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之乡

合集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活动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活动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活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11•【字号】青政办[2011]152号•【施行日期】2011.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活动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1]15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活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活动方案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是省委、省政府为保护和传承我省珍贵文化遗产,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快速、跨越发展而举行的重点大型文化活动。

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定于2011年8月19日至22日举行。

为切实做好博览会的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弘扬、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主线,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内容,让全省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以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提升青海整体宣传形象,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水平。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四个发展”。

二、活动主题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产业水平共享发展成果三、主、承办单位主办单位:省政府承办单位: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旅游局省外事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西宁市人民政府协办单位:(社)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四、活动时间2011年8月19日至22日五、主要内容本届博览会共推出11项主题活动,即开幕式,展览展会活动,唐卡绘画技能比赛及论坛,文艺演出,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及签约,原创动漫青海行、三江源奇石展暨精品奇石展,全省文化产业投融资业务培训班,青海藏毯设计编织 (国家级项目)研修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场交流会和特色区域项目--“中国唐卡艺术之乡”命名活动。

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

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

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於菟的舞蹈语汇与节奏相对单一,它是一种原始拟兽舞在当代土族民俗活动中的形态表现。

拟兽舞与原始人的狩猎生活紧密相连,是原始舞蹈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年都乎土族的“於菟”舞则完全失去了狩猎生活的那种功能,成为当地民间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的全部意义是“驱魔逐邪,祈求平安”,它是原始人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观念在民间艺术中的遗存。

“於菟”舞是一个极具人文价值又很独特的文化现象。

於菟在古汉语中就是老虎的意思,青海年都乎村把跳於菟的人化妆成老虎的样子。

那里跳於菟不是民间节日中的狮虎表演,而是一种祭祀仪式,有着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折射出古代氏族社会人们的心理经验和认知。

年都乎村也因此成了人类文化学的考察地。

年都乎村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谷中段,一个拥有343户人家1400多人口的土族村寨,它和周边的吴屯、郭麻日、尕撒日是闻名海内外的唐卡艺术之乡。

年都乎村跳於菟直接的目是驱除躲藏在村民家中的妖魔和瘟疫,同时也在祈求来年的安宁和吉祥。

跳於菟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正值高原严冬。

一般没有多少人在冬季上高原,这也许是年都乎村年复一年跳於菟祭祀而很少被外人知晓的原因。

流传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至今尚存在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年都乎村土族群众中的“跳於菟”,即“跳老虎”,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年都乎”这一村名是藏语,意为“霹雳炸雷,消除魔孽”。

土族群众跳“於菟”活动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的较大规模的驱魔逐邪的祭祀。

为何这里的人们每年都要“跳於菟”为何他们不跳其它动物而非要“跳老虎”这是因为土族继承和保留了古羌部族“崇虎”、以虎为图腾的遗俗。

热贡_斑斓绚丽的青藏高原起点

热贡_斑斓绚丽的青藏高原起点

纹在内。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自古以来被称为“热贡”的地方,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但其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可谓“斑斓”。

我在同仁县游荡了七天,每一天都眼花缭乱、感慨万千。

在不得不启动归程的那一日,还在叹息,对于热贡,我虽仅仅窥其一斑,但已然流连得无法自拔。

热贡斑斓绚丽的青藏高原起点撰文/空游无依 图片/泡鱼儿 编辑/武侠 鸣谢/远方网中国深度 DEEP OF CHINA 遍及整个安多藏区;隆务祖师三木旦仁钦圆寂后,形成了夏日仓活佛转世系统,至今已传八世。

元明清三代,均有帝王封赐隆务寺,三木旦仁钦的胞弟罗智僧格被元帝封为“国师”;现隆务寺牌楼“西域胜境”为明天启帝颁匾;至清代,三世夏日仓活佛则被乾隆册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弘修妙悟国师”。

隆务寺现任寺主为八世夏日仓丹增久美噶丹仁波切,另外还有14位活佛驻寺。

隆务寺周边:隆务老街,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自元末明初起,隆务寺影响渐大,渐渐吸引一些回、汉商人来隆务经商,形成隆务镇茶马市场的核心区,使这片古老的城区愈加繁华。

如今这条街上五教并存,除藏传佛教寺庙外,另有汉传佛教的圆通寺、道教的二郎神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以及一座外国传教士兴建的古老的基督教堂。

隆务古寺,信仰是最美的传习屋宇下看僧人往来,看完德(小僧人)嬉闹;或在绿度母广场面对佛像静思。

隆务寺虽然是藏传佛教大寺,因为跟汉地关系密切,大多数建筑都带有浓郁的汉地古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壮丽的屋顶似乎用了真金,金光夺目,阳光之下几乎不可直视。

