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心电图学讲义11

合集下载

心电图讲义PPT课件

心电图讲义PPT课件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导联-右手连接正极,左手和左脚通 过中心电端连接负极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L导联-左手连接正极,右手和左脚通 过中心电端连接负极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F导联-左脚连接正极,右手和左手通 过中心电端连接负极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 轴
额面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V7: 腋后线V4水平 V8: 肩胛下线V4水平 V9: 左侧脊柱旁V4水平
心电向量
一、心电向量
(一)概念
➢电偶移动所产生电动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量),称向量。 ➢一对电偶就是一个向量。箭矢的方向表示向量 的方向,箭矢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前端代表 正电荷(电源),尾端代表负电荷(电穴)。
A
D
A
B
B
C
(二)综合心电向量
二、心电向量环
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 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 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 间心电向量环。 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
二、心电向量环
空间向量环
向量环
向量环三维投影
1、心房激动——P环
心房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 的环,称P环。
心电图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电图临床意义 及产生基础
二、心电图临床意义 (能发现哪些问题)
(一)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最有价值) (二)辅助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三)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四)心电监护 (五)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 (六)辅助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
三、心脏解剖及生理功能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QR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3--P波方向来源分析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3--P波方向来源分析

三、常用心电图图像诊断基础知识(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形成的波,在心电图上大多数第一个出现的波就是P波。

通常所谓的P波包括窦性心律P波与异位心律的P波两类,异位心律的P波,包括起源于不同部位房性P波,交界区或心室逆传激动形成的逆行P波。

严格起来房颤的f波与房扑的F波也属于P波的一种。

下面我们一起对各种P波的特征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1、P波方向与形态特征分析主要是从P波形态、方向、电压与时限去分析。

明确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异常的P波来自那里,以及异常P波图形的常见临床意义。

本教案仅按照诊断要求编排分析。

如窦性P波、逆行P波、二尖瓣P波、PtfV1值异常及肺型P波等。

注意,这部分是一个一个讲清楚组成心电图的各种波与波段的基本知识,与介绍到的波与波段无关的其它诊断,暂时不详细讲。

不然到讲诊断时,讲一幅图,逆行P不懂要解释一番,上斜型ST段有要解释一番,就会很被动。

大家记住这些基础知识,到讲诊断时就好理解!下面先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P波特征。

图 3-1 各种P波形态图这些P波形态特征,在心电图P波描述时用得上!是必须懂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正向P波、倒置P波、正负双向P波、负正双向P波,高尖P波与低平P 波等形态。

注意一些比较特别的P波.如:电压低的M型P波,特别是浅又宽的很难看,在aVR导联呈浅的浅W型。

这样单独大家肯定能看得出来,但是放到实际就难分辨了。

这样的图在自动诊断的心电图机,一般电脑是无法诊断出来的。

在网上我已经为大家解释了几例低平的M型P波(aVR呈浅W型),本来属于窦性心律的,很多人诊断为房性心律。

其次,这个表中举例的P波前半段或后半部分在水平线上或正向不明显。

大家往往会觉得很奇怪。

像介绍P-R测量时讲的图1-22 I导联P波初始部分在等电位线上占时几十毫秒之多!这些P波方向形态特征大家要熟悉!一看就懂,就不详细讲了!下面就详细解释各种P波!1)窦性P波正常窦性P波较低钝,可以有顶部小切迹,但峰间距小于0.04秒。

心电图学讲解材料

心电图学讲解材料
心电图通常作为初步筛查和基础诊断工具,对于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可能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图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数字化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挑战
尽管心电图技术不断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 战,如提高对心律失常和非心脏疾病的诊断 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等。同时,随着 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心电图的诊断要求也越 来越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心电图的诊断 标准和方法。
04
心电图的局限性心电图的误诊和 Nhomakorabea诊问题误诊
心电图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心脏疾病,例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因为这些疾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 不典型或被其他因素干扰。
VS
漏诊
对于某些心脏异常,心电图可能无法发现 或诊断,例如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
心电图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并非唯一方法。其他诊断方法包括 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各有优缺点,需综合应用 。
05
总结
心电图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应用价值
01
02
03
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 脏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 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监测心脏功能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 生理活动,评估心脏功能 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 提供依据。
评估心脏手术风险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手术 的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 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 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冠心病

