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心电图学讲义11

合集下载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20
6、T波:代表心室复极
(1)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2)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其他导联T 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的1/10
21
7、Q-T间期:心室除极、复极所需的总时

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关,心率越快,QT间期缩短,反之则越长 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范围为:0.320.44秒
14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 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 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 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在I、II、avF、V4-V6导 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 低平均可(无临床意义)。 ⑵时间:一般<0.12s ⑶振幅:<0.25mv(肢体导联);<0.2mv(胸导联)
45
交界性逸搏心律
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 性搏动特征,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慢 而规则。
46
10mm/mV 25mm/秒

本例心电图第1、第2次心搏为窦性搏动下传,频率为68次/分。 第3次心搏的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且前无P波,为室性 早搏。该QRS波群后有较长间歇,在长间歇后可见一组形态正常、 前无P波的QRS波群,因此可确定该次搏动为交界性逸搏。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56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不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 代 偿 间 歇 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 = 2个正常心动周期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57
1、房性早搏

心电图讲义PPT课件

心电图讲义PPT课件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导联-右手连接正极,左手和左脚通 过中心电端连接负极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L导联-左手连接正极,右手和左脚通 过中心电端连接负极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F导联-左脚连接正极,右手和左手通 过中心电端连接负极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 轴
额面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V7: 腋后线V4水平 V8: 肩胛下线V4水平 V9: 左侧脊柱旁V4水平
心电向量
一、心电向量
(一)概念
➢电偶移动所产生电动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量),称向量。 ➢一对电偶就是一个向量。箭矢的方向表示向量 的方向,箭矢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前端代表 正电荷(电源),尾端代表负电荷(电穴)。
A
D
A
B
B
C
(二)综合心电向量
二、心电向量环
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 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 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 间心电向量环。 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
二、心电向量环
空间向量环
向量环
向量环三维投影
1、心房激动——P环
心房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 的环,称P环。
心电图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电图临床意义 及产生基础
二、心电图临床意义 (能发现哪些问题)
(一)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最有价值) (二)辅助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三)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四)心电监护 (五)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 (六)辅助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
三、心脏解剖及生理功能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QR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8--有关Q波知识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8--有关Q波知识

(七)有关Q波知识下面讲各种Q波:正常Q波、异常Q波、边界性Q波、等位性Q波等有关知识。

正常Q波又称隔Q波,是指正常室间隔自左向右除极,所产生指向右前方的向量投影在不同导联所形成Q波。

这种Q波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02s,一般情况下< 0.03s。

一般左胸导联如有Q波,通常其电压<0.3mV。

异常Q波(abnormal Q wave)是指Q波时间≥0.04秒,深度≥R波的1/4,或Q波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导联。

异常Q波包括病理Q波和正常变异性Q波两大类,前者又分梗死性Q波与非梗死性Q波。

后者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正常变异型Q波,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其他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异常Q波可以把它归纳成一下几点:①Q波时限≥0.04s。

②Q波电压>1/4R。

③伴Q波粗钝或切迹。

④原有R波消失呈QS波。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病例性Q波应该为:相邻两个导联出现时限≥30ms,振幅≥0.1mV(老标准为≥1/4R)的Q波,不包括III、aVR导联。

就可以诊断了。

病理性Q波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是由于心肌病变所造成的异常Q波,其心电图特点为:①面对坏死区的导联出现时间≥0.04秒,电压>同导联的1/4R波。

其中时间比电压更重要,多伴有ST-T演变。

②通常出现在相关的一组导联(即具有梗死定位性,多个较单个导联病理性Q波的诊断价值大。

③对间隔、下壁所出现的异常Q波,必须充分结合临床资料,慎重除外心脏转位、肺气肿、肺心病、左室肥厚及预激综合征等,才能诊断陈旧性间壁或下壁心肌梗死。

正常变异性Q波,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

这里所说的心肌炎、心肌病的异常Q波,算不算病理性Q波值得商榷!1)一般的正常Q波正常Q波诊断标准前面已经讲清楚,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图3-94 正常Q波的心电图本图II、III、aVF、V5、V6有正常隔Q波。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10--T波分析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10--T波分析

