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电影投影机投到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都比物体小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所示,这是妈妈给李华上网课使用的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
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应用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实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D.要想通过放大器看到的画面变大些,应将手机稍远离放大器4.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
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7.如图,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l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u=8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物距u从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实像。
2019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应用 同步练习试题 含详细答案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小元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其现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现象可看出()A.这是一块凸透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一样B.这是一块凸透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一样C.这是一块凹透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一样D.这是一块凹透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一样2.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两个光斑,分别为甲、乙,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根据这两个光斑()A.甲、乙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B.甲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C.乙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D.甲、乙均不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时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A.还是平行光B.发散C.会聚D.以上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水面飞鸟的“倒影”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6.下列是小华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光屏能承接到的一定是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始终是正立的D.平面镜成虚像时,像和物位于镜面的同侧7.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 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 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 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 m8.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19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④2. 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的种类以及对光线起的作用分别是( )A. 凸透镜会聚B. 凹透镜会聚C. 凸透镜发散D. 凹透镜发散3. 在下列虚框中放入适当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光路图成立。
其中放入凹透镜的是( )A. 甲和丁B. 乙和丁C. 丙和丁D. 乙和丙4.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
“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
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 人脸是光源B. 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C. 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相同D. 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5. 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
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B. 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C. 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D. 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6. 下列实验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A. 用凸透镜取火B.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C. 驾驶员通过后视镜了解车后的交通状况D. 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7.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 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D. 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8. 小雨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05.01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同步练习 01(含参考答案)

05.01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练习 01BY LEX导航:0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又叫会聚镜,它对光起会聚作用。
应用:老花镜;0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又叫发散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
应用:近视眼镜03、透镜的几个要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u):是指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是指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04、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路:平行光过焦点、过焦点的光平行、过光心不变一、基础过关:0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镜。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02、透镜有透镜和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工作的.03、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01所示,在这些透镜中:图 01 图 02(1)属于凸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2)属于凹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04、如图02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F点为凸透镜的,OF为。
05、如图03所示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图 0306、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07、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在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 .0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上。
09、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镜。
10、如图04所示,画出图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图 04 图 0511、如图05所示,完成透镜的光路图.12、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镜.13、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14、近视眼镜片是镜,远视眼镜片是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及答案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倍焦距时,成 、的 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的位置,在相当于 的胶片上得到 的 的像.3、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 A 是,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B 是,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 。
4、如图4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如图为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写出一种即可)。
6、如图所示,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所成的像缩小一些,应使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 或“近”)一些,并 (选填“增大”或“减小”)幻灯机与屏幕间的距离.7、晓彤用两个可以套在一起拉动的硬纸筒,自制了一个简易照相机,外筒上装有凸透镜,内筒的一端蒙块半透明纸,如图所示。
晓彤用它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在半透明纸上可以到 的像。
若晓彤拿他 向远处物体走近一段距离后,需要将内筒向 (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原,镜,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选填“远”位置”)方向移动,才能在半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像。
八造赣明刈明总8、小明透过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观察距离很近的树叶发现叶脉会变大,而且很清晰,这是因为此时水瓶相当于镜,此时观察到的叶脉是(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选填“虚”或“实”),所以在森林中旅行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起火灾.9、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
