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课程设计
船闸毕业设计

船闸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船闸是连接两个不同水平的水域,调节水位和船只通过的设施。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运业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
而船闸作为水运业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选择了船闸作为设计对象。
二、设计目标本次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船闸系统,以满足现代化水运行业对于船闸系统的需求。
三、方案设计1. 船闸系统结构设计(1)升降机结构升降机是船只通过船闸时需要使用到的设备。
升降机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在上部分设置一个平台,用于停靠船只;在下部分则设置一个升降装置,用于控制平台上下移动。
(2)防波堤结构防波堤是为了减小外界环境对于升降机造成影响而设置的设施。
防波堤主要由混凝土块组成,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腐材料以增加其使用寿命。
(3)水闸结构水闸是调节船只通过船闸时水位的设施。
水闸主要由一组门板和门板控制机构组成。
门板控制机构由油缸、阀门、电机等组成,用于控制门板的开启和关闭。
2. 船闸系统控制设计(1)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通过PLC程序实现对于船闸系统各个部分的自动化控制。
PLC程序主要包括升降机、防波堤和水闸三个部分。
(2)远程监测系统远程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对于船闸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于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处理。
远程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云平台三部分组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模拟实验,本次毕业设计所设计的船闸系统在性能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升降机方面,其运行速度能够满足船只通过时的需求;在防波堤方面,其能够有效减小外界环境对于升降机造成影响;在水闸方面,其能够实现对于船只通过时水位的调节。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毕业设计所设计的船闸系统在性能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是,由于时间和经费等限制,本次毕业设计所设计的船闸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并增加安全保护措施以提高船闸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某船闸课程设计文件

某船闸课程设计文件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船闸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航运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船闸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船闸在航运中的作用,并了解其在我国水运事业中的地位。
4.能够运用所学的船闸知识,进行简单的船闸设计和技术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对我国水运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船闸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在航运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船闸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闸室、闸门、阀门等,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船闸的工作原理,如水位调节、船舶进出等过程。
3.船闸在航运中的作用,如提高水位、保证航道安全等。
