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唐卡艺术

合集下载

幼儿园唐卡世界:传统文化艺术赏析教学方案

幼儿园唐卡世界:传统文化艺术赏析教学方案

幼儿园唐卡世界:传统文化艺术赏析教学方案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通过赏析唐卡艺术,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感和综合能力。

二、唐卡介绍1. 什么是唐卡唐卡是一种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绘画艺术,常见于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审美特点。

唐卡通常绘制在布上,作为佛像或宗教人物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2. 唐卡的历史唐卡艺术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西藏,经过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唐卡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三、唐卡赏析教学方案1. 目标通过唐卡赏析教学,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提升审美情感和综合能力。

2. 教学内容(1)唐卡的艺术特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题材丰富(2)唐卡的制作工艺:介绍唐卡的制作过程和技艺(3)唐卡的意义:解释唐卡在宗教、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 教学活动(1)观赏唐卡作品:展示多种风格、题材的唐卡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2)手工制作:让幼儿体验唐卡制作过程,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讲故事:结合唐卡作品,向幼儿讲解佛教故事,拓展幼儿的文化知识和想象力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唐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对幼儿的审美情感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浅出的唐卡赏析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发展多元化的智力。

五、总结与回顾唐卡赏析教学方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唐卡赏析也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希望在未来的幼儿园教育中,能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

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

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标题,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藏族唐卡绘画艺术是中国西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一,它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宗教内涵而闻名于世。

唐卡绘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民族情感,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宝贵财富。

唐卡绘画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西藏,最初是为了传播佛教教义而创作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卡绘画逐渐融合了藏族传统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唐卡绘画以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佛教神话故事、宗教仪式和宇宙观念,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藏族唐卡绘画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唐卡绘画技艺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以确保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会失传。

另一方面,唐卡绘画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为了传承和发展藏族唐卡绘画艺术,政府、学术界和艺术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成立了唐卡绘画研究机构,开展唐卡绘画的传承和研究工作;组织了唐卡绘画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唐卡绘画艺术走向国际舞台;还开设了唐卡绘画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唐卡绘画人才。

在这些努力下,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藏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唐卡绘画不仅在西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欣赏。

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相信,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唐卡的种类和特点

唐卡的种类和特点

唐卡的种类和特点:
1.彩绘唐卡:直接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印刷唐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另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
然后着色装裱而成。

3.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4.织锦(堆绣)唐卡: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

5.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
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

6.贴花及珍珠唐卡: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对唐卡的形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唐卡的形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唐卡的形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唐卡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的西藏地区以及周边地区。

它以其特有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唐卡寓意着西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它是西藏佛教和图腾崇拜的重要表达方式,起源可以追溯至13世纪。

制作唐卡的传统工艺技法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西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卡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素描、上色、壁画、金银箔贴等。

以精细的线条勾勒、细致的细节刻画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为特点,唐卡呈现出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它的制作过程严格遵循传统的规定,对材料的选择、画家的技艺和工具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唐卡的内容主题包括佛教故事、宗教仪式、西藏历史、民俗风情等。

这些内容在唐卡的绘画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表现,使得唐卡作品呈现出一种神秘、崇高和宗教性的氛围。

无论是在寺庙还是在家庭,唐卡都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装饰和信仰方式的角色。

总的来说,唐卡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绘画艺术的精湛技巧,更承载了西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通过唐卡,我们能够感受到西藏深厚的宗教氛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目标。

首先,我们会简要概述唐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介绍唐卡在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最后,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唐卡的形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唐卡的起源和历史以及其制作工艺和特点。

在2.1节中,我们会梳理唐卡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探索其在藏传佛教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我们将介绍唐卡的起源背景、制作材料、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不同时期唐卡的特点进行概述。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唐卡艺术是西藏独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卡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才能完成。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制作工艺、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唐卡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七世纪,最初是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的时候,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唐卡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卡艺术在当时主要是用来传承佛教经典以及描绘佛教故事、传说。