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镜,通过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早710、淮北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提升城市市容市貌的工作,其中为市民在交通上提供优质服务的中北巴士为了保证人们从公共汽车后门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透镜成像及应用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透镜成像及应用同步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请在下图甲、乙方框中画上合适的透镜3.如图S是S经凸透镜成的像,请作出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4.图中S为烛焰s 的像,请通过作图画出透镜、标出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5.如图所示,SA为水面上方的点光源S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该光线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刚好指向水面上方凹透镜右侧的焦点.请画出:(1)光线SA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2)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水中的点光源,请画出由S发出的射向左侧焦点F并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所示,在A处点燃一支蜡烛,若在P处的方框内分别放入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中央有小孔的纸板时,均能在方框右侧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在A的位置不变,若在方框内放入上述某一器材后,能在方框的右侧光屏上成像,而且随着光屏离开P的距离增大,所成清晰的像也逐渐变大对于方框内所放的器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①B.一定是②C.一定是③D.②和③均有可能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OP的距离小于焦距B.透镜是凹透镜,OQ的距离小于焦距C.透镜是凸透镜,OP的距离大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OQ的距离大于焦距10.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1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现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的是(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12.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13.如图所示,站在对面的甲同学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到手拿放大镜的乙同学放大的眼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通过放大镜看到甲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甲位于放大镜的焦距之内C.乙通过放大镜看不清甲D.甲距离放大镜一定在二倍焦距之内一倍焦距之外14.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小于9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16.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将蜡烛放在A处时,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为_______(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从A移到B位置,要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往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17.甲、乙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甲、乙用相同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分析数据时发现,他们实验时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cm;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当物距为0.3m时,可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_____的像答案7.C8.89.A10.C11.D12.C13.C14.A15.D16.倒立、缩小的实像左17.某次光屏上所成的像不是最清晰地像1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一节透镜同步训练一、选择1. 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选项是〔〕2. 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 B.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 D.对不平行的光有发散作用3.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下图。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间隔,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间隔 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4. 如下图,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为〔〕A.d B.d/2 C.3d/2 D.2d/35. 如下图,A是一只程度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程度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行且相隔一定间隔的光斑。
假设选取与圆孔B一样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三个光学器件中的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光斑C比圆孔B大,那么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A.只能是凹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C.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二、填空6.凸透镜中央局部比边缘局部________,凹透镜中央局部比边缘局部________。
7. 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主光轴。
8. 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________,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9. 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各折射光线发散而不会聚于一点,这些折射光线的________的会聚点称为“虚焦点〞。
10. 如下图,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那么该透镜起到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在光屏上将出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放大镜B.幻灯机C.照相机D.近视眼镜3.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4.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5.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8.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9.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I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11.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为()A.15~25cmB.7.5~12.5cmC.小于7.5cm或大于12.5cmD.无法确定12.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13.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轴,O是透镜的光心,a和b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是光线A、B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情况,虚线处放置的透镜是____透镜15.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形成的____(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填“实”或“虚”)像16.如图所示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____________17.(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填“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____,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2)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二倍焦距以外时,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像(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____(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18.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侧19.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形状为____(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形状为____三、作图题20.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使光路完整四、实验探究题21.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____就是利用这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D2.C3.D4.B5.A6.D7.D8.A9.C10.A11.B12.D13.A14.凹15.光的折射虚右虚16.焦点右倒立去下套筒上得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17.放大实放大镜凸透实放大18.放大右19.D A D C20.略21.10.0 右放大投影仪右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观察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通过模拟、制作和使用自制光学器具,获得成功的愉悦。
探究诊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实验同组人______【复习】1.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
2.生活中的凸透镜。
3.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以画图表示。
请你补全图3-1中的光路图。
图3-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1.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______、______,然后调节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______。
3.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物体位置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v/cm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u>2fu=2f2f>u>fu<f【实验反馈】1.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当物体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将蜡烛偏向光具座中心左侧,则屏上烛焰的像将偏向光具座中心向______移(填“左”或“右”)。
诊断反馈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______,凹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______。
2.能使太阳光折射后会聚的透镜是______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镜。
