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_图文.ppt
合集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PPT课件

增高表现。
检查患儿肌张力、肌力及腱反射 情况,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受损表
现。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儿感染情况,评估炎症 程度。
电解质检查
监测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
脑脊液检查
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患儿,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
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
次。
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 易消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
04 缓解期护理策略
环境调整与舒适度提升
01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避免刺激源,如强光、 噪音等。
02
调整室内温度适宜,避 免过热或过冷。
通过游戏、玩具等教具,培养患 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
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供
安全防护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患儿 因高热惊厥而发生意外伤害, 如加装防护栏、移除尖锐物品
等。
温度与湿度控制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患儿 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与光照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 开窗通风;同时确保室内光线 充足,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02 患儿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观察
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和 最高体温。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 温度、湿度及弹性, 评估末梢循环状况。
监测患儿心率、呼吸 频率及节律,注意有 无呼吸急促、呼吸困 难等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儿意识状态,评估有无意 识障碍及其程度。
检查患儿肌张力、肌力及腱反射 情况,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受损表
现。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儿感染情况,评估炎症 程度。
电解质检查
监测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
脑脊液检查
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患儿,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
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
次。
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 易消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
04 缓解期护理策略
环境调整与舒适度提升
01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避免刺激源,如强光、 噪音等。
02
调整室内温度适宜,避 免过热或过冷。
通过游戏、玩具等教具,培养患 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
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供
安全防护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患儿 因高热惊厥而发生意外伤害, 如加装防护栏、移除尖锐物品
等。
温度与湿度控制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患儿 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与光照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 开窗通风;同时确保室内光线 充足,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02 患儿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观察
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和 最高体温。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 温度、湿度及弹性, 评估末梢循环状况。
监测患儿心率、呼吸 频率及节律,注意有 无呼吸急促、呼吸困 难等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儿意识状态,评估有无意 识障碍及其程度。
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反复多次(丛集式发作:24小 时内反复发作≥2次)
持续时间 发作时间短暂,多数数秒~5分钟内。 发作时间长( >15分钟,尤其
醒后不留任何异常神经征。
>30分钟)。留异常神经征。
脑电图 预后
热退1~2周后正常 好。继发癫痫少
热退1~2周 2.意识状态3.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 4.其它:原发疾病、瘀点瘀斑、休克、心律紊乱
护理措施
• 9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家 长都极为担心,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 树立信心,配合抢救与治疗。
• 10健康指导:指导家长掌握发 生惊厥时的急救措施,告诉 家长及时控制体温是预防惊 厥的关键;指导其在患儿发 热时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送 医院就诊。
。
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或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 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 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 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物理降温方法
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 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 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
护理措施
7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常用的有以 下几种: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等
8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保 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 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 更换尿布。
急救护理措施
5 注意安全:抽搐发作时,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四肢适当 约束,抽搐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 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病室保持安 静,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刺激,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动作轻柔敏捷。
持续时间 发作时间短暂,多数数秒~5分钟内。 发作时间长( >15分钟,尤其
醒后不留任何异常神经征。
>30分钟)。留异常神经征。
脑电图 预后
热退1~2周后正常 好。继发癫痫少
热退1~2周 2.意识状态3.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 4.其它:原发疾病、瘀点瘀斑、休克、心律紊乱
护理措施
• 9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家 长都极为担心,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 树立信心,配合抢救与治疗。
• 10健康指导:指导家长掌握发 生惊厥时的急救措施,告诉 家长及时控制体温是预防惊 厥的关键;指导其在患儿发 热时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送 医院就诊。
。
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或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 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 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 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物理降温方法
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 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 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
