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产物代谢

合集下载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16
几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aw值
微生物 一般细菌 酵母菌 霉菌 嗜盐细菌 嗜盐真菌 嗜高渗酵母菌
aw
0.91 0.88 0.80 0.76 0.65 0.60
17
二、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1. 简单扩散
物质运输的动力: 膜内外的浓度差 特点:
A. 不消耗能量
B. 不发生化学变化 C. 非特异性。
45
微生物在厌养条件下的发酵过程的前部反应
46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C6H12O6 + 2ADP + 2 H3PO4 2CH3CH2OH + 2 ATP + 2CO2+2H2O
47
乳酸细菌的正型乳酸发酵
C6H12O6 + 2ADP + 2Pi
2CH3CHOHCOOH + 2ATP + 2H2O
48
(二)呼 吸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二糖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素
4
有机酸:
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低级脂肪酸,高 级脂肪酸,氨基酸
醇类:
乙醇、甲醇
脂类:
脂肪,磷脂
5
烃类: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油 CO2: CO2 碳酸盐: NaHCO3, CaCO3,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蛋白质,肽, 核酸
31
1. 适宜营养物质的选择
32
2. 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C/N) 碳氮比(C/N):培养基中碳元素/氮元素 物质的量比值或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
谷氨酸发酵生产: C/N=4时菌体大量繁殖,Glu积累少; C/N=3时菌体繁殖受抑,Glu大量积累。
33
3. 控 制 pH 条 件 细菌: pH7.0~8.0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 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功能: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 。 如:加富性选择培养基,抑制性选择培养基
49
50
2.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培养基中加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
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 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 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
丙酮酸+P-HPr
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 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
27
2、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
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
被转运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上的
磷酸激活,并通过酶2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
到细胞内。
酶2
P-HPr+糖 糖-P +HPr
28
29
以纤代糖 以国代进
42
二、4 种方法
生态模拟 参阅文献 精心设计 试验比较
43
二、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分、物理状态和用
途可将培养分成多种类型。
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或其提取物制

成的培养基,是一类营养成分复杂,难以说
一 )
天然培养基
出其确切成分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
(NH4)2SO4, NH4NO3等 KNO3等 空气
7
按氮源的不同生物可分为: 氨基酸自养型生物:能利用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 气的生物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现成氨基酸
8
3.能源 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营养 物或辐射能,称为能源。
无机物:化能自养菌的能源:NH4+、NO2-、S、H、H2S、Fe2+等。 单功能营养物、双功能营养物、三功能营养物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A.构成细胞物质B.B.提供能量C.C.A,B两者答:(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A.碳素物质B.B.氮素物质C.C.水答:(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A.酵母菌B.蓝细菌C.苏云金杆菌答:(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C.A,B两者答:(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B.所需碳源不同C.C.所需氮源不同答:(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B.需要消耗能量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答:(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406904069140692406934069440695406964069740698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答:(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A.A.微量元素B.B.氨基酸和碱基C.C.维生素D.D.B,C二者答:(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B.C源C. N源答:(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A.A.单纯扩散B.B.促进扩散C.C.主动运输D.D.基团转位答:(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A.A.糖类物质B.B.碳酸盐C.C.农副产品答:(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A.A.10%B.B.30%C.C.50%D.D.70%答:(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A.C源B.B.N源C.C.生长因素D.D.A,B,C都提供答:(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A.细菌B.B.放线菌C.C.真菌答:(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A.厌氧菌B.B.兼性厌氧菌C.C.好氧菌答:(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A.厌氧菌B.B.兼性厌氧菌C.C.好氧菌D.D.A和B答:( )缺少合成AA能力的微生物称为:A.A.原养型B.B.野生型C.C.营养缺陷型答:( )二.判断题:40700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N作N源。

