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MR表现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低场MRI诊断

前 作 出正确 诊 断是 可 能 的 。
些 中枢神 经 系统病 变 的影 像 学 表 现 有 类 似 和 重叠 , 导 致 本病误 诊率 很高 , 笔者 搜 集 我 院 20 02年 6月 2 0 07
年 1 0月经 手术 病理确 诊 的 1 例 IML患者 , 1 P 回顾 性 分 析其 MR 表现 及 特 点 , 结 其 规 律 , 提 高 对 本 病 的 I 总 以
级 , 恶 性 肿 块 9 .5 ( 8 16 血 管 数 多 在 Adr 而 2 4 % 9 /0 ) l Ⅱ e
块 的血流 信号 、 流速 度 以及 阻力 指 数 等 血 流 动 力学 血
参数 存在 大量 相互 交错 与重 叠 现 象 , 腺 肿 块 的诊 断 乳
和鉴 别诊 断仍 然依 赖 于二维 高频 灰 阶超声 的声 像 图特
颅 内淋 巴瘤 的 M I 现 有 一 定特 征 性 , R表 通过 认 共 的 影像 分 析 , 术 在
【 关键词】 脑肿瘤 ; 巴瘤 ; 淋 核磁共 振成像 【 中图分类号】 R73 1 3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0 —5 120 )607 2 0400 (080—780
1 1 一般资 料 : 组 1 例 中 , 6 , 5 , . 本 1 男 例 女 例 年龄 1 — 8
7 岁, 8 平均 5 8岁 。临 床表 现 包括 头 痛 、 晕 、 心 、 头 恶 呕
mr诊断报告

mr诊断报告
尊敬的医生:
这是关于患者 Mr 的诊断报告。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
我们得出以下诊断和治疗建议。
首先,患者Mr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伴随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根据患者描述和体格检查,我们怀疑患者可能患有偏头痛。
此外,患者还存在睡眠不好、情绪波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
其次,我们为患者安排了头部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进一步诊断明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血液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轻度贫血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最后,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我们给出了以下诊断和治疗建议:
1. 偏头痛,建议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
同时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2. 颅内占位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明确病变性质,并及时就医治疗。
3. 轻度贫血,建议患者增加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同时可考虑口服
铁剂治疗。
4. 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建议患者进行神经内科专科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
定治疗方案。
总之,患者 Mr 存在多种健康问题,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我们将密切关注患
者的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谢谢!
医生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频 率 选 择 肪 抑 制 技 术 , 行 横 断 面 成 像 T 0 0 , R 7 0 ms
T 0 , 层 厚 5 m, 层 间 距 1 mm, 视 野 ( O E 8 ms m . 5 F V)
2c 4 mX2 c 4 m,矩 阵 18 18 2 × 2。
率较 高 。一 种 多见于儿 童及青 少年 的幕下 系统 ,以小
也 可不 强化 ,囊腔 不 强化 。② 囊 实性 : 是肿 瘤最 常 见
的 类 型 【 囊 变 的 部 分 其 内 可 见 钙 化 及 出血 , 增 强 部 5 ] , 分 实 性 部 分 多 有 明 显 强 化 , 囊 变 部 分 不 强 化 。③ 实 性
肿 块 型:肿块 密 度 多 不 均 匀 ,信 号 较 混 杂 ,钙 化 及
中 国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C ieeJun l f dclma ig hn s ra o Me iaI gn o
・7 2 5・
放 射 诊 断 学 Di n scR doo y a ot ailg g i
1 ms ] 0 ms 层 厚 5 m, 间 距 1mm, 野 (O 3 ,f 2 0 。 0 I 2 m 层 . 5 视 F V)
蛋 白 ( y ) 阳性 ,Ki 7阳性 指 数 为 1 ~ 3 。 Sn - 6 % %
2c 4mX2 c 4 m, 矩 阵 2 6 2。 增 强 扫 描 采 用 T 5 X1 9 1
F AI L R序 列 ,对 比剂 为 钆 喷 替 酸 葡 甲 胺 ( . P , GdDT A) 注 射 液 剂 量 为 01 mo k , 行 横 断 面 、矢 状 和 冠 状 面 . m lg / 成像 。 MI 增 强 扫 描 前 行 D I S 检 查 ,D 、S I u W 、 WI WI W 采 用 单 次 白 旋 回 波 . 波 平 面 ( E E I 序 列 , 加 回 S .P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

同样地,其「海绵状」也是依据形态起名,因其「剖面呈海 绵状或蜂窝状」。
概述
提到畸形血管团,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动静脉畸形(AVM) ,那么,海绵状血管瘤与 AVM 的畸形血管团是类似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来看下两者的本质区别: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
