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课前小说明: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

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

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

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

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

在我国有两种以玉著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一是位于浙北、苏南一带的良渚文化,出土玉器纹饰复杂,尤以玉琮上的神像最为骇人,也最具宗教意义,在良渚古城及庞大的水利系统发现以后,一般认为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古国时代。

二是位于辽西、内蒙古东南、河北北部一带的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简洁明了,充满光的变幻,其中女神庙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与玉器风格相类,一般认为红山文化已迈入古国门槛。

这两种文化相隔1300公里,在龙的塑形上有很强的关联,它们就像银河畔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一样熠熠生辉,牵动着海内外无数华人的心,无不对它们孜孜以求。

2014年1月,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郭大顺和红山文化玉器爱好者洪殿旭,联合出版了《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对红山文化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发掘品、有明确出土地区的收集品、有明确地点的收集品以及传世品进行了分类集中报道,可谓精粹摧心,美不胜收,但器物描述多遵从原报道,本文拟在对器物进行真实描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红山文化的认识,给读者以较为详细的观察,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器物介绍《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收录器物众多,分类复杂,本文仅介绍深邃难测的玉雕龙及鸟龙、猪龙。

1.玉雕龙26件标本1(图1),辽宁建平境内征集。

亚白色,光色荏苒。

宽耳略高,后缘圆滑,切于中孔。

耳面(此处指鼻孔以上部分)中下部雕画圆眼,眼睑甚宽,呈凹面,眼睑连线通过鼻面,耳根线接于眼睑上线。

横水滴形鼻孔凸起,打洼较宽。

鼻孔下有宽嘴,两侧各雕一对獠牙,是红山文化玉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周云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郝红星图3 首都博物馆藏品图1 辽宁建平境内征集图2 河北围场县下伙房收集图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图5 天津博物馆藏品图6 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遗址出土雕龙唯一有牙者。

嘴尾相连,断面较窄,嘴、尾断面大小近同。

中孔对钻,残留中脊。

颈背系孔有对钻旋痕。

肌肤玉理,体面虽有坑斑,但圆眼与凸起的鼻、牙使玉龙看上去萌气十足。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器篇(⼀)他⼭之⽯可以攻⽟——新⽯器时代⽟器⼀⽚冰⼼在⽟壶中国⼈对⽟的认识,⼀般都从⽂学开始。

⽐如形容⼥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形容男⼈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树临风'。

'⽟树临风'⼀词,来⾃杜甫的《饮中⼋仙歌》。

杜甫当时作了⼀⾸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张旭、贺知章等⼈,做了⼀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眼望青天,皎如⽟树临风前。

'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傲。

⽟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般形容男⼦漂亮就⽤这个词。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些什么样的词呢?⽐如'宁为⽟碎,不为⽡全'。

⽐喻为了保持⽓节,要做出牺牲。

为什么要说'宁为⽟碎'呢?因为⽟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学含义,⽤来形容⼈的性格。

还有⼀⾸唐诗,我们都很清楚:'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这⾸诗我⾃⼰就很喜欢,是唐代诗⼈王昌龄⾮常著名的⼀⾸诗《芙蓉楼送⾟渐》。

当时王昌龄送别他的朋友,写下这⾸诗。

⼀⽚冰⼼在⽟壶,表现了诗⼈内⼼的⾼洁,表达了他⼼中像⽟⼀样的情感。

如果他说'⼀⽚冰⼼在茶壶',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

中华民族对⽟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俱来的。

我们还有⼀句常说的话。

双⽅引发了⽭盾,⼀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为⽟帛'。

这句话怎么来的呢?⽟、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活当中,我们经常⽤⽟作为敬语,⽐如'⽟成此事',就是说请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体⽋安',就是说对⽅⾝体不舒服。

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就是等你给我回信。

211091843_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赏析

211091843_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赏析

红山文化是我国辽、蒙、冀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其充满想象力的玉器造型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堪称我国玉器发展的头牌。

红山文化玉器高度发达,与玉器同样发达的良渚文化南北呼应,熠熠生辉。

与良渚文化最具礼仪性质的琮、璧不同,红山文化具有礼仪性质的玉器是玉雕龙与勾云形玉器。

玉雕龙我们在《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1]一文中已作介绍,这里将勾云形玉器再做简介,并对这种变幻莫测的玉器的来源、演变路径略做探讨。