心电图基础知识上课讲义

心电图基础知识上课讲义

心电图基础知识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

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

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 除极和复极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

2 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

3 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

心电图入门讲解ppt课件

心电图入门讲解ppt课件

• 特点:
•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
•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 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同样道理,房室结、心室也存在异位起博 点,在血液(氧)供应不好或者紧急情况 下,异位起博点能以150~250次/min极快 速率激动!
• 复习:
• 1、窦房结是正常起博点,它决定了心博速率。这 样的心电图叫“窦性心电图”
1、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
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aVF。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心房内有潜在的异位起博点,任何一个都能以75 次/min的速率接任“代理市长”(起博活动)
• 但在紧急或病理情况下,一个异位心房起博点能 突然以150~250次/min的极快速率激动!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2-1--关于电生理知识与心电图...2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2-1--关于电生理知识与心电图...2

二、心电图基础有关知识什么是心电图?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

这种电激动除了使心肌除极复极产生动作电位外,还会传布全身,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随着心动周期变化出现不同的电位差。

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差连续描记得出的曲线,就是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不同部位表面间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注意这里首先要求的是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

其次是辅助临床诊断,不是临床诊断,不能代替临床诊断。

所以心电图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才有其明确意义。

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发生的电激动就是心肌的周期性的除极与复极所产生的微弱电流----生物电,没有心肌的周期性除极与复极变化,就没有电激动,也就没有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更不会有心电图。

所以心电图医师要掌握有关心电生理知识,特别要掌握心电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下面讲具体除极、复极、心电向量及心电图二次成像有关知识讲一讲。

(叫复习也行,因为这些在医学校学习时已经学过了的。

)(一)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知识电偶的概念: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电偶,电偶的方向指向电源侧,即所谓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有电偶存在,自然会形成电场。

单个电偶可以形成电场,人体任何部位都存在着电场,所以体表任何两点间都存在着电位差,也就是一种电场,连接两点间的连线就是电轴,两点间的中点就是这个电场的0电位线。

图2-1 电源电穴与电流方向示意图毫无疑问,心肌细胞也是一个电场。

心肌细胞的电变化主要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即膜电位变化。

膜电位是细胞内、外离子活动的表现。

细胞内的阳离子主要是K+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

阴离子主要为有机物离子。

细胞外的阳离子主要为Na+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内液的15~20倍;Ca++为细胞内的20 000倍;阴离子主要为CL-。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各种离子尽管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却不能随意进出。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课件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课件
• 心电特征:①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均 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②频率150~500次/ 分; ③颤动波大者称粗颤,纤细者为细颤。
• 多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12 房室传导阻滞
• 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与 迷走神经有关,常发生在夜间。
• 更多见于病理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痉挛、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
(3)在同一导联P-P间期的差不超过0.12秒,在不同 导联不超过0.16秒。
(4)频率为60-100次/分。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顺序及心电图表现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2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大于100次/min。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常见原因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的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心室, 心室节律受阻滞点以下辅助起搏点控制。心房与心室活动 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Ⅲ度房室结传导 阻滞,可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三 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导致的弥漫 性心肌损害。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10 心室扑动
• 心电图特征:①各导联无P波;②QRS-T波 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规 则、向上与向下的波幅相等;③频率180~ 250次/分。
• 多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11 心室颤动
重症医学科N3护士理论课程
Ⅱ度Ⅱ型AVB
莫氏阻滞,PR间期固定,每隔一个或数个心动周期出 现心室漏搏,PR间期可以正常或延长。Ⅱ度Ⅱ型房室 传导阻滞多为持久性,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QRS 波多增宽。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
4
标准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胸导联
.
5
标Ⅰ导联:左上肢电极板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 (黄色),右上肢电极板连接于心电图机的负极(红色)
标Ⅱ导联:左下肢电极板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绿色) ,右上肢电极板连接于心电图机的负极(红色)
标Ⅲ导联:左下肢电极板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 左上肢电极板连接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窦房传导阻滞