(六)T波分析主要介绍什么样的T波是正常的,什么样的T波是异常的,及异常T波的常见临床意义。

1 T波的定义什么是T波?T波是心室的复极波,代表左右心室的复极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显示T 波对应于快速复极相[3]相。

也就是说T波是心室3相快速复极所形成的复极波。

上次讲了ST段在单相动作电位显示ST段对应于缓慢复极相[2]相。

单相动作电位显示QRS对应于快速复极相【0】与[1]相。

这次讲单相动作电位显示T波对应于快速复极相[3]相。

----这就是动作电位曲线与心电图的关系。

图3-144 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图通过这个图可以清楚看出T波对应于动作电位曲线的3相快速复极相。

分析T波要从方向、形态及高度去分析。

一般教科书上都是描述为T波方向与QRS波方向一致,电压大于1/10R。

这是总原则。

具体来说按照黄宛的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上的标准还是比较合理。

但描述较繁琐一些。

下面是黄宛的分析描述:“正常人的I、II标准导联中的T波几乎都是直立的,而TIII则可能是直立、平坦、双向,甚至倒置。

在单极肢导联中,TaVR无例外是倒置的。

但在aVL及aVF中T波是否直立,却因QRS波群而异。

如aVL或aVF的QRS基本是直立的,并且R波电压高于0.5mV,则其T波一般是直立的。

相反,aVL 或aVF的QRS系rS、QS或呈小的综合波形时,其T波可能是平坦或倒置的。

但一般说来,其倒置深度不应超过0.25mV。

正常成年人的V1甚至V3导联中T波也可能是倒置的,其深度一般不应超过0.25mV,至多也不超过0.4mV(一些书认为不超过0.5mV)。

在幼儿中则甚至是TV4仍可能是倒置的,但是在成年人中一般自V3及以左的导联不应有倒置的T波。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在V3中发现倒置的T波,它的右侧的导联(V1,V2)中不应有直立的T波。

例如V3的T波是倒置的,则在V1,V2中若有直立的T波,便视为不正常。

在正常6个胸壁导联V4-V6中T波应是直立的,TV3虽然往往是直立的,但在瘦高的年轻人或妇女中,TV3可以浅浅的倒置。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3--P波方向来源分析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3--P波方向来源分析

三、常用心电图图像诊断基础知识(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形成的波,在心电图上大多数第一个出现的波就是P波。

通常所谓的P波包括窦性心律P波与异位心律的P波两类,异位心律的P波,包括起源于不同部位房性P波,交界区或心室逆传激动形成的逆行P波。

严格起来房颤的f波与房扑的F波也属于P波的一种。

下面我们一起对各种P波的特征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1、P波方向与形态特征分析主要是从P波形态、方向、电压与时限去分析。

明确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异常的P波来自那里,以及异常P波图形的常见临床意义。

本教案仅按照诊断要求编排分析。

如窦性P波、逆行P波、二尖瓣P波、PtfV1值异常及肺型P波等。

注意,这部分是一个一个讲清楚组成心电图的各种波与波段的基本知识,与介绍到的波与波段无关的其它诊断,暂时不详细讲。

不然到讲诊断时,讲一幅图,逆行P不懂要解释一番,上斜型ST段有要解释一番,就会很被动。

大家记住这些基础知识,到讲诊断时就好理解!下面先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P波特征。

图 3-1 各种P波形态图这些P波形态特征,在心电图P波描述时用得上!是必须懂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正向P波、倒置P波、正负双向P波、负正双向P波,高尖P波与低平P 波等形态。

注意一些比较特别的P波.如:电压低的M型P波,特别是浅又宽的很难看,在aVR导联呈浅的浅W型。

这样单独大家肯定能看得出来,但是放到实际就难分辨了。

这样的图在自动诊断的心电图机,一般电脑是无法诊断出来的。

在网上我已经为大家解释了几例低平的M型P波(aVR呈浅W型),本来属于窦性心律的,很多人诊断为房性心律。

其次,这个表中举例的P波前半段或后半部分在水平线上或正向不明显。

大家往往会觉得很奇怪。

像介绍P-R测量时讲的图1-22 I导联P波初始部分在等电位线上占时几十毫秒之多!这些P波方向形态特征大家要熟悉!一看就懂,就不详细讲了!下面就详细解释各种P波!1)窦性P波正常窦性P波较低钝,可以有顶部小切迹,但峰间距小于0.04秒。

