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涛《百年舂锄不言休》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2019版高考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九)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能(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桃园杂记李广田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
县名济东,济南府属。
土质为白沙壤,宜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
无山,多树,凡道旁田畔间均广植榆柳。
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间有杏,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隙空而已。
世之人只知有“肥桃”而不知尚有“济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
我这样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稀少了下去。
故乡的桃园,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
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
所谓拔园,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美的秋桃。
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守了。
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
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能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刚刚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
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闻到的,尤其是早夜,或雨后。
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荒谷早锄”,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
这种鸟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叫得最勤,再就是雨过天晴的时候了。
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个作吱吱鸣声的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情。
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
这时候的每个桃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
守园人则多半是老人或年轻姑娘。
他们看桃园,同时又做着种种事情,如织麻或纺线之类。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 演练2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解析】选A。本题各选项第四、五处不同,其余相同。第四处,“据强齐从燕赵 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分析句式结构可知,“据强齐”“从燕赵”两个结构相 同的动宾短语都可独立成句,其后面都应断开;分析语法可知,“空虚之地”是 “出”所到的地点,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第五 处,“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根据语意可知,“制其后”指牵制他们的后方,中 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
演练2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 分析
一、片段训练(8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 其牛,父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 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 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 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 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附【译文】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
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唐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 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你安坐面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 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 头对紫微舍人齐浣说道:“我做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齐浣 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 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 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我到底是什么 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 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抒情性文体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抒情性文体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
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
”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
”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
”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
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
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1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
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
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
”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六年中考真题)【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云球①,宇文玉,居虎丘。
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
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
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
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
”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
”又出数十镜示之。
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
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幼禀.夙慧(具有)B. 不爽.毫发(差错)C. 万象毕.见(完成)D. 无微不瞩.(看见)1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 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 “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 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2)神哉,技至此乎。
14. 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15. 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
郑州二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郑州二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蹒跚(pán shān)B. 讣告(fù gào)踌躇(chóu chú)恣意(zì yì)C. 徇私(xùn sī)踯躅(zhí zhú)旖旎(yǐ nǐ)D. 恣睢(zì suī)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成绩优异。
B.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起飞。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深受读者欢迎。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5. 下列诗句中,属于绝句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提优卷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提优卷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
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2020年平房区中考调研模拟题语文答案