而且,约 19% 的病例为多发病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 常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的血管瘤病灶。
下面用一个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图片加深印象。
图 1 A:水平位 CT 骨窗像显示左侧额骨内弥漫的溶骨性病 变,伴骨小梁增厚;水平位(B)和失状位(C)T1WI 显示 T1 像等信号的骨质病变,失状位增强的 T1WI(D)显示病灶 强化。
诊断要点
脑外病灶:以海绵窦区的海绵状血管瘤为例,在 MR I 表现为 T2WI 呈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非常显 著,ADC 值明显升高,DWI 接近等信号,MRS 检查 无 NAA 峰、Cr 峰和 Cho 峰,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对于小型 (<1 cm) 以及非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磁 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检出率更高。
脑内圆形/椭圆形病灶、有混杂密度(代表不同程度的出血, 重复一遍:出血是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重要的特征)、MRI 的 T2 像有含铁血色素沉积。
图 4 为一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对照该图更能加深对上述 文字的理解。
治疗方案
1. 原则 牢记: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方法,也是
唯一有效的方法。除中颅窝海绵状血管瘤外(当病灶切除困 难时),不主张对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放疗。 2.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病灶反复小量出血、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 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的主要考虑因素,即:
脑肿瘤的MR DWI和DTI诊断和鉴别诊断

T1WI C+
ADC map
肿瘤坏死区ADC值(2.04X10-3mm2/s)甚高,约为脑实质ADC值 的3倍,提示为液化坏死。
胶 质 母 细 胞 瘤(例1)
ADC值与脑实质 和肿瘤实质者相 仿,提示有较大 量瘤细胞浸润, 符合胶母细胞瘤。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Canavan病
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等)
渗压性髓质溶解症
D W I 高 信 号(低ADC值) 病 灶
高细胞密度和/或小细胞外间隙 淋巴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高粘度 脓肿(0.3-0.9 X10-3mm2/s) 表皮样囊肿等
脑肿瘤的DWI和DTI
脑肿瘤不同成分的 DWI和ADC值
D W I 的 “T 2 透 过 效 应”
在某些情况下,消除DWI的残余T2效应对 脑部疾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重建指数图像(假DWI或T2纠正过的DWI) 或ADC图均可消除DWI的残余T2效应。
这些方法对检出DWI因受残余T2效应的掩
盖所造成的弥散受限的假象(即消除弥散受
限的假阳性)是非常有用的。
较大量瘤细胞浸润?
环状增强时,是胶质母细胞瘤,还 是脑脓肿。 是蛛网膜囊肿,还是表皮样囊肿(胆 脂瘤)。
是良性,还是恶性胶质瘤
DWI和DTI对脑肿瘤诊断的作用(结合常规MRI)
瘤周水肿肿瘤细胞浸润情况。 对某些肿瘤的诊断提供有用信 息,如PNET、淋巴瘤和转移 瘤等。
DWI和DTI对脑肿瘤诊断的作用(结合常规MRI)
VR(容积比):表达弥散椭圆容积与弥散圆容积 之间的关系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这些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对各向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正常脑MRI——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质信号⾼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于⽩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然,⽆变形及增⼤或缩⼩,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管疾病——脑梗死MRI平扫缺⾎性脑梗死表现为⽚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般⽆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般⽆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性梗死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积梗死合并脑⽔肿或脑肿胀时可产⽣显著的占位效应,甚⾄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性脑梗死出⾎性梗死是在缺⾎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的梗死区内出⾎,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信号,其内的出⾎信号在急性出⾎⼀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脑及脑室旁⽩质区。
应写清病灶的部位,⼤⼩,数⽬,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颅内出⾎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信号的不同,在出⾎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呈现低信号,周边⾼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信号,中⼼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信号,T2WI⾼信号周围可见含铁⾎黄素沉积的⿊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极低信号。
