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PPT15传播与符号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传播的符号学研究

合集下载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课件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课件

引申意义:暗示性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 分
2021/4/24
12
符号的基本特性
指代性(任意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社会共有性(约定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 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组合性(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 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受传者意义:受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和解释所接收的符号
场景意义:上下文意义
场景:符号系统自然的环境、传受双方的已 知信息背景、系统存在的社会环境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而衍生出来 的意义
2021/4/24
17
符号与意义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符号是具体和有 形的。
意义是可以通过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符号都有其特定的
——日本 永井成男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的 ,但符号却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
2021/4/24
6
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广泛的含义。 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 自然界和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
系统性、传授性和跨越性等
2021/4/24
13
组合性事例说明
天很冷 天上下着小雪 天渐渐变得暗起来 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 天知道什么时候一切才会改变 天哪!
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在形式。
2021/4/24
14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
符号然的或意社会义事物的认识,

传播学教程ppt

传播学教程ppt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特点: 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
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 传播过程。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 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 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
传播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一)直线/线性传播模式 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谁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说什么 讯息
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媒介分析
对谁 接收(受众)
受众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过程模式的进步意义
1、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是第 一个传播过程模式
2、对后来的传播学是研究社会 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I、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 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 开放性系统 –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 双重偶然系统 –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

《传播学教程》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

《传播学教程》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
人 类 传 播 的 符 号 和 意 义
《 大 众 传 播 学 》
复习回顾
• 学习目标:

1.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 •
2.传播与传播学
3.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4.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传播与信息
• 信息的本质: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如:电视剧《延禧攻略》
符号的基本功能
• 第一项:表述和说明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精神内容,精神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 有借助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符号进行表达,传播对象凭借这些符号理解 意义。
• 第二项:传达
• 通过符号使得精神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如:竹简中国 记录最早文字的载体。
• 第三项:思考 • 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纵符号并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 (4)精确意义和模糊意义 •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 1.动机义 • 动机义与传播者有关,是传播主体所要表述的意义和所要传递的信息。— —编码过程
• 2.接收义 • 接收义与受传者有关,是传播对象读取的意义和获取的信息。——解码 过程
• 3.情境义
• 情境义是指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产生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传播情境赋 予符号的意义。
• 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后面是引申意义。明示性意义具有稳定性, 暗示性意义比较容易发生变化。如:“大猪蹄子”。
• (2)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 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 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 (3)概念意义和情感意义 • 如:“母亲”和“妈妈”,前者书面,后者口头。

传播符号学理

传播符号学理

传播符号学理
传播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包括语言、图像、声音等)在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学科。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

传播符号学将符号视作信息传播的基本单元,关注符号在社会交往中的意义和功能。

它强调符号的符号性(即能够描述其他事物)、指涉性(即能够表示现实事物)和象征性(即能够表示社会和文化)等特点,研究符号的本质和意义,分析符号在人类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传播符号学理论贡献了一些重要概念,例如:
1.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指具有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语言表达方式,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表达方式,如图像、姿态、行为等。

2. 语言交换和文化交换:语言交换是指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文化交换是指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文化信息。

3. 符号的编码和解码:符号的编码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把感性经验、观点和思想等转换成符号;符号的解码是指信息的接收者理解和解释这些符号的过程。

4. 反符号和反反符号:反符号是指对一种符号的反向表达。

例如,在文化交流中,一些符号可能具有多种解释,接收者对符号的解释可能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经验。

