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图像题04449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选项A B C D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实验过程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pH的变化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用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时,在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氢气质量的变化A.A B.B C.C D.D【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其pH值会无限接近7,不会低于7,不符合题意;B、一定压强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符合题意;C、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消耗氧气,最终密闭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初始值,不符合题意;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图像横坐标为时间,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故先反应,金属足量,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如图的是选项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稀HCl和Na2SO4BaCl2溶液B Cu和Fe稀HClC稀H2SO4和MgCl2NaOH溶液D NaHCO3和K2SO4稀HCl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象,滴加X到一定量时才有气体或沉淀产生,说明刚开始时X与某种物质反应不产生气体或沉淀。
【详解】A、往稀HCl和Na2SO4混合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沉淀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到一定量,不符合题意;B、往Cu和Fe混合固体滴加稀HCl,铜不与稀HCl反应,铁能与稀HCl反应,产生氢气,气体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到一定量,不符合题意;C、往稀H2SO4和MgCl2滴加NaOH溶液,NaOH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硫酸反应完后,NaOH溶液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沉淀曲线与图示相符合,符合题意;D、往NaHCO3和K2SO4混合液滴加稀HCl,K2SO4溶液不与稀HCl反应,而NaHCO3溶液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到一定量,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图像类试题(共32张PPT)

通法讲解
要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做到“四看”: 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 二看起点(图像的起点); 三看拐点(图像的拐点及终点); 四看趋势(看图像的走向,如上升还是下降等)。 其次根据图像中给定的量变关系,从图像及相对应的文字 中提取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性质、规律等),然后与相 关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迁移、整合,从而综合考虑得出答案。
3.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 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 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考向3 金属与酸反应 (以等价金属Zn、Fe分别与盐酸反应为例)
横坐标表 示反应的 时间
①等质量的金属分别和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 酸反应时,金属均消耗完,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的金属,产生的氢气量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
②若金属过量,酸量不足,则酸完全反应,最 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横坐标表示 金属的质量
子种类及对应原子个数,再据此写出化学式,如①为
C5H8(若分子中含有C、H、O原子,一般按C、H、O的 顺序排列)。
(2)物质分类的判断: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②;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③和④。 在纯净物中,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是单质,如③;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是化合物,如④。 若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则可能是氧化物。
考向3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从微观图中获取的信息: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改变;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
初三化学图象题精选(有详细解答)

学而教育初三化学图象题精选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向一定量的H 2SO 4和MgSO 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将足量MgCO 3和MgO 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时叩3缸属甌羽电 ° 时间由r. .JI f, ;■■1WQNaOH?n?ft4、下列图 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文档3) oMiA •①图煅烧 定质量的石灰石B •②图tC 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 .③图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D .④图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育議S体的|5虽-£0力臥雀坯弄邑水 WLElf *«=1.了£B.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6、下列图 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7、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ABCDz 邮冊岂』脚亠■Z^氧素廣fg固中元的量 1成淀质S生沉的量O- -■g-k..gL:f7液 坤酸rl 盐定俩 一力向定体固 扌八 4 M 量水液 灰溶 kn 3 00 清 C 学丄 2 、认a 量 N 定入 一加 向中烧溶 的2 2 C o HMn 液 有加盛皿 向 杯8、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水的电解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5电解水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 液中滴加稀盐酸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加热高锰酸钾固 体至质量不再减轻向pH=1的硫酸溶液中 逐滴加入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F 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I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向20 C 时NaCI 饱和溶液中加入 KN0 3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下列四个 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o 瘪液人理石冃獗量童铁粕的M EO 时间53WOH 溶液匿量呂m (苣盐JSS ) g淬渝frl总岳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C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11、下列图象 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A .燃烧一定量的红磷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 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 .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 的关系C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 .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关系 13、下列 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瑕罔的耐冏At °是A .在一定量的H 2SO 4和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B .等质量的Zn 和Mg 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 .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 .加热一定量的咼锰酸钾固体C .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反应D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1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和兀稚的盾 17屬"AIA1/1 u 时HJCHtA.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 —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C.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1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ffi末时耶有催化制 无倦化制反应时闾生咸6质里畧气俸的质塑吕全厲盾重IINtOH 质里s生成co:质重百D •等质量形状不同的CaCO 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煅烧石灰石B •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C .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D .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 .图②--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C .图③--向石灰水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D .图④--灼烧碳酸钙初三化学图像题精选答案1、 D 解:A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 后不会改变,故A 错误;B 、 高锰 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 体的总质量减少,所 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 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故B 错误;滝濒用M时间Ebi n :•图①--电解水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2 1 T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C错误;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D正确.故选D .2、解:A、稀硫酸为酸性,其pH值小于7,而图中的起始溶液的pH值大于7,故A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B、硫酸和硫酸镁都能和氢氧化钡生成难溶性的沉淀,所以沉淀起始点为原点,故B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C、图中横坐标为盐酸的质量,而纵坐标为氯化镁的质量,由于氧化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时足量的,根据氯元素的守恒可以知道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时相等,而此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相等,而图中很明显碳酸镁和氧化镁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不等,故C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由于开始即为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为0 ,而当硝酸钠达到饱和时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在发生改变,故D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故选D .3、A错2H2O=2H2+O2 , 可知生成的H2和02质量之比是4:32=1:8B错C+O2=CO2 当氧气不足时,C02减少,CO2+C=2COC错的,高锰酸钾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可以发生分解反应产生O2,所以不能x的坐标不能在0开始D 对的,Zn比铁活泼,产生H2的速率比铁快,且等质量的Zn产生的H2的质量比铁产生的H2的质量小也有人说C是对的:C对,高锰酸钾用完了,产生的O2就是一个定值。
初中必备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 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
B、向含有少量 NaOH 的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
2: 1,质量比不是 2 :1,图像错误;
6. 下列图像与对应变化相符的是
A.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浓硫酸敞口放置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D.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
C、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甲图中的
a 点, pH>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可能已经
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参与了反应,碳酸钠一定还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一定还含有
CO32-
,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硫酸钠 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 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
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完整word)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doc