第4章微生物生长

第4章微生物生长

稀释平板计数法—固体培养法
第一步:菌样巧妙稀释
1mL 混合
1mL
混合
无菌水
1 9mL 10mL : 10-1 10-1 :
菌样被 无菌水 不同稀 释倍率 -2 10 后平板 培养图 得到不同 稀释度 (10-x) 菌液
10-2
10-3
10-4
10-5
第二步:接种平板
10-2 10
-3
10-4
10 -5
2、对数期(指数期)log phase 细菌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 特点: (1)细菌迅速分裂,菌数按几何级数增加;
(2)世代时间最短,而且恒定; (3)生长速度最高而且恒定; (4)代谢活力强无死亡; (5)菌体整齐,体积恢复到原来大小; (6)对环境敏感,生理性状及菌体成分较一致
度提高1倍;
(2)营养;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3)氧气。好氧菌若能供给充足的氧,可能使对数 期延长。
对数期的实践意义 ①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②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③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④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由于营养消耗,供应不足及代谢产物的积累,这 时一部分菌死亡,细菌进入稳定期。
(6)对环境变化敏感
影响因素: (1)接种量。接种 量大,停滞期可缩短 (2)菌龄。菌种年 轻,对数生长期接种 ,停滞期可能很短甚 至不明显 (3)营养。如果种子培养基与新接种的培养基成分 相同,则对菌生长有利。从丰富培养基转入贫营养 基,停滞时间拉长,反之减少; (4)菌种特性。大肠杆菌停滞期长,分枝杆菌长
膜过滤培养法
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 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 成的菌落进行统计。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

感谢观看
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 脂类、维生素等。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此外,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在不 停地进行着,任何一种产物的合成发生障碍都会影响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 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不相同,它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环境中。其中,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特异性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有机 化合物,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链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
在生产实际中,人们将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叫做发酵。发酵的种类很多。根据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根据所生成的产物,可分为抗生素发酵、维生素发酵和氨基酸 发酵等;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和需氧发酵(如抗生素发酵、 氨基酸发酵)。
人工控制
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即发酵条件)等。例如, 黄色短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其中,赖氨酸是一种人和高等动物的必需氨基酸, 在食品、医药和畜牧业上的需要量很大。在黄色短杆菌的代谢过程中,当赖氨酸和苏氨酸都累计过量时,就会抑 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难以积累赖氨酸;而赖氨酸单独过量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例如,在谷氨酸的 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是谷氨酸能迅速排放到细胞外面,从而解除谷氨酸对谷氨 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代谢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答: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鞭毛(flagella),长100-200 μm,以挥鞭方式推动细胞运动。

鞭毛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埋在细胞质膜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

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中央微管,其外有9个微管二联体,整个鞭杆由细胞质膜包裹。

每条微管二联体由A,B两条中空的亚纤维组成,其中A亚纤维是一完全微管,而B亚纤维则有10个亚基围成,所缺3个亚基与A亚基纤维共用。

通过动力蛋白臂与相邻的微管二联体的作用,可使鞭毛作弯曲运动。

3.试简介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及主要功能答:(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高尔集体、液泡、内质网、微体、膜边体、氢化酶体、几丁质酶体。

)膜边体又称须边体或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所特有。

它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

膜边体可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特定部位形成,各个膜边体能互相结合,也可与别的细胞器或膜相结合,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

几丁质酶体又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内含几丁质合成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化能自养生物
01
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
菌。
化能异养生物
02
利用有机物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
如大肠杆菌。
光能自养生物
03
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如藻类。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分解成丙 酮酸,产生少量能量和还原力的 代谢途径,是厌氧微生物的主要 代谢途径。
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中的乙酰 CoA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的代谢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五碳 糖和六碳糖的代谢途径,是需氧 生物的主要糖代谢途径之一。
04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细胞适应生长环境,不进行分 裂,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生长期
细胞快速分裂,数量呈指数增 长。
氧气
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厌氧微生物 则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通过二分裂、出芽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快。
有性繁殖
通过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微生物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过程。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是糖 类、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代谢过程中,微生物产生能量并合成新的细胞成分。
合成代谢
微生物利用能量和营养物质合成细胞成分的过程。合成代谢过程中,微生物消 耗能量并产生新的细胞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 代谢和生长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第四章微⽣物的⽣长章名:03|微⽣物的⽣长0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难度:1|易1.下列物质可⽤作⽣长因⼦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D.叶酸答:D2.要对⼟壤中放线菌孢⼦进⾏计数最好使⽤()A.浇注平板法B.划线平板法C.涂布平板法D.弹平板法答:C3.在典型⽣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的⽣长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A4.在典型⽣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B5.在曲型⽣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C6.在曲型⽣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D7.作接种⽤的“种⼦”,最好取⾃典型⽣长曲线上()的培养液。

