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共轨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PPT

3. 可以实现预喷射,但是预喷射不能灵活调节; 4. 电磁阀采用高电压驱动,实现电磁阀的快速闭
合控制。 5. 整个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
第47页
§2.3.3 BOSCH高压共轨系统
第48页
高压共轨系统在BMW轿车柴油上
第49页
BOSCH的高压共轨系统
第10页
位置控制式分配泵
油温传感器 喷油量调整 屏蔽轴
位置传感器 分配转子
分配转子
凸轮轴 定时控制活塞
出油阀 油量控制套筒 定时电磁阀
第11页
另一种位置电控VE泵
线圈
位置传感器
衔铁
断油电磁阀
定时控制阀
油量控制套筒
第12页
控制特点
•油量控制特点:
调速器被取消;对油量控制套筒实施位 置饲服控制;喷射量的间接控制
此需要的峰值转矩比较小,2升的轿车发动机的高压泵在 标定转速和1350bar压力的条件下,需要3.8Kw的驱动功率。
第81页
6 关于共轨系统的基本问题(续)
问题11:高压泵能否实现的省功率运行? 首先是很有必要,因为从PCV泄压的燃油已经被加 压,油温会升高而且能量损失加大。利用高压泵的 单个柱塞关断阀,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压泵的能量损 失。
平最高
第62页
附:五十铃共轨系统
第63页
附:五十铃共轨系统
第64页
附:五十铃共轨系统
第65页
§2.3.5 压电晶体喷油器—共轨2
第66页
压电晶体相对线圈执行器的优点(1)
第67页
压电晶体相对线圈执行器的优点(2)
第68页
由压力控制模式向体积控制模式过渡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相关知识及故障排查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相关知识介绍及故障排查江淮汽车动力研究院电控开发部制作2008年5月25号1.高压共轨系统概述➢高压喷射或超高压喷射➢灵活的喷油压力控制➢喷油速率控制:预喷射,分段喷射,快速停油➢灵活的喷油定时控制➢与运行工况相匹配的喷油量、增压压力和喷油定时➢与温度相关的启动油量➢与负荷相关的怠速控制➢整个产品寿命中的小公差,高精度燃烧过程是柴油机工作的“核心”,而喷油系统对燃烧过程及其工作品质,特别是对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研究一直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热点。
柴油机喷油技术经历了传统的纯机械操纵式喷油和现代的电控操纵式喷油这两个发展阶段。
而现代电控喷油技术的崛起,则应归功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
目前电控喷油技术已从初期的位置控制型发展到时间控制型。
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属于后者。
该技术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的原理,而是通过共轨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恒定的高压燃油,分送到每个喷油器,并借助于集成在每个喷油器上的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开启与闭合,定时、定量地控制喷油器喷射至柴油机燃烧室的油量,从而保证柴油机达到最佳的燃烧比和良好的雾化,以及最佳的供油时间、最少的污染排放。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因为它集成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检测技术以及先进的喷油结构于一身。
它不仅能达到较高的喷射压力、实现喷射压力和喷油量的控制,而且能实现预喷射和后喷,从而优化喷油特性形状,降低柴油机噪声和大大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装置及配有高速电磁开关阀,使得喷油过程的控制十分方便,并且可控参数多,益于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全程优化。
2).采用共轨方式供油,喷油系统压力波动小,各喷油嘴间相互影响小,喷射压力控制精度较高,喷油量控制较准确。
