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0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精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单元、古诗词诵读。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9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系列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了特区精神、劳模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系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系列精神。
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共同构筑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完整精神谱系。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积累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玉扃.(jiōng)钗擘.(bò) 眇眇.(miǎo) 剡.溪(shàn)B 鼙.鼓(bí) 酌.酒(zhuó) 伯.仲(bó) 怙恶不悛.(quān)C 轩冕.(miǎn) 栖.隐(xī) 邠.州 (bin) 聒.噪(guō)D 大郤.(xì) 麾.下(huī) 瞋.目(zhēn) 踯.躅(chí)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炮舱船梁下面摇拽着的船灯,给这景象加上了令人晕眩的、晃动的光和影。
B.他们开始报怨他不能够好好地领导他们——瞧,就是这样!C.那老头子昂着光彩奕奕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D.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嘻笑玩耍的主人们……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却通常成为讨外人喜欢的角色,因为他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______ ,就成为人们的公共财产了。
正如城里需要一座半座与家庭没有任何______的独立的公共花园,供游人______;乡村也十分需要两三个______的公共人物,在活动事物、娱乐消遣等方面缺少人手时,他可以马上到那儿凑个份子,帮个忙。
A. 牵挂瓜葛休憩闲散B. 牵挂纠葛休息散漫C. 牵绊瓜葛休息散漫D. 牵绊纠葛休憩闲散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用了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他不愧为一流的剧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读来都是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被誉为天作之合....的宋祖英、周杰伦的“英伦合唱”,成了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但最终并未获得一等奖,当然没有“牛”过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精选题,典型题,经典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质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愤懑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3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与苍茫雄奇。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代散曲中常可见到互为对偶的三个句子连用,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使用了这种形式,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
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三、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1分 )3.(11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胜利。
这首词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盥.手(huàn) 吮.血(shǔn)朱拓.(tà)间.或一轮(jiàn)B.豺.狼(cái)模.样(mú)石栈.(zhàn)扪.心自问(mén)C.悚.然(sǒng)内帏.(wéi) 谬.种(miù) 义愤填膺. (yīng)D.崔嵬.(guí)敕.造(chì)鞭笞.(chī)度.德量力(duó)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迁.谪/牵.挂商贾./辜.负溃.疡/溃.脓湍.急∕惴.惴不安B.漂沦./腈纶.憔.悴/渔樵.堵塞./塞.责嗔.怪/瞋.目而视C.衣裳./霓裳.幽咽./呜咽.怆.然/创.伤契.合/锲.而不舍D.船舷./管弦.真谛./啼.血鱼虾./虾.蟆陵磅.礴/滂.沱大雨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炮烙九洲沸反盈天走投无路 B.国萃惘然百无聊赖伶牙俐齿 C.凋敝旋律瑕不掩瑜安份守己 D.戳穿寒暄雕梁画栋懵懂顽童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踌躇宵柝朔漠放涎不经 B.烟霭幽咽寒暄纨袴膏粱C.震撼切蹉眉梢蘖根祸胎 D.简捷潦倒诡秘重峦迭嶂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中东很多国家陷于混乱,人民流离失所,道路上饿殍遍野....,这警示人们,追求民主的前提是要保持国家的稳定。
C.白居易与琵琶女江边萍水相逢....,不禁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作《琵琶行》以赠之。
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题

2021-2021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第一卷〔选择题,一共30分〕一、根底知识〔18分,每一小题3分〕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不一样的一组是〔〕丕胚芽毗邻筚路蓝缕凤冠霞帔驭与会熨贴卖官鬻爵毁家纾难刹惊讶岔路叱咤风云姹紫嫣红D.诘问拜谒拮据残碑断碣孑然一身2.以下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跌交利欲熏心汪洋恣肆一言以蔽之B.成人杀身成仁未雨绸缪冒天下之大不韪C.联缀骨鲠在喉察言观色防民之口胜于防川D.木讷渡日如年箭拔弩张王顾左右而言他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非常紧急和HY的情况下,人有时能自己的生理极限。
〔2〕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千古情思,留下了难以的名篇佳作。
〔3〕这一段话,说明了宋代人欣赏诗注意的是一联一句,并不重视全篇,这也正是中晚唐人作诗的方法。
A.超越计算然而B.越过计算而C.越过数计然而D.超越数计而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场HY开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明晰地展如今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开展方向。
B.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HY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5.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李肇星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HY主席此次拉美之行,到达了扩大一共识、增强互信、拓展、一共同开展的预期目的,是一次成果丰硕、实在的成功访问。
B.我们以为:所谓?户外标语口号?,亦“以文字的、简短的、醒目的、句子化的形式、在户外发布的旨在让社会公众承受的言语行为〞。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____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普洱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1. (10分) (2018高一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传朱东安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
其父曾麟书自知天分有限,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儿子,可从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悟出一条真理:“有志者事竞成!”为此,曾国藩青少年时代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读书,百折不挠。
一天,曾国藩在家背书,可有一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
这时有个贼正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他背完睡觉后动手行窃。
可曾国潘国一直背不下来,就不去睡觉。
贼等不及了,跳起来大怒道:“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说完,那个贼果然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还有一回,曾国藩和妹妹一起跟着父亲外出。