脑出⾎周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膜下腔出⾎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所以将这些疾病归⼊颅内出⾎⼀并讨论,主要考虑到各种颅内出⾎在MRI信号演变⽅⾯有共同规律。
颅内肿瘤的MR诊断

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为室管膜瘤最常见部位,起于第四脑 室顶或底部,周围或一侧有脑脊液围绕又称残 留脑脊液袋。肿瘤可沿脑脊液间隙阻力最小的 方向扩展。当肿瘤较大时,可完全充填第四脑 室,形成与第四脑室相似的形态。当肿瘤长到 相当大时可以经外侧隐窝扩展到桥小脑池或向 下进入小脑延期池,形如“洛酷状”
星形细胞瘤
神经上皮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20%,神经上皮性肿瘤的40% 男女比例约为2:1 多见于年青人,也见于儿童和中年人,65岁
以上发病罕见 以幕上多见,约占80% 肿瘤可以单发或多发
星形细胞瘤
分化好的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好发于额叶,其次为颞叶、顶叶、小脑、脑干,好 可见于丘脑和胼胝体
室管膜瘤
侧脑室内室管膜瘤,常起源于盂氏孔附近,可伴 有单侧或双侧的脑积水。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者 少见,脑积水征象也出现较晚。第三脑室内室管 膜瘤则好发于第三脑室偏后部,当肿瘤较大时, 与丘脑分界不清可引起四叠体池移位变形,也可 压迫阻塞中脑导水管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大脑半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较少见。一般位于脑 室附近,有时可突入脑室内。
可发生在小脑半球 边界多不清楚,偶因有假包膜而边界清楚 肿瘤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
example
小脑髓母细胞瘤
example
example
男性.7岁。主诉: 双眼视物不清3月。 体征:颈抵 抗.双眼底水肿, 并有出血,小脑 征(+)。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example
脑膜瘤(meningioma)
颅内肿瘤的MR 诊断
The diagnosis of MRI in Intracalvarium tumors
颅脑MR病例解析T1WI颅内高信号的鉴别诊断

这是颅内黑色素瘤的进展形式。极其少见,普通人群 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五;成人发病率高于儿童。表现为 癫痫、颅高压、颅神经损害。
柔脑膜最常受侵,也可累及硬脑膜、脊膜。 病变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病变范围在增强扫描显
示更清,更易评价。病变的广泛程度远甚于转移性黑 色素瘤。但必须考虑到有无隐匿的颅外原发黑色素瘤。 还须与血肿、伯克氏肉瘤病、感染性脑膜炎,脑膜癌 病鉴别。
转移性黑色素瘤 Metastatic Melanoma
近4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颅内转移。 与正常组织信号相比,黑素沉着的黑色素瘤特征性的
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 高信号也可能由病灶内出血所致。 无色素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倾向于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
号(与正常组织相比)。
原发性弥漫性脑膜黑色素病
神经皮肤黑变病 neurocutaneous melanosis
是少见的神经和皮肤病变,多特发,无家族遗传 多发的先天性皮肤色素斑,没有恶变倾向。硬脑膜增生和增厚,
脑膜病变可演变成黑色素瘤。 CT和MRI增强可见脑膜强化。如有肿瘤样病变,MRI表现为T1WI
高信号,T2WI低信号。 部分病人没有脑膜表现,表现为脑内的黑色素积聚,使T1和T2值
脑室内血肿 动脉内血栓 静脉内血栓 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伴出血
黑色素
含黑色素的病变T1WI呈高信号,是由于稳 定自由基的顺磁效应,例如半醌、金属清 除效应,黑色素与鳌合金属离子结合,形 成金属黑色素 。
金属黑色素的T1信号强度随着铁离子浓度 的增加而增加。
男,39岁,枕大孔-C2黑色素瘤术后17月。
高铁血红蛋白T1WI值的缩短是由于顺磁的偶极-偶极相 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形细胞瘤
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约占胶质 瘤的40%-75%,占颅内肿瘤的13-26%,是颅内 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
男性多于女性,约占60%
发病高峰年龄31-40岁
发病部位:成人多见于幕上,以额颞叶为多,可 沿胼胝体侵及对侧;儿童多见于幕下
星形细胞肿瘤
颅内肿瘤的MR表现
颅内肿瘤的诊断要点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边缘、信号特点、邻近结构 定量:单发、多发
肿瘤的定位
轴内肿瘤:发生在脑实质内的肿瘤 征象:白质膨胀
灰、白质界限模糊 相邻蛛网膜下腔变窄
常见轴内肿瘤
* 发生在大脑半球: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 胶质细胞瘤)、淋巴瘤、转移瘤
* 发生在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
幕下轴内占位
➢ 小脑肿瘤 ➢ 脑干肿瘤
轴外肿瘤
脑膜瘤与脂肪瘤 鞍区占位 桥小脑角区(CPA)占位 脑室内占位 松果体区肿瘤 颅骨肿瘤 颈静脉孔区肿瘤
胶质瘤(Glioma)
占颅内原发肿瘤的50%,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 肿瘤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小脑) 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
结节
幕上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