文中图片均来自郭大顺、洪殿旭两位先生编著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2]。

一、器物介绍勾云形玉器从形制上看有繁、简两种,从形象上看有具象、抽象两种。

依次介绍。

1.具象勾云形玉器。

器皆狭长方形,一面或两面有纹饰。

这类勾云形玉器一般认为是模仿猫头鹰的形象并加以改造、夸张而成,甚至有些抽象成分在内。

标本1,陕西凤翔县博物馆藏品。

陕西凤翔上郭店春秋墓出土,红山文化遗物。

青玉,淡黄色,正、背面纹样相同。

以纵中线为轴,两侧两眼较小且距离近,眼上弧状镂孔向外展开,表示猫头鹰的耳羽,眼下有齿凸5枚,齿凸间的沟槽较深,最外为4个卷勾,上勾窄小,下勾宽大,勾间版面镂出长槽形成4条长枝。

轴线上端对钻系孔,器之平面中部皆随形打洼,风格干爽犀利。

长11.4厘米,宽4.3厘米,厚0.3厘米。

(图1-1)标本2,通辽市博物馆藏品。

青玉,右上卷勾上有褐色沁斑,下勾缺失。

正面为猫头鹰的形象,背面较平。

轴线旁两眼稍大,眼上弧状镂孔加宽,眼下有齿凸5枚,间隔槽宽而浅,左侧两勾大小相近,勾间镂空长槽外窄内宽。

右侧卷勾略长。

轴线上端系孔较大,器随形打洼成深槽,槽顶圆滑。

长15.6厘米,宽6厘米,厚0.3厘米。

(图1-2)标本3,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藏品。

青玉,正面为猫头鹰的形象,背面较平,仅有镂空纹。

器右侧略宽,圆眼较大,眼上弧状镂孔仅中部通透,眼下有齿凸7枚,4个卷勾大小相若,勾间镂空长槽仅中部通透。

轴线上端对钻系孔较大,器随形打洼宽而深,美感不及前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4年第5期编者按收藏古玩是件有趣的事儿,人称“京城四大玩家”之一的马未都先生,是京城里公认的有趣的人,听有趣的人用有趣的话讲有趣的事儿,是个乐事儿。

开心之余,还能长点识货的本事,对看客们来说,当然十分受用。

这等好事哪儿找?别急,经马未都先生授权,从现在开始,本刊将分期呈上《马未都说收藏》栏目。

马未都先生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今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他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马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透过具象的文物讲出抽象的文化,片羽吉光折射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

中国早期玉器非常多,华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到处都有出土。

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取两类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一个是北方的红山玉,红山文化;一个是南方的良渚玉,良渚文化。

这一北一南两类玉器文化距今都大约五千年左右。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种图腾崇拜,这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关。

玉,最早是被巫用来通灵的。

巫要跟神去沟通,中间要有一个媒介,是什么呢?就是玉。

《说文》中有这样的解释:“灵,灵巫也。

以玉事神。

”“灵”就是一个巫师。

我们今天说:“这事儿灵不灵啊?”也是这么来的。

再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一块“通灵宝玉”,整部书里的人物身世、关系,都围绕着虚构的一块玉来展开。

清代段玉裁对《说文》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巫能以玉事神。

”就是说巫用玉跟神沟通,玉成为一种道具。

玉是神的物质表现,神又是巫的精神体现,玉、巫、神在这里三位一体,营造出神秘感。

当对这个自然世界知之甚少的时候,当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时候,古人宁愿相信神的存在。

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赤峰,1951 年被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的玉器跟良渚文化相比有个特点,就是红山玉的出土都是零星的,而良渚玉一出土往往就是几百件,数量非常大。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当我们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时,玉器与玉文化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先秦时期的玉器与玉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

本文将带大家穿越时空,探寻先秦玉器的奥秘及其所蕴含的玉文化内涵。

引子:良渚古国的玉器传奇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文化共同体,以其精美的玉器而闻名于世。

良渚古国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形状独特,如璧、琮、璜等,其中许多器物上刻有神秘的图案和符号,为我们破解先秦玉器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先秦玉器的艺术魅力1、材质美:先秦时期的玉器多采用和田玉、蓝田玉等名贵玉石,这些玉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具有独特的材质美。

2、造型美:先秦玉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如璧、琮、璜、玦等,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充满了造型美。

3、工艺美:先秦玉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如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刻有细如发丝的纹饰,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4、神韵美:先秦玉器多配有神秘、抽象的图案和符号,这些图案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和信仰,成为了先秦玉器的神韵美。

二、先秦玉文化的深厚底蕴1、政治意义:在先秦时期,玉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才能拥有和佩戴玉器。

因此,玉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经济价值:先秦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和交换媒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在当时的市场中,玉器的价格甚至可以与黄金等同。

2、文化内涵:玉器在先秦时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相信,玉能通天地、沟通神灵,因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祭祀和崇拜对象。