父亲看到路边有棵“狗尾草”,马上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回答:“鸡冠花。
”一会儿,他们经过一座桥,父亲又随口出一句上联:“观风桥。
”兄妹俩都没有对出。
三天后,曾国藩突然跑去对父亲说:“听月楼。
”父亲一听,对儿子的执著大加赞赏。
为激励自己,曾国藩还给自己取了个号:涤生。
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涤生”就是“见善思齐,有过则改”的意思,可见曾国藩时刻不忘自己的远大志向。
后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涟滨书院和岳麓书院学习。
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曾国藩在学业上实飞猛进。
1834年,曾国藩24岁,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这年冬天,曾国藩独自北上京城,参加次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结果名落孙山。
然而,进取不止的曾国藩依然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1836年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还是没有被录取,但他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还年轻,仍有机会。
放榜后,曾国藩收拾行装,搭乘运河的粮船南返。
会试虽然落榜,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
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做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
这时曾国藩身边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
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也是湘乡人,他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
在交谈中得知曾国藩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言谈举止中,易知县看出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无量。
当曾国藩开口向易和县借钱做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给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
经过金陵时,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
一同价格,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
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书买下来。
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俭用,所费也很有限。
这时已是初夏,随身所带的皮袍冬衣也穿不着了,干脆送去当了,勉强还可凑足回家的盘缠。
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
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得知他当了衣服借了账,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望着慈样的父亲,曾国藩暗暗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功夫不负有心人。
1838年,曾国藩终于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至此,曾国藩走完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志向。
这位远居山村,出身寒素的偏强小伙子,从此由“田舍郎”一跃而进入了“天子堂”,实现了少年时代就立下的远大志向。
此时的他感觉前途无限,便产生了一定要做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的志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
就是“为国藩篱”的意思。
从取号到改名,少年时代的理想又升华了。
(节选自《曾国藩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曾麟节天分有限,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严格要求曾国藩,希望他刻苦读书,百折不挠。
B . 曾国藩给自己取号“涤生”,希望自己如明代的袁了凡所说的那样,涤洗过去种种不足,做一个重生后的全新的自己。
C . 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依然落榜,在他南返经过金陵时,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非常喜欢,就借钱把它买了下来。
D . 曾国藩把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希望成为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出世理想扑面而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 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
B . 父亲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对:“鸡冠花。
”曾国藩三天后才对了出来,说明他文才大不如妹妹。
C . 曾国藩第一次参加礼部会试,名落孙山后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由此可以看出他很自傲。
D . 易作梅与曾国藩在睢宁一见如故,易知县看出曾国藩是个非凡之人,就借给他百两银子,并送了几两碎银。
(3)文章在刻画传主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侧面描写在文中的运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5题;共31分)2. (2分)对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3. (2分)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A . 而又何羡乎?B . 而今安在哉?C . 何为其然也?D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 (11分) (2018高一上·吉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
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
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
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
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B .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 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C .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D .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 .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C . 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
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D .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多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违背了盟约。
B . 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 . 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 . 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②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
5. (10分) (2017高三上·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京洛①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②。
红乍笑,绿长颦。
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①京洛:河南洛阳,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②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试简要概括。
(2)赏析“红乍笑,绿长颦。
与谁同度可怜春?”的艺术特色。
6. (6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期末) 名言名句默写。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3)寒蝉凄切,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9分)7. (19分) (2017高三上·浦东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诗与城市孙琴安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地便会会以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