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专题综合测试题1
高中政治 专题五 第1课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复习课件 新人教选修3

1.2011 年 7 月 14 日,第 65 届联合国大会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 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 193 个会员国。下列对联合国的 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最大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B.是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 C.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 D.是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答案]D
通过设在日内瓦的裁军谈判会议积极推动多边谈判,促成了一系列国 际条约的签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促进世界发展。 ①联合国经社系统:A.建立:联合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了一 套庞大、复杂、较为系统的机构即联合国经社系统。B.制定指导性原 则、政策框架以及行动纲领:规范国际社会各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
【典例 1】2010 年 7 月 9 日,联合国一致通过的谴责“天安”舰 击沉攻击行为的《主席声明》指出,“安理会敦促有关国家认真遵守 韩国停战协定,为了防止发生纠纷和事态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通过 适当的渠道尽早重启对话和协商,敦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半岛问 题。”“安理会重申,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必须支持联合国宪章目的和
(1)简要回答联合国的作用。 (2)我国对联合国改革的主张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审题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国的作用”这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对基础 知识有所记忆和理解。“我国对联合国改革的主张”要侧重从联合国 所产生的国际影响来回答。
[答案](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 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第1课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普遍性
政府间
安全理事会
秘书处
保障全球安全 改革
发展问题
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1.联合国的性质、成立及其成立的意义 (1)性质。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成立。 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 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 (3)意义。 ①联合国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精神, 承载着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②联合国的成立 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 的重要里程碑。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5(浙江专版)课件:专题五 第二框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共23张PPT)

不能结婚。
三、结婚登记的程序和意义 1.结婚登记的定义:结婚登记是指男女双方要采取一定 的方式,履行一定的手续,以表明本人要求结婚的意愿,并接 受相关机关对法定条件的审查。只有符合条件,婚姻关系才能 得到确认。 2.结婚登记的意义:进行结婚登记是 确认夫妻关系合法
[例 3] 办理登记
关于结婚登记申请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甲因在外地出差,让自己的哥哥代替与乙到婚姻登记机关 B.甲到女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C.甲、乙为残疾人,双方均委托亲属去办理登记手续 D.甲、乙不同意今年结婚,其父母为了在明年春天抱上孙子, 找熟人为甲、乙办理了登记手续 [解析] 按《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自愿要求结婚的两个人
男女平等 ________,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 实行计划生育 。
二、结婚的具体条件 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 完全自愿 ,不允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 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男女双方必须达到 法定婚龄 。男不得早于 22 周岁 , 女不得早于 20 周岁 。 晚婚晚育 应予以鼓励。 3.必须符合 一夫一妻制 。 4.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形: 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
结婚条件和结婚登记程序 (1)联系: 广义的结婚条件包括结婚的条件与结婚的程序。 前者被称为 实质条件,又叫法定条件,后者被称为程序条件。二者都是结婚必须同时 具备的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法定的结婚条件,才有可能婚姻登记 机关审查合格,并批准结婚;否则,的条件包括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两部分。必备条件: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则。禁止条件:直 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一方或双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 当结婚的疾病,也不能结婚。 ②结婚的程序:指履行结婚登记,包括三个步骤:申请、审查、确认。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三学案:专题5 第1节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含答案

1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学习目标] 1.了解联合国的地位、主要机构及其职权。
2.理解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3.明确联合国的作用。
重点:联合国的作用。
难点: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基础·初探]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1.联合国的地位: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行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二、联合国主要机构1.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
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决定。
2.安全理事会(1)组成及责任: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表决原则:安理会对于实质性问题的决定需九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弃权不算反对),即“大国一致”规则。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就有关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托管领土,协助安理会或大会履行它们在国际托管制度方面的责任。
该理事会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5.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事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
6.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为其他主要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与政策。
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以连任。
三、联合国的作用1.总体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1.1 法的本质作用和特点 课件(共21张PPT)

3、法的内容的决定因素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 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1)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 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生产方式对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最 终决定作用,但还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4、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 制法
(1)法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定和认可的。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 遍的约束力。
从现在开始请将自己视作法官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的实现过程。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所以体现和维护
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的产生
1.法律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吗? 法律产生的条件 2.法的产生源于人类的何种追求?
法的本质
公平与正义 怎样实现 法的特征
法所体现的是谁的公平和正义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 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
的表现。
法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体现吗? 最终是由社会物质
三、法的作用: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法的基本职能
•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2、社会主义法的作用和概念
1、法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
治相互影响。❌ 2、在任何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3、在我国法的实施完全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
觉遵守。❌
生活条件决定的。
当代中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属于谁?
