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42张)

合集下载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 型肝炎病毒。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 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A
自我防范意识差
B
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C
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疗操作环境的影响
E
护士针刺伤管理制度不健全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前损伤(非感染危险)
谢谢!!!
发生锐器伤现状
发生率高
锐器伤害是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 最常见的 是注射器针刺伤, 针刺伤约占锐器伤的66.6%,全世界每年约在100万意外针 刺伤。
针刺伤的危害
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 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现已证实20种病原 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用后重新套上针头帽时刺伤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一、树立“关爱你的病人, 关爱你自己”的观念, 增强防护意识。
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三、规范安全的操作规程
1)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作。 2)拔下的针头,禁手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 3)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针头严禁混入
拔下针头帽时 抽吸药液时 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帽时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中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
各种注射时、经静脉输液时、 传递中受伤 、 拔针时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后
整理用物时: 被放在床旁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刺伤
某 护 士 抽 血 后 的 物 品 状 况
其他垃圾。 4)保证充足的光线,稳定的情绪。

针刺伤ppt课件

针刺伤ppt课件
降低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伤 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 的安全。
减少纠纷
预防针刺伤有助于减少因 意外伤害引起的医疗纠纷 。
02
针刺伤的危害
感染疾病的风险
血液传播疾病
针刺伤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疾病,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等。
病原体污染
针刺伤可能直接接触病原体,导致 针头污染,进而传播疾病。
感染途径
针刺伤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 传播,但也可能导致其他感染途径 ,如破伤风等。
结果
护士未感染传染病,及时采取的措施有效避免了潜在风险。
经验教训
发生针刺伤后应迅速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及时上报并接受专业 指导。
案例三:某医生因针刺伤感染疾病的案例分析
1 2
事件概述
某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被针头刺伤手指,导致感染 乙肝病毒。
原因分析
手术过程中操作不慎,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3
教训总结
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完善防护措施,提高医生 安全意识。
针刺伤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刺伤概述 • 针刺伤的危害 •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 针刺伤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针刺伤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护理、实验 室等工作中,因针头、玻璃、锐 器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类型
根据伤害来源,针刺伤可分为医 疗针刺伤、注射针刺伤、采血针 刺伤等。
案例一:某医院发生的针刺伤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护士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不慎被针头刺伤 ,导致感染丙肝病毒。
原因分析
针头未及时处理,护士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防 护措施。
教训总结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规范 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
健康人一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
HCV3—10%
HIV0.2— 0.5%
活动大三阳 37—62%
HBV6—30%
大三阳22— 43%

HIV传播途径 母婴
大众宣传3条
血或血制品
医务人员
被HIV污染针头、注射器,
皮肤穿刺器具等损伤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①使受伤者感染经血传播疾病:历 史记录1924年——第一例白喉, 1949年——第一例血库人——肝炎, 1984年,第一例医务人员艾滋病。
针刺伤预防与管理:
(一)更新观念,重视自身职业安全与 健康
*摆正经济核算与职业安全的关系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厂商提供、院长
批准、护士使用) (二)使用安全用具 *安全注射器 *安全输液器
②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 播。
③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预防疾病从 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 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隔离的发展及标准预防:
XX医院急诊科2523名病人血标本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V——18% HCV——5% HIV——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全注射:由WHO提出 ①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②对医务人员无害
③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社会及他人无 害。
4、全面预防:即所有的病人均 被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病人应 使用防护措施。
——美国CDC提出
5、标准预防:①所有的病人均被视 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 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 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针刺伤ppt课件

针刺伤ppt课件

案例三:培训不足导致的针刺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培训不足,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
某实习护士在练习注射时,由于缺乏 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导致自 己被针头刺伤。
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实习护士的培训不足是导 致针刺伤的原因之一。医疗机构应该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 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 ,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和防范能力。同 时,医护人员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和 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以保障自己的 职业安全。
详细记录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理措施等信息,为 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保存相关证据
保留使用过的针头、敷料等物品,以便后续追踪和调查。
跟踪与随访
定期检查
01
在针刺伤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是
否有感染迹象。
医学观察
02
对于某些高风险的针刺伤,需要进行医学观察,以便及时发现
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护士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针头在使用后及时、正确地处
理,避免意外发生。
案例二:防护措施不足导致的针刺伤
总结词
缺乏防护措施,安全意识薄弱
详细描述
某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未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导致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
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医生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使得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 液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降低感染和受伤的 风险。