另类心电图讲义-14--室上嵴、早复征、大J波与Brugada波

另类心电图讲义-14--室上嵴、早复征、大J波与Brugada波

另类心电图讲义-14--室上嵴、早复征、大J波与Brugada波精品精品与十四节室上节、早节征、大波与波JBrugada根据以前节节本上节室上节节形;CP,、早期节节合症极(ERS)、Brugada波的ECG的理解~被节节是不同性节不同意节的节。

但是~作者节节三者之节与断不是有一点节系。

如何分,他节彼此节是否有节系~大家完我的节后自没区听己去理解了,下面我节合VCG解节节节来几ECG的各自特征在节系。

与内1 室上节节形(CP)室上节节形,又叫假性~于正常节。

多节于年、童;节占属异青儿RBBB,~是由室上节除延节所致~所以部分者又节“右室节节延节”。

极学称它5% 表节节,?和或节节呈型~通常低于。

?节节的ECGV1/V2rSr`r`rV1QRS通常,秒。

?、、节节的波一般,秒。

?节节多无改节。

0.08IV5V6S0.04V1ST-T要注意与节节。

节是一般节本节典上节与的看法。

IRBBBCPCP与IRBBB的ECG与VCG节节要点,ECG的I、V5、V6节节的S波无明节增节~特节要前半部节比~一般要求与S波,0.05秒~面横VCG的节末向量在前上~节末延节节限小于30ms~不符合IRBBB的VCG改节。

下面节合VCG看看节如何节断CP。

节14-1 CP心节节1面与横VCG本节特征,本节QRS节限0.10s~V1节节呈RSr`型~r`,0.04s~I、V5节节的S 波及aVR节节的R波节限到达0.04s~但相节前半部不算增节~符合CP节节准断。

节右节上方常节面横QRS节呈节型~CW行。

节末向量在右后~无右前节运末向量~右节下方是上1肋节节面;节节常节ECG的V1-V3节节,面横QRS节~也呈节型~CW行~其节末向量在右前跨节运X节~形成节末R`向量~节是构精品精品与精品精品与成ECG的V1节节的节末r`波的向量。

R`向量节节节0.07mV;4mm×1mV/60mm,~节末节节延节节限节26ms~不符合RBBB要求节末节节延节大于30ms的特征~所以考节是CP的VCG改节。

另类心电图讲义-9---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另类心电图讲义-9---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九)心脏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简称传导阻滞,是指激动在心脏内传导的延迟与阻断。

心脏传导阻滞多数是由于心肌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少数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位组织结构的中断或先天畸形。

根据阻滞部位,传导阻滞可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四类。

根据阻滞的程度,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阻滞。

其中一、二传导阻滞称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三度传导阻滞又称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但是,据目前研究认为,很多所谓的“完全性传导阻滞”也是没有真正阻滞完全的。

特别是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只是左右束支传导速度差别大于40ms以上而已。

1、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是指发生在窦房结与其周围心房肌交界区的传出阻滞。

窦房阻滞多呈暂时性,多见于洋地黄、ß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过量中毒、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功能衰竭者。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也会诱发。

健康人晚上熟睡后出现短暂的窦房阻滞就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造成的!没有临床意义。

如果白天清醒活动状态与晚上都有窦房阻滞则是病理性的!窦房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二、三度传导阻滞。

但心电图不能诊断一度窦房阻滞,亦难肯定三度窦房阻滞。

因而实际上窦房阻滞的诊断系指II度窦房阻滞而言。

II度窦房阻滞还可分为二度I型、二度II型阻滞与二度III型阻滞。

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即莫氏I型窦房阻滞(Mobitz I型)。

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①窦房传导时间逐步延长,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出现一个长P-P间期。

②长P-P间期小于2倍最短的P-P间期。

③文氏周期第一个P-P间期最长,而结束前的P-P最短。

④上述征象周而复始。

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是诊断要点!必须具备。

即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出现一个长P-P间期是二度窦房阻滞的诊断要点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是长P-P间期小于2倍最短的P-P间期二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莫氏II型窦房阻滞。

另类心电图讲义-14--室上嵴、早复征、大J波与Brugada波

另类心电图讲义-14--室上嵴、早复征、大J波与Brugada波

十四节室上嵴、早复征、大J波与Brugada波根据以前对书本上对室上嵴图形(CP)、早期复极综合症(ERS)、Brugada 波的ECG的理解,被认为是不同性质与不同意义的诊断。