4.我国船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在国际水运事业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船闸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船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船闸的核心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船闸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船闸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船闸模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船闸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船闸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船闸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船闸模型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船闸的工作原理。
河海大学 船闸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水运施工技术》船闸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专业年级09级港航五班学号 09######## 姓名 ######船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 2013.3.7. )一、设计任务参照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主要内容与编制要求》进行苏北某水利枢纽船闸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简介该船闸位于苏北某县城以北20公里的平湖东面,将平湖与运河相沟通(参见图1)。
平湖常年淹没面积为407平方公里。
每当洪水季节,常淹没下游大片土地和房屋,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及运河的通航造成巨大损失。
为解决防洪灌溉及通航问题,经上级有关部门图1 苏北某水利枢纽平面布置图批准拟建设包括节制闸、船闸、水坝等三个单项工程在内的水利枢纽工程。
计划安排整个枢纽工程分两期施工;考虑整个工程的导流及保证正常通航,拟船闸为第一期工程,其它单位工程为第二期工程。
船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闸首及调整过渡段与下闸首及调整过渡段基本对称,均采用短涵洞输水。
采用人字形闸门,每扇门重30吨。
闸室结构缝间距为30米,其它尺寸见图3。
三、基本资料(一)、图纸:地形图一张(参见图2)、船闸结构图(参见图3)。
(二)、自然条件1 地形:船闸周围地形及建筑物平面布置分别见图2与图三(图中均有船闸放样基本控制点)。
2 水文地质:地质剖面(见图4)。
地下水位一般在地面以下0.7米。
当基坑穿过多层土时,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基坑内平均渗流量指标。
3水文气象资料:(1)降水量A. 降水量资料(表1)B. 降水量与施工关系(表2)项目降水量(mm/d )≤0.5 0.5-5 5-10 10-30 >30土方回填照常施工停工雨后停一天雨后停两天雨后停三天土方开挖照常施工照常施工停工雨后停一天雨后停两天混凝土工程照常施工照常施工采取措施停工或采取措施停工浆砌块石照常施工照常施工照常施工采取措施停工安装照常施工照常施工照常施工照常施工停工X X 年(X X+1)年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假日数 5 7 4 4 6 4 5 4 4 6 4 4 5 7(2)气温A:X年日平均温度(表4)B:气温与施工的关系(表5)C:拆模时间(单位:天)(表6)D:混凝土初凝时间(表7)(3)平湖历年最高水位:一般在20.00米,但施工期间可通过放水将运河水位保持在17.00米左右。
第四章 船闸总体设计

1、船闸闸门门顶高程
(1)位于枢纽挡水前缘闸首工作闸门门顶高程:
应满足枢纽挡水要求:
高程采用同枢纽上游校核水位加超高; 如果另设有挡水闸门,则工作闸门门顶高
程可采用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加超高。
事故闸门门顶高程为上游最高洪水位加超 高。
闸门门顶超高值 表4-3
船闸等级
Ⅰ~Ⅳ
Ⅴ~Ⅶ
闸门门顶超高值
规范规定: BX取8m,12m,16m, 23m,34m
3.门槛水深
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门槛上的最小深度,与船 队(舶)最大吃水和进闸速度等有关,对船队(舶) 操纵性和工程造价都有较大影响。门槛水深应满 足:
H ≥1.6T
(4-4)
式中:H——门槛水深(m);
T——设计最大过闸船队(舶)的满载吃水。
船闸的有效长度: 指船舶过闸时可供船舶安全停泊的长度
闸室的有效宽度: 指闸室内两侧墙面最突出之间的最小距离。 门槛水深:
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门槛的最小水深。
有效长度边界确定: 上游边界应取下列最下游边界 • 帷墙的下游界; • 上闸首门龛的下游边缘; • 采用头部输水时镇静段的末端; • 其他伸向下游构件占用闸室长度的下游边缘
第四章船闸总体设计第一节船闸规模第二节船闸的设计水位和各部分高程第三节船闸的通过能力和耗水量第四节船闸在枢纽中的布置第一节船闸规模一两个概念二船闸基本尺度一基本概念1船闸的等级船闸级别设计最大船舶吨级50基本概念2设计水平年对于增建复线多线和扩建改建困难的船闸可采用更长的设计水平年二船闸的基本尺度船闸基本尺度是指
(2)过闸时间计算 过闸时间是指: 一个船舶(队)从上游经过船闸到达下游; 或从下游经过船闸到达上游所需的时间; 或指两个方向各通过一个或通过一系列船舶(队),
《码头或船闸课程设计》

《码头或船闸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080 学分:2 总学时:2周
大纲执笔人:王聿大纲审核人:刘曙光
一、课程设计性质与目的
《码头或船闸课程设计》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选专业实践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码头或船闸设计的基本计算与绘图技能。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比较方法
2、掌握结构计算基本方法
3、掌握施工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4、掌握工程预、决算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1、方案比较与确定
2、结构计算与配筋
3、施工图纸的绘制
4、工程总造价的计算
四、实验内容
无
五、前修课程要求
渠化工程学、港口工程学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码头课程设计》自编油印教材
《船闸课程设计》自编油印教材
八、课外要求
无。
第四章 船闸总体设计

第二节 船闸设计水位和各部分高程
船闸设计水位通常包括船闸设计通航水位、船闸校核水位和船闸检修水位。
一、船闸设计水位
船闸设计通航水位应根据水文特征、航运要求、船闸级别、航道条件、两 岸自然条件、综合利用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1.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设计洪水频率(表4-1) 下的洪水流量 上游洪水位 对水利水电枢纽不得低于正常蓄水位,对航运枢纽不得低于正常挡水位 和设计挡水位。 2.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通航保证率 (表4-2) 上游最低通航水位 还应与枢纽的死水位和最低运行水位相比较取低值。 3.下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设计洪水频率相应的最大下泄流量 对应的下游最高水位 有梯级衔接时尚应考虑受下一梯级回水的影响。
Lc 2 B 2R B0
弯道加宽:
弯道中心角大于35°时, ⊿B适当加大 3.导航和靠船建筑物布置
五、施工期通航问题 通航方式与设施: (1)先建船闸通航; (2)修建临时船闸通航; (3)临时船闸结合导流明渠通航的综合方式。
三峡工程施工通航方案:
施工期通航采用明渠结合临时船闸的方案,采用分三期导流方 案进行施工。
(5)跨越(或穿越)船闸和船舶停泊区的建筑物以及电力线路等应不影响船闸 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尽量避免水、陆交通的相互干扰。
三、船闸通航水流条件
1.通航水流条件的概念:流速、流态及分布范围
2.引航道口门区
3.通航水流条件的标准:表4-5 4.泄水波和风浪 5.船闸灌、泄水不稳定流
四、船闸的引航道布置
一、船闸布置方式 船闸布置方式一般可分为闸坝并列式和闸坝分离式两大类。 1.闸坝并列式布置
按船闸闸室与坝轴线相对位置,还可分为船闸伸向坝轴线上游和 坝轴线下游两种。
2.闸坝分离式布置
渠化工程(船闸)课程设计

渠化工程(船闸)课程设计(一)基本内容第一章船闸总体规划及平面布置1.1船闸型式选择对船闸的各种型式进行综合比较,确定适宜的船闸型式。
1.2船闸的平面尺寸及各部高程1.2.1船闸的有效尺度设计1.2.2船闸的最小断面系数1.2.3引航道的平面形状与尺寸1.2.4船闸的各部高程1.3船闸的通过能力为本章难点,首先应分别对近、远期过闸的不同船型进行过闸船队组合,找出一次过闸的平均吨位,再根据船闸的平面尺度等计算过闸平均时间等,继而计算其近、远期通过能力,满足货运量的要求。
1.4船闸的耗水量及经济损失计算需计算船闸一昼夜过闸的平均耗水量和闸阀门漏水,进一步计算电能损失。