3).高速电磁开关阀频响高,控制灵活,使得喷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调范围大,并且能方便地实现预喷射、后喷等功能,为优化柴油机喷油规律、改善其性能和降低废气排放提供了有效手段。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柴 油机 做 断缸 试验 时 , 通 常 是松 开 某缸 喷 油器 的高
压 油 管接 头 , 如 果 发 动机 的 转速 没 有 变 化 , 说 明这 个缸 的喷油器 工作 不 良。但是 这种 “ 断 缸” 试 验不 能 用 于 电控高 压 共轨 柴 油机 , 一旦 松 开共 轨柴 油机 喷 油器 上 的高 压 油 管 接 头 ,共 轨 柴 油机 马 上 就会 熄 火 。这 是 因为松 开任 何 一只 喷油器 上 的高压 油管接
注意 : 高 压 油路 的 排 气 , 有 时候 单 靠 启 动 机 运
3 8 2 0 1 7 . 4 汽车运 用
力 不在 规定 范 围 内, 可 能是 限压 阀不 能按 照规 定 的 压 力开 闭, 应将 限压 阀更换 。此 外 , 还 应测量 限压 阀 的 回油量 , 若 其 高于 允 许该 型发 动 机 的 回油 量最 大
值, 则 可 判 断为 限压 阀 内部 出现 泄 漏 , 更 换 限压 阀 即可排 除故 障。
头, 将 无 法建 立共轨 高压 油压 。必要 时, 可 以松 开 喷
现场检测 , 无任何 闪码。 初 步分析 , 属 于油路 问题 。 经 过排查, 排 除低压 油 路 空 气后 , 仍 无 法启 动 , 可 怀疑
是 高压 油路 进 了空 气。松开 油泵 端 的 2个 高压 油管
油器 的 回油 管 接头 , 通 过 回油 的情况 进 行 判 断。作 法是 将各 喷 油器 的 回油管 拆 下后 , 单 独 放入 到 一个
低 压 油路 故 障
在 柴油 机 高 怠速 状 态下 , 若 高压 油 轨燃 油 压 力
高压共轨系统ppt课件

3. 可以实现预喷射,但是预喷射不能灵活调节; 4. 电磁阀采用高电压驱动,实现电磁阀的快速闭
合控制。 5. 整个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
第47页
§2.3.3 BOSCH高压共轨系统
第48页
高压共轨系统在BMW轿车柴油上
第38页
§2.3.2 液力活塞增压喷射系统-HEUI
第39页
HEUI的含义
第40页
HEUI系统组成
第41页
HEUI的预喷射功能
第42页
HEUI的主喷射
第43页
HEUI的机油压力控制
第44页
HEUI的燃油供油泵
第45页
HEUI的控制系统
第46页
HEUI的控制特点
1. 机油压力和增压活塞配合完成喷射压力控制, 以较低的共轨压力来实现高压喷射;
• 缸内高压喷射
– 轿车:2000bar,卡车:2600bar以上
• 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
– 提高升功率、经济性和降低排放
第6页
柴油机发展趋势
• 排气后处理
微粒捕捉器,氧化催化器,NOx催化器
• 解决方案:电子控制:
–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 – 电子控制可变截面涡轮 – 电子控制废气再循环 – 电动进排气门 – 电子控制单元 实现理想的喷油速率是解决柴油机排放的基础,
电控单元
ECG
电磁阀
柱塞 凸轮轴 直列泵壳体
高压油管 喷油器 低压系统
第28页
PPVI系统工作特点
PPVI系统的特点:
传统的齿条被取消; 柱塞斜槽被取消,只起加压的作用; 喷油量控制和喷油脉宽完全由电磁阀控制; 电磁阀关闭时刻决定喷射定时; 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
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简介

二、共轨系统概述
二 、共轨系统概述 该系统主要硬件是输油泵、共轨管、喷油 器和各种传感器。输油泵的结构有多种型式, 不同发动机可以选用不同的输油泵。一般来 说,大型柴油机选用直列式供油泵,小型柴 油机选用分配式供油泵。
二、共轨系统概述 供油泵的作用是把低压燃油加压成高压燃 油,并将高压燃油供入共轨管中。共轨管中 燃油压力大小是通过供入共轨中的燃油量来 调节的。
二、共轨系统概述 喷油器控制喷油定时和喷油量。这是通 过控制喷油器上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 的。当电磁阀通电开启时,喷油器开始喷油。 电磁阀断电关闭时,喷油器喷油结束。因此, 电磁阀的通电时刻控制喷油开始点,电磁阀 的通电时间控制喷油量。
二、共轨系统概述 由于任何形式的输油泵输出的油液的流量 和压力都是脉动的,因此共轨管的作用是稳 压和滤波,并储存高压燃油,以精确的压力 向各个气缸喷油器分配燃油。
•
三、供油系统简介
3.5 油量限制器(液流缓冲器)
