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同步系列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学案(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1)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B.通过凸透镜的光不可能变成平行光C.利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清楚明亮放大的实像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2.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下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A.2或5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平面镜D.投影仪4.为了加强交通安全,南宁市重要的地方都安装了“电子眼”,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B.电子眼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分别是()A.③①B.②④C.③④D.②①6.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8cm D.24cm7.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8.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 1 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右移动距离 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乙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则()A.透镜乙的焦距为 10cm B.蜡烛移动的距离 s>10cmC.若不移动蜡烛,则需向右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二、填空题9.清晨,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更清晰,这时露珠相当于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电影投影机投到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都比物体小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所示,这是妈妈给李华上网课使用的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
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应用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实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D.要想通过放大器看到的画面变大些,应将手机稍远离放大器4.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
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7.如图,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l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u=8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物距u从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实像。
初三九年级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
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透镜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解析版)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解析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
【解析】AB.由图可知,图中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较折射之前的光线更会聚,光路图不正确,故AB错误;C.由图可知,图中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较折射之前的光线更加会聚,光路图正确,故C正确;D.由图可知,图中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较折射之前的光线发散,光路图不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答案】A。
【解析】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于焦点,故C错误;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故D错误。
故选A。
3.生活中我们常用手机自拍美颜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拍时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保持在大于f且小于2f;C.要使自拍的照片更大一些,人应靠近镜头一些;D.手机镜头和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不同【答案】C。
【解析】AB.自拍时,手机的照相机是凸透镜,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C.要使自拍的照片更大一些,像距应变大,物距应变小,所以人应靠近镜头一些,故C正确;D.手机镜头和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D错误。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附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1:透镜1.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___透镜(填“凸”或“凹”)。
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像(填“实”或“虚”)。
2.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
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_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 _____ 立、放大的实像。
3.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4.完成图中经过凸透镜后的两条光线。
5.画出如图所示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世界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景观,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6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A.大于60 mm且小于120 mmB.小于60 mmC.大于120 mmD.等于60 mm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4.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4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5.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3.过度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造成青少年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图为小明眼睛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是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B.小明是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矫正C.小明要看清楚物体,可以让物体远离眼睛D.小明的视力问题主要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B.银幕上的像是虚像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5.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
如图所示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用户进行声纹识别时,利用了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对人脸拍照识别时,利用了光的折射6.如图所示为小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南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 (2022·海珠)以下镜片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 C. D.2. (2023·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放大镜把字“放大”B.树在水中形成“倒影”C.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D.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3. (2023•盘锦)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远离物体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凸透镜矫正4. (2022•上海)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5. (2022•泸州)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电影放映机D.放大镜6. (2022·河南南阳)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访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二维码是光源C.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成清晰的像7. (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如图所示,小平利用一个水晶球看到了美丽夜景倒立缩小的像。
对这个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8. (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9. (2022·湖南邵阳)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地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为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10. (2022·湖南娄底)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照全级毕业大合照时,师生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雨后睛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二、多选题11. (2023秋·天津和平)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光屏适当远离透镜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光屏适当远离透镜12. (2022·河南安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B.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13. (2023秋·河南信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中央成清晰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5cmB.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C.若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D.若在透镜左侧紧贴透镜放片近视镜片,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14. (2023秋·天津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清晰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考点知识梳理(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1)凸透镜①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对光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①形状: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②对光的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
2.透镜中的几个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或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注意:(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指从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偏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变收缩。
不能将会聚作用理解为射出的光线一定是会聚的,交于一点。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3)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外一侧放一光屏,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测出这一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练习:在公元2世纪,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二)生活中透镜1、照相机(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部的胶片用以记录物体的像,快门的作用是控制曝光时间,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光量,调焦环用以调节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物体离镜头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3)调节使底片上的像更大些:减小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减小物距),增大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增大像距)。
使底片上的像更小些:增大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增大物距),减小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减小像距)。
(4)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的还有摄影机、视频设备等。
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的像成在屏幕上,镜头上方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镜头离投影片越近,屏幕上的像越大。
(3)调节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些:减小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减小物距),增大屏幕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增大像距)。