传导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激动传导异常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症
.
28
.
29
窦性心律
① P波规律出现,Ⅱ、avF、V5导联直 立、avR导联倒置
②P-R间期为≧0.12s
.
30
窦性心动过速
特点:
1.频率:成人>100次/min
1岁以内>150次/min 1-6岁>120次/min
2. 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
.
31
10mm/mV 25mm/秒

此心电图P-P间期为0.48s,心率为125次/分
.
32
窦性心动过缓 • 特点: 1. 频率:<60次/min
2. 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
.
33
.
34
窦性心律不齐
• 特点:
1. 同一导联P-P间隔之差>0.12s 2. 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
.
54
期前收缩相关的常见概念
➢ 偶发早搏:< 5次/min或<30次/h ➢ 频发早搏:≥5次/min或≥30次/h
➢ 二联律:1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 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11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八节 U波及Q-T延长的特征与分析1、U波特征分析:主要分析U波是否倒置、增高,分别表示心肌损害或血清钾降低。

什么是U波U波是T波后20-40ms出现的一个低而宽的波形。

U波的产生机理:形成U波的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可能代表心肌激动的“微后电位”,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心室肌中层M细胞复极产生U波可能性最大。

当然还有:心室某些部位,如室间隔、乳头肌、心室基底部心肌较迟的除极波、浦肯氏纤维的复极波等等不同的观点。

1)正常U波心电图特征:①方向,U波方向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

②振幅,不大于同导联T波1/2。

其中胸导联U波电压<,肢导联U波电压<(三基答案) 。

以前一般用胸导联U波电压<③形态,正常U波低钝与T波相反,前半部斜度大,后半部较平缓。

④时限,正常U波宽度约~秒(~秒)。

2009年U波异常标准化观点专家共识:U波异常①V2 、V3导联u波最显著,而肢体导联不明显,u波振幅一般不超过0.33 mV或不超过T波振幅的11%。

②u波具有频率依赖性:心率>95次/分时很少出现;而心动过缓时U波振幅增加,心率低于65次/分者中约90%可出现u波。

③V2 一V5 导联u波倒置属于异常。

④建议:心电图报告应描述u波倒置、u波与T波融合,或u波振幅大于T波振幅。

常见U波异常:U波电压增高、T-U融合及U波双向或倒置三种情况。

2)U波改变的意义①U波增高与融合的意义:U增高一般见于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甲亢、脑血管意外;窦性心动过缓及洋地黄作用时U波也可稍增高。

低钾时U波增高一般伴随ST段压低、T波逐渐降低,以至倒置,部分呈T-U融合呈马鞍型,U≥T 脑血管意外的U波改变一般无明显ST段压低,多呈T-U融合高大。

但应注意排除脑血管意外使用脱水剂大量利尿后致低血钾的U波增高。

甲亢、高钙、窦缓等U波增高幅度不大,胸导联一般不超过,一般无T-U融合。

部分低钾与低镁同时出现,使心电图更典型。

②U波双向、倒置意义:正常人不应有此改变。

U波双向、倒置一般见于心肌缺血、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脏器质性病变,偶见于高血钾与脑血管意外。

低血钾伴突然心脏负荷过重时可见T-U融合增宽伴倒置,部分学者称为巨大倒置T波。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正常与异常U波的心电图3)正常与各种异常U波图8-1 U波正常心电图本图U波约出现在T波后,部分导联两者很近,下壁导联与胸导联都可以看到低平的正向U波,aVR 似看到浅倒置U波,即U波方向与T波一致,升支与降支坡度基本一致,时限约,胸导联U波在V2V3导联达到,肢导联U波电压<,且T-U无融合现象。

所以符合正常U波标准。

图8-2 U波倒置心电图本图V4-V6导联的U波倒置深达~,V3呈负正双向,同时有V4-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 ,V2~V6导联的T波呈两肢对称的尖形(缺血性T波),RV5=,SV1=。