护理措施
7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常用的有以 下几种: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等
8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保 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 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 更换尿布。
急救护理措施
5 注意安全:抽搐发作时,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四肢适当 约束,抽搐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 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病室保持安 静,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刺激,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动作轻柔敏捷。
小儿热性惊厥ppt课件

教训总结
总结教训,强调对小儿热 性惊厥的认识和重视,加 强医生对病情的鉴别和判 断能力。
06
相关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 探讨
研究进展概述
国际研究
自19世纪以来,小儿热性惊厥一直是国际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等学科的 发展,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
国内研究
02
临床表与诊断
临床表现及分类
典型表现
热性惊厥的典型表现包括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头颈后仰 、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等。根据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和严 重程度,可以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类。
简单型
简单型热性惊厥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少于15秒,发作频 率低,对大脑影响较小。
复杂型
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秒,发作频率较 高,伴有呼吸暂停、眼球固定、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对大 脑影响较大。
新型治疗手段与药物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针对特定神经递质或受体的药物可能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提供新的 途径。
THANKS
感谢观看
状,且惊厥持续时间较长。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
了解患儿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发 作情况等基本信息。
注意事项
提醒医生注意鉴别诊断,不要误诊为热性 惊厥而延误治疗。同时提醒家长注意观察 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体格检查
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检查等,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流程图
提供热性惊厥的诊断流程图,帮助医生快 速判断病情。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外界刺激加重病情。
加强营养支持
给予孩子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儿科热性惊厥PPT课件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相关病 原体的风险,从而减少热性惊厥的发 生。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过度拥挤和通风 不良的环境。
避免孩子接触患有感 染性疾病的人群,尽 量减少去公共场所的 次数。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 播。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
02
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排除尿路感染等引 起的发热。
03
生化检查
包括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等, 以评估患儿的整体状况。
脑电图检查在热性惊厥中应用
脑电图(EEG)检查
用于评估大脑电活动,可帮助诊断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在热性惊厥中,EEG检查 可帮助排除癫痫等引起的惊厥。
视频脑电图(Video-EEG)
热性惊厥的定义和分类
01
详细解释了热性惊厥的概念,包括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分
类等。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02
介绍了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以及如何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
别诊断。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03
阐述了热性惊厥的治疗原则,包括急性发作期的处理和预防复
发的措施,同时介绍了常用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新型治疗方法介绍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
长期随访和监测计划
对于已经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孩子, 建议进行长期随访和监测。
定期评估孩子的神经发育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定期随访和监测,可以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降低
热性惊厥的复发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方措施,如头 部冷敷、温水擦浴等,同 时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 升高。
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30
2021精选ppt
3.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惊厥患儿无严重液 体丢失时液体总量,按80ml/kg /d或10001200ml/kg/m2体表面积,钠1-2mEq/kg,钾 1.5mEq/kg补充,使患儿保持轻度脱水及血钠 正常偏低状态,以利于控制脑水肿。(注:毫克当
量(mEq)表示某物质和1mg氢的化学活性或化合力相当的量。1mg氢, 23mg钠,39mg钾,20mg钙和35mg氯都是1mEq。mEq/L=mmol/LX原子
价 )。
31
2021精选ppt
(三)病因治疗
高热惊厥多为感染性疾病引起,宜选用有效抗 感染、抗病毒药物。
32
2021精选ppt
预后
1.复发 热性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以后 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 时出现惊厥复发。在热性惊厥小儿中,1/3有 第2次惊厥,9%的热性惊厥小儿复发3次或更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 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 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 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 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37
2021精选ppt
高热惊厥分类
1、单纯性热性惊厥
2、复杂性热性惊厥
9
2021精选ppt
特点
发病年龄
单纯性高热惊厥
6个月-6岁
复杂性高热惊厥
任何年龄
神经系统疾病史 无
可有
发作时的体温 惊厥发作类型
病初体温骤升时,多在38℃上 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
可有如外伤、窒息、中毒等 低热也可发生 可为一侧性、限局性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ppt课件

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 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
➢25%~40%(平均33%)的患儿以后发热易再次
出现惊厥
ppt课件
7
复
杂
➢初发病的年龄多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
型
➢全身性惊厥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低热
时也可出现惊厥
➢在同一次疾病过程中(或在24小时内)惊厥 发作一次以上
➢预后较单纯型高热惊厥差
ppt课件
8
小儿高热惊厥
主要特点
•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 多在体温骤升时(T38.5~40℃或更高)
发作。 •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ppt课件
9
小儿高热惊厥
ppt课件
13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 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体温、脉搏、 呼吸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后30 min测体温并记录。