使屏幕上的像更小些:增大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增大物距),减小屏幕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减小像距)。
(4)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的还有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等。
3、放大镜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填“同”或“异”)侧。
要使像更大些,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应适当拉大一些。
4、实像和虚像(1)凸透镜成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出现在透镜的异侧。
(2)凹透镜成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出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出现在透镜的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求: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通过实验探究可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1)当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把光屏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可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利用此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2)当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要把光屏移在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可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利用此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3)当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成像。
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
注意:(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成实像与虚像的物距转换点是一倍焦距。
(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物距转换点是二倍焦距。
(3)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和像位于透镜的异侧;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且物和像位于透镜的同侧。
(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2)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看清近处的物体。
(3)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眼睛的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
正常情况下,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在大约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的原因近视眼的特点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致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成像在视网膜前,到视网膜时则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人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矫正在人眼前放一个凹透镜,使进入人眼的光线提前发散一下,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练习: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填“强”或“弱”)些。
3、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的原因远视眼的特点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因为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致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即成像在视网膜后,到视网膜时则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人眼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矫正在人眼前放一个凸透镜,使进入人眼的光线提前会聚一下,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其中目镜和物镜分别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作用是得到物体的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当作物体,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把物体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1)望远镜的构造开普勒望远镜主要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构成。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作用是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当作物体,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
注意: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是由凹透镜和凸透镜组成的;反射式望远镜是由凹面镜和凸透镜组成的。
3、视角视角是被观察的物体的两端到眼睛光心所夹的角。
物体对应眼睛的视角越小,我们就越看不清楚物体。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自身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4、探索宇宙(1)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员。
(2)银河系是由几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太阳只是其中一员。
(3)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绕它运行,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轨道上。
(4)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与地球构成地月系。
练习: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显微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望远镜。
练习: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m),为什么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做得很大,而目镜却做得很小而且焦距很短?分析: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做得很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要提高目镜的放大倍数。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大。
另一方面,目镜的焦距越小,物镜成的像可以越接近目镜,就会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目镜,像就可以越明亮。
二、重点难点解读1. (2013•海南)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例2:(2014•广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遵循此成像规律.(3)若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成(选填“实”或“虚”)像.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不能;虚.例3:(2014•湖北)某人在眼镜店所陪的眼睛是+200度,它是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例4:(2014•安徽)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a表示,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b中A′B′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1)请画出图b中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完成成像光路图;(2)在图b中,物距用u表示,即u=BO;像距用v表示,即v=OB′;焦距用f表示,即f=OF.请运用几何知识证明:111u v f+=.答案:见解析三、巩固练习热身:1. (2014•柳州)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2. (2014•河南)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3. (2014•大庆)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放大镜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答案:A4. (2014•宜昌)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 (2013•佛山)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烧制透明小玻璃球镶入薄板的小孔中可制成放大镜B.透过玻璃杯看水中铅笔好像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C.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D.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是正立的实像6. (2014•常德)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7. (2014•娄底)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A.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8. (2014•常州)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儿观察要瓶子测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9. (2014•本溪)(多选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 (2013•湛江)我市湖光岩地质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填“实像”或“虚像”).11. (2013•玉林)如图所示,描述的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情况,矫正的办法是戴一副(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12. (2014•黄冈)“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的范围,能形成(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13. (2014•随州)(1)王丽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2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如图1照片.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条件:(用不等式表示).(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如图2位置分布时(分别为0cm、50cm、100cm处),光屏上收集到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实像.据此判断这一只透镜的焦距f=;而此时某同学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滴到该透镜上(污染面积约为镜面的),则光屏上出现的新现象是:.14. (2014•衡阳)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15. (2013•漳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芳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她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她将光源移至15cm处,移动光屏,得到倒立、放大的像;(3)将光源“F”放在30cm处,其大小如图2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列四幅图中的.答案:(1)同一高度;(2)实;(3)D解析:(1)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四、中考预测展望: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l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2.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D、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考点:透镜的光路图3.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4.下列仪器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A.平面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放大镜5. 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C答案:A.B.C.D.成的像S′.8.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1)要使光屏处在像的位置,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移动,直到屏上的像为止.(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移动.(4)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9.在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凸透镜.(1)透镜A的焦距是(题“大于”“等于”或“小于”)透镜B的焦距.(2)实验记录时,除了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质外,还应记录;(3)当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光屏上所成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答案:(1)大于;(2)像距;(3)变大;(4)无论增大或减小像距,像均会变模糊.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3)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具凸透镜15cm处,调节光屏,能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如图丙中的(只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