受害者可能会因为针刺伤而感到自卑 和羞耻。
抑郁和压力
受害者可能因担心健康问题而产生抑 郁和压力。
03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安全操作规范
操作前检查
在进行针刺操作前,应仔细检查 使用的针具是否完好无损,确保

针刺伤的防护与应急处理PPT课件

针刺伤的防护与应急处理PPT课件

追踪与随访管理
追踪监测
对针刺伤者进行追踪监测,包括定期检查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等。
随访管理
对针刺伤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帮助其恢复 健康。同时,对针刺伤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 发生。
04 培训与教育
新员工培训内容
01
针刺伤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
伤。
采血过程
在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时,如操作不慎 或患者不配合,也可能发生针刺伤。
缝合过程
在外科手术缝合伤口时,由于缝合针 尖锐且操作空间有限,也易发生针刺
伤。
废弃物处理
在处理废弃的针头、注射器等医疗锐 器时,如未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也可
能导致针刺伤。
02 防护措施
增强防护意识
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
明确针刺伤可能导致的感染风险,如乙肝、丙 肝、艾滋病等。
针刺伤主要由于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废弃物处理不当或设备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
针刺伤危害程度
感染风险
针刺伤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如细菌、病毒等,增加 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心理影响
针刺伤事件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慌,影 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易发生针刺伤环节
注射过程
在注射药物或疫苗时,如未正确使用 针头或患者突然移动,可能导致针刺
在职员工定期培训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化安全操作规范
针对在职员工,定期开展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和 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更新防护知识与技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员工的防护 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应对针刺伤的能力。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训演示课件(42张)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训演示课件(42张)
其他10%
不明5%
抽取动脉血 6%
抽静脉血20%
三、血源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据报道:全球有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有1.2亿。
海南CDC调查:全省乙肝感染占 84.77%,乙肝表抗携带者有16.5%, 4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为71.2%,全 国之首(母婴、医院、预防接种)。
HIV流行趋势:女性1997年41%上 升到2003年底48%,非洲60%, (女性占两条途径)。
亚洲印度第一、中国第二,全球: 中国从2000年24位上升到17位,遍 布全国各省市。
针刺伤流行病学:
职业分布:护士41.2%,IV护士 32.8%,技术人员9.5%,医生 6.2%,学生2.2%,其他人员 8.2%。
地点分布:
其他4%
实验室6% 治疗室4% 手术室5%
急诊抢救 室5%
病房65%
针刺伤预防与管理:
(一)更新观念,重视自身职业安全与 健康
*摆正经济核算与职业安全的关系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厂商提供、院长
批准、护士使用) (二)使用安全用具 *安全注射器 *安全输液器
针刺伤发生时间:
拆卸10%
步骤之间5%
抽血者 8%
清洁工、 其他 3%
技师、实 验人员 10%
护理人员 63%
造成职业经皮损伤的器械种类
输液器23%
静脉针导管 9%
真空采血装 置3%
骨科空心导 引针14%
缝合针3%
注射器针37%
手术刀及其 它利器9%
造成经皮损伤的器械使用
IV穿刺7% 加药12%
更换IV系统 23%
肌注12%
缝合、剪断 7%
②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 播。

医护人员针刺伤ppt课件ppt课件

医护人员针刺伤ppt课件ppt课件
4.立即向预防公共卫生科报告。 5.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 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 单。 6.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患者同意后,主 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7.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 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11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四.注意事项 2.紧急处理: 1)、立即从伤口周边尽可能地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 2)、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 3)、用70%酒精、0.5%碘伏等消毒剂消毒,并用防水敷 料包扎伤口
12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四.注意事项
3. 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护理部、 人事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
四.注意事项
1.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技 术。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 割针器。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处 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在为不合作的 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将 用过的针头丢入合适的防针刺的容器 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以免刺伤 他人。不要将针头丢在一般的垃圾桶
17
一、基本资料 二、锐器伤事件描述
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
编号 201
姓名 工作年限
医务人员资料
性 别
年龄
职称
科室名称 电话
姓名 住院号
病人资料 性别 电话
年龄
锐器伤后首次检验日期
年月日
病人如无结果请立即检验
项目
锐器伤前
锐器伤当天
项目
结果
Anit-HIV