寺院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内有26座佛殿经堂,设显宗、密宗、时轮三大学院,现有住寺僧人约600名,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大经堂,今天的规模亦是清初时的模样。

寺院大部分古建损毁于“文革”时期,现已基本重建。

但僧人们说,隆务寺最重要的是精神,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古老宗教的传承之所,建筑新旧无关紧要。

隆务寺每年法会活动频繁,但我在同仁的这几天,正值隆务寺大部分僧众的闭关功课时间——据说因为夏季生命繁盛,所以选择此时闭关,以免僧众频繁外出走动误伤草木生灵。

非遗景点名单

非遗景点名单

非遗景点名单非遗景点名单涵盖了全国各地的非遗村落、非遗博物馆、非遗工坊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非遗景点例子:1.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保存了中国古代礼仪音乐、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唐卡:位于西藏自治区,保存了中国独特的唐卡画艺术,是西藏仙居的重要文化遗址。

3.彝族三道茶:位于云南省景东县,保存了彝族独特的三道茶饮食文化。

4.昆曲: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保存了中国传统曲艺昆曲文化,因此被称为昆曲之乡。

5.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的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寨、侗族鼓楼等。

6.陕北黄土高原:陕西省的一个地区,拥有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和民间艺术,如剪纸、安塞腰鼓等。

7.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拥有丰富的徽派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剧、徽州三雕等。

8.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拥有世界著名的古代城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晋商文化、平遥推光漆等。

9.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拥有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丽江古乐、纳西刺绣等。

10.喀什古城:位于新疆喀什地区,拥有浓厚的维吾尔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十二木卡姆、巴扎等。

11.龙泉古镇: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以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制作技艺闻名,被誉为“剑瓷之都”。

12.福州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福建京剧、福州评话等。

13.嵊州越剧: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越剧文化遗产。

14.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庐山谣、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等。

15.龙岩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拥有世界著名的客家土楼建筑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6.贵阳花溪: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拥有丰富的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7.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佛教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8.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白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理石雕、白族三道茶等。

唐卡艺术之乡甘孜藏区四川

唐卡艺术之乡甘孜藏区四川

唐卡艺术之乡甘孜藏区四川唐卡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绘画技艺而闻名于世。

而甘孜藏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唐卡艺术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

本文将介绍甘孜藏区唐卡艺术的独特之处和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甘孜藏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其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在甘孜藏区的许多寺庙和文化机构中,唐卡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当地人民对佛教和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

唐卡是一种彩绘幅面,通常由绢、布或棉布制成,绘画技艺主要遵循传统的藏传佛教绘画法则。

唐卡的主题多样,有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宗教画像以及民间历史等,每一幅唐卡都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甘孜藏区的唐卡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特点而被广泛认可和传承。

首先,甘孜藏区的唐卡作品在色彩上非常丰富多样,运用了大量的金箔、颜料和天然矿物颜料来制作,使得作品在灯光下闪烁生辉。

其次,甘孜藏区的唐卡作品在构图和比例上非常精确,每一幅作品都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的修行和学习才能完成。

最后,甘孜藏区的唐卡作品在细节处理上也颇具特色,每一个小细节都被精心描绘,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甘孜藏区的唐卡艺术在当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许多寺庙和宗教机构都有专门负责唐卡绘制和保护的人员,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唐卡绘制比赛和展览。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此外,唐卡艺术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经济来源,为甘孜藏区的发展和文化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甘孜藏区的唐卡艺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正在逐渐被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取代。

这对于唐卡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唐卡艺术的市场需求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如何平衡艺术的创新与保护成为了关键。

为了保护和传承甘孜藏区的唐卡艺术,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加强艺术家的培养和继承,推动唐卡艺术的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是河北省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1.承德避暑山庄文化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是清代皇帝避暑山庄,被誉为“东方园林第一景”。

其园林构筑技艺、石头雕刻和画山水的艺术享誉世界。

2.承德避暑山庄唐卡唐卡是藏传佛教对佛像或宗教故事进行绘画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承德避暑山庄唐卡以其精美的绘画技艺和富有艺术价值的创作而闻名,是河北省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石家庄地方戏剧石家庄地方戏剧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形式之一,包括清乡剧、保定滑稽剧和石家庄河北梆子等。

这些戏剧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河北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

4.邢台皮影戏邢台皮影戏是中国北方民间传统戏曲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表演技艺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

5.邢台风筝制作技艺邢台风筝制作技艺是河北省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制作风筝,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

6.保定渔阳杂技保定渔阳杂技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表演形式独特,以技艺高超、形象生动的表演而闻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邯郸绞索邯郸绞索是邯郸民间传统手工艺,主要以竹子、麻绳、藤条等为材料,以织结编绳的方式手工制作。