到了宋朝,唐卡艺术逐渐传入中国,融合了中国的绘画技法及用色,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到了元代,蒙古朝廷推行藏传佛教,唐卡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唐卡艺术的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涉及到了更广泛的主题。

明清时期,唐卡艺术逐渐走向成熟,风格多样,制作技术更加纯熟。

此时期的唐卡艺术不仅具有传承佛教教义的宗教意义,还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制作工艺唐卡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对画布上涂上一层油土,再一层一层地用石灰凝土进行加压,直至达到较为平整的粘土表面。

接着开始设计绘制唐卡,首先是画出勾勒线条,再开始上色。

唐卡的颜料主要是由石灰、岩石、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等自然物质制成,其中每种颜料质地、颜色都有特殊的要求。

绘制完成后,还要进行加金等后期附加工艺,最终制成唐卡。

三、传承现状唐卡艺术作为西藏的独有艺术形式,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目前,唐卡艺术传承人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杰出人物。

比如该领军门巴,传承了数十年的唐卡制作技艺,并且积极在推广唐卡文化,丰富了人们对唐卡艺术的认知。

然而,唐卡艺术的传承仍然面临着一定困境。

一方面是由于唐卡制作工艺的繁琐性,导致传承人很难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制作难度非常大。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影响的加大,许多人转而关注其他艺术形式,唐卡的市场需求相对缓慢。

四、未来展望唐卡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实际上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是西藏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彩绘的布或纸绘制的佛教画。

唐卡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被视为西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西藏的寺庙和家庭中,唐卡画被广泛地用于佛教信仰和崇拜。

唐卡画根据其绘制的佛像、神明、护法等内容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如下:
1. 佛教唐卡:这是唐卡画最为常见的种类,通常是绘制佛陀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

这类唐卡画的寓意是表达佛教信仰和教义。

2. 护法唐卡:这类唐卡画通常是描绘佛教护法神,如四面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

这类唐卡画的寓意是保护佛教教义,辅佐修行者达成目标。

3. 显密唐卡:这类唐卡画是将显教和密教相结合,通常是绘制佛教教义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如六字大明咒、八大菩萨、五方佛等。

这类唐卡的寓意是表达佛教教义的深度和广度。

4. 家庭唐卡:这类唐卡画通常是为个人或家庭定制,绘制自己所信
仰的佛像或神明,如家庭祖先像、财神像等。

这类唐卡的寓意是增加信仰的力量和凝聚家庭温情。

唐卡画是一种极富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其种类多样,寓意深刻。

在西藏,唐卡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符号,被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通常用于描绘佛教人物、场景和故事。

唐卡具有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工艺,以下是唐卡的一些细节解析:
1. 画布:唐卡的画布通常使用丝绢或棉布,经过细致的打磨和染色,具有高度的光泽感和质感。

2. 颜料:唐卡使用天然矿石磨成的颜料,如青金石、孔雀石、朱砂等,这些颜料色彩鲜艳、经久不褪。

3. 线条:唐卡的线条非常精细,有的线条仅有头发丝粗细。

绘制唐卡需要极高的绘画技巧和耐心。

4. 背景:唐卡的背景通常为单一色彩,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细节和特色。

5. 布局:唐卡的布局非常讲究,画面中心为主要人物或场景,周围环绕着其他相关的人物、动物、物品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6. 装饰:唐卡画面四周常有各种装饰元素,如卷草纹、莲花纹等,这些元素不仅美观,还有象征意义。

7. 金色:在唐卡中,金色被广泛使用。

绘制金色时,画家需要先用墨线勾勒出轮廓,然后涂上金粉或贴上金箔,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

8. 故事性:唐卡常常表现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

通过画面中的人物、物品和场景,观众可以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9. 文化内涵:唐卡不仅是绘画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历史、宗教、哲学、美学等方面的观念和价值。

10. 工艺:除了绘画技巧外,唐卡还融入了刺绣、织锦、贴花等多种工艺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是唐卡的一些细节解析,每幅唐卡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细细品味。