社会主义 法的本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如何表现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专题构建和睦家庭课件

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实务中很多父母离婚后,不与子女生活的一方与子女的感情逐渐淡漠,只要子女年满18周岁就会不再支付,一 毛不拔。这种情况下无疑是增加了自己的负担。所以,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截止时间不能仅限于18周岁,应当设 定条件,如子女上大学的,抚养费需要支付至大学学业完成,这种超出法定义务(18周岁)以外的约定,属于 父母双方离婚时的意思自治范围,对父母双方有法律约束力,实务中都是支持这种约定的,一旦对方违约,不 支付大学费用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
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试判断: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只适用于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之间。
提示 ×。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 利和义务,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专题构建和睦 家庭课 件
2020
专题五 家庭与 婚姻
5.1构建和睦家庭
01 考试要求
Part One
①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b) ②法律对侵犯家庭成员的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的处罚规定(b)
案例分析1
父母离婚后,小芙跟随母亲生活,按离婚协议,父亲金某每月 给付小芙600元抚养费,并且从每月起至小芙长大成人有固定收 入为止,学费等一切有关学习的费用均由二人各承担一半。但在 此后几年,除生活费外,金某从未支付其他学习的费用。多次索 要无果后,小芙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父亲支付协议中提到的所有 费用共计1万余元。对于小芙的做法,当地群众议论纷纷。
高中政治选修5_《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1]
![高中政治选修5_《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b23294126bd97f192279e940.png)
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第一,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我国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我国法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一致性(二)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点、难点问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和产生特征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2.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的重点、难点问题1.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合同的订立法律特征:(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3)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4)一经成立生效后必须共同遵守。
订立合同:要约和承诺要约条件:(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必须由特定人发出;(4)要约必须向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5)要约应送达受要约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必须具备的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要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5)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合同重在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违约责任强制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四)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1.劳动争议的处理含义和类型处理的方式:调解、仲裁和诉讼2.经营者的义务10项内容(五)专题五“家庭与婚姻”的重点、难点问题•1.如何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定义•区别:特征,表现方式•2.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含义•无效婚姻•(六)专题六“法律救济”的重点、难点问题•1.各诉讼法的共有原则•(l)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二选修五学案:专题1_1_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学习目标] 1.了解法的历史发展,理解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一、法的产生及本质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法的历史类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我国当代的法属于社会主义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二、法的特点1.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
因此,法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但是,法的实施不能没有国家的强制力,在我国,这是广大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制。
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
1.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它与道德规范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法律和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的,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在社会阶级属性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和道德存在的时间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实施手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等。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把握科学思维方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对“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观点正确的是()①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②是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③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都属于科学的思维方法④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①③④符合题意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都属于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②说法错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选D2.2020年7月23日12点41分左右我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任务共有13种有效载荷这些有效载荷要完成以下五大科学目标绘制火星形态和地质结构图调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征和水冰分布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质组成测量电离层和火星地表气候及环境特征探索火星的物理场(电磁场、引力场)和内部结构设定任务目标体现科学思维()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追求认识的绝对性③结论具有可检验性④结果具有预见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设定任务目标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故①④入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不选选项③与题意不符不选故选B3.近年来我国先后组织开展了五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共有28个省份、89个地市、442个县整建制开展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这说明科学思维()①是我们处理新问题的客观依据②有利于正确认识国情、世情③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④有助于我们提高创新力、避免挫折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客观实际是处理新问题的客观依据①错误材料中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效说明了科学思维有利于正确认识国情、世情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③符合题意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避免挫折”的说法错误④错误故选C4.“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种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约里奥•居里居里的话揭示了()A.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 规律是深藏在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C. 规律背后“共性的东西”D.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科学认识的任务【答案】D【解析】ABC不合题意这三项本身说法没有问题但均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种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告诉我们要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获得科学认识这也是认识的根本任务5.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立足于人类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映了并不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肯定共同又肯定区别违背了同一律④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科学思维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当前人类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立是于人类的挑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①项正确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内容真实、形式正确②项错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并没有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③项错误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④项正确故本题选B6.我们常说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求最好的结果这实际上就是底线思维能力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崇尚权威”的说法不科学并与底线思维能力无关②不合题意“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体现的是面对困难不害怕继续前进并没有客观设定不好的情况未体现底线思维能力③符合题意“居安思危、知难而进”意思是在安全的环境下就要考虑危难时刻做最坏的打算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争取做到最好体现了底线思维这种积极的思维能力④符合题意“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意思是事先作了准备可以避免祸患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作好防雨的工作都是指在安全的环境中就要为不好的情况做好准备积极应对体现了底线思维能力7.