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B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过氧化氢酶C.过氧化物酶D.葡萄糖氧化酶答:A9.利⽤酒精作表⾯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A.70%-75%B.75%-80%C.80%-85%D.85%-95%答:A10.链霉素的作⽤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扰细胞膜功能C.抑制蛋⽩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答:C1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抑制蛋⽩质合成C.抑制DNA合成D.抑制RNA合成答:B12.最适⽣长温度低于20℃的微⽣物被称为()A.耐冷菌B.嗜温菌C.耐热菌D.嗜冷菌答:D13.常⽤的⾼压灭菌的温度是()A.121℃B.200℃C.63℃D.100℃答:A14.巴斯德消毒法可⽤于()的消毒。

A.啤酒B.葡萄酒C.⽜奶D.以上所有答:D15.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抑制细菌⽣长。

A.青菌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答:B16.对活的微⽣物进⾏计数的最准确的⽅法是()A.⽐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计数答:D17.某细菌2h中繁殖了5 代,该菌的代时是()A.15minB.24minC.30minD.45min答:B18.代时是指()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长所需要的时间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C.培养物⽣长的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代所需要的时间答:D19. 发酵⼯业上为了提⾼设备利⽤率,经常在()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衰亡期(decline phase)
特点:
细胞死亡数增加,死亡数大大超过新增殖的细胞数,群体 中的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
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 孢开始释放。
因菌体本身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菌体死亡、自 溶等,发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 产生原因:
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 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3、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1)以数量变化测定微生物的生长(计数) • 直接计数法(血球计数板、比浊法) 比浊法: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悬液中的细胞浓度 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数越多,光 密度越大。因此,借助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 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就可反应出菌液的浓度。 特点:快速、 简便;
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 物划为五个类型
生长温度 最低 嗜冷微生物 <0 最适 15 最高 20
微生物类型
兼性嗜冷微生物
嗜温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 超嗜热或嗜高温微生物
0
15~20 45 65
20~30
20~45 55~65 80~90
35
>45 80 >100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影响微生物生长环境因素
营养物质 水的活性
营养学内容
温度
pH 氧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影响酶活性,温度变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最终 影响细胞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温度高,流动性大,有利 于物质的运输,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 运输,因此,温度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产物的分泌。
②、丙酮酸的代谢
• 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和DAN(P)H2,DAN(P)H2 需要重新氧化生成DAN(P)+,继而循环, • 好氧:丙酮酸→乙酰辅酶A,经TCA循环或乙 醛酸循环氧化生成CO2和水, DAN(P)H2转移 给末端电子受体O2, • 厌氧:受体氧以外的外源氧化物、不饱和碳氢 键,形成各类发酵
• 总反应方程: • 厌氧条件下: •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2ATP+2H2O • 有氧条件下: • C6H12O6+6O2+38ADP+38Pi→6CO2+6H2O+38ATP
B、H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 功能:提供大量的 NADPH2和各种不 同碳原子骨架的磷 酸糖,R-5-P(5-磷 酸核糖)→核苷酸、 E-4-P(4-磷酸赤藓 糖)→芳香族氨基酸、 • EMP和HMP同时存 在,环境变化有所 不同。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对生长有影响。
微生物生长的三个温度基点
微生物整体来看: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 ℃ ~100 ℃
但对于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
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在这个范围内,每种微 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温度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 高生长温度 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最快,代时最短。 超过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度过低,甚 至会死亡。 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度过高,甚 至会死亡。
对外界不良条件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 等化学药物)
原因:适应新环境条件,合成新酶,积累必要中间产物
②.对数期(log phase)
其他名称:指数期 现象:细胞数目以几何级增加,其对数与时间呈直 线关系 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最大,即代时最短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 比较一致 代谢最旺盛 细胞对理化因素较敏感
◆改变酶活、酶促反应的速率及代谢途径: 如:酵母菌在pH4.5-5产乙醇,在 pH6.5以上 产甘油、酸。
◆环境pH值还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 化程度,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或有毒物 质的毒性。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同
微生物的生长pH值范围极广,从pH<2~>8都有微生物 能生长。但是绝大多数种类都生活在pH5.0~9.0之间。 微生物生长的pH值三基点: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pH值。 不同的微生物最适生长的pH值不同,根据微生物生 长的最适pH值,将微生物分为: 嗜碱微生物:硝化细菌、尿素分解菌、多数放线菌 耐碱微生物:许多链霉菌 中性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一部分真菌 嗜酸微生物:硫杆菌属 耐酸微生物:乳酸杆菌、醋酸杆菌
• 将一定量的菌液中的菌体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出来, 然后烘干(干燥温度可采用105℃、100℃或80℃)、 称重。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而一个细菌细 胞一般重约10-12~10-13g。 • 该法适合菌浓较高的样品。 • 大肠杆菌一个细胞一般重约10-12~10-13g,液体培养 物中细胞浓度达到2×109个/ml时,100ml培养物可 得10~90mg干重的细胞。
• C6H12O6+NAD++ADP+Pi +6NADP+→2CH3COCOOH+2NADH2++ NADPH2+ATP
• 有氧条件下:
• C6H12O6+6O2+37ADP+37Pi→6CO2+6H2O+37ATP
D、PK途径
• 在没有EMP、HMP、ED途经的细菌通过PK 途经分解葡萄糖。 • ①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PK),HMP变异途径, 葡萄糖到5-磷酸木酮糖一样→乙酰磷酸(乙 醇)+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乳酸) • 异型乳酸发酵 • ②磷酸己糖酮解途径(PHK),EMP变异途径, 葡萄糖到6-磷酸果糖一样→乙酰磷酸+4-磷酸 赤藓糖→再和F-6-P → →5-磷酸核糖→ →乙 酰磷酸+3-磷酸甘油醛 • 异型乳酸发酵
• A、三羧酸循环 • B、乙醛酸循环
A、三羧酸循环
• TCA循环: • 产生大量能量36( 38 )ATP。 • 物质代谢枢纽:糖、蛋白质、脂类代谢 中桥梁作用; • 合成代谢中间产物:氨基酸、脂肪酸、 细胞色素; • 提供各种有机酸。
B、乙醛酸循环(DCA)
乙酰CoA+乙醛酸+2NAD+→苹果酸+2NADH2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 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 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 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 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①迟缓期(lag phase)
其它名称: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适应期 现象:活菌数没增加,曲线平行于横轴。 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 0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细胞内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增强 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易产生 诱导酶
E、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
• 上述四种都是葡萄糖磷酸化以后再降解,有一 些微生物酵母、假单胞菌属、醋杆菌属,没有 己糖激酶,有葡萄糖氧化酶,直接将葡萄糖氧 化成葡萄糖酸、再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 经6-PG脱氢酶转化成KDPG,按照ED途经降解。 • 经6-PG脱氢酶转化成5-磷酸核酮糖,进入HMP降解。
• 含氮量法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物质,含量稳定,而氮是蛋 白质的主要成分,通过测含氮量就可推知微生物的 浓度。 一般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菌为7.5%, 霉菌为6.0%,根据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含氮量再乘 以6.25,就可测得粗蛋白的含量。 • DNA法 每个细菌的DNA含量相对稳定,平均为8.4×105ng,提取样品的总DNA,求的DNA含量,计算细菌 的含量。 • 其它生理指标 氧消耗量、代谢产物生成量、营养物质消耗量等
2 2
葡 萄