因其特殊的户外坚固性和造型独特,非常受人们喜欢。

8.沧州铜鼓沧州铜鼓始于明代,是中国唯一一种以铜为材料、金属打造的乐器。

铜鼓形状独特,音质浑厚,被誉为“乐器皇后”。

9.沧州毛绣沧州毛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唯美的创作而闻名,堪称中国刺绣艺术的瑰宝。

其制作过程繁琐,细节精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10.石家庄捏面人石家庄捏面人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面粉、糖浆、花生、桃仁等为材料,经过手工捏制而成。

捏面人造型生动可爱,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河北省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河北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

热贡

热贡

热贡开放分类:唐卡、热贡、黄南、热贡艺术热贡是指: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

该艺术流派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传入到民间的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故同仁有"藏画之乡"的美誉。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热贡艺术的发源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是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是藏传佛教美术的转变期,也是热贡艺术的发源时期。

这一时期,日渐民族化的藏传佛教已经取得了广泛信仰,因此,作为其形象说教的藏传佛教美术,也开始自觉地从外来风格向符合本民族审美习惯的方向转变。

转变期的藏传佛教美术遗存,比较丰富,以绘画而论,如阿里古格王国的《历代赞普和王子世系像》壁画,造型质朴,设色单纯而稳重,呈现出浓厚的西藏高原的文化色彩。

还有日喀则那当寺的《那当建庙喇嘛》、《滚嘎吉泽喇嘛》等富于装饰风味的唐卡。

热贡艺术也发源于雪域文化的中心西藏地区,但主要是先后三方面渊源而来:一是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在尼泊尔学画后到安多热贡定居传播佛画艺术;二是在四、五世纪时萨迦派智合那哇及其徒弟们在热贡地区传播佛画艺术;三是1710年桑俄才培修建拉卜楞寺时,他的曼唐派画法传人热贡地区,所以源渊的不同使热贡艺术的画匠们有各自的特点。

热贡艺术不断走向外部世界,艺人们在早期长年累月地到处作画,足迹遍及青、藏、甘、川、新疆和蒙古地区,以及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国,广泛接触到西藏塑绘、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他民族或友好国家的艺术,吸收了丰富的养料,经过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细腻生动、富有热贡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藏传佛教画坛上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流派。

更登达吉让唐卡艺术走向世界

更登达吉让唐卡艺术走向世界

更登达吉让唐卡艺术走向世界作者:尚儒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07期唐卡为藏语的音译,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用的一幅幅宗教画卷。

唐卡之所以特别,在于它的宗教功能远胜于其艺术功能,在供人们膜拜供奉的同时,还兼有史料、教义、阐释的实用功能。

更登达吉是当今延续唐卡强大生命力的一位大师级画师。

青海省同仁县是著名的“热贡艺术之乡”,该县一位土生土长的藏族朋友告诉记者,距离县城6公里的隆务镇吾屯村,是个闻名世界的“画家村”。

这个村多数人以画唐卡为生,僧人中90%以上都会画唐卡。

这个不大的村庄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就出了好几位,比如藏族僧人更登达吉和他的父亲夏吾才让,都是很有名望的画师,他们父子二人先后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这在当地是绝无仅有的,他们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师出名门据藏传佛教艺术研究者、同仁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张耀东介绍,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因此,人们将流行于同仁一带的唐卡、堆绣、雕塑、建筑等藏传佛教艺术形式称之为“热贡艺术”。

据说,这一艺术在同仁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更登达吉就出生在宗教气息和艺术氛围都非常浓厚的吾屯上庄。

座落在隆务河畔的吾屯村分为吾屯上庄和吾屯下庄两个自然村。

夏天,绿树掩映的吾屯村随处可见白色的佛塔和五彩斑斓的经幡。

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是村子里两个最主要的寺院。

平日里身着红色袈裟的更登达吉是吾屯上寺的一名僧人,在他居住的院落门前,一块“两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更登达吉与绘画结缘始于他的父亲。

更登达吉出生于1964年8月,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夏吾才让已经是当地很有名气的画师了。

记者了解到,夏吾才让是第一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藏族艺人,曾跟随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到甘肃敦煌临摹作画两年之久。

更登达吉说,他的父亲在世时经常向人们谈及当年与张大千一起去敦煌的经历。

上世纪40年代,夏吾才让还是一个年轻的喇嘛,一次他跟着师傅索南丹巴去塔尔寺作画,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准备去敦煌的张大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艺术之乡——青海热贡之旅
说到唐卡,到过西藏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藏族绘画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但对热贡这个地方,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了,这里就是唐卡艺术很发达的“唐卡艺术之乡”了。