1.5船闸在枢纽中的布置第二章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及水力计算2.1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2.1.1集中输水与分散式输水系统选择2.1.2消能工选择2.2船闸水力计算2.2.1计算输水廊道的断面面积2.2.2输水系统设计包括输水系统廊道的具体布置及细部尺寸(如进出口、转弯、直线段等细部设计),应在方格纸上画出输水系统布置图,并计算输水系统的阻力系数,进而校核流量系数、停泊条件满足要求否。
2.2.3绘制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曲线水力特征曲线的计算及绘制力求用计算机完成。
第三章闸阀门及启闭机型式选择3.1闸门型式选择及门扇尺寸确定3.2阀门型式选择及尺寸确定3.3闸阀门启闭机型式选择第四章闸室结构设计4.1闸室结构型式选择需进行型式比选,确定两个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4.2初步设计两个方案需进行同等精度的计算,并对墙后的排水设施,汇填土进行设计。
针对高水、低水、检修、施工、完建等不同计算情况,选择其中两种情况计算,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地基计算和闸墙结构计算。
钢筋混凝土闸墙应计算配筋率;各种力(土压力、水压力、扬压力、船舶荷载、自重、地基反力等)的计算采用手算应列表,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电算。
4.3结构计算根据所选择的最终方案,将其余的计算情况进行完善。
(二)设计资料及有关规定1、航运资料(1)航道等级:Ⅱ级。
航道课程设计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高良涧二线船闸总体设计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号: 200910413016 姓名:周恩先设计书目录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依据1.2设计标准、规范1.3地形资料1.4地质资料1.5水文资料1.6经济资料1.7 交通及建筑材料供应情况1.8公路及桥梁第二部分:船闸总体设计2.1船闸基本尺度的确定2.2船闸各部分高程的确定2.3引航道平面布置及尺度确定2.4船闸通过能力计算2.5船闸总体布置原则第三部分:船闸布置图 (附图)3.1船闸总平面布置图3.2船闸纵断面布置图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依据本工程以国家计委关于《开发淮河运输两淮煤矿水运建设任务书》的批复(计交[1982]979文号)主要依据,并按照1978年9月交通部会同煤炭部和安徽省、江苏省共同编制上报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及1981年9月18日交通部《关于报送对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调整意见的报告》以及安徽省交通厅、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1.2设计标准高良涧二线船闸按III 级船闸、II 级建筑物(闸首、闸室)、III 级附属建筑物标准设计。
设计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1.3地形资料本船闸位于洪泽湖南面,其南面是苏北灌溉总渠,夹于两水系之间,同时两水系之间还隔有一道防洪大堤。
在大堤的北面与洪泽湖水边线之间有一片洼地,标高在之间。
另外,在大堤上有一条淮阴通往南京方向的公路。
1.4地质资料高良涧二线船闸位于洪泽湖大堤,土质较为复杂。
上部为人工夯实的湖堤,多为黄色粘土,持力层为粘土、亚粘土、粉砂夹层,但层次划分不明,软硬变化较大,下卧层基本上为承载力较高的砂性土。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02号钻孔(下闸首部位)土层分布及试验成果的分析,范围为的地基土的平均允许承载力为0.27MPa ,平均变形模量为5054KPa ,泊松比为0.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资料1、航运资料(1)航道等级:Ⅱ级。
(2)建筑物等级:闸室,闸首,闸门按Ⅱ级建筑物设计;导航建筑物,靠船建筑物按Ⅲ-Ⅳ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Ⅳ级。
(3)设计船型:根据调查,该河段近、远期船型资料见表1-1。
表1-1 船型资料(4)货运量近期:1200万吨/年;远期:2200万吨/年。
(5)通航情况n=6,船只装载量利用系数α=通航期N=352天/年,客轮及工作船每天过闸次数0.84,货运量不均匀系数β=1.30,船闸昼夜工作时间t=21小时,一般船速V=9.5km/小时,空载干弦高度(最大)取1.5m。
