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能文能武、门可罗雀、人皆可夫2.名词用作状语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虎居龙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狼心狗肺、龙争虎斗、花容月貌、土崩瓦解等等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3.名词的使动用法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如: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
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沉鱼落雁、兴风作浪(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富国强兵、厚古薄今、精兵简政2.形容词用作意动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自高自大、重男轻女、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安贫乐道、重理轻文。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一、名词用作动词1动用规律:① 名词+名词 非主谓、偏正关系② 所+名词③ 副词+名词④ 名词+代词⑤ 能愿动词+名词⑥ 名词+介词结构⑦ 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 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⑧ 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例词分析 1、百年树.人 名词+名词下同 培育 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 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 4、声东..击西.在东面、在西面5、师心自用 把……当成老师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 7、幕.天席.地 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 9、腰.金衣.紫 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 10、草菅..人命 草、菅:草;把……当作草 11、汗.牛充栋 使 出汗 12、不胫.而走 副词+名词 下同 长小腿 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14、不毛.之地 长草木 15、不期.而遇 约定日期 16、不情.之请 合乎情理 17、不衫.不履.穿衫履 18、不翼.而飞 长翅膀 19、莫名.其妙 说明白 20、大书.特书.写 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 22、人心不古.像古人 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 24、未雨.绸缪 下雨 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 26、秀而不实.结果实 27、础润而雨.下雨28、出将入相 在谓语的位置上 作将、作相 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 成仙二、名词作状语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 2类型:①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②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③ 表示动作的工具④ 表示动作的方向⑤ 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⑥ 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3例词分析: 1、 冰.消瓦.解 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 2、 蚕.食鲸.吞 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 3、 鹅.行鸭.步 像鸭、鹅一样 4、 抱头鼠.窜 像老鼠一样 5、 风.驰电.掣 像风、电一样迅速 6、 风.流云.散 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 7、 蜂.目豺.声 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 8、 蜂.拥而上 像蜂一样 9、 蜂.拥而至 像蜂一样 10、 凫.趋雀.跃 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 11、 瓜.分豆.剖 像瓜、豆一样分裂开 12、 哭狼.嚎 像鬼、狼一样 13、 龙.争虎.斗 像龙虎一样 14、 虎.踞龙.盘 像虎一样、像龙一样 15、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 16、 欢呼雀.跃 像麻雀一样 17、 涣然冰.释 像冰块一样消融 18、 火.烧火.燎 像火一样 19、 鸡.争鹅.斗 像鸡、鹅 20、 狼.奔豕.突 像狼、猪 21、 鳞.次栉.比 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 22、 龙.腾虎.跃 像龙、虎一样 23、 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 24、 人声鼎.沸 像锅里的开水 25、 三足鼎.立 像鼎一样 26、 神.出鬼.没 像神鬼一样 27、 声名鹊.起 像喜鹊一样 28、 石.沉大海 像石头一样 29、 鼠.窃狗.偷 像老鼠、狗一样30、 土崩瓦解 像土块、瓦片一样 31、 瓦.合之卒 像瓦片一样 32、 席.卷天下 像席子一样 33、 星.罗棋.布 像星星、棋子一样 34、 蝇.营狗.苟 像苍蝇、狗一样 35、 鱼.贯而入 像鱼一样 36、 夜.不闭户 在夜间 37、 早.出晚.归 在早晨、在晚上 38、 秉烛夜.游 在夜间 39、 风.餐露.宿 在风中、在露天里 40、 道.听途.说 在道路上 41、 管窥蠡.测 从管中、用贝壳 42、 怒火中.烧 在胸中 43、 旁.敲侧.击 在一旁、在旁侧 44、 里.应外.合 在里面、在外面 45、 穴.居野.处 在穴中、在野地里 46、 阳.奉阴.违 表面上、背地里 47、 阳.奉阴.违 表面上、背地里 48、 海水不可斗.量 用斗 49、 目.指气.使 用眼睛、用神情 50、 言.传身.教 用语言、亲自 51、 颐.指气.使 用腮帮、用神情 52、 箪.食壶.浆 用箪、用壶 53、 耳提面.命 当面 54、 貌.合神.离 表面上、实际上 55、 面.授机宜 当面 56、 身.体力行 亲自 57、 上.窜下.跳 向上、向下 58、 上闻下...达 向上、向下三、动词用作名词1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2例词: 1、报喜.不报忧.高兴忧愁的事 2、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3、救死.扶伤.死去的人、受伤的人 4、量入.为出.收入的钱物、支出的钱物 5、送往.迎来.走的人、来的人 6、兴废.存亡.废弃的东西、灭亡的东西 7、兴灭.继绝.灭亡的断绝的人或物成语中词类活用归类下四、动词作使动词1规律: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2例词: 1、 伤.风败.俗 使损伤、使衰败 2、 不了了.之 使结束 3、 败.国丧.家 使失败、使丧失 4、 保国安.民 使安定 5、 阪上走.丸 使……快跑 6、 草草了.事 使结束 7、 沉.