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ecit11第十章 地质图实习

合集下载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一、本实习基本内容1.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

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

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

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

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

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

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

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

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

含量愈高,颜色愈深。

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

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

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__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第 1 章绪论(INTRODUCTIONS)1.1实习地区概述(SUMMARY OF PROBOTION AREA) (4)1.1.1 地形地貌描述 (4)1.1.2 交通情况及通行条件 (4)1.1.3 气候条件 (5)1.1.4 植被情况 (5)1.1.5 工作区域露头情况 (5)1.2实习工作安排情况(SKEDUAL) (6)1.2.1 工作范围 (6)1.2.2 工作任务 (6)1.2.3 实习时间 (6)1.2.4 工作方法 (6)1.2.3工作计划 (7)1.3前人研究成果(ACHIVEMENTS) (7)1.3.1 前人研究史 (7)1.3.2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 (7)第 2 章岩石 (ROCKS)102.1碎屑岩类(CLASTIC ROCKS) (10)2.1.1砾岩及角砾岩 (10)2.1.2 砂岩 (10)2.1.3 泥岩 (11)2.2碳酸盐岩类(CARBONATITE ROCKS) (11)2.2.1 灰岩 (11)2.2.2 白云质泥岩 (12)2.2.3膏溶角砾岩 (13)第 3 章地层(LAYER)133.1概述(SUMMARY) (13)3.2分述(DISCRIPTION) (14)3.2.1 三叠系(T) (14)3.2.3 第四系(Q) (19)第 4 章构造(STRUCTURE)194.1褶皱(FOLDS) (20)4.1.1黄莲桥倒转向斜 (20)4.1.2 文家坝向斜: (20)4.1.3 龙潭桥褶 (20)4.1.4 其它小型褶皱 (21)4.2断层(FAULT) (22)4.2.1、江贯断裂带 (22)4.2.2黄莲桥断层 (22)4.2.3香水——让水断层 (23)4.2.4 文家坝断层 (24)4.2.5 嘉陵江组小型逆冲断层 (24)4.3节理(JOINT) (24)4.4其他构造(OTHER STRUCTURES) (26)第五章水文、地貌(HYDROLOGY、LANDFORM) 285.1、水资源评价(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 (28)5.2、地貌(LANDFORM) (28)参考文献 (INFERENCE)31第 1 章绪论(introductions)1.1 实习地区概述(summary of probotion area)1.1.1 地形地貌描述江油实习地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西,属江油市让水乡、大康乡、永庆乡管辖,有公路由通口向南经香水场可到北川县城,让水距江油中区约十公里。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地点XXXX二、实习目的1. 了解和认识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及地质学发展历史,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 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培养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三、实习内容(一)岩石和矿物1. 岩石的组成物质在实习地点,我们观察了岩石的组成物质。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其中,石英和长石的颜色较浅,呈白色;云母的颜色较深,呈灰色或黑色。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岩石中存在一些化石和沉积物,如泥岩、砂岩、石灰岩等。

2. 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和触摸矿物,了解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例如,石英通常呈颗粒状或块状,长石则呈片状或纤维状。

矿物的硬度、光泽、透明度、比重等物理性质也为我们识别矿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地质作用1. 风化作用在实习地点,我们观察了岩石的风化现象,了解了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例如,岩石表面出现了裂纹和剥落现象,这是由于水、气体和植物根系等外力的作用导致的。

2. 搬运作用在实习地点,我们还观察到了岩石的搬运现象。

例如,一些较大的岩石块被搬运到路边或水沟中,这是由于水流或风的作用将岩石块搬动的。

3. 沉积作用在实习地点,我们还观察到了沉积作用的现象。

例如,一些沉积物堆积在河岸或海边,形成了不同的沉积岩,如石灰岩、泥岩等。

这些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水流的流速、水深、风向等因素有关。

4. 褶皱和断裂在观察地质地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褶皱和断裂现象。

例如,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地壳发生了断裂,形成了断层。

这些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地壳运动的速度、方向、力度等因素有关。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是一种用于测量岩层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工具。

