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行业干货之十:投资者购买资产包后的管理措施简述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完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要面对的一个业务问题。
一、不良资产的定义不良资产即指已经形成并对银行业业务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和潜在发生不良影响的不良贷款或不良资产的总称。
不良资产处置是银行业应对风险的必备措施之一。
二、不良资产管理的过程不良资产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不良资产的识别、计价、分类、减值和处置等环节。
•不良资产的识别:银行或金融机构需对资产进行识别,判断其是否为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的识别必须通过严格管理措施和科学的决策模型,确保不良资产被发现和重视。
•不良资产的计价:银行或金融机构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计价,并将其计入负债表的损失准备中。
•不良资产的分类:不良资产可分为一般不良资产和特殊不良资产,且具体分类标准应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还款能力等情况进行定制。
•不良资产的减值:银行或金融机构需对不良资产进行减值,降低其价值,减少银行风险。
减值方法可采用个别计提和集中计提两种方式。
•不良资产的处置:不良资产的处置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重要措施。
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出售、清收、委外等。
三、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法如下:1.不良资产的出售不良资产的出售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以一定的价格卖给有能力购买的个人或机构。
常见的出售方式包括公开竞价、协商竞价、协议转让等方式。
2.不良资产的清收不良资产的清收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法律手段将借款人的不良贷款收回。
清收手段包括起诉、强制执行等。
3.不良资产的委外处理不良资产的委外处理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全权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委外机构可以是公司、律师事务所、拍卖公司等。
四、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评估不良资产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制定治理不良资产的方案时,应认真评估不良资产,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本公司业务管理水平,规范不良资产管理行为,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确保不良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我公司按照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标准划分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资产(包括小贷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及其他信贷业务)。
第三条不良资产管理是根据不良资产的内在特性,通过科学管理方法与流程,对不良资产实行全面管理与最佳处置。
第四条不良资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不良资产分类、认定、调查、估值、减值准备计提与使用、处置清收、损失问责应实事求是,准确反映。
(二)依法合规原则。
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全过程,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定执行,规范操作。
(三)处置减损原则。
不良资产形成后,应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价值贬损,及时清收,转化和处置,实现不良资产回收最大化。
(四)损失补偿原则。
按照损失程度对不良资产提取风险拨备,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置损失。
(五)责任追究原则。
对发生的不良资产,应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第二章不良资产认定第五条不良资产认定按照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小贷业务或担保业务虽未到期、或虽然到期但仍处于“关注”形态,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及公司总经理认为存在很大风险的,均可提前发起不良资产认定程序。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风控部必须提交风控会议审议审批:不良资产欲认定为正常类、关注类的;风控部门与业务部门对分类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审批人(总经理)认为有必要调整形态而提交集体审议的。
第三章不良资产估值与预案处理第七条不良资产经公司风审讨论会认定,并由总经理签批后,由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牵头,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良资产估值工作。
不良资产估值实行回避制度,原业务调查人员不得参与不良资产估值。
参加不良资产估值的人员由总经理指定,且不少于两人。
不良资产估值也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
不良资产相关处理模式

财产管理公司有关业务模式一、买断,银行将不良财产打包后,批量转让给财产管理公司,依据财产包的规模,财产管理公司能够采纳一次性买断或分期买断的方式,分期买断的方式能够从必定程度上减少财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压力。
二、合作处理。
在接收银行不良财产的阶段,财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人有了初步的认识,可是其实不可以深入家产,现阶段能够结合同行业优良公司,对不良财产进行重组,最后实现利益共享。
三、反拜托处理。
财产管理公司买断银行的不良财产包后,将财产的利润权卖给信托计划或券商资管计划,财产的全部权仍归属于四大财产管理公司,同时财产管理公司持续负责不良财产的处理。
这一模式中,财产管理公司可将资本成本提早回收,排除资本占用,而风险则由投资者自己肩负。
四、不良财产证券化。
财产管理公司从银行买断不良财产包后,经过测算现金流,采纳折价的方式,以信托计划作为 SPV,而后刊行重整财产支持证券,向投资者销售。
至于不良财产后期的管理,仍旧能够拜托财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在 2006 年到 2008 年时期,我国曾有过4 单不良财产证券化的实践,刊行金额总计约 134 亿元,可是2008 年此后,跟着金融危机的迸发,此项业务也被叫停。
