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精选5篇)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精选5篇)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篇1三维目标1、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2、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学准备 CAI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1、作家作品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

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

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

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

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三、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

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

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 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

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

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重难点:一、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人民的盘剥。

鉴于当时官府扰民、百姓疲敝不堪的社会现状,作者有感而发,遂成此文。

二、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汉族,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存留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

主要作品:《溪居》《江雪》《渔翁》。

三、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起名)2.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其筑欲密(名词作动词,捣土)4.病偻,隆然伏行(名词作动词,患……病)5.故乡人号之“驼” (名词作动词,称呼)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7.旦视而暮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天天)9.驼业种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10.鸣鼓而聚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1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2.非有能硕茂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使……茂盛)1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果实早;使……结果实多)1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盛;使安定)【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

今义: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

2.以致其性焉尔古义:以,目的连词,来;致,使达到。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种树郭橐驼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3、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运动,并称韩柳。

2、了解背景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_______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从头到尾翻译全文,批注记忆重点词语,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将不能理解的字词,不能翻译的句子做好记号。

完成后,能基本概括出段意,并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

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

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

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分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理解寓意,体会注重现实问题的风格。

第一课时【独立自学】一、走近作家作品1、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自小喜欢读书,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二十一岁考取进士。

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

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

如《封建论》、《夭对》等。

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2、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

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导学案种树郭橐驼传

导学案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寓意。

3、培养学生以现代眼光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关注现实的能力。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由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好导入。

二、明确本堂课的三大板块:“读——准确地读”;“说——理解地说”;“写——感悟地写”。

(幻灯出示)三、读——准确地读:(一)、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声音响亮、整齐自信。

,在熟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教师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1、当仁不让,实词检查:(1)、(名)我固当: (2)、驼(业)种树:(3)、早(实)以蕃:(4)、其(莳)也若子:(5)、移之官(理):(6)、见(长)人者:(7)、故(病)且怠:2、舍我其谁:选择文句中虚词的正确用法:(1).虽(A连词,虽然;B连词,即使。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②虽鸡狗不得宁焉()(2)、因(A连词,表示承接;B连词,表示结果;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趁机。

)①因舍其名()②因击沛公于坐()③因以为号焉()(3).且(A连词,而且;B连词,况且;C连词,尚且;D副词,姑且;E副词,将近。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③且壮士不死即已()④存者且偷生()⑤臣死且不避()3、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做到准确、通顺。

(提醒学生注意倒装句式)1、故不我若也。

2、吾又何能为哉?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四、说——理解地说:1、说“发现”的话:你发现郭橐驼有哪些过人之处呢?请你用“我眼中的郭橐驼是一个…的人,他…”进行评价。

(讨论后发言)2、说“关键”的话:怎样才是顺民之天呢?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交待正确的“养人”之术。

请用“为官治民应该这样……”,补充出这句关键的话。

(先齐读第四段,后说话。

)五、写——感悟地写:“文章合为时而著”,但我们现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请看漫画《爱与碍》,这幅漫画让你想到什么?请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写下你的感想。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体裁:人物传记备课人:姜西蕊审核人:高二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与映衬的写法。
3、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五、总结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指明学生归纳主题:
(3)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六、探讨
结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
七、作业布置
1、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3、4两段
三、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⑿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⒀字而幼孩:⒁故病且怠:
⒂吾小人辍飧饔以老吏:
根据文后导读提示,完成
三、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主旨的一句话。
(2)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
第二段: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__高二___年级__语文_学科导学案执笔:何孝银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虚词,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目标1【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自主预习不看不讲1、走近作者2、读懂题目3、了解背景4、对译课文5、■合作探究:新知学习不议不讲1:郭橐驼,病偻,隆然伏行,外貌奇怪;同乡针对他的生理缺陷,给他起绰号,郭橐驼,他不仅没有反对或者责骂,反而说:名我固当。

并且自谓橐驼。

你觉得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2:郭橐驼自信来自什么地方呢?3:自信来自何处啊?争迎取养。