2、地质资料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得知,地基无不良地质构造情况,地层分布近似水平,地基土表层至▽7.0m以上为重壤土,厚约1.5~3m,其下▽7.0~6.0m为轻砂壤土,厚约1.0m,▽6.0m 以下为亚粘土,土壤物理性质见表1-2。
表1-2 各种土壤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3、水文气象资料特征水位:上游校核洪水位:▽14.0m上游设计洪水位:▽13.2m上游最高通航水位:▽13.2m上游最低通航水位:▽10.5m下游最高通航水位:▽8.0m下游最低通航水位:▽5.2m下游校核低水位:▽4.8m检修水位:上游▽12m;下游▽6.5m气象资料:降雨量及气温资料从略。
风力:冬天盛行东北风,夏天盛行东南风,最大风力设计8级,校核12级。
(二)计算内容第一章船闸总体规划及平面布置1.1船闸型式选择根据已有设计资料,对船闸的各种型式进行综合比较,依据《船闸设计总体规范》3.2.1和3.3.3,水头小于30米,确定船闸形式为单级船闸、单线船闸。
1.2船闸的平面尺寸及各部高程1.2.1船闸的有效尺度设计船闸的基本尺度包括闸室的有效长度、有效宽度及门槛水深。
根据《船闸设计总体规范》3.1.5~3.1.9的规定进行计算。
根据设计船型资料,考虑1顶+2×1000船队两排并列一次过闸、1顶+2×1000与1拖+12×100船队并列过闸、1拖+4×500并列过闸三种组合。
计算结果如下:根据以上三种组合,综合考虑本航线上已建船闸的尺度、内河航运暂定标准、货运密度的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取闸室的有效长度为210m,考虑镇静段长度20m,则闸室长度230m,闸室的有效宽度取23m。
由船舶吃水得槛上水深Hc≥1.6×2.46=3.94m,考虑留有一定的富裕取4.5m,闸室的有效尺度230×23×4.5m。
1.2.2船闸的最小断面系数最小断面系数n应满足大于1.5~2.0。
1.2.3引航道的平面形状与尺寸一、引航道平面布置引航道应由导航段、调顺段、停泊段和制动段等组成,其平面布置应保证通航期内过闸船舶、船队畅通无阻,安全行驶。
引航道的平面布置应根据船闸的级别、线数、设计船型船队、通过能力等,结合地形、地质水流、泥沙及上、下游航道等条件研究确定。
采用反对称型引航道布置,单向过闸速度较快。
二、引航道尺寸(一)引航道长度1.导航段c l l ≥1,c l 为顶推船队全长,1顶+2×1000级船队长c l =151.5m ,取160 m2.调顺段≥2l (1.5~2.0)c l =227.25~303m ,取280m3.停泊段c l l ≥3(主要考虑拖带船队长),考虑到解队过,解队后船队长171.2m ,取180m 4.过渡段B l ∆≥104,B ∆为引航道宽度与航道宽度之差,二级航道宽为70m ,引航道宽度37.1m (取40m ),则B ∆=30m ,4l =300m 5.制动段5l 用c l l ⋅=α5估算,α为船队进入口门航速,一般取2.5~4.5,则=5l 3×151.5=454.5m .取480 m(二)引航道宽度考虑一侧靠船,设计最大船宽b c =10.6m ,一侧等候过闸的船队总宽度1c b =10.6m ,富裕宽度c b b 5.12=∆,则引航道宽度B 0≥ b c + b c1 + 2Δb =10.6 + 10.6 + 1.5×10.6 =37.1 m ,取40 m(三)引航道最小水深5.10≥TH ,即T H 5.10≥=1.5×2.46=3.69m ,考虑留有一定的富裕,取4.5m1.2.4船闸的各部高程船闸的各部分高程不仅要保证船舶能安全、顺利的通过,而且要保证船闸运转操作的安全和方便。
在这个前提下还要降低工程造价。
船闸各部分高程可参考《船闸总体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内容计算确定。
1.上游引航道底高程=上游最低通航水位-引航道的最小水深=10.5-4.5=6.0m2.上游导航建筑物顶高程=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超高(空载干弦)=13.2+1.5=14.7m 3.上闸首门顶高程=上游校核洪水位+安全超高=14.0+0.5=14.5m 4.上闸首墙顶高程=门顶高程+结构安装高度=15.5+1=16.5m5.上闸首门槛高程=上游最低设计通航水位-门槛水深10.5-4.5=6.0m 6.闸室墙顶高程=上游最高通航水位+超高(空载干弦)=13.2+1.5=14.7m设置0.9m 高的胸墙,则实体墙顶高程为13.8m7.闸室底高程=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闸室设计水深=5.2-4.5=0.7m 8.下闸首门顶高程=上游最高通航水位+超高=13.2+0.5=13.7m 9.下闸首墙顶高程=门顶高程+结构安装高度=13.7+1=14.7m10.下闸首门槛高程=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门槛水深=5.2-4.5=0.7m11.下游引航道底高程=下游最低通航水位-引航道最小水深=5.2-4.5=0.7m 12.下游引航道顶高程=下游最高通航水位+超高(空载干弦)=8.0+1.5=9.5m船闸各部分高程如下图所示1.3船闸的通过能力1.船舶(队)进出闸时间船舶(队)进出闸时间,可根据其运行距离和进出闸速度确定。