但是,作者认为三者之间不是没有一点联系。

如何区分?他们彼此间是否有联系,大家听完我的课后自己去理解了!下面我结合VCG来解释这几种ECG的各自特征与内在联系。

1 室上嵴图形(CP)室上嵴图形:又叫假性RBBB,属于正常变异。

多见于青年、儿童(约占5%),是由室上嵴除极延迟所致,所以部分学者又称它为“右室传导延迟”。

ECG表现为:①V1和/或V2导联呈rSr`型,r`通常低于r。

②V1导联的QRS通常<0.08秒。

③I、V5、V6导联的S波一般<0.04秒。

④V1导联多无ST-T改变。

要注意与IRBBB鉴别。

这是一般书本与词典上对CP的看法。

CP与IRBBB的ECG与VCG鉴别要点:ECG的I、V5、V6导联的S波无明显增宽,特别要与前半部对比,一般要求S波<0.05秒;横面VCG的终末向量在前上,终末延缓时限小于30ms,不符合IRBBB的VCG改变。

下面结合VCG看看该如何诊断CP。

图14-1 CP心电图1与横面VCG本图特征:本图QRS时限0.10s,V1导联呈RSr`型,r`<0.04s,I、V5导联的S波及aVR导联的R波时限达到0.04s,但相对前半部不算增宽,符合CP 诊断标准。

该右边上方常规横面QRS环呈肾型,CW运行。

终末向量在右后,无右前终末向量;右边下方是上1肋间层面(对应常规ECG的V1-V3导联)横面QRS环,也呈肾型,CW运行,其终末向量在右前跨过X轴,形成终末R`向量,这是构成ECG的V1导联的终末r`波的向量。

R`向量电压约0.07mV(4mm×1mV/60mm),终末传导延缓时限约26ms,不符合RBBB要求终末传导延缓大于30ms的特征,所以考虑是CP的VCG改变。

这样其左边的ECG自然符合CP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U波及Q-T延长的特征与分析1、U波特征分析:主要分析U波就是否倒置、增高,分别表示心肌损害或血清钾降低。

什么就是U波?U波就是T波后20-40ms出现的一个低而宽的波形。

U波的产生机理:形成U波的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可能代表心肌激动的“微后电位”,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心室肌中层M细胞复极产生U波可能性最大。

当然还有:心室某些部位,如室间隔、乳头肌、心室基底部心肌较迟的除极波、浦肯氏纤维的复极波等等不同的观点。

1)正常U波心电图特征:①方向,U波方向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

②振幅,不大于同导联T波1/2。

其中胸导联U波电压<0、2mV,肢导联U波电压<0、05mV(三基答案) 。

以前一般用胸导联U波电压<0、3mV③形态,正常U波低钝与T波相反,前半部斜度大,后半部较平缓。

④时限,正常U波宽度约0、1~0、2秒(0、16~0、25秒)。

2009年U波异常标准化观点专家共识:U波异常①V2 、V3导联u波最显著,而肢体导联不明显,u波振幅一般不超过0.33 mV或不超过T波振幅的11%。

②u波具有频率依赖性:心率>95次/分时很少出现;而心动过缓时U 波振幅增加,心率低于65次/分者中约90%可出现u波。

③V2 一V5 导联u波倒置属于异常。

④建议:心电图报告应描述u波倒置、u波与T波融合,或u波振幅大于T波振幅。

常见U波异常:U波电压增高、T-U融合及U波双向或倒置三种情况。

2)U波改变的意义①U波增高与融合的意义:U增高一般见于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甲亢、脑血管意外;窦性心动过缓及洋地黄作用时U波也可稍增高。

低钾时U波增高一般伴随ST段压低、T波逐渐降低,以至倒置,部分呈T-U融合呈马鞍型,U≥T脑血管意外的U波改变一般无明显ST段压低,多呈T-U融合高大。

但应注意排除脑血管意外使用脱水剂大量利尿后致低血钾的U波增高。

甲亢、高钙、窦缓等U波增高幅度不大,胸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一般无T-U融合。

部分低钾与低镁同时出现,使心电图更典型。

②U波双向、倒置意义:正常人不应有此改变。

U波双向、倒置一般见于心肌缺血、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脏器质性病变,偶见于高血钾与脑血管意外。

