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与技巧探究
浅析郭敬明小说

浅析郭敬明小说摘要:从作为80后的郭敬明以其忧郁的风格进入文坛,文字里透出的温情时不时就牵引出读者内心深处的寂寞,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到逝去的青春就在昨天,勾起读者对青春的缅怀,更是让正在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们觉得仿佛找到知音。
就在对郭敬明狂热追捧的同时,更是有另外一种与之不同的声音传来,很多人表示的对郭敬明的不满,其负面言论接踵而来。
到底在蓝天下生存的芸芸大众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读郭敬明及其笔下的文字,就让我们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分析一下,然后再做定断。
关键词:青春梦象牙塔20世纪末到现在,青春读物成为了图书市场上的一大热点,郭敬明无疑是青春读物出版市场的宠儿,几年之内新书不断,发行量之大让人惊叹,从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到随笔《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一直到最新作品《小时代1.0 折纸时代》、《小时代2.0 虚铜时代》都拥有相当多的读者,以大中学生为主。
在2008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郭敬明以1300万元的版税收入蝉联中国作家富豪榜冠军。
排名与收入无疑显示了郭敬明的读者群是巨大的。
其新浪博客点击率高达128,922,307之多。
但是与此同时,反对之声也随之传来,不少学者毫不吝啬的痛斥了郭敬明,更是有人认为郭敬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抓住的现在社会的卖点,把自己包装成为偶像进行写作:形式大于内容,打动人心;自觉地装扮成为“青春偶像”拉近了成名的距离;扣住青春,也就扣住人心;背后有一批老谋深算、用心良苦的商业策划高手,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就在这时,4月13日的广州偏偏上演了这样一幕: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门前,参加一场名为“心灵富豪学术交流会”的近20名专家、教授们在几分钟内将560多本书付之一炬,最先被烧的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面对社会上如此大相径庭的两种态度,我们对待郭敬明该何去何从?先让我们细细品读一下,再定取舍。
一、飘逝的青春郭敬明的文本里阐释着“在时光的洪流中,在喧嚣之下,在孤独和寂寞的笼罩中渐渐成长”,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充满烂漫的青春却呈现出一种灰色的基调,寂寞、压抑无一不充斥在作品整体气息之中。
试析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

试析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梦里花落知多少》文本的解读,对作品的忧伤风格进行了赏析,从而对郭敬明的作品内容风格有所揭示。
关键词:试析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虽然有抄袭嫌疑,饱受争议,但其还是带有时代性格,能反映出时代性和青春感,仍然能够成为“80后”生活代言的一篇力作。
以下笔者就其内容风格试做探析。
身为“80后”的代表,郭敬明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忧伤,那就是来自独生子女的孤独。
这种孤单反映在他的文学中,就变成了一种不合群的敏感和孤单的忧郁。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都市中成长的独生子,有快乐的林岚,有任性的闻婧,有典雅的顾小北,有率真的火柴,还有善于打拼的微微等等。
“他用华美的笔调催生出寂寞感伤的花朵”,这使他的小说虽然有阳光和欢笑但也处处弥漫着忧伤的味道。
这些人往往会因为孤独有很多离不开的忧伤。
林岚的骄傲让她不懂珍惜;闻婧在孤独中往往以作弄别人为乐,最终遭到报复;顾小北的优越家世,使他懦弱没主见;这些悲哀遇上这些人物,看似是作者的设计,实际上作为“80后”自身人物,郭敬明深熟这种悲哀,把它设计到小说的人物中,很有可信度。
孤独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合群的敏感。
为了衬托出这一孤独,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整篇作品从头到尾,从故事内容到情节安排,从人物性格到文字语言都为这种孤单找好了气氛烘托。
文章开篇就以林岚与顾小北分手以后的故事入手,把二人的过去和现实若隐若现于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中,二人的心有灵犀与往事的悔恨感伤、现实的无奈痛楚弥漫其间。
尤其是小说以精干帅气高雅的陆叙被暴打身亡、痴情义气的白松失意吸毒、率真不幸的火柴锒铛入狱、懦弱忧伤的顾小北被情人诱骗又背叛结尾,更使这种忧伤的意绪达到了高潮。
情节安排看似老套、刻意,但中间的细节和情感,着实能看出郭敬明的良苦用心,他是真正读懂了青春时期的压抑和痛苦。
随着岁月的成长,他一步步读懂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产生林岚们的悲剧。
浅析郭敬明小说华美风格的构成要素