其使用方法如下:1. 将水平仪调至水平;2. 将磁针调至指北针方向;3. 转动罗盘,使其与岩层产状一致;4. 记录数据并拍照记录现场情况。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绪言随着地质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普通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进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升地质认知和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一)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地质学基础知识,理解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野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培养热爱地质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实习任务1. 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层、构造、岩石和矿物特征。

2.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采集手标本、记录地质现象。

3. 分析地质现象,尝试解释地质作用过程。

4. 编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三、实习过程(一)实习地点及交通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昆明作为实习起点,交通便利,便于前往其他实习地点。

武定和元谋地区地质条件丰富,具有典型的地质特征。

(二)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出露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并对其分布、岩性和化石进行了描述。

2. 构造观察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的构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发育褶皱和断裂,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

3. 岩石与矿物观察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岩石和矿物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发育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

4. 地质罗盘使用与手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手标本采集。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技巧,并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

5. 地质现象观察与记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普通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普通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云南省昆明市、武定县、元谋县实习时间: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0日三、实习内容1. 地层观测与分析(1)观察实习区域出露的地层,了解地层时代、分布特点及地层接触关系。

(2)分析地层岩性、厚度、化石等特征,掌握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3)观察地层中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等,了解其形成机制。

2. 岩石观测与分析(1)观察实习区域各类岩石,了解岩石的成因、分类及主要特征。

(2)分析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掌握岩石的鉴定方法。

(3)观察岩石中的构造现象,如节理、裂隙等,了解其形成原因。

3. 构造观测与分析(1)观察实习区域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等,了解其形成机制。

(2)分析构造对地层、岩石分布的影响,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

(3)观察构造与矿产的关系,了解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4. 地质罗盘的使用(1)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掌握罗盘的读数和方向判断。

(2)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构造要素等。

5. 手标本采集与制作(1)学习手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标本的保存和制作。

(2)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化石等标本。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2. 撰写实习日志,记录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3. 采集到一定数量的手标本,进行分类整理。

4. 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工作能力。

五、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普通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实习使我更加热爱地质学,坚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地质制图实习报告

地质制图实习报告

序号成绩地质制图实践报告姓名:倪达业学号:20111002班号:064112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指导老师:武雪玲2014年6 月目录1.地形地质图阅读 (3)1.1图外要素: (3)1.2图内要素: (3)1.2.1等高线 (3)1.2.2村庄 (4)1.2.3地层 (4)1.2.4产状 (5)1.2.5断层 (5)1.3实践总结 (5)2.矢量化地图 (6)2.1实践准备 (6)2.2实践内容及步骤 (6)2.2.1分层矢量化 (6)2.2.2地图辅助要素 (12)2.3实践总结 (14)3.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15)3.1实践数据 (15)3.2数据符号化 (15)3.2.1符号化介绍 (15)3.2.2图层符号化的具体方法 (15)3.3地图编制 (19)3.3.1地图模版操作 (19)3.3.2图面尺寸设置 (20)3.3.3图框与底色设置 (21)3.3.4绘制坐标格网 (23)3.3.5地图标注 (26)3.3.6地图整饰 (27)3.3.7地图输出 (28)3.4实践总结 (29)1.地形地质图阅读1.1图外要素:图名: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5000图例:标明了地层年代及各地层岩石岩性。

1.2图内要素:1.2.1等高线说明:该区等高线的等高距为200m,最高点海拔1700m,最低海拔标高为100m,相对高差为1600m左右。

根据等高线识别出区内山峰4个,其中峻岭最高,其次为东山、北山和一座无名山峰。

在东山与无名山峰之间有一处鞍部。

在峻岭东南侧有一处小型山谷。

山峰相对最大高差在600m左右。

同时,该区内有两处小型盆地,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海拔均为100m左右。

1.2.2村庄说明:该区为多山地区,平均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因此人烟稀少,整个区域内只零星分布几处村庄:李村、王村、牛家及一处无名村庄。

