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word版)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而电子设备的普及更是如日中天。
由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也就越来越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会阐述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肉眼无法观测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质,往往被忽视。
但红外、紫外线等都是电磁波,直接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 电磁辐射会对视力造成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电子屏幕,看电视、玩电脑、使用智能手机等等。
这些电子设备显然都会散发出电磁波。
无论是充电一边看电影,还是充电一边打游戏,都会对视力造成损害。
3. 引发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受损,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
头疼、嗜睡、失眠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种名叫“电磁过敏症”的疾病,这种症状通常是因为过多的电磁辐射引起的。
4. 对儿童的危害儿童身体娇嫩、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更加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影响。
长期接触电磁波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巨大的负担,并且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磁辐射对于儿童的威胁。
二、防范措施1. 减少接触电子设备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就可以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比如,可以尽量不使用电子设备来消磨时间,可以去户外运动、读书、看电影等等。
2. 远离高辐射区域有些地方,比如辐射治疗室、雷达站等等,其辐射程度是非常高的。
长时间待在这些地方,一定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远离这些高辐射区域。
3. 贴上防辐射贴科技发展的今天,防辐射贴可以说是防护电磁辐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贴上防辐射贴,可以减少电子设备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对身体的威胁。
4.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比如减少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等,同时可以采用一些软件来减少辐射。
此外,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应该合理安排坐姿、距离等等。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电磁辐射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方法进行探讨,详细阐述相关步骤。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剂量电磁辐射可能引发急性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等。
- 长期低剂量电磁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不孕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1. 家庭用电器- 电视、电冰箱、电饭煲等家电产品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2. 移动通信设备- 手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都会产生辐射,特别是当手机通话时辐射强度较高。
3. 电力设施- 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1. 减少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
- 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保持一定距离。
2.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使用手机辐射贴等防护产品,减少手机对人体的辐射。
- 使用铁质屏蔽窗帘、铁质窗框等屏蔽电磁辐射的产品。
3. 调整使用习惯- 使用蓝牙耳机或免提设备来减少手机对头部的辐射。
- 尽量使用有线网络,减少使用无线路由器的频率。
4. 选择电磁辐射较低的产品- 选择低辐射手机和电器产品具有更低的辐射强度。
- 可以查看国家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志,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
四、居家环境的电磁辐射防护1. 室内电器的布置- 电视、电脑等电器尽量放置在远离人体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
- 将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放置于较远的位置,减少辐射强度。
2. 定期检测和修复电器设备- 若电器出现漏电或其他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
- 定期使用电磁辐射检测仪测量室内的电磁辐射水平,确保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3. 使用屏蔽材料-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窗帘、窗框和墙纸等产品,减少外部电磁辐射的入侵。
- 如果有大型电力设施附近,可以考虑使用特制的屏蔽材料进行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了解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了解与防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及有效的防护方法。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健康风险: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睡眠障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
2. 癌症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特别是高频电磁辐射,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3. 生殖问题:一些研究指出,电磁辐射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精子活力和卵子质量。
二、对电磁辐射的了解1. 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来自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等。
2. 辐射频率和功率:辐射频率越高,能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潜力也越大。
此外,设备功率的大小也会影响电磁辐射的程度。
3. 电磁辐射的测量:人们通常使用电磁辐射仪器来测量电磁辐射的级别。
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可以了解产品的辐射水平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1.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减少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少使用手机、电视等电磁辐射强度较高的设备。
2. 增加距离和减少时间:尽量保持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同时减少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的时间。
3. 使用辐射防护产品:市场上有一些专门用于减轻电磁辐射的产品,如辐射防护贴、防辐射眼镜等,可以适当选用。
4. 定期休息放松: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少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度。
5. 加强身体免疫力: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均衡的饮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轻电磁辐射带来的潜在危害。
结语: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辐射已经成为人们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并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增加距离和减少时间的方法,以及使用辐射防护产品等,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同时,定期休息放松和加强身体免疫力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电磁辐射”危害及对策(通用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电磁辐射”危害及对策(通用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电磁辐射”危害及对策(通用版)危害之一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危害之二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危害之三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危害之四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危害之五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危害之六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教您7招防电磁辐射别让电器扎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勿在电脑身后逗留---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
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用水吸电磁波---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
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
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及时洗脸洗手---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接手机别性急---手机在接通瞬间及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一、电磁辐射的定义和来源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向外扩散的一种物理现象。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来自很多方面,如电话、电视、微波炉和电脑等电器设备发出的辐射,以及无线电、电磁波等等。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越来越关注。
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常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中,会导致人体神经紊乱,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