鱼落.雁 使……沉落 8、 楚楚动.人 使……心动 9、 触目惊.心 使震惊 10、 打草惊.蛇 11、 大显.身手 使显现 12、 荡.气回.肠 使振荡、使回环旋绕 13、 斗.鸡走.狗 使争斗、使跑 14、 多难兴.邦 使振兴 15、 颠倒..是非 使颠倒 16、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使感动、使明白 17、 振.聋发.聩 使…振奋、使…受到启发 18、 惊.心动.魄 使惊骇、使震动 19、 惊.世骇.俗 使震惊、使害怕 20、 灰.心丧.气 使消沉、使丧失 21、 回.心转.意 使回转 22、 回.天之力 使回转 23、 祸.国殃.民 使遭祸、使遭殃 24、 聚.精会.神 使会聚 25、 开柙出.虎 使出来 26、 落井下.石 使下沉 27、 妙手回.春 使回转 28、 破釜沉.舟 使…下沉 29、 倾.国倾.城 使…倾倒 30、 倾.家荡.产 使…丧失殆尽 31、 丧.权辱.国 使…丧失、使受辱 32、 伤.筋动.骨 使…伤、使…动 33、 投膏止.火 使…停止 34、 望而却.步 使…倒退 35、 下阪走.丸 使…跑36、 显亲扬名 使…显耀、使…传扬 37、 兴.家立.业 使…振兴、使…建立 38、 羞.花闭.月 使…害羞、使…躲藏五、形容词用作名词(1) 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谓语的位置上;(2) 例词: 1、安.不忘危.安定的时候、危难的时候 2、安常.处顺.正常的生活、顺利的环境 3、褒善.贬恶.善良的人、凶恶的人 4、抱残.守缺.残缺的东西 5、避实.就虚.实处、虚处 6、不辨真伪..真的、假的 7、藏污.纳垢.污秽的、脏的东西........ 8、超凡.入圣.凡人、圣人 9、乘坚.策肥. 坚固的车子、肥壮的马 10、 除旧.布新.旧的东西、新的东西 11、 锄强.扶弱.强暴的人、弱小的人 12、 粗.中有细.粗心的方面、细心的方面 13、 大.同小.异大的方面、小的方面 14、 惩恶.扬善.凶恶的人、善良的人 15、 扶正.黜邪.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16、 扶孤.恤寡.孤独的人、寡居的人 17、 革故.鼎新.旧的、新的 18、 因小.失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9、 缓.不济急.缓慢的行动、紧急的事情 20、 疾恶.如仇恶人 21、 兼弱.攻昧.弱小的、昏暗腐败的 22、 挑精.拣肥.精肉、肥肉 23、 见微.知着.微小的迹象、事物的发展 24、 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25、 劫富.济贫.富裕的人、贫穷的人 26、 取长.补短.有余的、不足的 27、 救危.扶困.危险中的人、困境中的人 28、 举善.荐贤.优秀的人、有才德的人 29、 举善.任能.优秀的人、有才能的人 30、 举直.措枉.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31、 举重.若轻.重的东西、轻的东西 32、 临深.履薄.深潭、薄冰 33、 凌弱.暴寡. 弱小的人、势单人少的人34、 履险如夷 危险的地方、平坦的地方 35、 拈轻.怕重.轻的东西、重的东西 36、 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37、 曲径通幽.幽深僻静的地方 38、 屈高.就下.身份高贵的日、地位低下的人 39、 趋利.弊害.有利的、有害的 40、 去粗.取精.粗陋的部分、精华 41、 权衡轻重..主要的、次要的 42、 弱.肉强.食 弱小的、强大的 43、 删繁.就简.繁杂的部分、简明的部分 44、 舍近.求远.近的、远的 45、 体贴入微.细微的地方 46、 挑肥.拣瘦.肥肉、瘦肉 47、 吐故.纳新.旧的、新的 48、 推陈.出新.旧的、新的 49、 温故.知新.旧的、新的 50、 问长.问短.有余的方面、不足的方面 51、 先下手为强.强者 52、 兴利.除害.有利的、有害的 53、 扬长.避短.长处、短处 54、 养精.蓄锐.精神、力量 55、 抑强.扶弱.强大的、弱小的六、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1) 规律:形容词后带宾语或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 例词 1、保国安.民 使…安定 2、安.邦定.国 使…安定 3、安.贫乐.道 以…为安、以…为乐 4、不耻.下问 以…为羞耻 5、不远.千里 以…为远 6、淡泊明.志 使…明显 7、登山小.鲁 认为小 8、独善.其身 使…完善 9、富.国安.民 使…富裕、使…安定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使…好、使锋利 11、 光.宗耀.祖 使…光彩、使…显耀 12、 涸.辙之鱼 使…干涸 13、 集思广.益 扩大 14、 兼善.天下 使…好15、 敬而远.之 疏远 16、 酒足.饭饱.喝足、吃饱 17、 口是.心非.认为对、认为错 18、 面是.背非.认为对、认为错 19、 正.本清.源 使…正、使…清 20、 穷.形尽.相 使…穷尽 21、 人老.珠黄.变老、变黄 22、 曲.突徙薪 使…弯曲 23、 赏.心悦.目 使…欢畅、使…愉悦 24、 是.古非.今认为对、认为错 25、 完.璧归赵使…完好 26、 危言耸.听使…惊惧、使…害怕 27、 为富不仁.讲仁义 28、 息事宁.人使…安定 29、 贤.贤易色认为贤、看重 30、 幸.灾乐.祸以…为高兴、以…为快乐 31、 修身齐.家使…治理好;修身洁.行 使…高洁 32、 秀.而不实 开花;自圆.其说 使…圆满。
成语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 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 一言以蔽之。 2、介宾短语后置:蠢若木鸡。 3、被动句式:古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词类活用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⑴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⑵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⑶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至”,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到达的 人
注意: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做谓 语。如果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 用成名词。有时前有“其”或“之”字,被 定语修饰
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⒀而耻学于师 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师”“相师”,用作 意动:以……为耻)
⑷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⑸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 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 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左右欲刃相如。 ⑶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
(“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
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 这是诗人
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手法。从 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动词。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八载有作者的原稿:初