• 功用:液流缓冲器和高压油管相 连,将高压燃油送入喷油器中, 并在非常规状态下用于保护发动 机。 安装:安装于共轨管上。 工作原理:平常状态下,从共轨 管出来的燃油通过活塞推动钢球, 但不会密封出油通道,燃油可正 常到达喷油器;在非常规状态下, 如压力过大时而油压限制器又损 坏的情况下,钢球将会密封出油 的截面而停止向缸内供油。
共轨系统简介
2007-03-24
目录
• • • • • • • 简述 共轨系统概述 供油系统 控制系统 诊断系统 电控发动机常识简介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故障检修注意事项和一般步骤
一、简
述
1、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产生背景 • 公路运输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据统计世界客运总量的80%和货运总量的 42%是由公路来承担的。在世界能源消耗 中,公路运输要占石油消耗的42%,约占 人类能源消耗的16%。所以车用发动机能 源消耗的大户。在当今能源紧缺的情况下, 提高车用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是发 动机发展的一个长期目标之一。
L3244CR柴油机燃油共轨系统简介

157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9.03 (上)1 燃油系统共轨柴油机燃油系统组成有低压燃油系统,共轨与喷射系统,清洗与安全系统和燃油泄漏系统(图1)。
1.1 低压燃油系统低压燃油系统组成集中式供油单元,为机器提供10~12bar 的燃料用油,包括:供应泵吸口双联滤器、供油泵及增压泵、带反冲洗功能的自清滤器、旁通滤器及相关部件。
1.2 共轨燃油与喷射系统(图2)在共轨喷射系统中,压力油由电子控制的高压油泵输出燃油至共轨蓄压器保压,电子驱动阀组用来决定燃油喷射的开始、连续及停止时间,而与柴油机的转速和喷射量无关。
图2 32/44CR 共轨系统概述对于系统建压,L32/44CR 共轨系统中没有独立机械油泵,只有通过柴油机凸轮驱动的高压油泵。
共轨高压油泵与传统机械控制式柴油机高压油泵不同之处在于没有齿条,通过高压油泵自带的由电子控制的节流阀实现单缸油量控制。
低压系统燃油经节流阀进入高压油泵后排入串联的共轨桶,通过高压油管可以将所有的共轨桶串联。
在共轨桶2端或1端装有阀组,通过安装在下部的1个单向溢流阀至低压系统,该单向溢流阀可以将喷油器喷射完成后的管内余压进行卸压,单缸燃油喷射的时间及油量可以通过电子控制阀组完成。
L32/44CR 柴油机燃油共轨系统简介盛卫明(中港疏浚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摘要:L32/44CR 柴油机是一款新型共轨电喷直立式四冲程柴油机,采用共轨式电子喷射系统,可对燃油喷射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控制系统采用曼恩自主研发的SaCoSone 系统,该系统集安全、监测和速度控制功能于一体,系统采用CAN 冗余总线方式与柴油机上控制单元进行通讯连接,完成信息交互。
现就该机型的燃油共轨系统和SaCoSone 控制系统进行简单介绍,使轮机管理人员加深对设备认识,增强管理经验,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保证船舶正常使用。
电控共轨柴油机电控原理简介PPT课件

04 进排气系统优化措施
进气歧管设计与优化
进气歧管长度与直径设计
01
根据柴油机工作特点,合理设计进气歧管长度和直径,以优化
气流速度和分布。
进气歧管形状优化
02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进气歧管形状进行优化,
减少气流阻力和涡流损失。
进气歧管材料选择
03
选用耐高温、耐腐蚀、轻量化的材料,以提高进气歧管的耐用
涡轮增压器匹配策略
1 2 3
涡轮增压器类型选择
根据柴油机排量和功率需求,选用合适的涡轮增 压器类型(如定压涡轮增压器、脉冲涡轮增压器 等)。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
通过调整涡轮增压器参数(如压比、流量等), 实现与柴油机的良好匹配,提高进气压力和空气 流量。
涡轮增压器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对涡轮增压 器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其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 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后处理系统
SCR系统组成