说明什么?郭橐驼有什么武功秘籍?4:郭橐驼眼中的长人者是什么样的?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5:官理和种树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6:这里表现了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什么观点?■展示提升:【达标测评】1:解释加点词语:凡植木之性(植:)(性:)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其莳也若子(莳)根拳而土易(拳)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本)2:活用:其筑欲密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而木之性日以离矣3:特殊句式:A、故不我若也()B、吾又何能为哉()【自主反思】我的问题:心得感悟:【达标测评】答案:①解释加点词语:凡植木之性(植:种植)(性:方法)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②活用:其筑欲密 n----v非有能硕茂之也 adj-------使动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dj------使动爪其肤以验其生枯n------v而木之性日以离矣n-----状语③特殊句式: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导读问题答案1:不在乎——豁达;反对或者责骂暴露或者藏着掖着暴露出一种自卑——自谓:自信。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技艺全面(审美和实用)、技艺高超、而且是独门绝技。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编写者沈中科【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二、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三、通读全文A、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合作探究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3、“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4、郭橐驼是怎样评价评述官吏扰民的?5、第四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6、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7、本文有何写作手法可供借鉴?展示交流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评述官吏扰民的?6、第四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7、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8、本文有何写作手法可供借鉴?点拨升华1、对xx同学或某题的展示,我有以下看法或纠正、补充(他人展示时,及时在以上题目下做好自己看法的记录)2、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点拨检测达标1. 给下列字注音。

(1)病偻( ) (2)郭橐驼( ) (3)孳( ) (4)勖( ) (5)缫丝( ) (6)飧( ) (7)饔(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类橐驼者类: (2)名我固当名:(3)驼业种树业: (4)早实以蕃实:(5)其土欲故故: (6)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本:3.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舍其名,(郭橐驼)亦自谓“橐驼”云B. 皆争迎取养(郭橐驼)C.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驼)也D. 有问之,(人)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4. 下列加黑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乡人号之“驼”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其乡曰丰乐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C. 他植者则不然有穴窈然D.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敛赀财以送其行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种树郭橐驼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3、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运动,并称韩柳。

2、了解背景
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_______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从头到尾翻译全文,批注记忆重点词语,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将不能理解的字词,不能翻译的句子做好记号。

完成后,能基本概括出段意,并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

人物形象郭橐
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

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
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
物。

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
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4、预习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病瘘( ) 郭橐( )驼孳( ) 勖( )
缫( )丝飧( )饔(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二、熟读并翻译下列句子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3)传其事以(之)为官戎也()
《种树郭橐驼传》•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2、学习设事明理的写法,学习运用对比与映衬等表现手法。

一、合作探究
(一)、读懂题目
1、题目怎么读?
2、“传”是什么意思?
(二)、读懂文本
1、阅读1-2段,郭橐驼,病偻,隆然伏行,外貌奇怪;同乡针对他的生理缺陷,给他起绰号,郭橐驼,他不仅没有反对或者责骂,反而说:名我固当。

并且自谓橐驼。

你觉得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第3段,思考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3、阅读第3段,思考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郭橐驼是怎么评价的?结果是有利于树还是害了树?
4、阅读4-5段,思考作者为郭橐驼写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5、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你对此如何评价?
【通假字】
1.既然已,勿动勿虑。

2.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一词多义】
1.故
(1)其土欲故。

(2)故不我若也。

2.性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3)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3.传
(1)种树郭橐驼传(2)传其事以为官戒
4.以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3)早实以蕃(4)而卒以祸
(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种树郭橐驼传》•第三课时
【巩固提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
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
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
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
2 .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能顺木之天
B .其培之也
C .虽曰爱之
D .其实仇之
3.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 .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杀臣,不能绝也
B.虽鸡狗不得宁焉
C.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 .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 .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 .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不抑耗其实
..而已
B .击木
..而召之
C .他植者虽窥伺
..效慕
D .既然
..已
【阅读理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水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抑耗
..
..②他植者则不然
③则又爱之太殷
....④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不过焉则不及
②故不我若也
3.其他种树人的结果如何?
4.作者从种树之理联系到治民之道,我们能否从种树之理联系到其他方面,试简要说明。

【课文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

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

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

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

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

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

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

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

所以他们都不如我。

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