对单向过闸和双向过闸方式应分别计算。
单向进闸距离是船舶(队)自引航道中停靠位置(距闸首70m )至闸室内停泊处之间的距离,单向出闸距离为船舶(队)自闸室内停泊处至船尾驶离闸首之间的距离;双向进闸距离是船舶(队)自引航道中停靠位置至闸室内停泊处之间的距离,双向出闸距离为船舶(队)自闸室内停泊处至双向过闸靠船码头的距离;单向进闸距离1L =70+25+210=305m 单向出闸距离4L =20+25+210=255m 双向进闸距离1L '=280+160+25+210=675m 双向出闸距离4L '=210+20+25+160+280=695m 根据《船闸总体设计规范》查得单向进闸s m v /5.01= 单向出闸s m v /7.01= 双向进闸s m v /7.01= 双向出闸s m v /0.11= 则min 2.10605.03051=⨯=t ,min 1.6607.02554=⨯=t min 1.16607.06751=⨯='t ,min 6.11600.16954=⨯='t 2.闸门的启、闭时间2t闸门的启、闭时间与闸门型式和闸首口门宽度有关,当闸首口门宽度20~30m 时,2t 约为2~3min ,取2min 3.闸室灌、泻水时间3t船闸灌泻水时间与水头、输水系统型式、闸室尺度有关,取3t =9.0min 4.船舶(队)进出闸门间隔时间5t船舶(队)进出闸门间隔时间取5.0min则:单向过闸时间 =++++=543211224t t t t t T 10.2+4×2+2×9+6.1+2×5=52.3min 双向过闸时间 =+'+++'=54321242242t t t t t T 2×16.1+4×2+2×9+2×11.6+4×5=101.4min实际上,由于上行与下行船舶(队)均难以保证到闸的均匀性在设计中一般采用船舶(队)单向过闸与双向过闸所需时间的平均值来计算昼夜过闸次数,过闸时间5.51)24.1013.52(2/1)2(2/121=+=+=T T T min 船闸日平均过闸次数5.245.51602160=⨯=⨯=Tn τ 取25次 船闸年通过能力βα⋅⋅-=G N n n P e )(式中:e n —日非运客、货船过闸次数,取6N —年通航天数(352天)G —次过闸的平均载重吨位(近期4000吨,远期6000吨)α—船舶装载系数(0.84) β—运量不均匀系数(1.30)近期:吨44101200106.17283.184.04000352)625()(⨯≥⨯=⨯⨯-=⋅⋅-=βαG N n n P e远期:吨44102200109.25923.184.06000352)625()(⨯≥⨯=⨯⨯-=⋅⋅-=βαG N n n P e满足通过能力的要求1.4船闸的耗水量及经济损失计算船闸一天内平均耗水量可按下列计算: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天内平均耗水量(m 3/s )V —一次过闸用水量(m 3),必要时应考虑上、下行船舶、船队排水量差额 q — 闸门、阀门的漏水损失(m 3/s )e — 止水线每米上的渗漏损失[m 3/(s.m )], 当水头小于10 m 时取0.0015一0.0020[m 3/(s.m )],当水头大于10 m 时取 0.002一0.003[m 3/(s.m )]u — 闸门、阀门止水线总长度(m )1.5船闸在枢纽中的布置为减小占地面积,减少工程量,采用闸坝并列式布置,且船闸伸向坝轴线下游。
第二章 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及水力计算2.1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2.1.1集中输水与分散式输水系统选择输水系统可分为集中输水系统和分散输水系统两大类。
判别系数5.30.40.50.9>===H Tm 式中:m —判别系数H —设计水头(m ),取5 m T — 闸室灌水时间(min )采用集中输水系统,结合已建船闸的输水型式采用环形短廊道输水。
2.1.2消能工选择集中输水系统消能工的布置应使水流能够充分消能和均匀扩散,并不妨碍输水系统的泄流能力。
根据后面水力计算中求出的流速和水头,查《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表3.1.5,可采用简单消能工。
选用消力槛消能。
2.2船闸水力计算2.2.1计算输水廊道的断面面积水阀门处廊道断面面积])1(1[22V K g T Hc αμω--=式中:c —计算水域面积 255×23=58652mH —设计水头 取5.0mμ—阀门全开时输水系统的流量系数,可取0.6~0.8,取0.7 α—系数,锐缘平板阀门μ=0.7时,取0.56V K —可取0.6~0.8,取0.8T —闸室灌水时间,取9.0min则21]8.0)56.01(1[8.295407.00.558652=--⨯⨯=ω2m2.2.2输水系统设计一、输水系统廊道的具体布置及细部尺寸采用集中输水系统,环形短廊道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