同时,玉器上的图案和符号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观念。

结论:先秦玉器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秦时期的玉器和玉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这些古老玉器的独特之美,更要在传承与发展中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先秦玉器和玉文化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06语病修改试题专训1含解析(1)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06语病修改试题专训1含解析(1)

专题02 2022高考新题型——语病修改试题解析宝鉴专训(1)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当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坚守到底的中国医疗队,彰显出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患难与共的决心;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出,10年护航让“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

近代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支持并尊重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同时也对生活满怀美好渴望。

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答案:【答案】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满怀渴望,同时也尊重并支持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解析】①分句语序不当。

先表明自己的追求,再表明对待他人的态度。

②定中搭配不当。

“美好”应作定语来修饰“生活”。

③并列短语的语序不当。

先“尊重”再“支持”。

④动宾搭配不当。

“权力”改为“权利”,“权利”比“权力”更多包含了利益在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缺一不可。

电影《长津湖》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

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凸显着所面临的新中国“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答案:【答案】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解析】①定中语序不当。

因为前两个短句都是偏正结构,所以“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的主谓结构改为“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的偏正结构。

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述略

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述略

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述略吕昕娱;李亭霖【摘要】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的不断出现,不仅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红山文化丰富的内涵,而且对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红山文化、探讨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提供了宝贵资料。

红山文化玉器是我国史前时期一个独立的玉器系统,是红山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认识与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进而解决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等较深层次的问题。

%Hongshan cultur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 in north-east area.In recent year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cavation results appear constantly, not only fully demonstrates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Hongshan cul-ture to the world, bu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u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hongshan culture, probe the position of hongshan culture in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Hongshan culture jade is an independent system of jade in prehistoric tim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Hongshan culture.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about jade research of Hongshan cultur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Hongshan culture jade, then solve deeper problem about social development stage of Hongshan culture.【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考古发掘;扩展;深入【作者】吕昕娱;李亭霖【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3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最早被认识的一种文化,其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研究
距今已有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了最高峰,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他们被誉为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红山文化玉器,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红山文化玉器又经历了五千年的自然沁蚀而产生了次生变化。

在今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时,五千年前玉器文明的辉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表达了古人的思想情感,是古人心灵的一种反映,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高于一切。

良渚文化玉器,相对于先前的玉器制造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数量上、种类上,造型纹饰上以及制作工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纷繁的种类,精美的雕琢,宏伟的气势,形象的表现,对周围地区文化的玉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可以加深对他们的精神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味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分布地的比较
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

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

良渚文化玉器于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镇(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被发现,于1959年被正式命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抵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主要是长江以南)。

二、玉材的比较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材以岫岩玉、河磨玉、内蒙碧玉为多,硬度在4到6之间,呈油脂光泽,有黄绿或淡黄色,有少量的墨玉、碧玉、青玉、玉髓、玛瑙和煤玉。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质地和制作工艺精粗差别悬殊。

一般玉器所用玉材为太湖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以绿为主,或泛青或透黄,玉质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4厘米左右),手感较轻,有些玉料疏松吸水。

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则选用质地细密晶润的玉材,触感平滑细腻,器物表面呈现宝石光泽,近乎铜镜的亮度,俗称“包浆壳”,色泽多以黄绿为基调。

三、纹饰的比较
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都是比较简单的,常用的纹饰就是简单的瓦沟纹或阴刻线,一般用减地阳起的方式表达。

勾云形佩和玉臂饰等器形多用瓦沟纹,而且所呈棱角一般都为奇数而并非偶数;其他的则是在表现眼部和背部上使用减地阳起的方法进行雕刻。

良渚文化玉器的表现手法以阴刻线为主辅以淡浮雕,并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难度很大的手法,饰纹已采用立体纹、地纹、和装饰效三位一体,称为“三层花”,即第一层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为底纹,然后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轮廓,最后再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

四、特点的比较
红山玉器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

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

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
等。

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良渚文化玉器以体大自居,对中轴线的强调、对均衡对称的追求等,使器物显得深沉、严谨,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良渚文化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造型繁复、用途广泛,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祭祀礼仪玉器,一是佩戴装饰玉器。

典型器物为琮、璧、钺、冠形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饰、镯、璜、带钩等。

造型规整,厚薄均匀;周边转角端正,轮廓分明;良渚文化玉器的器形和纹饰都与原始的神灵崇拜有关,最大的特点是器身大都装饰繁复的纹样,而雕琢技法和雕琢内容更具特色。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所以,对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玉器文化,保护它们,珍惜它们,让我们将中国玉器文化传递!
/08yishucj/2009-03/24/content_4161879.htm
/s_gz_studydetail_0_19260.html
/view/600949.htm
/view/378991.htm#6
/treasure/article/2010-11/01/content_186261_3.htm
/s/blog_517848220100lp5l.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