人民网刊文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始终把握科学逻辑这一条主线把握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精神要义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闻传播现象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下列对科学思维认识正确的有()①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普适性④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具有预见性和普适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分别从科学思维的含义、特点、作用等角度正确认识了科学思维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8.相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飞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完善的法治是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中国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治这里使用的思维方法属于()A. 分析B. 归纳C. 演绎【答案】C【解析】略9.中国要打造人工智能强国需要全方位的布局和筹备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体系搭建、新业态培育的基础上政策、法律、伦理方面的研究也同样重要只有在这些领域提前布局加强研究将来才可能在这些领域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人工智能的研究需要()①创造新的联系以促进质的飞跃②认识到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③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④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指导人工智能研究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促成质变的前提是做好量的积累①表述错误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说法错误②排除“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体系搭建、新业态培育的基础上政策法律、伦理方面的研究也同样重要” 体现了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符合题意“中国要打造人工智能强国需要全方位的布局和筹备” 体现了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指导人工智能研究④符合题意故选D1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预计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也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这说明()A. 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B. 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C.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D.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预计” 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故D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 A观点错误实践和学习是获得认识途径说法正确但材料不体现故B排除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故C不选故选D1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掌握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从哲学上看强调科学思维是因为()①运用科学思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②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科学思维水平④人类思维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从哲学上看强调科学思维是因为运用科学思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人类思维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②说法错误科学思维属于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科学思维水平故选C12.关于科学思维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正确的认识是()①内容真实②形式正确③判断准确④推理合理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答案】A【解析】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①②符合题意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判断准确和推理合理是逻辑推理的要求但不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14·海南卷)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及对立统一的观点“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强调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性②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谈到实践和创新①③不符合题意14.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经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上述思维过程体现了()A.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B. 归纳与演绎的统一C.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答案】C【解析】AB不合题意演绎、归纳是抽象的两种差异方法是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演绎是一到一的方法归纳是多到一的方法因为多所以与一差异分析、综合是抽象结果的反推是普遍到特殊的过程综合是多对一的方法分析是一对一的方法是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材料未体现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也未体现归纳与演绎的统一C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经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統一故选C15.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是辩证思维的方法之一对这种统一理解正确的是()A. 历史发展轨迹与逻辑相符合B. 逻辑是对历史的修正式反映C. 逻辑是对历史最直接的反映【答案】B【解析】A错误历史发展轨迹是客观的逻辑是主观的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不是历史发展轨迹与逻辑相符合B正确逻辑的指历史发展过程在思维中概括的反映揭示对象发展过程与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性撇开历史发展的各种细节和偶然因素所以逻辑是对历史的修正式反映C错误思维的逻辑则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概括它撇开历史发展的各种细节和偶然因素以“纯粹”的理论形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它是“经过修正的”历史不是直接反映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按照“两年摘帽、三年巩固、五年小康”三步走的攻坚时序重庆武隆锁定“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精准绘制脱贫发展“路线图” 强力整合集聚各类扶贫资源要素着力打好扶贫攻坚“组合拳” 明确“靶向” 制定出台“1+11”攻坚方案树好“靶标” 建立精准脱贫攻坚规划体系圈定“靶场” 启动实施十大扶贫攻坚行动锁定“靶心” 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该地的脱贫目标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的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该地拟定了三步走的攻坚时序预见了脱贫攻坚的趋势【解析】本题以党和国家的脱贫致富的政策为背景材料设置情境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设置问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科学思维具有哪些特征即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其次应区分科学思维特征之间的具体差异再次根据所给材料定位相应信息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的特征17.(1)“‘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这一判断属于________A.直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联言判断 D.假言判断17.(2)请围绕“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展示自己对垃圾处理的现象并运用想象方式的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想象加以说明【答案】(1)C【解析】(1)C【答案】(2)①展示一个围绕主题的想象.(想象内容略)②a.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b.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景.(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解析】(2)①展示一个围绕主题的想象.(想象内容略)②a.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b.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景.(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18. 1929年丹麦的达姆博士研制了一种饲料并利用小鸡进行试验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小鸡皮下和肌肉都会出血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都没有解决小鸡出血的问题直到1939年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农家小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他猜想农家小鸡一定是吃了某种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质经研究他发现农家小鸡经常食用的绿色植物叶子中含有的维生素K 可以防治食用该饲料的小鸡患出血症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点?【答案】①达姆进行试验、调研体现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达姆进行无数次试验后从绿色植物中发现了维生素K 体现追求认识的定量化③维生素K对防治小鸡出血症有奇效体现结论具有可检验性④达姆经过调研分析作出猜想体现结果具有预见性⑤维生素K可以治愈小鸡出血症体现结果具有普适性【解析】首先明确科学思维的特点包括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定量化、其结论具有可检验性、结果具有可预见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其次结合材料分析体现出的科学思维的特点即可19.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二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接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建议》同时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结合材料说明《建议》的提出如何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特征【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建议》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抓住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建议》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国家未来五年以至十五年宏伟蓝图进行了相关安排和设计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建议》是在对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必将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解析】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建议》的提出如何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特征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科学思维的特征的角度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选择题1。
