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对应关系

合集下载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在现金流量表部分的详解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在现金流量表部分的详解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在现金流量表部分的详解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如果通俗地讲: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一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名词解释与一个小例题递延所得税资产(资料来源:/view/1160198.htm)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料来源:/view/1160270.htm)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的负债和资产有什么区别?

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的负债和资产有什么区别?

递延所得税的负债和资产有什么区别?有时候会计处理和计税基础会有不同,比如某项固定资产,企业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是税法规定该项资产使用双倍余额法计提折旧,这样子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会高于计税基础,这个时候要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则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简单的来说,负债的话期末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就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期末某项固定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为100万,计税基础为80万,所得税税率为25%,本年应交所得税为200万借:所得税费用 20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递延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区别1、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2、递延资产又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3、递延资产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

摊销就是本期发生,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

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

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此,“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负债类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资产类科目。

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属于负债类科目。

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确认分析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确认分析
2 2 8 现 代商业 MODER N BU SI NE SS

三 、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会计处理
( 一) 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 目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负债在 按照相关准则确认时 , 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应纳税暂时陛 差异的, 应当按照纳税暂时 陛差异与使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金额 , 借 记 “ 所得税费用”科 目, 贷记 “ 递延所得税负债”科 目。 ( 二) 与计人所有者权益项 目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 、负债在 按照相关准则确认时, 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应纳税暂时陛 差异的, 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 生 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金额 , 借记 “ 资本公积”科目, 贷记 “ 递延所得税负债”科 目。 ( 三) 企业对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 税 暂时陛差异 , 符合规定条件 的, 应予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 债。如果该应纳税暂时 陛差异产生于计入损益的项 目, 如在权益法 下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而增加投资的账 目价值 , 则相 应的递延所得税影响也应计入损益, 借记 “ 所得税费用”科 目, 贷记 “ 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如果该应纳税暂时 陛差异产生于计 ^ 、 所有 者权益的项 目, 则相应的递延所得税影响也应计入权益, 借记 “ 资本
H l n a n c e a n O R e c o u n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财 会研究
递延所 得税资产 与负债 的确认分析
王成 花 牡 丹 江 市 城市 投 资 集 团有 限公 司 黑 龙 江 牡丹 江 1 5 7 0 0 0
摘要 : 企业按 照会计 准则采 用资产 负债 表债 务法对 暂时性 差异项 目进 行核算 时 , 所涉及到 的 两种 暂时性 差异应确认 为递延 所得 税资产 或者递延所得 税 负债 。本文对此进 行详细 的分析说 明 , 进 一 步加 强对 有 关内容的理解 。 关键词 : 递延 所得税 ; 资产 ; 负债 ; 确认 分析

递延所得税核算详解

递延所得税核算详解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的计税基础:比如为一项应受账款20000,提了2000的坏帐准备,则其帐面价值是20000-2000=18000。

但税法规定,不符合税前扣除标准的准备金项目,不允许税前扣除,当期只能扣除20000*0.5%=100,则多提的1900准备金,当期不得扣除。

那么这项应收帐款的计税基础=帐面价值+会计处理大于税法边准的金额=18000+1900=20000-20000*0.5%=19900 负债的计税基础比如,期末应付职工薪酬贷方余额为10000,在以后实际支出时,可以税前全额扣除。

但税法对于负债的扣除依据,与会计处理中的权责发生制不同,而是采用收付实现制。

所以,当期没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支出不能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为0。

两者的计算公式你已经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下面两条: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抵扣的金额其实不管是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还是从计算公式来看,两者的性质就是不同的,要追究其根本意义就比较困难,算是学术范围了。

而我们只要学会记忆计算方法和大致理解差别就行,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强制记忆我个人的理解是,负债的计税基础即税务局认为负债发生的过程中需要交税的部分,负债一般会转化为企业支出,有的支出税务不认可。

就像有的费用能税前扣除,有的不能税前扣除的那种感觉。

比如有某些不能税前扣除的应付工资100,在未来能抵扣的金额为0,那么这笔应付工资的计税基础就是100-0=100,就是说这笔工资支出100都需要交企业所得税(这个倒是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反过来理解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务局认为资产在损耗过程中不用交税的部分,就像有的收入是应税的,有的收入是免税的感觉。

CPA 会计 第78讲_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CPA 会计 第78讲_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确认的一般原则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是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是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在预计可利用未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准则中规定不予确认的情况外,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提示】若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

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题】甲公司2×18年12月1日取得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取得成本为220万元,2×18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

2×19年2月10日,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19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概念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概念: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2.亏损年度发生的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来处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商誉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商誉等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交易发生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有哪些

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有哪些
另外,10 万元的坏账准备导致应收款账面价值变为 990 万元,而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计税基础为 1 000 万元,应收款账面价值 990 万元小于计税基础 1 000 万 元的差额 10 万元构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产生递延所得 税资产 2.5 万元(10×25%)。事实上所交所得税 2.5 万元其实 是提前交税,即当期多交税,未来期间少交税,从本质上看 2.5 万元所得税应计入未来期间所得税费用,但上述会计处理却 不恰当地计入了当期所得税费用。所以为体现权责发生制原 则,同时也为了更正上述“错账”,此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冲减所得税费用,未来期间转回时作相反的分录,即:借:递 延所得税资产 2.5;贷:所得税费用 2.5。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有哪些
姜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长沙 410013)
【摘要】 本文澄清了将递延所得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误区,阐述了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应该是“所得税 费用”、 “资本公积”、“商誉”,以期为广大财务工作者学习所得税会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所得税会计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很 多财务工作者在学习所得税会计时,往往有一个困惑,那就是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方科目是什么。有人 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提前上交了所得税,因此在本期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科目,表示本期多交税。在未来期 间少交所得税、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借记“应交税 费— ——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这样 处理就充分体现了交税时间先后的问题。同理,递延所得税负 债是企业先少交了所得税,因此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时,应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所得 税负债”科目,表示本期少交税或未交税,在未来期间上交所 得税、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 目,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科目,这样处理也充分体 现了交税时间先后的问题。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 常大的误区,本文认为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应该是“所得税 费用”、 “资本公积”、“商誉”。

财税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财税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本
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商誉,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应交税费发生对应关系
1.预计负债P187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应收款项P165、存货P168、固定资产P179、无形资产P181计提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折旧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固定资产差异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P162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发生对应关系
1.P155类似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P156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商誉发生对应关系(企业合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资本公积发生对应关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
1.存货销售
借:所得税费用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10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100*25%
转销时应纳税所得额6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所得税费用20*25%
借:所得税费用1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所得税费用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6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