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临床评价报告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临床评价报告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产品型号:耳挂型(17、5×9、5cm)生产企业(公章):临床评价负责人签名:评价日期:2020 年01 月27 日1、申报产品描述1.1 临床评价背景流行性感冒(流感)就是流感病毒引起得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所引起得并发症与死亡现象非常严重,其主要通过空气中得飞沫、人与人之间得传播或与被污染物得接触传播。

典型性临床表现: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与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有效降低流感病毒院内传播就是非常重要得。

早期识别流感及传染病毒与及时隔离患者就是医院感染控制得关键。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求,做好医患及患者陪同人员得个人防护,降低院内传播风险。

而在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大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降低院内感染得较重要途径,在实施预防得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其中飞沫隔离,呼吸道粘膜分泌物,传播距离不超过 1 米,隔离措施:隔离病房,使用隔离标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术衣与手套,隔离衣(在 1 米以内接触患者时加隔离衣),限制患者外出活动范围、外出时戴外科口罩、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接触隔离,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手/手套,环境表面,诊疗用品/设备等。

隔离措施采用隔离病房,使用隔离标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卫生与手套,隔离衣(预期衣服与病人有实际接触时、或环境表面、或护理病人有腹泻及便失禁、或于感染创面渗出有接触时应穿隔离衣)、限制患者外出活动范围,外出时戴外科口罩、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医院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如在发热门诊、急诊、病房做常规诊疗操作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用品或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时戴一次性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得操作时,应戴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穿一次性防渗隔离衣。

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案

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案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生物学评价试验协商方案
2、试验项目
1/ 3
6、费用
经双方协商,对该产品的生物学评价研究协议收费元。

7、相关说明
以上内容由委托方提供,并且经试验机构确认。

由双方负责人签字并由委托单位加盖公章后产生效力。

如需变更试验方案,应由委托单位提出变更申请,经试验机构同意后生效。

如果部分项目结果不符合要求,试验机构应通知委托单位,并由委托单位决定是否暂停检验。

8、试验方案确认书
试验名称口罩生物学评价试验
检品编号
方案编号
试验负责人
签名:日期:
委托方负责人
签名:日期:
3/ 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项目内容: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评价方法:GB/T 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文件编号:版本:编制人:日期:2020年月日审批人:日期:2020年月日一、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该评价是对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进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所有产品采用同样的材料进行生产。

本产品的生物学评价方法选择流程图。

1.生物学评价流程按照 GB/T 16886. 1-2011 图 1 进行。

二、产品简介1.产品用途适用于佩戴者在不存在体液和喷溅风险的普通医疗环境下的卫生护理。

2.产品组成本产品由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

其中罩体是由三层过滤材料组成;前后两层为无纺布,中间层为熔喷布,鼻夹为弹性塑胶,口罩带为弹性涤纶氨纶。

为非灭菌产品,一次性使用。

3.工作原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作原理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

口罩滤料的过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图图2 滤料纤维过滤机制示意图扩散沉积:粒子布朗运动扩散位移到过滤纤维,受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

最易捕捉小尺度粒子、细纤维和低速运动的粒子。

截留沉积:随气流运动的较大粒子被过滤材料的机械筛率作用截留。

粒子直径与滤膜纤维的直径的比率影响拦截效率。

惯性沉积:粒子通过过滤材料弯曲的网状通道时,粒子由于惯性作用脱离气流撞击过滤纤维,并受分子引力作用被截留。

大粒子、高密度、速度快时截留效果好。

静电吸引沉积:粒子被过滤纤维的静电作用产生的沉积。

颗粒越小时,1、4沉积效应越强,颗粒越大时,2、3效果好,所以并非越小的颗粒越难被过滤。

综合4种过滤机制的协同作用,普通机械性滤材最易穿透粒径的范围是0.1μm~0.3μm(见图2)。

图3滤材穿透率和粒径关系4.产品主要材料名称本产品罩体是由三层过滤材料组成;前后两层为无纺布(聚丙烯(PP)),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聚丙烯(PP)),鼻夹为可塑性材料制成,口罩带为弹性涤纶氨纶制成。