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故本图符合:左室肥大,U波倒置,缺血性T波。

这个缺血性T波比较典型,电压比昨晚举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缺血性T波矮。

图8-3 轻度U波改变、T-U融合---低血钾U波改变1本图U波电压并无明显增高,V2、V3导联U波电压仅~,但U波≥1/2T波,V2导联U大于T,V3导U=T, V2-V6均呈T-U融合状态,II、III、aVF导联U波电压也接近,大于标准。

故也符合U波异常,考虑低血钾心电图改变。

部分书本讲到aVL导联常无明显U波,实际U波增高明显时aVL导联多数还是有明显U波。

这份图aVR与aVL的确无明显U波。

Q-T测量它就相对准确了!注意轻度低血钾时U波可以不明显,仅表现为T波低平或低平切迹!图8-4 较明显的U波增高、T-U融合---低血钾U波改变2本图II、III、aVF导联U波电压~。

注意II、III、aVF导联似T波的正向波,不要把它全看成U波或T 波,而是T-U融合波。

胸导联V2~V6导联U波电压~,V4-V6导T波低平或双向。

其中V1、V2导联呈较典型的驼峰样T-U 融合成。

校正Q-T间期=380 ms。

U波增高伴T-U融合Q-U长:主要见于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偶见于脑血管意外。

但要注意脑血管意外时,过分使用脱水剂时,会造成低血钾而出现U波增高,T-U融合。

如何划分T波终点习惯划Q-T划到T与U切迹处。

但有学者认为这样不够准确,而采取沿T波降支划延长线,该线与基线交点作为T波终点进行测量Q-T间期,这样得出的Q-T间期称纠正Q-T间期。

象这份图V1V2导联的T-U切迹(红色垂线)较V3V4导联的T-U切迹后约40ms,所以不够准确。

此时可报告Q-U间期,或矫正Q-T间期。

图8-5 U波增高、T-U融合、Q-U延长—低血钾U波改变3从这幅图看划Q-T终点划到T与U切迹处也是不准确的!这份图V2导联的T-U间切迹与V3V4导联T-U间切迹也差很远,达到秒之多。

其次,这份图下壁导联U波增高较多,并与T波融合呈粗钝T 波。

其胸导联V3V4也象驼峰样T-U融合!图8-6 U波增高、T-U融合----低血钾U波改变4本图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脱水剂后低血钾心电图。

血钾L。

胸导联符合T-U融合改变,但T波电压还属于正常,肢导联的T与U似乎是分开的,II导联U波电压约,高于正常。

其V2V3导联U波电压在增高超过,达。

这里的Q-T测量到T-U切迹处,也是不一致的。

脑血管意外时,使用脱水剂,出现T-U融合,必须查电解质!不要以为脑血管意外的心电图就是这样的!低血钾也会要人的命,特别是急性低钾!图8-7 T-U融合增宽伴倒置---低血钾U波改变5T-U融合增宽伴倒置:一般见于突然心脏负荷过重伴血钾低或偏低时。

这是心肌梗死患者第三天的心电图,血钾L。

V3、V4导联T波倒置深达。

这样的图目前好像叫什么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型T波!注意这份图胸导联的电压是1/2的,倒置的T波电压相当深的了!我这样划分T与U交接点,可能不一定对!但我以为这份图应该考虑属于T-U融合增宽伴倒置!图8-8 T-U融合增宽伴倒置---低血钾U波改变6这是当时发表论文的其中一例心电图。

女63岁。

慢性肾炎、肾衰,低钾,T-U融合增宽伴倒置急性胃肠炎低钾图:本人在10多年前收集了13例T-U融合增宽伴倒置心电图,并发表了论文。

总结这13例心电图与临床特征发现,T-U融合增宽伴倒置主要出现在突然心脏负荷过重伴血钾低或血钾偏低的情况下,其中7例是急性心肌梗死第1-3天内出现。

其它最多也出现在发病第五天以前。

如果不算T-U融合,算Q-T延长,也属于长Q-T范围内了。

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图,一定要注意查电解质!并注意有无急性心脏突然负荷过重的现象,注意总结经验!图8-9 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这是网上交流介绍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的图例!实际就是巨大倒置的T波与倒置的U波融合。