由尿素水溶液喷射系统、催化剂和反应器等组成。尿素水溶液在排气中分解为氨气,氨气与排气中的 NOx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SCR系统工作原理
当柴油机排气流经SCR反应器时,尿素水溶液喷射系统将尿素水溶液喷入排气中,尿素水溶液在高温 下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与排气中的NOx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 从而降低NOx排放。
接收传感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输 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实现对发动机 的精确控制。
组成
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
通讯接口与诊断功能
通讯接口
实现ECU与其他控制单元或诊断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诊断功能
共轨系统工作原理

共轨系统工作原理
共轨系统是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在柴油发动机中被广泛使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燃油供应:燃油从燃油箱经过燃油泵被送入高压油泵,再由高压油泵产生高压,将燃油送入共轨。
2. 共轨:共轨是一个管道系统,贯穿整个发动机的气缸,供应燃油给喷油嘴。
它和高压油泵通过一条燃油管连通。
3. 压力控制:共轨系统通过压力调节器来控制燃油的压力。
压力调节器根据发动机的工况需求,调节燃油的压力,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满足喷油嘴的工作需求。
4. 喷油嘴:喷油嘴负责将高压的燃油喷射到发动机的气缸中,形成细密的喷雾。
喷油嘴通过电磁阀控制喷油的时机和喷油量,使燃油能够准确地注入到气缸中,以实现更高效的燃烧。
5. 控制系统:共轨系统还配备有电子控制单元(ECU),用于监
测和控制燃油的供应和喷射过程。
ECU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和
驾驶需求,通过传感器获得相关的参数信息,并通过控制开关、电磁阀等装置来调节燃油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实现燃油的精确控制。
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共轨系统可以实现高压喷油、精准喷油以及多次喷射等功能,从而提高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机共轨系统
[来源:本网讯 2006/12/26]
(日)伊藤泶次古田克则
【摘要】虽然柴油机热效率高,但排放法规的强度也在逐年增加。
为此,近年来,具有高度柔性控制的、能进行超高压喷射的共轨系统已逐渐成为主流。
介绍了共轨系统的结构、运行、特性及其主要部件??供油泵和喷油器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前言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热效率高,也就是说在燃油耗方面占有优势,因此在热衷环保的欧洲,柴油车占据汽车总产量的40%。
另一方面,从防止大气污染的观点出发,颗粒(PM)和NOx的排放法规日趋严格,为了应对严格的排放法规,就必须实现燃油的高压喷射化和高度的喷油控制。
本文介绍在近年来可实现超高压喷射且控制自由度高的共轨喷油系统中供油泵和喷油器的
相关技术及其今后的发展动向。
2 共轨系统的构成、运行及特征
图1以日本DENSO公司第二代共轨系统为例示出了系统构成图,图2为系统构成部件的照片。
其主要部件为:供油泵(生成高压燃油)、共轨(蓄积高压燃料)、喷油器(喷射燃油)以及控制这些部件的ECU和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各种传感器。
共轨系统是把在供油泵中生成的高压燃油蓄积在共轨中,然后通过喷油器中的执行器决定喷油开始和结束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图1 共轨系统构成
图2 系统构成部件
共轨系统的第一个特征是可以实现高压喷射而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燃油喷雾可实现微粒化,从而促进燃油和空气的混合。
因此可以实现更完全的燃烧,降低排气中的PM。