一次性医用口罩临床评价报告

一次性医用口罩临床评价报告

XXX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文件编号:一、临床评价概述目前已经研究和生产出各种各样及不同用途的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尤其在医护领域、科研领域及市场需求广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是现代医疗实践中最常用的医疗器材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同类产品注册上市并广泛应用多年,其临床上的安全性、有效性早已得到确认。

为进一步确认本公司产品的临床性能,就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豁免目录内所述内容和目录中已获境内注册的医疗器械进行对比评价。

本报告依据CFDA于2015年5月19号发布的《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第5章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品的临床评价要求以及2014年5月发布的《医用口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二、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公布新增和修订的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19年第91号)和2014年5月发布的《医用口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规定,医用口罩(非外科用)为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管理类别为Ⅱ类,类别代号为:14。

主要对比情况见下表1:表1申报产品以非无菌形式提供,产品微生物限度符合YY/T 0693-2013中对于非灭菌口罩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使用形式差异不对产品临床安全和有效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对比结果:通过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修订)》内的“医用口罩”所述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描述具有等同性,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确为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

三、对照产品选择及对比情况选择东莞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生产的Ⅱ类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作为对照产品。

对照产品注册证书为:粤械注准20172640651(见附件1)。

对比情况见下表2:1/6:表22/63/64/6四、对比结果的解释与评价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在工作原理、结构组成、适用范围上基本相同,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存在差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临床评价报告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临床评价报告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产品型号:耳挂型(17.5×9.5cm)生产企业(公章):临床评价负责人签名:评价日期:2020年01月27日1、申报产品描述1.1临床评价背景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或与被污染物的接触传播。

典型性临床表现: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有效降低流感病毒院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识别流感及传染病毒和及时隔离患者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求,做好医患及患者陪同人员的个人防护,降低院传播风险。

而在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大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降低院感染的较重要途径,在实施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其中飞沫隔离,呼吸道粘膜分泌物,传播距离不超过1米,隔离措施:隔离病房,使用隔离标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术衣和手套,隔离衣(在1米以接触患者时加隔离衣),限制患者外出活动围、外出时戴外科口罩、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接触隔离,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手/手套,环境表面,诊疗用品/设备等。

隔离措施采用隔离病房,使用隔离标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卫生和手套,隔离衣(预期衣服与病人有实际接触时、或环境表面、或护理病人有腹泻及便失禁、或于感染创面渗出有接触时应穿隔离衣)、限制患者外出活动围,外出时戴外科口罩、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医院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如在发热门诊、急诊、病房做常规诊疗操作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用品或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时戴一次性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穿一次性防渗隔离衣。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风险分析报告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风险分析报告
概率的分级(P)
危害出现概率的分级标准
极少(P1)
<10-5且≥10-6
偶尔(P2)
<10-4且≥10-5
很可能(P3)
<10-3且≥10-4
频繁(P4)
>10-3
2.3
概率
严重度
SI
S2
S3
S4
P4
4
8
12
16
P3
3
6
9
12
P2
2
4
6
8
Pl
1
2
3
4
注:蓝色背景区域为广泛可接受区(ACC),白色背景区域为合理可行降低区(ALARP),红色背景区域为不可接受区(NACC)o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使用为非无菌产品,并不可以重复使用。
2.1
根据口罩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后果,将风险分为四级。
严重度的分级(S)
分级标准
可忽略的(S1)
不会引起伤害或轻微伤害
中等的(S2)
可恢复的或较小的伤害
严重的(S3)
功能或结构的丧失
极严重的的(S4)
导致患者死亡
2.2
根据本公司口罩的历史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经验,其危害发生的概率作出定性估计。
日期:
日期:
日期:
1
1.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下简称“口罩”)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经过分析和评审,若在采购、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控制和管理,采取一些特定的措施,口罩的各种风险可以避免和/或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使用者完全可以接受使用。
1.2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适用于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生物学评价报告(非无菌)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生物学评价报告(非无菌)

