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拍卖,下一匹市场黑马?

合集下载

走进藏文化的明星藏品:唐卡

走进藏文化的明星藏品:唐卡

走进藏文化的明星藏品:唐卡近几年来,神秘而瑰丽的藏文化艺术品,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引发了收藏界人士浓厚的兴趣。

其中特别是唐卡艺术,在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后,在收藏界的地位逐渐升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的关注。

2002年12月,天津文物公司拍卖了一幅“清普贤菩萨像唐卡”,成交价为5.5万,是当年国内唐卡拍卖的最高纪录;2004年,北京翰海公司拍卖的一套“清初五凤图唐卡(5幅)”,成交价17.6万;2005年,诚铭国际拍卖的“清御制刺绣释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成交价82.5万。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唐卡的价格已经翻了10多倍,显示出唐卡的巨大升值潜力。

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卷轴绘画,主要是指在纺织品上绘制的有锦缎装裱的宗教绘画。

主要悬挂于寺庙及民舍经堂,以供百姓观修供养,顶礼膜拜。

唐卡是藏民族独有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用绘画的艺术语言,记录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唐卡绘画源于宗教,成于生活,有着成熟的美学思想和高尚的审美追求。

它以佛教为绘画母题,在绘画样式、体裁、内容上都注入了一个共同的佛学内容和佛学思想。

作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画种,唐卡传递给人们的不光是艺术,还传递着一种信仰和精神。

不同的流派及风格对于不同流派的唐卡来说,其风格特色也不一样。

尼泊尔画派的传入大约是在7世纪,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

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公主时,随同前往了很多工匠。

后修建大昭寺,又从尼泊尔请了很多杰出的艺术家,这些人进藏后,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了西藏艺术。

这个流派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以暖色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其余诸尊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里,造型较为简单,人物姿势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质感沉重。

齐岗画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由雅堆?齐乌岗巴活佛创立。

他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自幼酷爱绘画,云游各地临摹壁画,后来形成独特的画风,创立了齐岗画派。

这个画派的风格特点是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调,但在画面背景上作了细致的纹饰。

唐卡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唐卡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唐卡市场调研报告总结一、引言唐卡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宝贵的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技艺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唐卡市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投资潜力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唐卡市场的现状、市场规模、消费需求以及行业竞争情况,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分析报告。

二、市场现状分析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唐卡市场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收藏和投资需求的不断增加,唐卡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在市场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唐卡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等。

三、市场规模研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唐卡市场的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随着收藏热潮的持续升温,投资者对唐卡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唐卡市场的年度交易额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四、消费需求分析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消费需求主要来自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

在调研中发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消费需求。

一方面,有些人将唐卡看作是一种艺术品,追求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人将唐卡视为一种投资品,较为注重其升值潜力。

五、行业竞争情况唐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唐卡品牌,他们凭借优秀的作品质量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 艺术家竞争:唐卡市场上的艺术家众多,他们通过个人的艺术创作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和收藏者。

3. 渠道竞争:市场上存在着多种销售渠道,包括传统的画廊和拍卖行,以及电商平台和线上平台,竞争十分激烈。

六、发展趋势展望唐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未来的市场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品牌影响力:优秀的唐卡品牌应加强市场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加强作品保护:应加强对唐卡作品的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市场。

3. 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多种销售渠道的拓展,提高唐卡市场的覆盖面和便利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藏族唐卡调研报告总结

藏族唐卡调研报告总结

藏族唐卡调研报告总结藏族唐卡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是针对藏族唐卡进行的,旨在了解唐卡艺术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对这一文化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们对调研结果做总结如下:一、唐卡艺术的发展状况1. 唐卡艺术已有数百年历史,最早起源于西藏,后传播到青海、四川等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度提高,唐卡艺术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2. 藏族唐卡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唐卡作为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艺术形式,不仅在藏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国内外展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在唐卡艺术的传承方面,由于各种原因,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唐卡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同时,一些商业化的因素也对唐卡艺术传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影响唐卡艺术发展的因素1. 教育因素:唐卡艺术的传承需要严格的技艺培训和继承,而现有的艺术学院或学校在教育唐卡方面的专业程度还有待提高。

同时,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普及和流行,学生对唐卡艺术的兴趣和了解度也有所下降。

2. 经济因素:唐卡艺术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制作过程繁琐,而市场需求并不旺盛。

因此,唐卡艺术家往往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缺乏持续发展的保障。

3. 市场因素:唐卡艺术的市场发展不足,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限制。

虽然一些艺术交流和展览活动的举办为唐卡艺术的推广提供了机会,但仍需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和提升知名度。