唐卡

唐卡

摘要唐卡(Thang-ga)是藏文音译,指的是用极其艳丽和相撞的颜色绘制出用于随身携带或者在宗教场所悬挂供奉的宗教画。

“唐”字的含义很多,在藏地解释为“平坦”“清楚”等意思。

其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以宗教题材为主。

1300多年前唐卡出现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唐卡艺术作为宗教艺术文化中的一株奇葩,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

唐卡,既具备强烈的民族特征,又有审美价值,是虔诚的藏民族智慧的结晶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2006年“藏族唐卡”被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确定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唐卡与堆绣、彩塑、铜雕等一起列入“热贡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键词:藏族唐卡宗教文化绘画形式热贡艺术ABSTRACThangka (Thang - ga) is a Tibetan transliteration, refers to the collided with extremely bright and color map is used to carry or suspension in religious places of worship religious painting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ang" many, interpreted as "flat" in the land of hidden meaning such as the "clear". Its content is rich and colorful, them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religious subjects. Thangka sontzen gampo appeared in the tubo dynasty period more than 1300 years ago, thangka art as a spectacle of religious art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Tibetan culture and art. Thangka, already have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valu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pious Tibetan nation Thangka is a kind of unique Tibetan culture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e painting art form, "Tibetan thangkas" 2006 approval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in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 ". 2009 thangka with barbola, painted sculpture, bronze series on "regong art" by UNESCO in "human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presentative work list".目录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艺术
• 唐卡:是一种藏传佛教艺术。在藏语中,唐卡的原意是印 章,后来演变成藏式卷轴画的名称。唐卡一般是绘制宗教 图像,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 下轴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绢及双条彩带。裱成 后,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 砂手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考究,颜料全为矿 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年不退。唐卡,作为西藏宗教、 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集中反映媒体,融集着藏族 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 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 • 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的 家中,都悬有唐卡。这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 象。
释迦牟尼征服魔道六师 当代 布画 小夏吾才郎绘
无量寿佛 不详 布画 吴屯寺
唐卡艺术
•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色彩作 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如白色 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 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忿怒相),也常 常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 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 一种神圣的气氛。用金箔贴佛面或用金汁 勾勒线条,甚至整幅画面以金底铺底,则 显得金璧辉煌、光彩照人。