热贡艺术始于元代,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彩画、图案与酥油花等多种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

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最为世界所关注。

这次应热贡旅游局和博物馆之邀,以设计师身份前往热贡,筛选热贡唐卡西安巡展的唐卡作品。

此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见到不少文物级别的唐卡,以及大师级作品,但很快这些作品就会来到西安和大家见面了。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

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

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

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

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

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

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

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

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

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
也可以是地方神、财神、修密法者的观想主修神,挂于室内保佑平安兴旺。

唐卡有小巧轻便和可收卷的优点,便于携带、观看,祭拜和收藏。

出自名师和高僧之手绘制或开光的唐卡,更是稀世之宝,是泥雕、佛塔装藏圣物中最显灵验的首选。

正是用唐卡装藏这一特殊的佛教仪轨,使古唐卡被大量而完好的保存到今天,使得藏族绘画史重要阶段的真迹被留传下来,并从中看到美术史发展的清晰脉络。

唐卡保留了历史,同时也填补了画史链条中的重要空缺环节。

我们在谈到卫藏和北方特定时期的绘画风格时,主要是依靠唐卡中呈现的图像依据来讨论的。

唐卡家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从制作工艺上又分国唐、止唐。

“国唐”指织绢绸段等材料或绣或织或拼贴或缝合等方式制作的唐卡,其中又包括“唐故”,是寺院晒佛用的大型“国唐”。

“止唐”即指最为多见和普及的手绘唐卡,又因背景用色的不同分为金唐、赤唐、黑唐。

经历了近千年时间,唐卡题材发展的更为多样,除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又发展出画传、历史、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须弥山,四大州和藏医用于教学的唐卡挂图。

可以说唐卡是了解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宗教绘画艺术,它有着及深的艺术价值。

好多人都喜欢问一幅唐卡多少钱或它的价值是多少,至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精确的答案,也可以说这种问法是不现实、不实际的。

唐卡就如同书画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一幅唐卡的价格也有多个因素所决定。

唐卡的内容
唐卡中常见的内容为佛教内容,也就是佛像。

每幅唐卡中有一尊或好几尊佛像,当然佛像越多的价格也相对越高;就一个佛像而言,忿怒像则比善像要复杂些,价格也相应贵些;另外还有故事类等唐卡视画面内容复杂程度价格亦有不同,因为唐卡内容的复杂牵扯到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

唐卡的大小
唐卡的大小其实是没有固定规定和比例,一般情况下唐卡画师或唐卡供奉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其大小。

我们一般将尺寸为40CM左右×55CM左右的唐卡称为小唐卡,60CM左右×80CM左右的唐卡称为中幅唐卡,80CM左右×100CM左右的唐卡称为大幅唐卡,除此三类的话还有特别小的微型唐卡(一般为手掌大)
和大型壁画唐卡(一般为大于2平米)。

唐卡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相应的也决定着唐卡的价格。

唐卡的画工
唐卡的画工也是决定唐卡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显然画工精细的明显比画工粗糙的要高的多。

画工的判断又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环节,并不是看几幅唐卡或了解一点文字性的东西就可以判断的。

唐卡的画工主要由唐卡的绘画手法(主要是染色、勾线等)决定,所以说在画工方面判断的时候要把其唐卡的画法来看,不能片面的只看唐卡的色彩和富丽堂皇性。

唐卡的材料
唐卡因保存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其主要功劳则归功于唐卡所用的颜料。

一般来说绘画唐卡的颜料分矿石颜色和广告色,因此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保存时间相对的也会更长要贵的多,艺术价值也比较高,所以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价格要高。

唐卡的种类
常见的绘画唐卡有彩绘唐卡、金唐卡、黑唐卡、红唐卡等,根据唐卡种类的不同,绘画难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用料的多少也是不同的。

一般彩绘唐卡绘画比较复杂,用料也较多,另外就是金唐卡所用料也比较昂贵,因此这两种唐卡的价格比同样内容的其它唐卡贵一些。

唐卡的种类:
另外影响唐卡价格的还有其画派,如勉塘派、噶玛嘎孜派、嘎雪派、钦则派等,因为画派风格的比较复杂,所以在此不做细说
与众多的佛像唐卡一样,时轮金刚唐卡在艺术上,无论构图、造型及色彩的表现上都显示出其美妙绝伦,气势辉宏的境界。

主尊时轮金刚与佛母交抱以双运相立于莲花和日、月、星轮之上,双足踩着大自在天和天母,表示催伏贪、目真、痴等各种障碍。

构图中上方是释迦牟尼佛,其左侧是绿度母,右侧是白度母,左下角是黄财神,右下角是财宝天王,他们是时轮修持的护法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