2.诱发癌症: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DNA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3.影响生殖系统:一些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和女性卵巢功能的受损。
4.影响睡眠质量:电磁辐射会干扰大脑的正常运作,导致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三、电磁辐射防护的方法为了保护人体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方法:1.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增加电磁辐射的暴露量,也会对人体眼睛、颈部和手部等部位造成负担。
2.离电器设备远一点:尽量与电器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的暴露量。
3.使用辐射低的电子产品:选择辐射低的电子产品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4.使用辐射防护材料:市面上有很多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如电磁波屏蔽布、电磁辐射防护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四、结论电磁辐射的危害,人们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身体的伤害。
同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电磁辐射的防护,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

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
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
随着电器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常常会接触到电磁辐射。
虽然人们能够感受到的电磁辐射是微弱的,但当电磁辐射的强度过高时,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电磁辐射的危害
1.对人体伤害: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生物学影响,例如对睡眠、产生头晕、头痛、嗜睡等影响。
同时,长期处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引起白血病、脑瘤、不孕不育等身体疾病。
2. 对电器电子产品伤害:高强度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使其功能失效。
3. 对环境伤害:电磁辐射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高强度电磁辐射会导致大气层电离而影响其性质和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影响飞行器导航等。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1. 控制辐射源:减少电磁辐射的源头。
例如对商业区或荒野等的电磁辐射进行控制。
2. 加强环境辐射控制:构建辐射环境与基础设施已成为电磁辐射控制的主要途径,主要控制电磁辐射的卫星与塔的数量。
1。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电磁辐射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方法。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于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射,它们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直接将人体细胞离子化。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中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白血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电磁波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电视信号等。
长时间接触这些辐射会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头痛、失眠、血压升高等问题。
3.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释放出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可能诱发视力下降、生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针对电磁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护:1. 保持距离:减少与电磁辐射源的直接接触,比如尽量远离电力线、电视发射器、微波炉等。
同样,人们也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旁工作或休息。
2. 使用屏蔽器材:在面对电子设备时,可以使用一些防护屏蔽器材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对于电脑使用者,可以使用具有电磁辐射屏蔽功能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以降低电磁辐射对用户的暴露程度。
3. 定期放松身体: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容易引起身体疲劳和压力。
因此,人们应该定期放松身体,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或手机。
此外,人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和正确的坐姿。
5. 定期体检: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人们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结语: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增强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保持距离、使用屏蔽器材、定期放松身体、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以及定期体检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带来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来源于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等,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防护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产生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能量可以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较高水平的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1. 癌症风险增加:一些研究显示,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更为敏感。
2. 生殖问题:电磁辐射被发现与男性精子活力和女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 睡眠干扰:电磁辐射可能干扰人体的自然生物钟,导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
4.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问题。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减少接触:尽量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辐射强度较高的器具。
例如,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尽量减少使用微波炉等电器。
2. 增加距离: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辐射强度。
例如,使用耳机代替直接将手机靠近耳朵。
3. 防护用具: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防护用具,如抗辐射眼镜、防辐射衣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定期休息:适当安排时间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充足睡眠等,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总之,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说电磁辐射就完全是致命的。
我们应该保持适当的预防意识,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科学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全面地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地防护和管理,我们才能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 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 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1]。
电磁辐射污染成为继废水、废气、固废、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影响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源。
由于电磁辐射无形、无色、无味、无声, 而且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都是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东西, 如输电线路为人们带来了光明, 广播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新闻娱乐, 手机为人们的通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所以电磁辐射被称为是充满柔情的空中杀手[2]。
1 中磁辐射的产生及分类1.1 电磁辐射的产生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 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 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 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 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称为电磁波。
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 会有电磁能量输送出去, 这种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一般来说, 雷达系统, 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 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 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 各种电加工设备, 通信发射台站, 卫星地球通信站, 大型电力发电站, 输变电设备, 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 地铁列车和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工作在以上环境或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