释本尊诸佛菩萨 清代 布画 隆务寺
释释迦牟尼下凡 当代 布画 尖木措绘
• 然后四边装上缎边或绢边,背面衬布,上 下皆上棍轴,轴两头安铜或银质轴头。唐 卡两边从上披下两幅丝幔,用以遮挡灰尘 和灯火油烟。最外边缝上两条与丝幔等长 的锦缎缀带,宽约四至五公分,既是装饰, 又可挡住丝幔不被风吹开。供奉时才撩开 丝幔。一幅较大的构图比较繁杂的唐卡, 要经过两三个月的细心描绘。有的是一个 人独立完成,但大都是师傅勾线和贴金, 徒弟施色。
• 1.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制而成,分高绣和平绣, 高绣,也叫堆绣,整个藏区,只在青海省塔尔寺有这 种唐卡,被称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另两种是 壁画和酥油花)。这是用各种彩色绸缎剪成佛像、景 物等形状,充塞羊毛或棉花,使中间凸起,然后用丝 线绣制而成,很有立体感 。画中佛、菩萨、罗汉等 大都由深色背景陪衬的山水、花卉、楼台、亭阁、动 物等等都可以绣成。 • 2.织锦唐卡:以绸缎为底子,用数色之丝为纬,使图 像在需要之处与经线交织,间错提花而织造,有镂雕 的立体视觉效果。 •
• 内容:唐卡的内容相当广泛,绝大部份是宗教画,几乎包 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也 有少量取材于社会历史、世俗生活及医学、天文等内容的 挂图,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等各个领域。大致归纳为以下十二类: • 一、佛 • 二、菩萨 • 三、女性尊者(佛母) • 四、罗汉 • 五、密宗护法神 • 六、教派祖师、历史精英 • 七、教理、教规图 • 八、神话传说 • 九、历算、医药图 • 十、历史故事图 • 十一、古寺建筑图 • 十二、宗教图案
释释迦牟尼 当代 剪贴 外美尼马制
• 据有关资料介绍,古印度游方僧在传经布 道时,就常常使用这种宗教轴画。梵文 Patas即指这种用于和膜拜的宗教卷轴画。 所以,最早期的唐卡,理应与印度佛教壁 画技艺同时传入西藏(至少可追溯到吐蕃 时期遣存的大昭寺壁画“三十五佛”及 “六相菩萨”等之前。目前寻不到实物, 只是推断而已。
释迦本尊诸佛菩萨 清代 布画 吴屯寺
• 塔尔寺显宗学院(大经堂)里,悬挂有近五百 幅大小不等的唐卡,大的二平方米,小的半平 方米,有绘画的、有织绵的,有平堆、有高堆, 犹如集唐卡艺术之大成的展览大厅,在三楼库 房里,堆放了好多大木箱,里百珍藏着数百幅 唐卡,准备用来在不同的宗教节目,如佛诞、 佛涅般日等悬挂供奉。 • 更有四幅巨幅唐卡,面积在一百五十平方米左 右,收卷起来要四五十人才能扛走,那是“晒 大佛”时铺在山坡上供奉的。更有的佛堂,成 了唐卡的世界,如甘肃拉卜楞寺加木样活佛公 署内小佛堂,墙上密密麻麻全是唐卡,有的墙 面上,唐卡被两三层重叠悬挂着。每一幅唐卡, 都是高水平的艺术品。
• 如壁画和雕塑一样,唐卡绘画艺术深受印度、尼泊尔 以及汉地画风的影响。西藏著名历史学家多那他(公 元1575年-1634年)传世著作中有过论述。敦煌壁画 及出土的纸画中,也有吐蕃中晚期作品。现藏英国伦 敦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出土纸画虚空藏菩萨,下主有藏 文题记,可能就是当时壁画和唐卡画的粉本。 • 印度不少佛教高僧到吐蕃传教,也带来了佛画艺术。 不少藏族僧人到那里求学,印度灿烂的佛教艺术宝库-那烂寺,对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和提高起了不小的作 用,至今唐卡绘画中仍明显地保留着古代印度的画风。 • 唐卡的画面大都是长方形,但最古老的形式有近乎 方形的。有的画面上四角画四佛,画面下方为一方块, 谓之:“门”。现在这种形式不多见了。
释迦牟尼 当代 刺绣 佑宁寺
• 唐卡的历史: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 源无从考证。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 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 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 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作为科学考 证,这些传说恐还不足为凭。但就绘画艺术而言, 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出 土的文物可证明三、四千年以前,青藏高原就有 了原始的绘画艺术。 • 到吐蕃王朝时,绘画艺术已臻完善。唐卡作为壁 画的廷展,最迟也在七世纪中页以前就已出现。 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 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 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 唐卡的绘制:以青海省黄南自治州吴屯艺人绘制布 画唐卡的方法为典型。在绘制前,画匠或艺僧均要 卜择吉日,焚香祷告,然后才一面诵经,一面备料。 • 首先把白垩粉掺进骨胶,调成糊状,均匀地刷涂在 棉白布上,使布面细孔被填塞。再用贝壳或圆石磨 光,使之平整并易于着色。以平整、均匀,不透光 为标准。薄了,颜色要浸透,厚了,将来卷画时会 有脱落和袭纹。画布用细绳绷在或张钉在竹框或木 框上。画时先找出中心线,并用赭色在背面或用炭 条在正面画出,再找到中心点。然后起稿、涂色、 渲染、勾线(勾金线和贴金 箔),画完去框,举行 开光仪式。
释迦牟尼 清代 布画 吴屯寺
释释迦牟尼 清代 木刻版彩绘 布达拉宫
• 唐卡的构图除了壇城、故事、天文、医药等唐卡 之外,有关神佛、菩萨、护法以及尊者等形式为:“五壇”会聚。中央主 尊佛为一壇,主尊左右各为一壇,主尊及左右这 三壇绘的大多为功德圆满者;主尊之下是数量最 多的供佛的一壇。 • 唐卡艺术,鉴于它本身的宗教属性,所以也和塑 像一样,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和流传蓬勃发展 起来的,早在赞普松赞干布与笃信佛教的尼波罗 (现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成亲后,开 始尊崇佛教,并兴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 •