低血钾伴突然心脏负荷过重时可见T-U融合增宽伴倒置,部分学者称为巨大倒置T波。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正常与异常U波的心电图3)正常与各种异常U波图8-1 U波正常心电图本图U波约出现在T波后0、02s,部分导联两者很近,下壁导联与胸导联都可以瞧到低平的正向U 波,aVR似瞧到浅倒置U波,即U波方向与T波一致,升支与降支坡度基本一致,时限约0、16s,胸导联U波在V2V3导联达到0、125-0、15mV ,肢导联U波电压<0、05mV,且T-U无融合现象。

所以符合正常U波标准。

图8-2 U波倒置心电图本图V4-V6导联的U波倒置深达0、1mV~0、20mV,V3呈负正双向,同时有V4-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0、1mV~0、15mV ,V2~V6导联的T波呈两肢对称的尖形(缺血性T波),RV5=3、6mV,SV1=2、1mV。

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故本图符合:左室肥大,U波倒置,缺血性T波。

这个缺血性T波比较典型,电压比昨晚举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缺血性T波矮。

图8-3 轻度U波改变、T-U融合---低血钾U波改变1本图U波电压并无明显增高,V2、V3导联U波电压仅0、15~0、2mV,但U波≥1/2T波,V2导联U大于T,V3导U=T, V2-V6均呈T-U融合状态,II、III、aVF导联U波电压也接近0、1mV,大于0、05mV标准。

故也符合U波异常,考虑低血钾心电图改变。

部分书本讲到aVL导联常无明显U波,实际U波增高明显时aVL导联多数还就是有明显U波。

这份图aVR与aVL的确无明显U波。

Q-T测量它就相对准确了!注意轻度低血钾时U波可以不明显,仅表现为T波低平或低平切迹!图8-4 较明显的U波增高、T-U融合---低血钾U波改变2本图II、III、aVF导联U波电压0、15~0、2mV。

注意II、III、aVF导联似T波的正向波,不要把它全瞧成U波或T波,而就是T-U融合波。

胸导联V2~V6导联U波电压0、25~0、4mV,V4-V6导T波低平或双向。

其中V1、V2导联呈较典型的驼峰样T-U融合成。

校正Q-T间期=380 ms。

U波增高伴T-U融合Q-U长:主要见于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偶见于脑血管意外。

但要注意脑血管意外时,过分使用脱水剂时,会造成低血钾而出现U波增高,T-U融合。

如何划分T波终点?习惯划Q-T划到T与U切迹处。

但有学者认为这样不够准确,而采取沿T波降支划延长线,该线与基线交点作为T波终点进行测量Q-T间期,这样得出的Q-T间期称纠正Q-T间期。

象这份图V1V2导联的T-U切迹(红色垂线)较V3V4导联的T-U切迹后约40ms,所以不够准确。

此时可报告Q-U间期,或矫正Q-T间期。

图8-5 U波增高、T-U融合、Q-U延长—低血钾U波改变3从这幅图瞧划Q-T终点划到T与U切迹处也就是不准确的!这份图V2导联的T-U间切迹与V3V4导联T-U间切迹也差很远,达到0、06秒之多。

其次,这份图下壁导联U波增高较多,并与T波融合呈粗钝T 波。

其胸导联V3V4也象驼峰样T-U融合!图8-6 U波增高、T-U融合----低血钾U波改变4本图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脱水剂后低血钾心电图。

血钾2、5mmol/L 。

胸导联符合T-U 融合改变,但T 波电压还属于正常,肢导联的T 与U 似乎就是分开的,II 导联U 波电压约0、075mV ,高于正常。

其V2V3导联U 波电压在增高超过0、2mV ,达0、30-0、40mV 。

这里的Q-T 测量到T-U 切迹处,也就是不一致的。

脑血管意外时,使用脱水剂,出现T-U 融合,必须查电解质!不要以为脑血管意外的心电图就就是这样的!低血钾也会要人的命,特别就是急性低钾!图8-7 T-U 融合增宽伴倒置---低血钾U 波改变5T-U 融合增宽伴倒置:一般见于突然心脏负荷过重伴血钾低或偏低时。