人数及经济状况不详。

1.2.3地层说明:该区分布了从奥陶纪到新近纪的地层,其中,除早白垩世外(K1)整个中生代地层发生缺失,即在P2与K1P2与N1之间是不整合接触。

【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

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3。

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面状构造(如断层面产状等),也可用此法求得。
三、作业
1.在周家坡地质图(附图1)上,求F顶面或底面的产状。 2.在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3)上,求C1底面的产状。
实习十 图切地质剖面图(一)
一、目的要求
学习绘制水平、倾斜岩层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
1.图切地质剖面图
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图区的地层、岩石分布和地质
6. 岩性简述,简要地描述该地层所含岩石,包括岩石名称、 颜色、成分等。 7. 化石,是鉴定地层时代的主要根据,因此,必须把地层所 含的化石的名称写上; 8. 矿产,把该地层所含的各种矿产注上,不得遗漏;
9. 其它,如地层的水文地质资料;
10. 图名和比例尺,图名写在图的顶上,比例尺紧列其下。
五、制作步骤
构造状况。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 尺应与水平比例尺一致,如果放大,则应注明,并且必须
对岩层界线等构造线的倾斜角度进行校正。
剖面图的放置位置一般是西左东右、南左北右。剖面方向应在 剖面图的上方标明。剖面所经过的主要山岭、山峰、河流和村 镇等重要的地形标志也应在剖面图上方。最好将剖面方向、重 要的地形标志排列在同一高度上。
实习十一 图切地质剖面图(二)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 学会绘制褶皱区图切剖面图。
二、说明
分析褶皱发育区地质图,除遵循一般的读图方法外, 首先是根据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判断褶皱的存在 与否。再根据地层新老关系分辨出背斜和向斜。再进而分 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机制等。认识褶 皱形态的关键是确定褶皱两翼、轴面和枢纽的产状。
(具体参考指导书)
三、褶皱地区剖面图的绘制 方法同实习十。
四、作业
1.绘制暮云岭地质图(附图5)A-B剖面图。
实习十二 编制地层柱状图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地层柱状图及该图的实际意义。 2.初步练习编制地层柱状图。
二、实习内容
运用层序地层律和地质年代表的知识,了解制作地层
综合柱状图的内容和意义,学习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注意: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长度按比例尺换算后 的长度画。有的地层单元厚度大但岩性简单、化石少,可缩 减厚度来画,注意要用缩减符号)。 各纵行的宽度根据肉容的多少而定,一般宽度为1.52.5cm,(置地质图侧的取窄标准,单独作图则取宽标准)。
2. 依次画出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符号,老地层在下,新地层 在上,不得颠倒。各时代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要表示出来,整合 接触用实线表示,平行不整合接触用虚线表示,角度不整合接 触用波状曲线表示。 3. 画好岩性符号后,平行地层接触面引出横格线条。 4. 依次填写地层单位、代号、厚度、岩性简述等等内容。 5. 按规格写好图名、比例尺、制图年月日,制图人等。 6. 最后审查一遍看有无遗漏和错误。
三、实习工具 厘米纸、直尺、铅笔、小刀、橡皮等。
XX 地区地层柱状(剖面)图
比例尺 代 厚度 界 系 统 阶 号 (m) 地层单位 岩性符号 (地层柱) 层 序 1:XXXX 地 水 矿 貌 文 产 岩性简述 化石
四、说明
地层柱状图内容和规格见实习指导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
(1)岩性符号应使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2)岩性简述栏描述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其他特 征,应尽量全面并简明扼要; (3)若有岩浆岩时,要按其活动时代用一定的符号画在地层栏
在方格纸上定出剖面基线,基线标高一般取比剖面所过 最低点低1-1.5cm。然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 相的交各点一一投影到相应标高的位置,用曲线连接相邻点, 即得地形剖面曲线(图6下、图7下)。
(3)绘地质剖面
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 线等)的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线上,按各界线的产状绘 出界线(图6下、图7下)。
