立时间,意义4、土地改革:能掌握所有国家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的改革,四个阶段:1950年土改,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_届_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初一历史第12课 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笔记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的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市民文化生活,瓦子,勾栏。
3.戏剧表演,杂剧。
4.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
二、宋词
诗人
时期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念如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
南宋
《破阵子•醉里排灯看剑》
三、元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元曲的范畴:元曲,杂剧,南戏等
2.戏剧家:关汉卿——《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体裁: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2.《资治通鉴》的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史学两司马: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迁——《史记》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宋元)1.五代十国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
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2.主户和客户唐、宋户籍均有主、客户之别。
唐朝主户指土著户,客户指外来户。
北宋主户分为官户和民户,官户是品官之家,不负担国家赋役,另立户籍。
民户是一般人家,分为五等,都是有常产之人。
客户指无田无牛的佃农。
主户之中一、二、三等户是地主,四、五等户是自耕农。
自耕农的主户和佃农的客户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宋代主要的劳动者,也是主要的剥削对象。
3.庆历新政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
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4.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贬黜熙拧、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时间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①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②的对立,③再度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
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④的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南宋时,⑤南移完成。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⑥和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和事件,对中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
面总结宋元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
1. 宋朝和元朝的建立
宋朝在1127年被金国攻灭,南宋建立,南宋政权的中心在临安(今杭州)。
1234年,
蒙古军队攻灭金国,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成为大汗,建立元朝。
元朝政权的中心在大都
(今北京)。
2. 政治体制
南宋政权采取的是官办军队和贴息粮食等政策。
而元朝则实行行政区划和选举制度,设立
行省、路、州等行政单位,采用官员选举制度。
3. 政治改革
元朝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三法、百工、千牛、万户等制度的实行,推行
蒙古法、推行行人、行使地方官职制度等。
4. 政治事件
在南宋时期,发生了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南宋与蒙古的战争、大江大湖决一死战等重大政
治事件。
而在元朝时期,有建立政权、改元建号、西征、南下、北伐等政治事件。
5. 政治思想
南宋时期,王安石主持了变法,他提倡新法、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改革现政
治体制,推动南宋政治、经济的发展。
而元朝则实行了蒙古法,并且进行文化政策改革等。
二、经济
1. 经济型态
南宋时期,主要依靠商品经济、手工业和文化领域、商业贸易和行商等方式,去发展农业
生产、工业和商业贸易等。
而元朝则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推行用人、行使货币、发行钱法等制度。
2. 农业
南宋时期,出现了江南与江北之间农业经济的不平衡,江南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而江
北地区则相对落后。
元朝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制度改革,包括开疆垦田,设立均田制、获得悬田、实行准分土地等制度。
3. 商业贸易
南宋时期,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南宋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扩张,促进了
中国和外界经济的交流。
元朝时期,则推行元代货币制度,发展了内外贸易,并实行了海
禁政策等。
4. 文化产业
南宋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昌盛,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文化作品和创作。
元朝时期,
也保持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作。
三、社会
1. 社会结构
南宋时期,南宋社会结构变革不大,基本上延续了唐、五代时期的特征。
而元朝时期,社
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重视家族、世袭、贾布的治疆,推行行使等。
2. 家庭生活
南宋时期,南宋社会家庭生活起了很大作用,其中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而元朝时期,
则实行一系列家庭生活方面的改革,对家庭生活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3. 文化活动
南宋时期,南宋社会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在其中起了非常大作用。
元朝时期,则保持了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发展了科技、文学、绘画和书法等文化活动。
四、文化
1. 文学
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诗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对南宋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
元朝时期,文学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2. 绘画
南宋时期,绘画也非常丰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绘画家和作品。
元朝时期,绘画也得到了
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家和作品。
3. 独特文化
南宋和元朝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作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宋元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和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宋元历史,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还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许多优秀文化作品和艺术珍品,对于
我们的学习和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