浅析郭敬明小说华美风格的构成要素作者:吕炼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0期摘要:郭敬明的小说多依靠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来体现,他的语言经常性的都很有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句子都很繁复绵密,寓意深刻。
在他的小说中,句子并不是单纯的句子,细细品味,是耐人寻味的复杂。
所以,他的语言,总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将一些隐晦的,不能说的情感完美的创作出一个比喻,在繁复绵密的修辞手法中展现出来。
关键词:郭敬明小说风格华美风格一、意象丰富典雅郭敬明的小说成就了许多年轻人的华丽的美梦,读他的小说,就仿佛在读一个人的灵魂,他的语言总给人直达内心深处的触动,发人深思,又让人心疼。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12](P56)。
”这里“念念不忘”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前者标示难以忘怀,而后者则标示一个绵长的时间段,是一个过程。
郭敬明的作品中,有一些意象也是由古典意象引用而来,像幻城中的“人鱼唱晚”就是从“渔歌唱晚”的古典意境演变而来,“人鱼唱月”又从“人鱼唱晚”中完成了又一次的蜕变,这三个词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着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古典美。
曹文轩曾这样评价《幻城》:“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
”凭空的想象已属不易,但大量华丽的繁复的用词所构造出的华美意象更是令我们读者瞠目结舌,仿佛在带我们去往一个神秘的语言国度,刺激而又快乐。
所以说,郭敬明的语言具有多重的意象,总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理解、去感悟。
感悟他们的故事,感悟我们的青春。
二、语言细腻唯美“香樟与香樟的故事,什么样?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罅隙里有人低声说了话于是一切就变得很微妙。
眼神有了温度手心有了潮湿。
那些天空里匆忙盛开的夏天,阳光有了最繁盛的拔节。
”“香樟首尾相连地覆盖了城市所有的苍穹。
阴影里有迟来十年的告白 [7](P157)。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郭敬明文笔的细腻、飘逸,通过对“香樟树”的描述,给读者勾勒出来了一个唯美的盛夏景色,语言流动飘逸,仿佛会讲话般,声线缓缓没入我们的耳朵旁,轻轻的述说着。
浅谈郭敬明《幻城》中的写作风格

作品欣赏浅谈郭敬明《幻城》中的写作风格熊依然【摘 要】《幻城》作为八零后现代作家郭敬明的代表作之一,在写作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以高中生的角度,对《幻城》的写作风格进行相应的分析,为提升文学修养作相应参考。
【关键词】郭敬明 《幻城》 写作风格郭敬明作为知名的现代文学家,其作品极具欣赏性和代表性。
丰富华丽的语言风格,以情动人的展现手法和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受到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的。
通过分析《幻城》的写作风格,不仅能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郭敬明的文学作品,而且为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题材风格《幻城》主要是围绕玄幻爱情为题材风格的文学创作,整个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梦幻、玄幻、魔法及爱情等元素。
《幻城》主要讲述了一个梦幻世界里,由于冰族和火族之间而引发的系列爱、恨、情、愁的故事情节。
首先,文学作品整体上讲是玄幻的,文中构造了大量的玄幻人物和玄幻的场景,能够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力,提升了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的美感。
其次,爱情也是《幻城》中不可或缺的题材部分。
许多人物构造之间都存在爱情的故事情节,比如:卡索与梨落,火翼公主与释之间都存在爱情的情缘。
爱情的题材元素始终贯穿于整个文学作品中,为故事情节和故事结构,起着情感润色的作用。
二、语言风格(一)语言细腻柔美《幻城》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柔美。
丰富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使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展现栩栩如生,给读者一种细腻舒缓的感觉。
《幻城》柔美细腻的语言风格始终以题材为中心,非常切合玄幻、爱情的文学题材,对提升作品整体美感有积极作用。
比如:《幻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的妹妹星轨是个善良而单纯的女孩子,会在我的怀抱里安静地睡觉,会等待我的归来,只是她已经死了,死在我的记忆里,她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
”郭敬明利用“怀抱、安静、记忆等丰富的词语刻画星轨的逝去。
这种细腻柔美的用词风格和丰富的语言构造,不仅能够有效地加深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刻画,而且能深深的吸引和感化读者。
韩寒和郭敬明的区别