2015 年,重启财产财产证券化的呼声渐高,估计不久以后该类业务将放行。
与四大财产管理公司不一样的是,地方财产管理公司的处理围仅限于本省。
除了传统的处理手段之外,已经有地方财产管理公司在逐渐创新处理模式。
(1)输血性重组。
地方财产管理公司能够对一些能够妙手回春的项目进行输血,帮助公司走入正轨,实现溢价然退后出。
(2)以物抵债。
关于一些优良的抵押财产,尽量不走漫长的诉讼门路,经过以物抵债的方式,实现地方财产管理公司和公司的双赢。
(3)公然搜集重组方或许投资人。
在担当不良财产一级批发商角色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专业的社会投资人参加不良财产的投资,共享行业的利润。
(4)结合地方政府建立不良财产处理基金或子公司。
充足利用当地政府的资源,深入不良财产的处理,帮助地方政府剥离不良财产。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资料讲解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资料讲解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一)1、诉讼追偿诉讼追偿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维护国家金融债权的最后屏障,也是经济活动中追索债务最常用的手段。
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但并不表明丧失完全的还款能力,有的依靠其自身的经营收入还有一定的偿债来源,但一些债务人无视信用,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归还,利用各种手段逃债务。
通过起诉追索债务,能加大对债务人履约的力度,同时也可以避免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履行的层层报批手续。
但在诉讼追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现实的和法律的问题。
以下通过两个不同的案例,谈一谈本人对不良资产诉讼追偿的认识。
案例一:A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系1995年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简称合资企业)。
B公司系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以下简称中方股东)。
中方股东分别于1995、1996、1997年以自己的名义向C 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申请了三笔贷款,共计1200万元。
当时,中方股东未向银行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三笔贷款的期限届满后,中方股东未能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向银行偿还借款本息。
此期间,银行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不断向中方股东发出催收通知。
1999年10月,中方股东委派的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在未征得董事会和外方股东同意的情况下,以合资企业的名义与银行签订了《最高额抵押合同》,约定:1、合资企业以土地使用权(该土地上已有建筑物)在1500万元的范围内为中方股东的借款提供担保;2、担保范围为银行自1995年10月1日至1999年10月期间向中方股东发放的贷款本息。
2001年3月,银行将上述三笔不良贷款本息债权全部转让给了D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于2003年8月向中方股东和合资企业提起诉讼,要求判令中方股东偿还全部借款本息,并判令由资产管理公司对合资企业提供的抵押物行使抵押权。
在该案庭审之前,原、被告三方达成协议,由合资企业代替中方股东偿还资产管理公司900万元债务,资产管理公司对其余债务予以免除。
中方股东将其持有的合资企业的部分股权折抵给外方股东,以补偿外方股东因此受到的损失。
不良资产介绍之十 资产管理简述

不良资产行业干货之十:投资者购买资产包后的管理措施简述2016-03-1410:10一、债权维护投资者(以下称债权人)购买债权包后,必然面临大量迫切完善债权的法律事务,包括:起诉(或申请仲裁),财产保全,申请办理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申请实现抵押权,提起债权转让确认之诉,申请变更诉讼主体,申请(恢复)执行及采取查控措施,应对执行异议、复议等。
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对重点项目特别关注。
除了已确定有处置方案(和解、再转让)的项目之外,其余项目都需及时完善法律上的确权手续,不要有拖延症。
办理上述事务,债权人最好有自己的专业团队(自建或由合作伙伴提供),否则,应及时组建或选聘,儿戏不得。
二、(抵债)实物维护有些资产包与债权一起搭售若干抵债资产。
实物资产管理是债权人在收购和处置资产过程中形成的实物资产,在接收、保管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在于有效防止实物资产毁损或灭失,及时发现和捕捉有利的处置商机,提高资产变现价值。
债权人应按照有利于变现和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制定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明确管理责任人,做好经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并尽快拟订处置方案。
管理(抵债)实物资产要把握二个要点,一是债权人须将抵债资产的权属办到自身名下(至少取得抵债裁定),债权人不能依靠《和解协议》或《抵债协议》来对抗第三人;二是债权人一定要接管和控制实物,如果标的物存在租赁也一定要签订协议更改出租方并且实际收取租金。
如果抵债的实物数量较多,债权人应建立资产台账和信息数据库,定期进行盘点清查,账实核对,及时掌握实物类资产的形态及价值状态的异常变化和风险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贬损或丢失。
三、日常管理(一)档案管理债权人应专人整理、审查债权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资料,包括对纸质文件和相应电子信息文档的管理和更新。
有缺漏(尤其是重要文件)须尽力补充完善;妥善保管重要的法律文书原件;建立文件借用制度;复印全部债权资料备用。
(二)信息管理债权人可通过人脉“拿来主义”后博取他人之长,尽快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模板,用电脑代替人脑,增强模板的智能化程度,解放人力,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差错(例如自动设置时效警示、事项警示等)。
不良资产行业干货之十:投资者购买资产包后的管理措施简述

不良资产行业干货之十:投资者购买资产包后的管理措施简述2016-03-14 10:10一、债权维护投资者(以下称债权人)购买债权包后,必然面临大量迫切完善债权的法律事务,包括:起诉(或申请仲裁),财产保全,申请办理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申请实现抵押权,提起债权转让确认之诉,申请变更诉讼主体,申请(恢复)执行及采取查控措施,应对执行异议、复议等。