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 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桑。 ⑸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⑹沛公军霸上 ⑺
吾师道也…… ⑻君子不齿 ⑼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巧用词类活用理解成语(教师版与练习版)

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轻。
【练习】甘之如饴:甘,。兵贵神速:贵,。
乐此不疲:乐,。
九、名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
【练习】鱼肉百姓:鱼肉,。幕天席地:幕,;席,。
【练习】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
不毛之地:“毛”意为“”;“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
二、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练习】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不毛之地:“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
二、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练习】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练习】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练习】救死扶伤:死,;伤,。
送旧迎新:旧,;新,。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成语是由多个汉字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固定的意思。
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成语,但了解其中每个汉字的词类和词性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成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索成语中各种词类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成语中的应用。
1. 名词在成语中,名词通常用于指代具体的事物、人或动物。
例如:一鸣惊人,一见钟情,半途而废,百发百中等。
这些都是用名词来表达成语意思的典型例子。
上述成语中的名词还可以被修饰或追加修饰语,以完整表达成语的意义。
2. 动词在成语中,动词经常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行为或动作。
例如:坐井观天,玩火自焚,步步为营等。
这些成语说明动作的情况,强调动作的影响或风险等。
此外,许多成语使用动词在现在时或过去时中表示瞬间或过去的行为,例如:怒气冲天,走马观花,弄巧成拙等。
3. 形容词在成语中,形容词用于描述某个特定的状态或性质。
例如:风雨同舟,高枕无忧,勇往直前等。
这些成语使用形容词来形容人、事或物的状态或属性。
形容词可以用于随后的修饰语,增强成语意义的表达。
4. 助词和连词助词和连词在成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起到把各个词汇结构组合在一起的作用。
例如:横扫千军,人心惶惶,我行我素等。
这些成语中都包含助词和连词,它们用于将词语组合构成成语的固定结构。
在许多成语中,助词和连词也可以用于表示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
在成语中,副词和介词经常用于表达时间和空间关系。
例如:一举两得,大刀阔斧,居安思危等。
这些成语使用介词和副词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用于进一步强调成语的意义。
总的来说,成语中的每个词类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促进成语完整意义的表达。
熟悉这些成语的语法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们。
当我们使用成语时,我们也应该考虑这些不同词类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
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
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活用后的意义总是和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功能有密切联系;有时它的原意并不完全消失..例如:
衣锦还乡穿沐猴而冠戴帽子衣绣夜行穿袖手旁观藏在袖里
饭糗茹草吃礼贤下士以礼相待胶柱鼓瑟弹奏一鼓作气击鼓
洞烛其奸照亮道路以目使眼色明珠弹雀击打华而不实结果实
秀色可餐吃门可罗雀用网捕捉月晕而风刮风础润而雨下雨
不翼而飞长翅膀不胫而走长腿户枢不蠹蛀蚀踟蹰不前向前进未雨绸缪下雨密云不雨下雨粉墨登场敷上粉;画好眉
粉白黛黑敷上粉;画上眉黛衣冠禽兽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三、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按其谓语的词类;又可分为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后面可以带宾语..例如:
息事宁人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这个成语能悟出的道理;有的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和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采取容忍的态度;平息事端..
安身立命降龙伏虎兴灭继绝这具国家即使绝后;也要想办法使他继续存在;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
黯àn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沉鱼落雁生杀予夺不可理喻抽薪止沸触目惊心翻天覆地翻江倒
海妙手回春飞针走线
治国安民生死肉骨
2、名词的使动用法..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兵不血刃灾梨祸枣生死肉骨汗牛充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丰衣足食深根固柢谨言慎行完璧归赵大快人心修旧利废正本清源强干弱枝
坚壁清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幕天席地蓬户瓮牖唇枪舌剑师心自用草菅人命先忧后乐不耻下问兵贵神速羞与为伍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后;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也就是把它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当作具有这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应将它译作与之相关联的名词..例如:
抱残守缺哀感顽艳乘坚策肥披坚执锐摧枯拉朽以逸待劳防微杜渐班荆道故
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