为了实现这样的超高压喷射,产生高压的供油泵和蓄压的共轨必不可少。
第二个特征是实现了以往喷油系统不能实现的一个燃烧循环中的多次喷油,也提高了燃烧控制自由度。
第三个特征是由于可以修正喷油量,所以喷油精度高。
因为考虑到燃油耗和降低排放,所以提高喷油器的喷油控制精度很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预喷射的喷油量越小,PM和NOx之间的折衷就越弱,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多次喷射,装有高速执行器的喷油器不可或缺。
3 共轨系统构成部件
以下详细介绍构成上述共轨系统的基本部件:供油泵和喷油器。
3.1 供油泵
如图3的产品发展历史所示,第一代供油泵为卡车用的、以直列式喷油泵为基础的HP0泵,以及乘用车用的、以分配型喷油泵为基础的HP2泵。
乘用车用的HP2泵利用电磁阀实现进油量调整,并采用了在分配型喷油泵上卓有成效的内凸轮。
HP2泵最大压力为145 MPa,而比这更高的压力对传统的内凸轮方式而言已达到极限。
为此,如图4所示,第二代供油泵把柱塞的驱动结构由滚子机构改为平面滑动机构,降低了驱动部分的面压,以实现180 MPa的超高压喷射。
进而,作为对应180 MPa 超高压喷射的另一项技术,在采用上述压力供给机构的同时,在柱塞的滑动面上涂覆陶瓷涂层,进行
0.5/μm的超精密精加工。
在180 MPa的压力下,有必要考虑到材料中μm级的不纯物而优化强度设计。
因而开发了一种只含极少量不纯物的高清洁度材料(图5)。
另外,在高压燃油通道的交叉部位进行电解磨削,以改善R倒角和面的粗糙度,进而提高耐压性。
柴油机共轨系统
图3 供油泵产品发展历史
图4 供油泵概念图
图5 180 Mpa 的高压性能
作为DENSO公司的供油泵系列,有通用高压燃油压送部分的气缸、并将2个气缸对置排列的HP3泵,以及将3个气缸星型配置的HP4泵2种,使用面覆盖了小型发动机到中型货车。
这些泵的特征是在设计上将高压燃油通道和低压燃油通道完全分离,并将高压燃油通道集中于铁制气缸。
通过这项措施,可以在泵壳上使用铝压铸工艺,使HP3泵实现了相同喷射量泵中的最轻质量(3.8 kg)(图6)。
2种泵在进油时都使用了内置的次摆线式输油泵,使用可改变各缸每次进油量的小型线性螺线管式进油面积控制阀来实现燃油的调量。
图6 轻量化设计
图7 喷油器产品发展历史
如上所述,为了实现180 MPa的超高压,就必须融合先进的设计技术、材料技术和先进的加工技术,HP3泵系列集上述技术于一体,其结果是实现了共轨泵中世界领先的高压化。
3.2 喷油器
喷油器的用途是把在供油泵中产生的超高压燃油微粒化,并在最适当的时间将必要量的燃油供给燃烧室。
DENSO公司生产的喷油器产品发展如图7所示。
第一代产品是以最高压力145 MPa和以预喷射/主喷射构成2次喷射为特征的电磁阀式喷油器。
与此相对,第二代产品可对应高达180 MPa 的超高压,并以高响应性执行器实现在很短间隔内完成5次以上的喷油。
现以第二代G2喷油器为例介绍所使用的技术(图8)。
为了确保耐压强度,与供油泵一样,在开发只含极少量不纯物材料的同时,在高压燃油通道的交叉部位利用电解工艺进行R加工,防止了应力集中。
另外,为了降低喷嘴阀座部分的磨损,减小指令活塞的直径,以降低喷嘴关闭时的油压,同时开发特殊的喷嘴阀座形状,将阀座的面压约降低了30%。
图8 喷油器(G2)的设计要点
在性能方面,在执行器上使用电磁阀的同时,对阀的可动部位实行轻量化,并且使用能量损失小的复合软磁性材料,以提高磁性。
其结果是电磁阀的响应速度约达到了第一代产品的2倍。
进而,通过优化油压控制室的容积,提高了与喷油开闭速度相关的油压响应速度。
通过这些改良,实现了4/10 000 s的喷油间隔(一次喷油结束到下次喷油开始的时间),以及在一个燃烧循环内完成5次喷射。
为了应对今后更进一步的高速化要求,现正在开发在执行器上使用压电元件的压电喷油器。
为了提高喷油器喷油量的控制精度,在进行喷嘴流量目标值加工等提高加工精度以提高喷油器个体喷油量调整精度的同时,还开发了通过软件修正个体间喷油量的技术。
将根据执行器的通电时间控制喷油量的喷油器各部件特性输入ECU,可修正和控制与目标喷油量之间的差。
第一代产品是通过修正阻力,在低压、低喷油量和高压、高喷油量2点上实施喷油量修正,第二代产品则采用DENSO 公司开发的QR编码(图9),从低压、低喷油量到高压、高喷油量具有多个修正点,以提高整个领域内的喷油量精度。
特别是可以把预喷射的喷油量精度控制在1±0.5 mm3/循环。
图9 QR 编码实例
4 结语
作为从1995年起采用的卡车用柴油机喷射系统,在日本最初开始生产的共轨系统由于其喷射特性都由电子控制,因此作为低排放、高功率、低燃油耗的柴油机用燃油喷射装置是不可或缺的。
今后要更进一步追求高压喷射化、提高精度和控制自由度、降低成本,为提高柴油机的商品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