1.2 电磁辐射的分类电磁污染源一般分为天然和人为的2大类, 天然的电磁污染, 如雷电、火山喷发, 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来自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高频熔炼等), 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塑料热合机、高频干燥处理机、介质加热联动机等), 短波与超短波理疗机, 无线电发射机, 微波和加热器与发射设备, 以及汽车火花干扰源等等。
目前城市环境中的辐射污染源主要是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天线, 电磁污染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间辐射、导线传播和复合污染。
2 机理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是指人体中的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 引起机体升温, 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水具有很强的偶极性。
当人体处于电磁场中时, 人体的极性分子(如水)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偶极子)有一定的取向性, 即在自然状况下排列较为紊乱的极性分子按阴阳极调整排列, 即产生取向运动。
在交变电流电磁波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极性分子将随着频率变化而来回排队。
这样, 在分子运动时会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 在交变频率高时, 产生的热来不及失散, 从而使机体温度上升, 表现出热效应。
电磁振荡频率越高,体内分子取向作用越剧烈, 热作用也就越突出, 产生的损伤也越严重。
当被人体吸收的电磁波能量达到一定强度时会使人体发热而出现高温生理反应, 严重时人体将出现如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
非热效应是指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 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 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 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人体受到长时间强度不大的电磁辐射时, 虽然人体温度没有明显升高, 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共振, 出现膜电位改变, 使细胞的活动能力受限。
因此, 非致热效应也被称为谐振效应。
当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长时间地作用在人体时, 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 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 使细胞的活动能力受限。
这种在分子及细胞一级的水平上发生的效应既复杂又精细, 会使人出现诸如心率、血压的改变及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
累积效应是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 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 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 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 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 危及生命。
3 危害3.1 干扰电子设备大量的研究表明, 电磁辐射会造成广播与电视不能收听、收看, 自动控制信号失误, 电子仪器仪表失灵, 飞机指示信号失误或空中指挥信号受到干扰, 干扰医院的医疗器械或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等, 从而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
3.2 影响易燃易爆物品高压线路产生的电晕在导线及其金属表面空气中的电晕放电, 绝缘子承受高电位梯度区域中放电并产生火花, 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产生的间隙火花放电的电磁辐射对诸如武器弹药、燃油等易燃、易爆物质产生潜在的威胁, 或者使电爆管的效应提前或滞后, 从而危及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3.3 导弹制导系统失灵电离层是空间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地面以上60-1000km之间。
电离层是对军事通信、定位和导航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主要通过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来实现。
强烈的太阳耀斑发生时, 电离层内电子密度剧增, 常导致通信完全中断以及定位和导航精度下降, 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产生几千米的误差。
导弹测试设备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有电源遥控安全系统、火工器电阻测试仪以及电气系统的检测设备。
监控系统是以仪表或特种技术对导弹系统在技术准备和发射准备后, 某些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的技术参数和条件进行连续或间歇地监测, 以及向导弹传输指令和监测控制的系统。
3.4 对人体的危害电磁波可以干扰人体的生物电, 尤其会对脑电和心电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功能和心脏活动。
①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医学研究证明,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 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②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③影响人的生殖系统, 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 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④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⑤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 表现为心悸, 失眠, 部分女性经期紊乱, 心动过缓, 心搏血量减少, 窦性心率不齐, 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下降等。
⑥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 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等。
3.5 危害影响因素电磁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可以为生物体物质所吸收,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 人们都会被电磁辐射所伤, 发生电磁中毒。
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电磁场强度。
人体周围电磁场强度越高, 人体吸收能量越多, 伤害就越重, 即辐射源功率越大, 距辐射源越近, 电磁场强度就越高, 人体受伤害就越重。
②电磁辐射频率。
电磁辐射频率越高, 机体的热效应就越明显, 对人体的伤害越重, 在相互作用下, 脉冲波对人体的伤害比连续波严重。
③电磁波进入机体的深度。
电磁波进入机体越多, 对人的伤害就越大, 电磁波进入机体的深度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电磁波的波段, 电流形式, 电磁波进入机体角度(入射角), 组织含水量与组织类别, 组织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等。
④照射时间。
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计效应, 因此, 人体接受辐射的时间越长, 间隔时间越短, 伤害就越重。
⑤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时, 不利于人体散发由电磁能转化的热能, 使机体内温度升高, 电磁场伤害加重。
⑥个体差异。
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讲, 在相同的情况下, 女性较男性严重, 儿童较成人严重, 瘦者较胖者严重, 这可能与人体的含水量有关。
4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其根本出发点是消除或减弱人体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 其主要措施包括屏蔽和吸收。
屏蔽是根据电磁波的趋肤效应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 阻止向被保护区域扩散的技术措施。
具体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定的空间内, 防止其传播与扩散, 通常采用板状、片状或网状的金属组成的外壳来进行屏蔽。
此外, 还可利用反射、吸收等减少辐射源的泄漏等来加强防护。
保护环境中的辐射, 其磁场强度与到辐射源的距离成反比, 功率密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 只要离开辐射源一定的距离, 就能明显地减小辐射。
吸收是指利用某些特定材料的谐振特性, 利用材料和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将电磁辐射能量吸收掉以降低其强度, 达到吸收辐射能量的目的, 多用在微波设备的调试上。
它要求在场源附近就能把辐射能量大幅度衰减下来, 以防止对较大范围的空间产生污染。
同时, 可在主要辐射方向上使用功率吸收器、等效天线等波能吸收装置。
另外, 将屏蔽材料与吸收材料叠加制成防护板或防护罩, 既可以防止电磁辐射的定向传播, 又可以进行吸收以免反射产生二次污染, 也可大大地降低电磁辐射的能量, 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此外, 为了减小电磁辐射污染范围, 对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使泄漏量最大限度地减少, 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随着家用电器和移动通讯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污染,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①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 特别是功率大、频率高、易产生电磁波的电器, 一是防止相互干扰, 二是不要成为辐射集中地, 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 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②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和同时启用, 应购买使用电磁辐射少的绿色家电。
③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距离, 离电器越远, 受电磁波侵害越小。
④安放微波炉时, 高度应该在人体头部之下, 可防止人脑和眼睛受损。
使用过程中, 应尽量远离。
⑤尽量远离电磁辐射区, 如果住房临近高辐射区域, 有条件可以对电器集中地进行监测, 要保持在安全环境指数以内。
⑥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常饮绿茶。
另外食用人参类制剂、五味子、蜂王浆、枸杞等药物, 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 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提高器官组织的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