这就是心肌梗死患者第三天的心电图,血钾3、2mmol/L 。

V3、V4导联T 波倒置深达2、0-2、2mV 。

这样的图目前好像叫什么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型T 波!注意这份图胸导联的电压就是1/2的,倒置的T 波电压相当深的了!我这样划分T 与U 交接点,可能不一定对!但我以为这份图应该考虑属于T-U 融合增宽伴倒置! 图8-8 T-U 融合增宽伴倒置---低血钾U 波改变6这就是当时发表论文的其中一例心电图。

女63岁。

慢性肾炎、肾衰,低钾2、9mmol,T-U融合增宽伴倒置急性胃肠炎低钾图:本人在10多年前收集了13例T-U融合增宽伴倒置心电图,并发表了论文。

总结这13例心电图与临床特征发现,T-U融合增宽伴倒置主要出现在突然心脏负荷过重伴血钾低或血钾偏低的情况下,其中7例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第1-3天内出现。

其它最多也出现在发病第五天以前。

如果不算T-U融合,算Q-T延长,也属于长Q-T范围内了。

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图,一定要注意查电解质!并注意有无急性心脏突然负荷过重的现象,注意总结经验!图8-9 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这就是网上交流介绍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的图例!实际就就是巨大倒置的T波与倒置的U波融合。

我认为箭头后的部分就是倒置的U波成分。

图8-10 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bqg2006供图我前面已经讲了,所谓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实际就就是巨大倒置的T波与倒置的U波融合。

所以我以为其机理还就是突然心脏负荷过重伴血钾低或偏低所致!U波分析就讲这些!下面讲一下Q-T间期问题!2、Q-T间期分析Q-T间期就是心室除极与复极所需的总时间间期,即从QRS起点至T波终点这一时段的时间。

正常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

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对应值为0、44s~0、36s。

目前多数心电图仪均计算出Q-Tc值,以方便对比。

正常Q-Tc值男性为≤0、44s,女性及小儿为≤0、45s。

也有学者认为正常Q-Tc值男性为≤0、46s,女性及小儿为≤0、47s。

室内阻滞时算J-Tc,J-Tc=Q-Tc-QRS(时限),正常值≤0、36s。

大于此限为Q-T延长。

Q-T间期长度与心率、年龄及性别有关,心率越快Q-T越短,反之就越长。

可用公式:Q-T=K算出。

K值=0、37±0、04。

通常Q-T间期心电图机自动算好,但不够准确,用工作站做心电图时,由于就是人工划P-QRS-T,所以准确如果心电图实测Q-T间期时间超出这个范围就称Q-T间期延长。

下面用具体心电图图例予以说明。

图8-11 Q-T间期延长:这份图平均心室率77次/分,测量出Q-T间期时间为0、45秒,算出Q-Tc为0、52秒。

Q-T间期延长。

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值为0、36s~0、44s。

-----与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 间期的对应值为0、44s~0、36s。

有区别不?我以为后者的写法合理!60对0、44,100对0、36一般教课书本上就是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值为0、36s~0、44s。

我以为这样写不好!我问过很多实习生,心率90次/分,Q-T间期0、42秒就是否正常,回答就是一致的:正常。

实际心率90次/分,Q-T间期0、42秒就是不正常的如果这样写: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对应值为0、44s~0、36s,60对0、44s,100对0、36s。

或许您问她:心率90次/分,Q-T间期0、42秒就是否正常,能得出正确答案:不正常!因为心率90次/分,Q-T间期0、42秒,Q-Tc已经就是:0、510s多了,绝对不正常!2009年标准化专家共识:QT间期①单导联描记的心电图,取最长的QT间期,通常出现在V2、V3导联。

(以前多认为V4导联Q-T间期最长)②但如果V2 、V3 导联比其她导联QT间期长40 ms以上,可能测量有误,应结合其她导联确定QT间期值。

③对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的QT间期延长应进行人工测量证实。

④当Tu波融合难以辨认时,通常选择aVR与aVL导联(U波不明显)来测量QT间期,或沿T波降支最陡峭的部分做切线,将其与TP段的交点作为T波终点,测得的QT间期可能低于实际值。

⑤建议多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显示一段排列与叠加的心电图,有助于明确QT间期测量的起点与终点,以更准确地测量QT问期。

鉴于QT问期延长的重要临床意义,需要对自动分析计算的QT间期值进行人工测量校正。

前面讲了Q-T间期目前已经由电脑自动换算成Q-Tc了,这样测量出的Q-T间期就是否延长,不需要再去查表,一瞧便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