我认为箭头后的部分是倒置的U波成分。

图8-10 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bqg2006供图我前面已经讲了,所谓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实际就是巨大倒置的T波与倒置的U 波融合。

所以我以为其机理还是突然心脏负荷过重伴血钾低或偏低所致!U波分析就讲这些!下面讲一下Q-T间期问题!2、Q-T间期分析Q-T间期是心室除极与复极所需的总时间间期,即从QRS起点至T波终点这一时段的时间。

正常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

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对应值为~。

目前多数心电图仪均计算出Q-Tc值,以方便对比。

正常Q-Tc值男性为≤,女性及小儿为≤。

也有学者认为正常Q-Tc值男性为≤,女性及小儿为≤。

室内阻滞时算J-Tc,J-Tc=Q-Tc-QRS(时限),正常值≤。

大于此限为Q-T延长。

Q-T间期长度与心率、年龄及性别有关,心率越快Q-T越短,反之就越长。

可用公式:Q-T=K算出。

K值=±。

通常Q-T间期心电图机自动算好,但不够准确,用工作站做心电图时,由于是人工划P-QRS-T,所以准确如果心电图实测Q-T间期时间超出这个范围就称Q-T间期延长。

下面用具体心电图图例予以说明。

图8-11 Q-T间期延长:这份图平均心室率77次/分,测量出Q-T间期时间为秒,算出Q-Tc为秒。

Q-T间期延长。

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值为~。

-----与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对应值为~。

有区别吗我以为后者的写法合理!60对,100对一般教课书本上是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值为~。

我以为这样写不好!我问过很多实习生,心率90次/分,Q-T间期秒是否正常,回答是一致的:正常。

实际心率90次/分,Q-T间期秒是不正常的如果这样写: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对应值为~,60对,100对。

或许你问他:心率90次/分,Q-T间期秒是否正常,能得出正确答案:不正常!因为心率90次/分,Q-T间期秒,Q-Tc已经是:多了,绝对不正常!2009年标准化专家共识:QT间期①单导联描记的心电图,取最长的QT间期,通常出现在V2、V3导联。

(以前多认为V4导联Q-T间期最长)②但如果V2 、V3 导联比其他导联QT间期长40 ms以上,可能测量有误,应结合其他导联确定QT间期值。

③对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的QT间期延长应进行人工测量证实。

④当Tu波融合难以辨认时,通常选择aVR和aVL导联(U波不明显)来测量QT间期,或沿T波降支最陡峭的部分做切线,将其与TP段的交点作为T波终点,测得的QT间期可能低于实际值。

⑤建议多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显示一段排列和叠加的心电图,有助于明确QT间期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以更准确地测量QT问期。

鉴于QT问期延长的重要临床意义,需要对自动分析计算的QT间期值进行人工测量校正。

前面讲了Q-T间期目前已经由电脑自动换算成Q-Tc了,这样测量出的Q-T间期是否延长,不需要再去查表,一看便知道。

如果不换算呈Q-Tc就难对比。

如心率90次/分的Q-T是秒,心率为55次/分的Q-T是秒,谁异常不好对比!如果换算呈Q-Tc,前者是,后者是.一看就知道谁正常,谁不正常!Q-T间期长度与心率、年龄及性别有关,心率越快Q-T越短,反之就越长。

可用公式:Q-T=K算出。

K值=±。

通常Q-T间期心电图机自动算好,但不够准确,用工作站做心电图时,由于是人工划P-QRS-T,所以准确Q-T间期延长的意义:Q-T间期延长常由心室复极延迟所致,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冠心病猝死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的死亡率均有直接关系。

还可以见于心室肥大、各种心肌病变、某些药物影响(奎尼丁、胺碘酮、洋地黄等)、低温麻醉、电解质异常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