2020年平房区中考调研模拟题语文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1.(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nà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yǒng 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zhì。
②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
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③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
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有责任,敢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A.披荆斩棘(jí)B.百折不挠(ráo)C.烙(luò)下D.歼(qiān)击(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拼音写汉字。
①nà呐喊②yǒng踊跃③旗zhì帜(3)选文第②段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赋予B.妙手回春C.风流D.鞠躬尽瘁(4)给选文第③段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处是D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A B C D【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A.正确。
B.有误,“百折不挠”的“挠”应读作“náo”。
C.有误,“烙下”的“烙”应读作“lào”。
D.有误,“歼击”的“歼”应读作“jiān”。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根据积累可知,“nà喊”应写作“呐喊”,“yǒng跃”应写作“踊跃”,“旗zhì”应写作“旗帜”。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38(含解析)

中考语文阅读一百天38(含解析)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赏析“小雨丝丝欲网春”一句的妙处。
2.请分析本诗所表现的作者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给“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划分朗读节奏。
【答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请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2)陶后鲜.有闻 ( )5.选出与例句“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 缓兵之.计B 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6.用现代汉语表述语句意思。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请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我说,你听木铃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
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
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
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
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
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静涛?百年舂锄不言休?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我国学术界曾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在钱钟书心中,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那么直呼“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1917年8月9日,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是潮州首富,又是当地著名学者。
饶锷致力于考据学,家中藏书10万卷。
他为儿子取名“宗颐〞,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那样的大学者,饶宗颐三四岁时,父亲便教他诵读经典。
10岁时,他已经阅读了?通鉴纲目??纪事本末?等古籍,并跟随名师学习,打下了绘画、书法和古文的深厚根基。
1930年秋,14岁的饶宗颐以优异成绩考入潮州金山中学学堂。
当时在潮州能考上金中的,都相当于“举人〞,享受礼遇。
但饶宗颐觉得“在学校获益不大〞,入学后没多久,就回家自修,开明的父亲并未反对。
16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
“父亲留下庞大的财产与大批书籍,在这两者之中我选择了书籍。
〞他继承父亲遗志,完成?潮州艺文志?,踏出了学术生涯的第一步。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宗颐曾在中山大学任艺文纂修,同时参加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潮州沦陷后,饶宗颐不得不辗转于广东香港之间。
父母早逝,战乱动乱,让他较早地参透何为心无挂碍。
他一生面对逆境,往往比拟达观、超然,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在香港,饶宗颐有时机接触到很多善本、孤本,为以后的治学打下
了根底。
1952年,并无大学学历的他受聘成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
饶宗颐主讲目录学、文字学、?楚辞?和汉魏六朝文学,他的潮州话、普通话与粤语都能讲得流畅标准,受到学生欢送。
港大授课之余,饶宗颐还前往新亚书院讲授“老子〞等课程,同时继续研究敦煌学。
饶宗颐不喜欢政治,专心治学。
他将著述又涉政的人称为“早达〞,“忘文学而求‘名’,不知道名之为‘害’〞。
但他也关注世道人心。
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股市大跌,每天都有股民跳楼自杀,饶公亲自书写了?般假设波罗蜜多心经?。
字很大,每个约一平方米,由香港政府出资,按照原始尺寸,在大屿山建了“心经简林〞,来安抚市民的心灵。
现在已是香港市民寻求心灵慰藉的一个重要去处。
在日常生活中,饶宗颐为人谦虚,待人真诚,就是陌生人想与他讨论问题,他也会热情交流,不会高高在上。
他对“国学大师〞“一代通儒〞等称呼表示不敢当。
2003年,香港大学设立饶宗颐学术馆,他给学术馆取名The Jaotsung-I Petite Ecole,意思为“这是香港大学里面的一间小学校,我在这里做点小学问〞。
1954年,饶宗颐在日本研究甲骨文。
同年到剑桥出席第二十三届东方学国际会议并发表了论文?老子想尔注?,从此引起了西方的注意。
法国汉学家戴密微邀请他到巴黎整理敦煌经卷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文物中,饶宗颐系统地研究了道教文献资料,并出版了?敦煌老子想尔注校笺?,填补了学术空白。
这本书引发了欧洲研究道教的热情,巴黎大学中国学院还把此书定为研究生必读教材。
戴密微很欣赏饶宗颐诗、词、赋方面的才情,曾邀他同游瑞士。
1962年,经戴密微力荐,饶宗颐以甲骨学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得了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汉学儒莲奖〞。
“久去乡关,累十余稔,山川乔木,望之畅然〞。
饶宗颐1949年离开大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土的思念愈加强烈。
藉由中山大学邀请,63岁的饶宗颐回到朝思暮想的广州,感慨地说:“我从小读过很多地方志,对各地的地名很熟悉,可是大陆很多地方还没去过。
〞他下定决心,要在晚年游历祖国。
饶宗颐前往莫高窟考察,虽然他以敦煌学研究而闻名于世,此前却从未到过莫高窟。
饶宗颐在火车上一路凝望着窗外,同行者问:“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有什么好看的?〞饶宗颐答复说:“我正等着海市蜃楼的出现。
〞离开敦煌后,饶宗颐又到了西安、洛阳等历史名城,每到一处,他都要去当地的博物馆仔细地考察每一样藏品,有时候还要到库房里看。
进入新世纪以来,他被尊为国学泰斗,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饶宗颐,称赞他心系国家开展,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断。
不管何时,饶宗颐都像他自比的那样“辛苦待舂锄〞,百年不休,他曾说:“人在天地之中,渺小得像一个不可知的斑点,亦像一根芦苇,很容易被一阵风所摧折……面对无限的宇宙,永远的岑寂给人以无限的恐惧。
在无限的周遭,处处可以是中心,而何处是圆周,却煞费思量。
〞
相关链接
①我〔饶宗颐〕特别喜欢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这里的“万古不磨〞,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自在〞是佛教的话,就是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和自在之心。
〔肖
莹?饶公印象记?〕
②饶氏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
他通晓中、英、法、日、德、印度等国语言文字,对古梵文、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
因此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提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
过去不少人以为他的艺术创作只是治学之“余事〞,但近30年来,他在书画创作上新法迭出,业界公认其成就绝不在学术之下。
〔刘伟忠、姜舜源?一代通儒饶宗颐?〕
1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饶宗颐的家境优越,深厚渊博的家学为他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儿时名师的教导为他日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B.饶宗颐在香港大学教书,虽然他没有大学学历,仅因为他的潮州话、普通话与粤语都能讲得流畅标准,所以仍受到学生们的欢送。
C.饶宗颐在法国系统研究了道教文献资料,其著述填补了学术空白,巴黎大学中国学院将他的?老子想尔注?定为研究生必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