生物学评价报告--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一、产品与人体的接触描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口罩本体的主要原材料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PP))、熔喷布(聚丙烯(PP))、静电滤棉(聚丙烯(PP))材料制造,耳带(松紧带)主要为涤纶材料制造。

根据GB/T16886.1按人体接触性质分类为表面接触器械,仅与皮肤表面接触的器械;按接触时间分类为短期接触(24h以内)。

二、化学评价和物理评价医用纺织材料,即以纺织材料为基础,依托现代加工成形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及保健领域,为人类肌体提供保护、修复作用。

按照纤维、织物成分可分为:天然纤维(棉、毛、丝和麻类)材料和化学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类合成纤维)材料。

从功能上又可以分为可吸收降解材料和不可吸收降解材料。

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

高强度、耐高温性能好(可在150□环境中长期使用)、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

纺粘无纺布的轧点是菱形的。

本产品使用的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0.5-10微米,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常见的过滤材料。

静电滤棉:采用静电吸附原理的滤棉,相比较传统的机械过滤,静电滤棉过滤效率更高,可以更好的吸附超显微粉尘,还具有更好的阻力,令呼吸更顺畅,容尘率也更高。

本产品的耳带主要为涤纶,涤纶也称尼龙,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聚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涤纶具有强韧度高、弹性好、热塑性好、耐磨性好、耐光性好、耐腐蚀性等性能。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研究资料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研究资料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研究资料本文介绍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产品性能研究。

该口罩由非织造布层、鼻夹和口罩带组成。

非织造布层由非织造布和熔喷布经折叠复合而成,外层为非织造布,夹层为熔喷布,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口罩分为平面形和耳挂式两种佩戴方式。

本公司对口罩进行了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的确定依据,并进行了临床调研和医院走访。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根据结构和外形不同分为平面型式。

根据片体长度分为17.5cm x 9.5cm规格。

鼻夹长度不小于8cm,口罩带应戴取方便,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度应不小于10N。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口罩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文介绍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相关要求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

其中,无菌要求参照《2015版药典》无菌检查法制定,产品应无菌。

采用环氧烷灭菌时,残留量应不大于10ug/g,并按照GB/T.1-2008进行测定。

医用口罩的主体过滤材料为pp熔喷布,内外层为聚丙烯(PP)无纺布,原材料供应商应符合质量技术协议和出厂检验报告。

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是依据YY/T0969-2013制定,需要进行体外细胞毒性、皮肤致敏、皮内刺激三项测试。

非织造布层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性能未任何改变,故采用原材料的生物学报告。

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細胞毒性和迟发型超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3) 皮内反应试验应符合GB/T.10-2017的规定,其记分应不大于0.4.4.2.3 产品的材料描述和与人体接触的性质:口罩本体由医用非织造布和熔喷布材料制成,外层为非织造布,夹层为熔喷布,其材料符合FZ/T-2013的要求。

4.2.4 生物学试验的实施或豁免的理由和论证:4.2.4.1 生物学评价流程应按照GB/T.1-2011图1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评价报告--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一、产品与人体的接触描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口罩本体的主要原材料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PP))、熔喷布(聚丙烯(PP))、静电滤棉(聚丙烯(PP))材料制造,耳带(松紧带)主要为涤纶材料制造。

根据GB/T 按人体接触性质分类为表面接触器械,仅与皮肤表面接触的器械;按接触时间分类为短期接触(24h以内)。

二、化学评价和物理评价医用纺织材料,即以纺织材料为基础,依托现代加工成形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及保健领域,为人类肌体提供保护、修复作用。

按照纤维、织物成分可分为:天然纤维(棉、毛、丝和麻类)材料和化学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类合成纤维)材料。

从功能上又可以分为可吸收降解材料和不可吸收降解材料。

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

高强度、耐高温性能好(可在150℃环境中长期使用)、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

纺粘无纺布的轧点是菱形的。

本产品使用的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微米,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常见的过滤材料。