反反符号是指原符号的反向表达的再一次反向表达。

传播符号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广告、媒体和其他各种传播形式的分析,为研究人类交流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传播 共50页PPT资料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传播 共50页PPT资料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符号对跨文化传播 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小组成员: 陈梦梦 周 毅
张聪聪 袁盼盼
使用文献有:
1.《无声的语言》
爱德华·霍尔 刘建荣译
2.《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孙英春(08年版本和10年版本)
3.《非言语传播学》 宋昭勋
4.《跨文化传播》
拉里·萨姆瓦和理查得·波特
5.《符号学原理》
非语言符号具有深植于文化的特点
萨姆瓦认为:任何传播(当然包括非 语言传播)都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 环境中进行的,物质环境(相当于具象符 号)所具有的象征作用属于非语言传播的 范畴,社会环境即是文化因素(相当于抽 象符号)。
静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静止体态、 象征符号、实义符号乃至衣着、摆设、环 境、雕塑、绘画、图片等等
举例从建筑风格和服饰来说明
蒙古族
景颇族
深衣
襦裙
印度
日 本 和 服
韩 服
听觉符号 分为类语言、功能性发声和其他声音符号
举例从功能性发声来说明:
非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会出现的问题
非语言符号的误解、误读以及因此而造成 的冲突。
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岛屿上,当地的土著设法使白人工 厂主以符合他们传统等级体系的方式雇佣他们。由于那些白 人工厂主对此毫无所知,而过多地雇佣了某一派的人,打破 了土著间原有的权力平衡。
这个错误使全岛土著群情沸腾。鉴于美国工厂主对 此依然无所察觉,并且拒绝按照当地政策雇佣工人,某 日晚上,两派土著的头目会面研讨了重新分配工作的可 行方案。当他们最终达成决议后,便一起去见工厂主, 唤醒他并将决定告诉他。不幸的是,那时正值凌晨2点多 。他们根本不知道在这种时间唤醒美国人意味着要发生 万分紧急的事。正如我们所料的,那个美国工厂主既不 懂当地语言、当地文化,也不明白这片喧闹声的所有内 容,而是以为即将发生暴乱,于是召来了军队。

《传播学》第三章符号

《传播学》第三章符号
体语比如哭和笑即便在婴儿身上也能 表现出来
两者相辅相成,体语丰富了语言的意味,体语的含义需由语言赋予和界定。
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中有象征和实义两种。
象征符号
往往代表一定抽象的意义,是特 定文化的结晶与标志,其中沉淀 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蕴含着丰富 的情感内容。
实义符号
能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 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能传 播某种实际的信息。
传播学
第三章 符号
第三章 符号
传播的基因
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符号
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 信息正是凭借符号才能流通。 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符号: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第一节 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两种类型。
对所表达的事物而言是直接符号; 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历时方面;
通过其把握具体的现实,传播导 对所表达的事物而言是间接符号;
向形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其探寻抽象的真理,传播导
向形而上。
文字所涉及的仅是间接的现实,只是 现实的一个影像,但久而久之竟仿佛 演化为现实本身,而现实似乎反倒成 为它的副本。
所指:语言的语义内容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所有符号系统的共同之处。对于传播研究, 符号问题的焦点在于所指。
语义与传播
1. 柯日布斯及其普通语义学 2. 语言陷阱 3. 语言失当
1. 柯日布斯及其普通语义学
三个原理:
A. 非等同原理,即世上没有各方面完全等同的两个事物,一个事物本身也不等同; B. 非全原理,即任何一个事物均有无数特点,非人所能说完全; C. 自身反应原理,即表达离所表达的事物愈远,价值就愈小。

跨文化传播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跨文化传播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 表情、手势、姿态、沉默、时间、空间、
颜色等。
▪ 分享不同的文化经验,共建交往的内容和
意义。
第二讲之一:符号与符号学
▪ 人类所处的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人类的思维、语
言和传播都离不开符号。
▪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符号化的思
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 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 件。
▪ 符号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现象,与社会历史和文
化的发展变化直接相关。符号体现的是人与世界 的关系,人通过符号创造了文化,符号使自然世 界成为文化世界。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符号的定义
▪ 符号(symbol):用来在某些方面代表其他
东西的任何物象,是常用的一种传达或负 载信息的基元,可用以表示人、物、集团 或概念等复杂事物。
▪ 语义学 研究符号与它所指称的外部世界关系的
学科,关注的是符号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 句法学 研究符号如何与其他符号发生关系的学
科,重点在于语法和句法结构,关注的是符号以 何种方式被组织成为更高一层的符号系统;
▪ 语用学 研究符号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
特别是符号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 以何种方式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塑造符号及其 意义。
第二讲之三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 语言: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由语音、词
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代表了某一文 化社会之内的经验。
▪ 语言是文化核心特征的标志——每一个人
都生活在语言中,语言构成了人的世界, 而真实世界(real world)在很大程度上是 被无意识地建构于特定文化群体的语言习 惯之上的。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