分 解 代 谢



途 径
A、EMP途径
• 该途径主要提供三碳中间 代谢产物:GAP(三磷酸甘 油醛),PY(丙酮酸)是EMP、 HMP、ED途径三条代谢途 径交叉枢纽。 •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在糖补偿途径CO2回补中 起作用,PGA(磷酸甘油酸) 在嘌呤类物质生物合成中 起作用,DHAP(磷酸二羟 丙酮)接收氢生成3磷酸甘 油→甘油→磷脂。
一些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
微生物种类 最低pH 最适pH 最高pH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黑曲霉 一般放线菌 一般酵母菌
4.3 4.5 4.2 1.5 5.0 3.0
6.0—8.0 6.0—7.5 7.0— 5.0—6.0 7.0—8.0 5.0—6.0
9.5 8.5 9.3 9.0 10.0 8.0
(2)厌氧发酵机制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产物代谢
第一节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微生物生物合成的代谢机制
第一节
• • • • • 1. ① ② ③ ④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细菌 二等分裂 放线菌 无性 孢子繁殖 霉菌 无性和有性孢子繁殖 酵母 芽殖
• 2.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单细胞生物,细菌)
•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分,水是机体的 重要组成成分,溶剂和运输介质,参与机体 内水解、缩合、氧化与还原反应,维持蛋白 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稳定的天然状态。 • 渗透压的改变影响生命活动
3.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
过氧化氢酶 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和耐受力在不同的类群中变化很大,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为几种类群: 专性好氧菌: 好氧菌 微好氧菌: 通过呼吸链以 氧为电子受体 产能,只能在 低氧分压下生 长,弯曲菌属、 霍乱弧菌
兼性厌氧菌
耐氧厌氧菌:乳酸菌 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