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我国法的本质的关系是()A.国家性质决定法的本质B。
国家性质体现法的本质C。
国家性质影响法的本质D。
国家性质反作用于法的本质【解析】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法律必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故选A项.【答案】 A2.法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最根本的联系是()A.经济的联系B.政治的联系C.文化的联系D。
道德的联系【解析】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所以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中最根本的是与经济的联系,故答案选A.【答案】 A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等。
据此回答3~4题3.会议审议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等。
这说明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①制定②审议③认可④批准A。
①③ B.①②C。
①④ D.②④【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①③正确。
【答案】 A4.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上述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度。
这表明()A.我国法律都不完善,需要不断修订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C。
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D.加强立法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的保障【解析】A说法错误;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C错误;加强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保障是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故D错误;法律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故选B.【答案】 B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D。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解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所以D正确。
【答案】 D6。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①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过程②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③不需要国家强制力④应把人民的自觉遵守与国家强制力相结合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过程就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过程,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但也不能没有国家强制力,所以③错误,①②④均正确。
【答案】 D7.消费者李某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个空调,但不久就发现该空调存在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
在多次与商场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李某进行了暴力维权,纠集一些人当众砸毁商场的一些设施.随后,李某被法院以“聚众闹事”等罪名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人民法院必须依法行政B。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公民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D。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解析】A、D说法本身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
李某在维权的过程中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答案】 C8。
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的是()A。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B。
国家通过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C.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D.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解析】B项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没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要求,当选.【答案】 B二、非选择题9。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法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法,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请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回答本题应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答案】(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法促进和保障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维护和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法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有力武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法促进和保障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制度环境。
(4)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法是正确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管理的完善,有助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0.2013年2月1日,广东省纪委在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总结了去年工作,部署了今年任务.2012年,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和152个省直部门各自排查廉政风险点共8万多个;38名厅级干部被立案查处,6 652人受到处分;设立省市两级“廉政账户”,立案查处收送“红包”礼金案件317件.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哪些特点?【解析】本题以广东省反腐倡廉为例考查社会主义法的特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排查廉政风险点共8万多个;立案查处38名厅级干部,6 652人受到处分;立案查处收送“红包"礼金案件317件,是法律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切实维护和实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上述案件表明,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制裁.(3)我国社会主义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保障。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通过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违法犯罪分子的惩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11、2012年1月至6月瑞星“云安全”系统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340万个,其中木马病毒占据总体病毒比例的83、86%;共计7、4亿人次网民被病毒感染。
恶意网站方面,瑞星截获钓鱼网站314万个,是去年同期的1、3倍。
互联网安全的严峻形势正日益显现,不容忽视。
维护互联网安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但更需要从业人员及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如何维护互联网安全。
【解析】如何维护互联网安全,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加强立法、坚持有法可依,同时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作为公民要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答案】(1)加强立法,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针对网络病毒等安全问题,国家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网络行为做到有法可依.(2)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国家有关部门要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是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它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作为网络从业人员及广大网民,应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12。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再到20世纪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些词语的转换,见证了依法治国的坚实步伐.2011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门类齐全;法律部门内部的法律规范齐备;法律体系内部不同的法律门类之间、不同法律规范之间、不同层次法律规范之间,逻辑严谨、结构合理、程度统一.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
【解析】该题属于认识类的题目。
做好此类题目,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分析。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
(2)立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活动。
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使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做到完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