5. 填写地层年代、地层代号、厚度等栏目。
6. 用规定的界线符号标明各个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7. 用规定的花纹与符号在柱状图上填注岩性与化石。如有 侵入岩体,则根据其产状画在相应地层的边缘。 8. 完成岩性描述、化石等栏目文字内容。 9. 在图的右侧画出岩性花纹与符号的图例说明(1×0.8cm)。
(4)绘岩性花纹 按岩性绘出各层岩性花纹(参照附录7 常见岩石花纹图 例),并标明各地层代号和产状(图7下)。 (5)整饰
按剖面图格式要求进行整饰。包括写上图名、比例尺, 绘制图例,标注剖面方向等。
图6 编绘水平岩层地质剖面图示意图
图7 绘制倾斜岩层剖面的方法示意图
三、作业
1. 绘制凌河地质图(附图3)中A-B地质剖面图。 说明:地层产状由实习九获得。
中,并在岩性简述栏内加以说明;
(4)化石、地貌、水文和矿产等要描述其主要的特征和性质。 (5)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一定有。
• 地层柱状图内容说明
1. 地层单位,反应该区地层形成的时代;
2. 地层代号,使读者迅速了解地层的时代; 3. 厚度,是指某时代岩层上、下层之间所测得的最短距离; 4. 岩性符号,按我们常用的一些花纹符号来代表各种岩性的 地层。 5. 层序,地层柱上层位新的安置在上面,而层序号则是从下 向上依次编号。
地质图实习
实习八 地质图的阅读 实习九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实习十 作图切地质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 实习十一 作图切地质剖面图(褶皱地区) 实习十二 编制地层柱状图
实习八 地质图的阅读 上节课已讲,作业不要求。
实习九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一、目的要求 1.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 2. 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2.绘制图切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步骤
(1)选择剖面位置和方向 根据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露、分布和产状变化及构 造特点确定。所作的剖面图应较全地切过图区的主要构造部 位,其方向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有时根据工作的具体
需要,选择其它位置和方向。
选定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图6上、图7上)。
(2)绘地形剖面曲线
10. 在图的左下方绘制图区位置及剖面位置图。
11. 在图的右下方绘制责任表(包括图名、资料来源、制图 人、审核人、制图日期等)。
六、作业
1.利用附录2资料,根据上述要求与步骤,制作南京市湖 山地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
•本次实习所用资料为南京湖山地区地层资料
制图说明:
1. 按照格式先画表图框,(只画纵格)
因此,只要能作出同一层面的不同高程且相邻的两条平行 的走向线,再根据其高程和水平距,即可求出岩层在该处 的产状要素。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解步骤:
(1)在图4(B)中连接砂岩层的上层面界线与100 m和150 m的两条等高线的交点Ⅰ、Ⅰ'和Ⅱ、Ⅱ',得100 m高程的走 向线ⅠⅠ'和150 m高程的走向线ⅡⅡ'。
二、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而且测定
范围内岩层产状稳定的条件下使用。 其求解原理如下:
图4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示意图 (A)透视图 (B)平面图(地形地质图)
按走向线的定义,在图4(A)的立体透视图中,某砂岩层的上 层面与100 m和150 m高程的两个水平面相交得ⅠⅠ'和ⅡⅡ' 两条走向线,沿层面作它们的垂线AB为倾斜线,则AB与其水平 投影AC的夹角为岩层的倾角,C→A方向为岩层的倾向。在直角 三角形ABC中,BC为两条走向线的高差。
(2)从较高的一条走向线ⅡⅡ'上任意一点C作一垂线,与
另一条较低的走向线ⅠⅠ'交于A点,则C→A方向代表倾向。
(3)两走向线ⅠⅠ'和ⅡⅡ'间的高差为50m,按地质
图比例尺取线段BC等于50m,得直角三角形ABC。 (4)用量角器量出∠BAC的角度,即得岩层倾角;量出 C→A的方位角,即得岩层的倾向。
1. 根据各个分层的地层厚度、总的厚度及岩性种类,确定 适当比例尺和图例。
2. 在作业纸上按照上述表格栏目宽度制作图框、各栏目纵 线和图头。 3. 在图的上方标注图名和比例尺。 4. 根据各分层厚度,按比例尺截取柱状图各地层的长度。 个别厚度较大而岩性单调者,可用省略号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 长度。某些厚度虽小但意义重大者(如矿层、标志层等),可 适当夸大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