三、唐卡艺术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1. 旅游业:唐卡作为藏族地区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唐卡艺术展示和销售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品,为地方旅游经济贡献了一定的收入。

2. 文化创意产业:唐卡艺术在现代的商品化加工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创意元素,延伸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市场需求。

一些设计师和企业家已经将唐卡艺术与时尚、生活用品等结合,打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唐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历程

唐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历程

唐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历程
唐卡文化是西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卡是藏语,意为“钉绘画”,梵语称为“卡拉师傅”(Kalamkari),是用彩绘的丝绸或棉布绘制的藏传佛教传统艺术品。

唐卡制作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绘制、上色、装裱等流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唐卡文化在20世纪前期出现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1932年,西藏成立了“三班禅师”学院,这标志着西藏的佛学教育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改革时期。

此时,唐卡艺术受到了
重视,并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这个时期里,一批批熟练的唐卡绘师被培养出来,绘制出的
唐卡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而且,这个时期的唐卡艺术作品不再是被寺庙或贵族所专有,也开始出现在市场貌似,使得唐卡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而后的文化革命时期,唐卡绘画遭到了破坏和压制。

许多唐卡作品被毁灭或丧失,唐
卡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在文化革命之后,唐卡艺术经过长时间的恢复和
重建,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现在,唐卡文化已然成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唐
卡作品在不同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总之,唐卡文化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起落落,但是最终得以保存和传承。

如今,唐卡文化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了西藏社会的各个角落。

唐卡
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桥梁。

我们应该
更加重视和关注唐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发扬光大,为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作者:邵萍来源:《金融理财》2015年第01期这是唐卡创纪录的一次拍卖,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市场信号:唐卡火起来了。

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收藏逐渐得到藏家的认识与关注,其中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唐卡更是不断升温。

曾经以3087.41万港元创下唐卡成交最高纪录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近日又以3.48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所有国际拍卖行的最高拍卖纪录,业界更是将之誉为“唐卡王”。

同样一件作品,12年后涨幅达十倍,而买家也正是前不久以2.8亿元港币买下鸡缸杯的上海藏家刘益谦。

到底是什么动力促使这位藏者再次一掷千金,唐卡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过人的魅力呢?为何如此珍贵?刘益谦说,“在唐卡面前,感觉自己很渺小”;收藏家陈定中说,“唐卡凝聚着的是自己的信仰;曾以2.36亿港元请回“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的郑华星也说,“在达成对唐卡的共识后,可预见的是市场局面将供不应求”。

看来,此物真不一般。

这么珍贵,它到底是何方宝物?原来,它是藏族特有的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它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也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一幅唐卡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唐卡的用材和种类也极奢华丰富,有刺绣唐卡、织锦唐卡、堆绣唐卡、彩绘唐卡、红唐卡、黑唐卡、金唐卡、银唐卡、珍珠唐卡,甚至还有巨型锦缎唐卡、微画彩绘唐卡等。

题材内容涵盖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庄严道场、历史记载、修行观想、知识传播、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是完美的宗教用品,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它才成了藏者们梦寐以求的“宝贝”吧。

“恩宠”不是天生的在评价此次高价拍卖时,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藏高原论坛》副主编唐仲山讲道,“这是唐卡创纪录的一次拍卖,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市场信号:唐卡火起来了。

唐卡收藏的市场价值流变

唐卡收藏的市场价值流变

唐卡收藏的市场价值流变在藏密宗教艺术中,坛城被视为最为神圣、最奥秘、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宗教艺术,在唐卡艺术中独树一帜。

坛城图像不仅是用来表达佛教哲学意念的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并且与国外所述的图腾文化有相似之处,其内容与起源颇值得玩味,深邃的意义和市场价值值得探究。

曼荼罗:藏传佛教艺术的象征藏语称坛城为“金廓尔”或“曼遮”,梵文为mandala音译名“曼荼罗”,意为“圆周”和“中心”,是密宗教徒修密法受灌顶的场所。

坛城的艺术造型就是以圆形和方形相结合,以圆心为共同中心点,使得方圆形态高度和谐统一,形成完美的造型艺术要素。

《探玄记》二十曰:“曼荼罗,云道场也,圆坛也。

”在印度,最初的曼荼罗是指佛教修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筑一圆形或方形土台,并邀请来自三世、十方的神佛亲临作证,在坛台上绘出他们的图像,后来逐渐演变和发展成各种形式的曼荼罗。