弥勒佛 清代 布画 边都寺
加牟尼 清代 金汁白描 布达拉宫
• 唐卡分两大类: • 第一类,是绘画唐卡,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这 一类唐卡,大多绘在布面上,也有少数绘在纸 面上。使用的颜料非常考究,采用不透明的矿 物颜料,如石黄、石青、石缘、赭石和朱砂。 布面唐卡一般是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 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后勾勒作画。 • 第二类,是织物唐卡,有刺绣、织锦、缂丝和 剪贴甚至织上珠宝、金丝等贵重物品。
无量寿佛 清代 布画 塔尔寺
唐卡概述
• 唐卡:作为藏传佛教所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是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 唐卡画面绘制笔划精细、色彩亮丽、造型生动、内容广泛,几乎包罗 万象,形式种类繁多,品种和质地异彩纷呈。所用颜料皆取自大自然 中的珍贵矿物和天然植物,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画面仍然金碧辉 煌、灿烂如新。 •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描绘主要人物, 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 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 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 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 整个画面统一在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有的唐卡面积一般可达 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构图很完整,十分壮观。 • 唐卡的题材是多方面的,有取材于西藏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 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药科学的。但西藏唐卡主要内容则是 反映宗教这一主题的。即使是描绘历史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唐卡,也 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作为宗教文化的艺术精品,却为我们留下 了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 3.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 色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 如雕楼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 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 种工艺品,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 精致、色彩绚丽,有的还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 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灿烂夺目。其 特点是质地厚实,花纹精细,色彩凝重、绚丽, 多为汉地织制而成。 • 4.剪贴唐卡,也称平堆或贴花唐卡,是剪下各 色的绸缎拼凑成各种宗教图像,然后缝在布上 的卷轴画。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 目的:绘制唐卡是一种宗教皈依和崇拜 行为,目的是为了供奉和膜拜,不是艺 术家表现自我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对艺 术创新的追求。故而必须遵守固定的程 式,不能随心所欲。 • 如宗教塑像和壁画一样,绘制唐卡以教 化为唯一宗旨,全部用以供奉。故绘制 者从不在画上署名,只在背面用朱砂写 上经咒,至使年代久长或遥远的唐卡, 无法考证出绘画年代和作者的姓名。
释迦牟尼和十大弟子 清代 布画 塔尔寺
释迦牟尼和文殊 弥勒二菩萨 年代不详 布画 吴屯寺
• 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王朝大力弘扬佛法,于公元779年建 成了首次供奉佛、法、僧“三宝”俱全的桑鸢寺,并推广 了“七户养僧”制度,佛教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 绘制唐卡的画师要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所规定的法度。 就像佛门弟子遵守佛训教规一样,把《造像度量经》奉为 金科玉律。各类佛、菩萨、护法神等造的各部位,都有固 定不变的比例尺度,一般以手指为基准来度量。 • 十二指为一面部宽;三个面部宽为一个身宽;五个面部宽 为个坐佛身高;九个面部宽为一个立佛身高。另外,他们 的位置、色彩、面容、坐立姿势、的法印、饰物、发式、 光轮及所持法器等,也都是程式化了的。这样做,才能保 持唐卡的庄严和神圣。 • 正式供奉的唐卡,背面加衬布,以保护画面,四边镶上缎 或绢边。上边约四寸,两边约二寸,下边约一尺。画幅大 的,镶边也就大,有的底边缎面宽两尺多。个别唐卡还在 画上面用金丝缀上珠宝,显得珠联壁合,绚丽华贵,使信 徒更为珍惜和宗教。不少唐卡的背面用珠砂写上经咒,有 的还捺上喇嘛的金汁或珠砂“手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