针刺伤ppt 课件

针刺伤ppt 课件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宣传,提高员工对针刺伤的认识和安全意识,使 其能够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针刺伤。
熟悉应急处理流程
培训员工熟悉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流程,以便在发生针刺伤时能够迅 速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参与
设立奖励制度
建立报告制度
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并处理,以减少感染和传播 的风险。
02
针刺伤的预防策略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
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正确使用医疗器具
对于可能产生针刺伤的医疗器具,如注射器、针头等,应正确使用、处理和丢弃。
避免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
培训内容回顾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针刺伤的定义、危害、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讲解、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员深入了解针刺伤的相关知识。
成果展示
学员们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了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针刺伤案例及应对经验,提 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展示了本次培训的成果。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得重复使用,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提高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
01
02
03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安 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 针刺伤的重视程度。
技能培训与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包括正确使用医疗器具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并进行定期考核。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管理,确保医 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 、后均能正确洗手或使用 手消毒剂。
针刺伤ppt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职业经皮损伤的器械种类
输液器23%
静脉针导管 9%
真空采血装 置3%
骨科空心导 引针14%
缝合针3%
注射器针37%
手术刀及其 它利器9%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造成经皮损伤的器械使用
IV穿刺7% 加药12%
感染血液中所含病毒:
HIV感染者一个标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
亿个HIV病毒!
HBVHBsAg(+) 1毫升血液中有1亿个
感染剂量!
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 头扎伤,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
故发生!
冰山图:
10—15%AIDS 明确诊断
85—90%AIDS感 染者未被诊断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④时间长短:一只刚从病人血管抽 出的针头比一只数小时或几天前使 用的针头传染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2、病人相关因素: ①病毒浓度 ②疾病阶段 3、医护人员相关因素: ①安全教育 ②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措施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HIV流行趋势:女性1997年41%上 升到2003年底48%,非洲60%, (女性占两条途径)。
亚洲印度第一、中国第二,全球: 中国从2000年24位上升到17位,遍 布全国各省市。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③整体健康状况 ④预防接种 ⑤接触频率 ⑥安全用具于防护措施 ⑦HIV/HBV/HCV在病人群体中的普
遍性。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②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 播。
③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预防疾病从 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 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隔离的发展及标准预防:
XX医院急诊科2523名病人血标本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V——18% HCV——5% HIV——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换IV系统 23%
肌注12%
缝合、剪断 7%
其他10%
不明5%
抽取动脉血 6%
抽静脉血20%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三、血源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据报道:全球有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有1.2亿。
海南CDC调查:全省乙肝感染占 84.77%,乙肝表抗携带者有16.5%, 4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为71.2%,全 国之首(母婴、医院、预防接种)。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 预防与控制
一、基本概念
1、职业暴露:由职业原因,接 触到某种感染因素而发生某种疾 病等情况。
2、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 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 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 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岗位特征
临床医生 14%
呼吸治疗 师 2%
抽血者 8%
清洁工、 其他 3%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技师、实 验人员 10%
护理人员 63%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二、职业危害风险的相关因素
1、刺伤相关因素: ①刺伤深度 ②接触路径:针刺比粘膜接触引
起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③器械种类和被污染液体的数量: 大量血液比少量的血液引起感染的 可能性大。中空针头感染的血量比 解剖刀大得多。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①使受伤者感染经血传播疾病:历
史记录1924年——第一例白喉, 1949年——第一例血库人——肝炎, 1984年,第一例医务人员艾滋病。 ②对受伤者心理伤害。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所以,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 测到病原体的பைடு நூலகம்体才具有传染性, 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
健康人一样!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
HCV3—10%
HIV0.2— 0.5%
活动大三阳 37—62%
HBV6—30%
大三阳22— 43%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HIV传播途径 母婴
大众宣传3条
血或血制品
医务人员
被HIV污染针头、注射器,
皮肤穿刺器具等损伤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 训课件( PPT42 页)
3、安全注射:由WHO提出 ①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②对医务人员无害
③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社会及他人无 害。
4、全面预防:即所有的病人均 被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病人应 使用防护措施。
——美国CDC提出
5、标准预防:①所有的病人均被视 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 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 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