7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 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而频繁抽搐,使 用20%甘露醇时,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 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 液外渗。
与家长缺乏惊厥的急救护理及预防知识 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惊厥发作时间长造成脑组织缺氧
ppt课件
而引起脑水
11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 或平卧,头偏向 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 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 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
➢25%~40%(平均33%)的患儿以后发热易再次
出现惊厥
ppt课件
7
复
杂
➢初发病的年龄多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
型
➢全身性惊厥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低热
时也可出现惊厥
➢在同一次疾病过程中(或在24小时内)惊厥 发作一次以上
➢预后较单纯型高热惊厥差
ppt课件
8
小儿高热惊厥
主要特点
•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 多在体温骤升时(T38.5~40℃或更高)
发作。 •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ppt课件
9
小儿高热惊厥
ppt课件
13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 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体温、脉搏、 呼吸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后30 min测体温并记录。
7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 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而频繁抽搐,使 用20%甘露醇时,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 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 液外渗。
与家长缺乏惊厥的急救护理及预防知识 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惊厥发作时间长造成脑组织缺氧
ppt课件
而引起脑水
11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 或平卧,头偏向 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 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02
小儿高热惊厥病因分析
感染性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
如感冒、喉炎、肺炎等,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易导致高热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脑膜炎、脑炎等,病毒 或细菌感染侵犯脑实质, 引发高热惊厥。
其他系统感染
如败血症、泌尿道感染等, 感染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性 炎症反应,诱发高热惊厥。
非感染性因素
颅内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 善、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有 关。当体温升高时,大脑神经元异 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 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 较高,尤其在6个月至3岁 的婴幼儿中更为常见。
季节分布
多发生于春夏季,与病毒 感染、气温变化等因素有 关。
增加测量次数,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升高。
注意观察小儿精神状态
02
高热惊厥前,小儿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
家长应细心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识别惊厥先兆
03
部分小儿在高热惊厥前会有肢体抖动、双眼凝视等先兆症状,
家长应学会识别并及时就医。
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合理饮食
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增强免疫力。
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清晰地显示颅内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脑电图监测在诊断中价值
常规脑电图检查
了解患儿脑电活动情况,排除癫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可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捕捉异常放电,明确诊断。
04
治疗原则与方法探讨
急性期处理措施
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新生儿或幼小婴儿,多为局限性抽搐;
10
临床表现(2)
高热惊厥特点为: ① 首发年龄在生后6个月至3岁间; ② 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 ③ 发作时间短,持续约数秒至10分钟,可伴
有发作后短暂嗜睡; ④ 发作后不留有任何神经系统体征; ⑤ 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个
别有两次发作;
11
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 作间歇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者。
12
五、常见病症区别
新生儿徐动= ? 惊厥 癫痫 = ? 惊厥 小儿惊跳= ? 惊厥 惊厥性痫性发作:伴有骨骼肌不
自主收缩的痫性发作 非惊厥性痫性发作:不伴骨骼肌
不自主收缩的痫性发作
13
常见病症区别
34
护理要点
高热护理 : 1、温水擦浴:35~40℃温水擦浴;禁止
擦胸前区、腹部、后项,因这些部位对冷敏 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 应; 2、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 3、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 当肛温低于38℃时停止降温;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输液室黄安平
1
一、概述
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脑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
肌肉不随意收缩或阵挛,并伴有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
2
小儿正常体温
肛温:36.5~37.5℃
≥37.8 ℃
舌下温度比肛温低0.3~0.5 ℃ ≥37.5 ℃ 发热
37
思考题
患儿,1岁半。半天来发热、流涕、咳 嗽,半小时突然抽风1次,持续约5分钟, 为全身大抽。1岁时发热曾发作一次, 情况与本次类似。查体:神清,一般情 况好,体温39℃,咽红,呼吸音稍粗, 神经系统检查(-),来院急诊。
10
临床表现(2)
高热惊厥特点为: ① 首发年龄在生后6个月至3岁间; ② 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 ③ 发作时间短,持续约数秒至10分钟,可伴
有发作后短暂嗜睡; ④ 发作后不留有任何神经系统体征; ⑤ 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个
别有两次发作;
11
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 作间歇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者。
12
五、常见病症区别
新生儿徐动= ? 惊厥 癫痫 = ? 惊厥 小儿惊跳= ? 惊厥 惊厥性痫性发作:伴有骨骼肌不
自主收缩的痫性发作 非惊厥性痫性发作:不伴骨骼肌
不自主收缩的痫性发作
13
常见病症区别
34
护理要点
高热护理 : 1、温水擦浴:35~40℃温水擦浴;禁止
擦胸前区、腹部、后项,因这些部位对冷敏 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 应; 2、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 3、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 当肛温低于38℃时停止降温;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输液室黄安平
1
一、概述
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脑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
肌肉不随意收缩或阵挛,并伴有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
2
小儿正常体温
肛温:36.5~37.5℃
≥37.8 ℃
舌下温度比肛温低0.3~0.5 ℃ ≥37.5 ℃ 发热
37
思考题
患儿,1岁半。半天来发热、流涕、咳 嗽,半小时突然抽风1次,持续约5分钟, 为全身大抽。1岁时发热曾发作一次, 情况与本次类似。查体:神清,一般情 况好,体温39℃,咽红,呼吸音稍粗, 神经系统检查(-),来院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