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对重点项目特别关注。
除了已确定有处置方案(和解、再转让)的项目之外,其余项目都需及时完善法律上的确权手续,不要有拖延症。
办理上述事务,债权人最好有自己的专业团队(自建或由合作伙伴提供),否则,应及时组建或选聘,儿戏不得。
二、(抵债)实物维护有些资产包与债权一起搭售若干抵债资产。
实物资产管理是债权人在收购和处置资产过程中形成的实物资产,在接收、保管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在于有效防止实物资产毁损或灭失,及时发现和捕捉有利的处置商机,提高资产变现价值。
债权人应按照有利于变现和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制定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明确管理责任人,做好经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并尽快拟订处置方案。
管理(抵债)实物资产要把握二个要点,一是债权人须将抵债资产的权属办到自身名下(至少取得抵债裁定),债权人不能依靠《和解协议》或《抵债协议》来对抗第三人;二是债权人一定要接管和控制实物,如果标的物存在租赁也一定要签订协议更改出租方并且实际收取租金。
如果抵债的实物数量较多,债权人应建立资产台账和信息数据库,定期进行盘点清查,账实核对,及时掌握实物类资产的形态及价值状态的异常变化和风险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贬损或丢失。
三、日常管理(一)档案管理债权人应专人整理、审查债权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资料,包括对纸质文件和相应电子信息文档的管理和更新。
有缺漏(尤其是重要文件)须尽力补充完善;妥善保管重要的法律文书原件;建立文件借用制度;复印全部债权资料备用。
(二)信息管理债权人可通过人脉“拿来主义”后博取他人之长,尽快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模板,用电脑代替人脑,增强模板的智能化程度,解放人力,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差错(例如自动设置时效警示、事项警示等)。
不良资产评估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产生与处置情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筹措、融通和配置社会资金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由于金融改革长期滞后于经济改革,特别是在商业银行法出台之前,国有商业银行是以专业银行模式运作的,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色彩,加之受到九十年代初期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相当规模的不良资产。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与随后迅速扩大的过程。
到1998年,我国银行领域积聚的不良资产已超过2万亿元。
但是,由于规定只有呆帐才能核销,而呆帐准备金只能按贷款余额的1%提取,且必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因此,不允许减免和不允许转让的不良资产一直得不到解决。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来集中管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1999年,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分别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购入14000多亿的不良贷款。
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为政策性剥离。
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来自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向四家国有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和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再贷款。
具体剥离情况见下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及政策性剥离资产情况表此后,为配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改制,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又组织剥离了中行、建行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
这次剥离采取了招标方式,结果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标,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按照投标价格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购入了上述2700多亿可疑类贷款。
2005年,在中国工商银行重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又决定对中国工商银行可疑类贷款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之间进行招标。
最终工商银行35个总计4590亿元的可疑类贷款资产包分别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竞得。
这两次可疑类贷款的招投标,与1999年的政策性剥离相比,引入了竞争机制,为商业性剥离。
不良资产管理内容

不良资产管理内容
不良资产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定义和识别:明确不良资产的范围和特征,以及如何准确识别这些资产。
2. 资产评估和区分: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其价值、风险、回收可能性等方面,以便进行有效的区分和管理。
3. 处置策略制定:根据不良资产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处置策略,例如折价出售、债务重组、法律追索等。
4. 处置执行:实施处置策略,完成不良资产的处置,包括交易谈判、签署协议、执行交易等环节。
5. 风险控制:在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过程中,严格控制风险,防止损失扩大,确保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
6. 处置后评估:完成不良资产的处置后,进行后评估,对处置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的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不良资产管理内容,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良资产的风险,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