密度/信号: 均匀
不均匀
边缘:
清楚
不清楚
瘤周水肿: 无/轻
显著
占位效应: 无/轻
显著
强化情况: 无/轻
显著
AA
GBM
G B M
星 形 细 胞 瘤
星 形 细 胞 瘤
星 形 细 胞 瘤
间 变 星 形 细 胞 瘤
GMB
F/53y
GBM
鉴别诊断
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神经上皮囊肿、胶样 囊肿
常见的轴外肿瘤
* CPA区: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蛛 网膜囊肿
*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 畸 胎瘤、脂肪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
* 颅骨:表皮样囊肿、嗜酸性肉芽肿、骨瘤、多 发性骨髓瘤
定位
肿瘤的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颅内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 T1WI呈高信号:颅咽管瘤、胶样囊肿、皮
星形细胞瘤
大体病理
• 分化良好—位于半球白质,病灶局限,有时可 沿白质纤维或胼低体纤维向邻近脑叶发展, “瘤内囊变”或“囊中有瘤”;
• 分化不良—弥漫浸润生长,多发生囊变,大片 坏死和出血
Low-grade Astrocytoma Higher-grade Astrocytoma
星形细胞瘤
影像表现 星形细胞瘤:
样囊肿、脂肪瘤、畸胎瘤、瘤内出血 T2WI呈低信号:脑膜瘤、黑色素瘤 T1WI及T2WI呈等信号:脑膜瘤、髓母细胞
瘤、生殖细胞瘤、淋巴瘤
肿瘤的边缘
良性肿瘤的边缘光整,如脑膜瘤,垂体瘤, 表皮样囊肿
恶性的肿瘤,因对周围组织有浸润,边缘常 不清楚,不规则,如间变星形细胞瘤及胶母 细胞瘤
肿瘤瘤周水肿
鉴别诊断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 常为多发,也可见单发 位于皮髓交界处 小病灶,大水肿 强化可为结节样,环形
转 移 瘤
少枝胶质细胞瘤
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 起源于大脑白质的少枝胶质细胞 相对少见,约占颅内胶质瘤的5-10% 95%以上发生于大脑半球,额叶多见 容易出现钙化 肿瘤生长漫性星形细胞瘤 WHO Ⅱ级 囊变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WHO Ⅲ级 囊变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 WHO Ⅳ级 囊变坏死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WHOⅠ级囊变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囊变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WHOⅠ级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原I-II级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原III级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原IV级
少 枝 胶 质 细 胞 瘤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主要与脑梗死鉴别: 起病情况:急 分布情况:沿血管分布区分布,多为楔形 病变累及部位:皮质与白质同时受累 强化情况:脑膜,脑回样,斑片样强化 MRS: Lac增高,而Cho不增高 随访情况:随治疗变化
鉴别诊断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脑脓肿: 发热,并多有邻近副鼻窦或中耳炎病史 病灶从内至外有多层信号不同的结构 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张力高,内壁光 DWI可以表现为高信号 MRS以Lac增高为主,而没有Cho增高
大多瘤周水肿为血管源性水肿,呈长T1长 T2信号
脑膜瘤可压迫邻近的脑皮质,引起血液回 流受阻,也可引起广泛的水肿
肿瘤强化情况
轴外肿瘤的强化与肿瘤血供的多少直接相 关
轴内肿瘤的强化不仅与肿瘤血供的多少有
关,更主要的是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
轴内肿瘤
幕上(大脑半球)肿瘤
➢ 胶质瘤(Glioma) ➢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 淋巴瘤(Lymphoma)
少枝胶质细胞瘤
发病部位:幕上多见,额→顶→颞 大体病理:实性肿块,质硬,易碎
边界可辨,但无包膜 70%瘤内有钙化 肿瘤可有囊变 出血、坏死不常见 组织学分类:
少突胶质细胞瘤(I级,II级很少) 少突胶质星形细胞混合瘤(II级) 间变(恶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瘤
MRI表现 肿瘤多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 瘤体内钙化呈长T1,短T2不规则信号 肿瘤边界较清 水肿轻微 增强扫描可见片状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恶变者水肿及强化明显
* 发生在丘脑及脑干: 胶质瘤
肿瘤的定位
轴外肿瘤:发生在脑实质(包括脑室)的肿瘤 起自蛛网膜、脑膜、硬膜窦、颅骨及脑室系统 征象:灰、白质界限保持
蛛网膜下腔增宽 与颅骨或脑膜呈宽基底相连
常见的轴外肿瘤
* 大脑表面及大脑镰旁:脑膜瘤、脂肪瘤 * 鞍区: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表皮样
囊肿、蛛网膜囊肿、脂肪瘤 * 脑室内: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
脑白质内、一般单发 瘤体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边界清楚 90%不出现瘤周水肿 占位征象不明显 Gd-DTPA 不强化或有轻度强化
星形细胞瘤
间变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
呈长T1,长T2信号,多有出血、坏死、囊 变,呈混杂信号,
边界不规则 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显著 Gd-DTPA呈不均匀、花环样强化,可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