静电滤棉:采用静电吸附原理的滤棉,相比较传统的机械过滤,静电滤棉过滤效率更高,可以更好的吸附超显微粉尘,还具有更好的阻力,令呼吸更顺畅,容尘率也更高。

本产品的耳带主要为涤纶,涤纶也称尼龙,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聚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涤纶具有强韧度高、弹性好、热塑性好、耐磨性好、耐光性好、耐腐蚀性等性能。

上述材料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导致的纤维的直径不同,纤维越细,其形成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就越好,同时所形成的平均纤网孔径也越小,对颗粒物等起到较好的截留和阻滞作用,临床应用时可实现对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形成较高的过滤效率以达到防护作用。

若材料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者吸入病原微生物和/或颗粒,导致防护作用失败,因此口罩的有效过滤功能是其重要的物理指标。

目前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对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的要求应符合YY /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要求,其中细菌过滤效率应≥95%。

临床上对上述材料和已获准上市的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均有相应的研究资料,通过资料可发现材料对颗粒的过滤效率能达30%以上(文献【1】-【4】),已获准上市的医用防护口罩大部分可满足细菌过滤效率应≥95%,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30%(文献【5】-【6】)三、生产工艺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本次申报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生产工艺为口罩本体加工(纺粘无纺布(外层))、熔喷布(第二层)、纺粘无纺布(最内层)),三层材料卷筒依次固定好在放料架上,并挂好张紧带,使无纺布卷筒在一定张紧度下运行转动,三层材料进行热压焊接成型,此工序未引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或助剂等物质,耳挂焊接以及包装封口过程,也未引入其他添加剂或助剂等物质。

因此仅对口罩罩体材料及耳挂材料进行性能及毒理学评价,可以代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的生物学评价。

本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表示质控点表示特殊过程十万级生产环境其中封口为特殊过程纺粘无纺布及过滤材料非织造熔喷布和静电滤棉材料的主要材料均为聚丙烯(PP),聚丙烯CAS号为9003-07-0,中文别名:PP;丙纶;丙纶短纤维;丙纶长丝FDY;丙纶FDY;丙纶短纤;丙纶油剂,分子式:[C3H6]n,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聚丙烯外观与性状:白色、无臭、无味固体。

熔点(℃):189 °C(lit.),相对密度:g/mL at 25 °C (lit.)(水=1),折射率:n20/D (lit.) ,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固体物质,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

聚丙烯是一种具有长期安全使用史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毒理学信息:无急性毒性,急性中毒:无资料;慢性中毒: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致突变性;无致畸性;无致癌性。

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

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

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也可以用于纺织、各种长、短丙纶纤维的生产。

耳带的主要材料为涤纶,常用名为尼龙,CAS号25028-74-8,英文名,nylon 12,分子量,密度 g/mL at 25oC(lit.),分子式C36H69N3O3,毒理学信息:无急性毒性,急性中毒:无资料;慢性中毒: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致突变性;无致畸性;无致癌性。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口罩罩体纺粘无纺布及过滤材料非织造熔喷布和静电滤棉材料的核心化学物质聚丙烯(pp),无生物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在东南大学基础研究院进行的医用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评价试验研究,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类金刚石和天然提取物壳聚糖等5种生物材料的细胞毒进行评价,其中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我国已经有大规模的临床使用,国内外大量的动物临床试验证明它无毒,不致癌,无过敏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本公司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主要材质聚丙烯,主要成分与其类似,间接反应了口罩产品的生物相容性。

参见文献【10】应用体外培养细胞与材料直接接触的方法评价了47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材料包括有聚氨醋、硅橡胶、聚氯乙濡、聚醋、聚丙烯、苯乙烯一丁二诺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瓷和镍铬合金,大多数材料是中国制造并正在应用和研究的医用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材料显示了较低的细胞毒性。

参见文献【11】四、现有数据和信息评价目前绝度大多数医院外科口罩采用的材料为医用无纺布,而高生物相容性纺织材料的研究已经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

除了基本的驱寒保暖功能外,需要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微环境,保护机体不受病毒、细菌及有害物质的伤害,还要具备高度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在恢复、修补或替代受损组织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按照加工工艺可分为:针织物、机织物、非织造及其他织物,主要涉及吸收垫、创伤敷料、功能性绷带、棉绒布及骨架材料等。