韩寒和郭敬明的区别韩寒和郭敬明是中国文坛知名的作家和导演,二者在文学创作和创作风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他们的写作风格、作品类型和文学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展现韩寒和郭敬明的不同之处。
一、写作风格韩寒的写作风格较为犀利和幽默,他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并以一种辛辣的讽刺来展现社会人物的形象。
韩寒的作品常常以冷峻而坚硬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诞性和个体的无力感,给读者以震撼和思考。
郭敬明的写作风格则相对柔和和浪漫。
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描写细致、语言轻松愉悦为特点,常常带有一种青春的色彩。
郭敬明的作品多以校园恋爱、青春成长为背景,赞美爱情和友情的真挚,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作品类型韩寒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杂文等多个领域,他以《三重门》、《教父》、《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品著名。
其中,韩寒的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被誉为韩寒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高中生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郭敬明的作品主要以言情小说为主,他的代表作有《小时代》系列、《左耳》等。
郭敬明的小说多以都市青年为主要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在追求爱情、事业等方面所经历的心理挣扎和成长历程。
三、文学观念韩寒在文学创作中反对与政治问题相联系,他更加注重对社会人性的剖析和思考。
他认为文学应该关注个体的情感和思考,通过作品将人们内心的故事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郭敬明则相对而言更加追求商业化的成功,他的作品多以情感和爱情为主题,追求畅销和口碑的双重收益。
他注重创作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反响,尝试从商业角度出发,满足读者的口味。
在创作理念上,韩寒更加注重思考和深度,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更多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感悟。
而郭敬明则更注重情感表达,他的作品更倾向于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愉悦感。
总的来说,韩寒和郭敬明在写作风格、作品类型和文学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韩寒的作品多以犀利的语言和讽刺社会形象为特色,注重思考和深度;而郭敬明的作品则以情感细腻、轻松诙谐为特色,更加注重大众化的市场价值。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的小说特色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小说特色摘要:作为80后新生派小说代表作家郭敬明,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坛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狂潮,读他的文字,宛如读着一代飞扬跋扈、张扬不羁的一群年轻人,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温暖感性唯美《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写了一群北京青年的青春,写了这群青年在经历了种种人情世故后,或堕落,或成熟,或忧伤,或幸福的结局。
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去思索体味什么是青春,什么事成长。
正如郭敬明所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体会到那种“人都是有方向的,匆匆地起飞了,匆匆地下降,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忆。
”的无奈,成长是一个明白更多,懂得更多,理解更多,甚至与过去的世界完全颠覆的蜕变。
林岚、闻婧、顾小北、白松、陆叙、火柴······他们的学生时代正如现在的我们,生活风风火火,潇洒畅快,笑容肆无忌惮,是青春刚开始的时候,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抱着美好的憧憬,很纯粹地去爱去生活,那是与社会接触得少而保持的单纯。
郭敬明小说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郭敬明小说令人感动的情愫很多,对文中的角色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自我分析,让人为之震颤。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林岚和闻婧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她们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有着相似的性格,有着一份深深的默契。
所谓朋友,除了要祸福同当,还贵在相知,文中有一片段是这样写的:“我还陷在回忆里,闻婧永远没心没肺的,自己在那笑得支离破碎的,也不管我是否在忆苦思甜。
正当我顾影自怜的时候,她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我借着昏暗的灯光折磨自己的眼睛,然后看到了一个画的很丑的笑脸,和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从这就可以看出郭敬明很擅长于把生活中小小的温暖放到他的小说里,闻婧以仿佛什么都没有察觉的姿态给了林岚很大的安慰。
郭敬明青春写作中的思想与情感