坛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其有两种含义:一为坛、道场;二为发生、聚集之意,即筑方圆之坛,图画神佛,聚集神佛。

它源于印度密宗,是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其形式多样,大多以唐卡、壁画等形式出现,在寺院的各殿墙壁上或天花板上都会有精美的坛城。

在藏密艺术中,坛城被视为最为神圣、最奥秘、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宗教艺术,对于修行的僧侣来说,它是“观想”神灵的感应,修行者可以通过坛城达到精神世界与神灵沟通;对于一般信徒,它是供奉礼拜神佛的神圣对象。

在宗教活动中,坛城是藏密修行的重要法器,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更是无处不见的象征性标志。

故宫雨花阁的立体坛城藏密坛城纷繁多样、千姿百态。

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平面坛城和立体坛城。

平面坛城按材质、介质来分有彩色细砂画、唐卡坛城、壁画坛城、画板坛城、织物坛城、皮革坛城、纸本坛城、木板坛城、掐丝镶嵌珐琅坛城,按照制作方式不同分为绘画坛城、织绣坛城、雕刻坛城、印刷坛城等,按照色彩分为彩色坛城与单色坛城。

织绣、皮革坛城唐卡比较珍贵,比如堆绣唐卡,被称为塔尔寺三绝之一,仅有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才有。

唐卡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唐卡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唐卡市场调研报告总结1. 市场概述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以彩绘为主的卷轴画作,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近年来,唐卡市场呈现出逐渐兴盛的趋势,成为艺术投资的新热点。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针对唐卡市场的发展状况、市场规模、市场主体、竞争格局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市场发展状况唐卡市场在近年来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艺术品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其次,政府对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加大,唐卡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促进了唐卡市场的发展。

最后,网络销售的兴起也为唐卡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唐卡作品,打破了地域限制,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

3. 市场规模分析唐卡市场的规模在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唐卡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唐卡市场,占据了全球唐卡市场的70%以上份额,且呈现增长态势。

4. 市场主体分析在唐卡市场中,市场主体主要分为唐卡艺术家、唐卡工作室和唐卡经销商。

唐卡艺术家是唐卡市场的核心力量,他们拥有独特的技艺和创作才能,他们的作品不仅以绘画技巧著称,更注重表达藏传佛教思想和文化内涵。

唐卡工作室则是唐卡制作的集中生产地,他们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能够保证唐卡作品的质量和数量。

唐卡经销商则是唐卡市场的销售渠道,他们负责唐卡的销售和推广工作,将唐卡推向市场,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5. 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唐卡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唐卡艺术家和工作室,品牌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

同时,市场上存在一些造假现象,从而导致了唐卡市场的不规范和低迷。

因此,唐卡市场在品牌建设和唐卡作品的质量把控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6. 消费者需求分析调研显示,唐卡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为中高收入人群,他们对唐卡的购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首先,消费者对唐卡作品的品质和表达的宗教文化内涵有较高的要求,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具有艺术品位和独特性的唐卡作品。

唐卡收藏 兴盛之中有隐忧

唐卡收藏 兴盛之中有隐忧

唐卡收藏兴盛之中有隐忧作者:钱荣胡若愚来源:《当代人》2009年第03期近年来,随着唐卡被纳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藏学热的日渐升温,唐卡正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的关注,唐卡绘画这门藏族传统技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目前唐卡市场出现了以新充旧、颜料作假、粗制滥造等现象,有关专家认为,只有尽快加以规范,才能让唐卡艺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唐卡收藏日渐升温(小标题)唐卡(藏文音译),是一种在布、绸或纸上的刺绣或绘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彩色卷轴画,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

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反映生活习俗的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2006年,唐卡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藏学热的不断升温,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的收藏日益成为国内外收藏家关注的热点。

其中,唐卡因色彩亮丽、图像庄严,具有高度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佛教艺术的一朵奇葩。

唐卡历史悠久,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从形式到内容跟其他任何画都不一样,是独树一帜的画种,它传递给人们的不仅是艺术,还有一种信仰和精神。

一幅好的唐卡是画师用心血铸成的,是宗教热情、毅力以及高度的工艺技巧的反映,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唐卡的收藏价值受到年代、艺术风格及流派、画面的繁简程度、质地用料、品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据了解,在近年的拍卖会上,明清唐卡屡屡在拍卖市场上制造天价,成为一大焦点。

而不少当代唐卡大师的作品也动辄卖出数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价,一些大尺寸的精品唐卡价格更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0年至今,唐卡价格翻了近10倍。