按照纤维、织物成分可分为:天然纤维(棉、毛、丝和麻类)材料和化学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类合成纤维)材料。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主要罩体材料和过滤材料使用的为聚丙烯合成纤维,是构成常用的医用无纺布的材料之一。

(文献【8】)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按来源类可分为生物医用金属纤维 (如不锈钢丝缝合线 )、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纤维 (如氧化铝纤维)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纤维。

其中,以高分子纤维居多,生物医用高分子纤维包括:1)天然高分子基生物医用纤维,含纤维状的天然物质直接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纤维和用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纤维(氧化纤维素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纤维、蚕丝和骨胶原纤维等;2)合成高分子基生物医用纤维,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聚丙烯腈、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乳酸纤维。

除植入性医疗器械之外,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还被广泛用于一般医疗产品,如缝合线、护创材料 (敷料)、粘贴材料、手术洞巾等。

此外,还在保健与防护方面有重要应用,如压力袜、手术服、防护服、防护口罩等。

(参见文献【9】)医学上的病毒和手术室尘埃的直径一般在2μm左右,病毒一般寄生在μm以上的尘埃进入人体 , 病毒本身的大小通常在μm之间,如微生物立克式体类杆菌和球菌的大小为()X(μm)。

因此医用口罩必须具有一个密度梯度能过滤μm以上的尘埃,特别是μm以上的尘埃,并且口罩捕尘效率要高,透气性好,重量轻,戴着方便舒适。

熔喷非织造布具有超细纤维结构,过滤效率高,纤网蓬松,阻力小,是较理想的过滤材料,医用口罩对粒径的尘埃过滤效率高 , 能满足医疗卫生部门的要求 , 且成本低 , 市场需求量较大,本公司申报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采用的熔喷非织造布与文献中的材料一致,纤维直径可以达到μm,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常见的过滤材料。

参见文献【2】对于过滤效率,熔喷非织造布捕集颗粒主要靠扩散沉积,惯性沉积,静电沉积,范德华沉积,筛滤作用等,在颗粒物不断累积在纤维表面的过程中, PP 熔喷非织造布的孔径逐渐变小,纤维上被拦截下来的颗粒,在后面的阶段也能起到帮助拦截颗粒的作用,即通过捕获的颗粒来拦截颗粒,因此在形成气溶胶初生层时,纤维之间的孔径会随着气溶胶颗粒物积聚量的增加而变小,过滤效率呈现快速增加的情况,而随着孔径变小至一定程度,过滤效率的增长将很慢或者保持不变。

参见文献【3】医用口罩在实际应用中常将静电纺纤维膜与基布复合,这样不仅能弥补纳米纤维的不足,还可提高滤料的过滤效率,本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中间层静电滤棉,能明显地提高过滤效率和过滤精度,且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及防护口罩技术要求,非油性颗粒过滤可以高达99%。

参见文献【4】而同类已注册产品的中,大部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使用的材料为医用无纺布,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豫械注准713),主要材料由无纺布和无纺布复合材料制成,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湖北康宁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鄂械注准259)口罩由非织造布、熔喷过滤布、鼻梁条、口罩带(或橡皮筋)加工织造而成;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柬埔寨有限公司Jiangxi 3L Medical Products Group (Cambodia) Co., Ltd 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口罩Disposable face mask(国械注进098)由聚丙烯纺粘内层,聚丙烯纺粘外层,熔喷无纺布聚丙烯过滤层,非乳胶松紧带,鼻夹(聚丙烯包裹铁丝)组成。

从中可以看出,同类注册上市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材质都是无纺布配合熔喷布的成品材料组成,产品材质一致,同类产品上市多年未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间接反应本公司产品生物相容性性能良好。

五、结论综上所述,本公司申报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口罩本体和耳带使用的原材料为医用口罩常用原材料,材料的过滤性能良好,且无生物毒性,生物相容性情况良好,可豁免生物相容性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