郭敬明青春写作中的思想与情感郭敬明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青春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广受年轻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青春的热血与激情,更有深刻的思想与情感的交织。
本文将从郭敬明的青春写作中探讨他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首先,郭敬明的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质疑。
他以年轻人的视角,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比如在《小时代》系列中,他通过描写四个女主角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个人追求与社会压力的矛盾。
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年轻人在现实中的挣扎与奋斗,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其次,郭敬明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他善于捕捉年轻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将爱情、友情、亲情等复杂的情感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作品中,爱情常常是年轻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他用细腻的文字刻画出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年轻人爱情中的喜怒哀乐。
同时,他也通过描写友情和亲情,展现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此外,郭敬明的作品中还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通过描写年轻人的成长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小时代》系列中,他通过四个女主角的奋斗与成长,表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坚持。
他让读者感受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勇敢追求,并为之奋斗不息。
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予读者勇气和力量。
最后,郭敬明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他以青春为主题,用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了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中常常穿插着对音乐、电影、文学等艺术形式的追求与赞美。
他通过描写主人公对艺术的热爱,传递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敬意。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郭敬明的青春写作中融入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
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质疑,展现了年轻人的挣扎与奋斗;通过对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年轻人的喜怒哀乐;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通过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传递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敬意。
浅议郭敬明伤感文学

郭敬明,一位八零后的作家,以其忧郁沧桑的写作风格,影响着八零后、九零后的众多年轻读者,他所带来的的影响大得出乎意料,影响之深甚至到达世界观、人生观的范畴,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自己想起来都觉得太可怕了,这一代人都是看我的书长大的,我的书可能会改变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郭敬明在去年接受2008年10月23日《新京报》采访时表示。
许多读过郭敬明作品的人,应该都会感受到一种“郭敬明式”的情感,即悲伤、伤感,甚至绝望,感情丰富的人会边看边落泪,偏激的人甚至产生绝望、寻死的念头。
这并不是夸张。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的一个高中朋友,高三开始看郭敬明的小说和散文,有一天她对我说,她不想高考了,她对这个世界很绝望。
从那时起我就对郭敬明及其作品很感兴趣。
关于郭敬明及其作品,网上已有相当多的评论,褒贬不一。
我觉得,不同年龄层的人看郭敬明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感受的深浅也不一样。
学生,特别是面临高考和毕业的大、中学生,对郭敬明的作品感触会很深,毕竟和郭敬明出生的年代很近,世界观和人生观很相似,所以受其影响很大;而成熟一些的读者,会觉得他的作品很俗。
在读某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应当联系自己的一些经历,否则可能读起来就没有很深的感受,就如我们读70、60年代或者更早时期的作品,往往感受不是很深一样。
一、郭敬明作品中的伤感情怀1、绝望说到绝望,什么是绝望?是对生活、人生、事业等等产生失望之后的一种人生态度。
绝望,是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内心世界的脆弱表现。
郭敬明,这么一个80后的青春年华的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的绝望?每个经历过高三的人,我相信都不会忘记高三时候的疯狂: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晚到凌晨时分的挑灯夜读,每次面对考试成绩的心情,自己给自己规定要背的每天数十个英语单词,父母家人的热切期待,还有万一落榜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每天面对的这些,说实话想要开心的面对实在太难,特别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高三学子们,这简直会让人产生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