3.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______,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4.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做______透镜。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变得______。
所以凹透镜又叫做______透镜。
5.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各折射线发散而不会聚于一点,这些折射光线的______会聚点称为“虚焦点”。
6.图3-2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图3-27.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B.只对平行光才有会聚作用C.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D.对不平行的光有发散作用8.完成图3-3中的光路图。
图3-39.在图3-4中的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图3-410.老师给小明一个凸透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让他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请你帮助他完成。
可画图辅助说明。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它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像。
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______些,同时调节镜头,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些。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镜头形成一个的______、______、______像。
投影仪上有一个平面镜对光线起______作用,从而改变光线方向。
3.课堂上,屏幕上的字偏下,应将投影片向______移动。
4.放大镜就是______透镜,使用放大镜时把放大镜放在物体上方适当位置.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像。
5.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______,由于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看到的鱼是______、______、______像。
6.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点是,幻灯机不需要用平面镜反射光。
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
7.将一滴水滴在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 A.等大的像B.倒立的像C.缩小的像D.放大的像8.放电影时镜头相当于( )A.凸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凹镜9.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不可能是( )A.放大正立的B.放大倒立的C.缩小正立的D.缩小倒立的10.用照相机照穿衣镜中人的像.则( )A.虚像照不出来B.像是倒立的C.像是正立的D.如开闪光灯就照不出来11.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在图3-5中画出光路示意图。
图3-5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u与焦距f满足______时,物体经透镜能够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
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3.在凸透镜成像中,______像是倒立的,______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像肯定是______像。
4.凸透镜焦距为12cm,物体距透镜15cm和5cm 时,两次所成像的情况是( ) A.都成放大的实像B.前者成放大实像,后者成放大的虚像C.以上答案都不对D.前者成缩小的虚像,后者成放大的实像5.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A.像比物大B.像比物小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D.像物等大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 )A.2倍焦距以外B.2倍焦距处C.1~2倍焦距之间D.1倍焦距以内7.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A.5cm B.10cm C.15cm D.30cm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______、______,然后调节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______。
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当物体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_____了。
老花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
2.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制成的眼镜的度数越______。
远视镜片的度数是______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______数。
3.眼睛通过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______,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______,对光的______变大,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
4.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折光能力______,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网膜上得到的是一个______。
近视眼要用由______制成的近视眼镜来做矫正。
5.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折光能力______,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来自近处一点的光将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视网膜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光斑。
远视眼要用由______制成的远视眼镜来做矫正。
6.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照相机镜头相当一个凸透镜B.近视眼应配凸透镜眼镜C.远视眼应配凸透镜眼镜D.用放大镜看到的字是实像7.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由视角决定。
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显得大。
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A.站在20m远1.6m高的人B.8m远的一棵1.7m高的小树C.2m远的1m高的柜子D.40m远的1.8m高的竹竿8.下列四种情况中,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这一特点的是( ) A.照相机拍照片B.投影仪放大图片C.戴近视眼镜观察物体D.通过玻璃板上的小水滴看下面的文字9.当光照射到透镜时,折射的光路如图3-6所示。
则此眼球模型表示的是______视眼模型,应采取的矫正措施是______。
请在图3-7中画图表示。
图3-6 图3-7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像,通过目镜观察时,目镜再把这个像放大一次,在目镜所成的是______像。
2.有一种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这个像被目镜放大后,增大了人观察物体的______,人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3.在生物课上使用显微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B.物镜成虚像,目镜成实像C.因为显微镜中没有光屏,所以都成虚像D.成实像还是虚像,要根据物距确定4.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面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线,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凸面镜B.凹面镜C.平面镜D.毛玻璃5.用显微镜和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的,用上述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用上述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和上述望远镜看到的像都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和上述望远镜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的6.关于题5所述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B.通过目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C.通过望远镜看到的一定是倒立的像D.物镜所成的像呈现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外2倍焦距之内7.为什么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要做得很大?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选择题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入射光束会聚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2.人们主要利用其折射来改变光路的光学仪器有( )A.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C.凸透镜、凸面镜D.凹透镜、凸透镜3.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实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4.放映幻灯片时,相对于幻灯片,在银幕上得到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B.来自凸透镜焦点的发散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D.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可逆,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不可逆7.物体放在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透镜前2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8.照相时,被拍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与照相机镜头焦距的关系应为( ) A.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B.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C.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小于焦距D.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9.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向1倍焦距处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为( ) A.正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大B.正立的虚像且逐渐变小C.倒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大D.倒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小10.关于凹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成像B.成缩小的正立的实像C.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11.如图3-8所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错误的是( )图3-812.如图3-9所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