收藏热推动藏族传统艺术发展(小标题)唐卡收藏升温给从事唐卡绘制的艺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对推动藏族传统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仁在藏语中称作“热贡”,在这里,依托藏传佛教寺院,形成了以制作唐卡、泥塑、堆绣等宗教艺术品闻名的热贡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拍卖,下一匹市场黑马?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
2014年11月26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刘益谦以3.7亿港元拍得15世纪明永乐唐卡,该唐卡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最高纪录。

这一举措再次将唐卡这门佛教艺术推向风口
浪尖。

当时刘益谦说:“看到这件东西时,说心里话自己买了20年的艺术品,没有一件东西能让我这样心动的。

我感觉在唐卡面前很渺小,它的尺寸特别大,3米30乘2米多的唐卡,600
多年的历史还能保存这么好,如同新的一样,感觉宗教这个东西很神秘,对它只有一种敬畏之心。


只言片语,我们从中得到两个信息,一则是它历经600多年的历史保存却依然如新,另一
条信息则是唐卡艺术属于宗教。

在做此选题时,一位藏族研究唐卡的专家很严肃地告诉本刊记者:这是一个很难做得选题,就如同《狼图腾》所说,蒙古人的历史并不是蒙古人自己撰写的,而是汉族意淫蒙古族所写,而唐卡也一样,汉族对这门艺术仅是喜欢,而藏族对此是敬畏,敬
畏与喜欢是两种概念。

对于唐卡,或许有一部分人喜欢,如同刘益谦这样,但是对唐卡所包含的信仰、工艺,以
及绘制唐卡者的那份执着、虔诚之心却是很少有人能了解。

唐卡将藏人的生活、情感幻化为一
个理想世界的艺术,每幅唐卡都凝聚了画师虔诚的信仰和对艺术的追求。

以前,藏地的寺院和信众才是唐卡的主要消费者。

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受到内地信众的欢迎,唐卡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然而,热贡唐卡真正受到市场的追捧,与热贡艺术先后入选国家
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有关系。

随着汉人开始涌入藏区,唐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慕名而去的不仅仅是游客,还有外地经营唐卡的商人。

然而大多数购买唐卡的有钱人,他
们并不信佛,反而认为唐卡属于奢侈品,同时还带有藏传佛教的神秘性,恰好契合他们的需求。

近年来,佛教艺术颇受人们关注,古唐卡更成为众多收藏者的新宠,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不断升温,明清唐卡屡屡在拍卖市场上制造天价,更掀起一股“佛教艺术热”。

国内收藏市场与国外收藏唐卡的历史相比,晚了半个世纪。

国内以往对唐卡认识不足,失
去了收藏先机,许多十二三世纪至十四五世纪制作的唐卡,大多进入了西方的博物馆。

在国外
藏家或博物馆藏有年代久远的元代及以前的传世唐卡,这些藏品保存甚好。

在拍卖场上屡屡创
下高价的均为明清时期的作品,一些大尺寸的精品唐卡的价格更是出现天价,多是被流传到国
外再拍回的。

近年来唐卡收藏逐渐升温,无论从其内容、品质、技法、用途,还是收藏价值来看,其收
藏的前景让更为看好。

2006年,北京古天一秋季拍卖会上拍出的清代唐卡《宗唁巴大师一生》(15幅),以1815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刷新了国内唐卡成交的最高纪录。

此后,2008年,明代唐卡《药师佛像图》叉以1540万元高价成交。

2002年,佳士得春季
拍卖会,明永乐刺绣红夜摩唐卡,以3087 41万港元成交。

不仅创下了亚洲刺绣工艺品的最高
成交价,同时也让唐卡开始为更多的人所关注。

2008年,北京古天一盛夏华章精品拍卖会一件
尺寸为144×83cm的明正德的汉地唐卡《药师佛像图》以1540万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
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秋季拍卖,清乾隆《御制大乘和尚唐卡》高127cm,估价RMB1,800,000-2,800,000,以RMB3,248,000元成交;2011年5月,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卖会,油画雕塑唐卡专场明代布面唐卡《二世达赖像》,尺寸:67×45cm,估价RMB 2,
000,000-4,000,000,成交价RMB 3,136,000……直至2014年,刘益谦任性地用两亿多人民币创了新高,唐卡被认为是下一匹市场黑马。

几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唐卡是什么,而今,却以天价的“奢侈藏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市场的升温,是带来更多好的唐卡,还是带来更多泡沫?无可讳言的是,天价的拍卖导致许多唐卡有价无市,并且出现“炒作”现象。

唐卡制作的规范化、市场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