中考化学 7 大题型轻松搞定题型复习 (一 )图像图表题一、题型简介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 “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解答图像图表题时, 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 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 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 函数图像型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 学知识结合起来, 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 1 (2014 ·南充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电解水B .向 H SO 、MgSO 4混合2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D.向接近饱和的 KNO 3氧水在有无 MnO 2 溶液中加入 KNO 3情况下产生 O 2固体思路点拨: A. 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 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 pH 进行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D. 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 X 、Y 、 Z 、 M 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 X 加入到 Z(NO ) 溶3 2液中, M 加入到 YNO 3 溶液中。
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PH表示酸碱度)()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右图的是()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P H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1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在同一温度下,A和B能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理由。
初三化学图像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图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铁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以上都是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氧气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碳B. 氧C. 钠D. 硫5.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2H2 + O2 → 2H2OD. 2H2O + CO2 → H2CO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7. 根据化学方程式,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8.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9. 根据化学方程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0. 根据化学方程式,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
12. 请简述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若反应中消耗了4克氢气,求生成水的质量。
14. 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CaO + CO2,若反应中生成了8克氧化钙,求反应中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C5. A二、填空题6. 四氧化三铁7. 2H2O → 2H2↑ + O2↑8. 碱金属9. Fe + 2HCl → FeCl2 + H2↑10. CaCO3 → CaO + CO2↑三、简答题11.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在于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docx

专题复习三:图像题障碍:横纵坐标中量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思路、方法:反应(可写出反应原理),分析两量之间的关系,起点、变化趋势 一类题的解题方法、规律:针对一个反应分析;针对一个图像分析(08年)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10年)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 轴表示加入溶液y咛()3.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BCD生股cT质量.怫化剂 /无催化剂反应时间治液t加入NaOJW 质量)加入硝酸钾质扯气体盾量龟' A1 稀酸酸质量/g用等质量、等浓度 的双氧水制取氧 气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某温度下,向一定 量不饱和硝酸钾 溶液中加人硝酸 钾晶体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 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 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 量)4.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 C DpH j:稀绒酸质量/g4秫酸何质量/gO 时间/S9磕酸铜溶液笊量/g向一定量NaOH 溶液中加入稀 H 2SO 4定温下,向不饱 和硝酸钾溶液中 加入硝酸钾 用酒精灯加热一 定量KMnO 4固 体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 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 铜溶液选项横坐标纵坐标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产生氢气的体积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 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产生气体的质量 C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 溶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食盐晶体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加热局镐酸钾固体 至质量不再减轻 向pH=l 的硫酸 溶液中逐滴加入 pH = 13的氢氧化 钠溶液某温度下,向一定 量的水中持续加 入食盐并不断搅 拌 通过实验绘制得到 的溶解度曲线ABCD)1.下表中的选项不符合右图所示曲线的是)2.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m (食盐质量)/g巧溶质质量分数)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6勺是ABCD1x 生成气体质?g t 时间/sZnS()4 质量 分数C二稀硫酸质量4n ■ ~加然时间/min安化钠的质量/g稀盐酸的质量/《电解水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 入过量稀硫酸 加热一定量高镒酸 钾固体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7.已知反应CaC12 + Na 2CO 3 =CaCO 3 J<+2NaCl o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 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题”专题复习【归纳题型解法】类型一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类【方法技巧】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一般有几种方式:(1)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等浓度的同一种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此类题的突破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轴中斜线的斜率越大;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跟足量的稀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与化合价成正比[即m (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2)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不同金属的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轴中斜线的斜率越大,相同质量的酸分别跟足量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3)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里不断加入等浓度的的同一种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酸的质量关系,应该分成2个过程,一开始就是金属过量,酸不足,产生的氢气相等,线重合;最后酸过量,金属反应完,产生的氢气=m (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必须要分清楚就是哪一种情况,这就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1】 等质量的X 、Y 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 )A 、t 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 >YB 、t 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C 、t 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D 、t 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 >Y【典例2】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镁粉,以下图像正确的就是()A B C D类型二 酸、碱、盐综合反应图像类【方法技巧】 该类型的图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只要瞧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关注起点、转折点(拐点)、终点以及变化趋势,即可逐一突破。
值得注意的就是往混合物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液,发生2个反应的图像问题,有时候需要反应一段时间才出现纵坐标表示的物质,原因在于物质的共存问题,如在酸存在时,碱优先与酸反应,与酸反应完后再相应的盐反应,解题时必须注意。
【典例3】(2014•江西)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就是()A B C D 【典例4】(原创)下列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图像符合相应叙述的就是( )【方法技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题可以从点、线、面与交点四方面来理解:(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就是降温结晶)。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均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与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与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与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与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就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就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就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典例5】(2014•黄冈)下图就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就是 ( ) A.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就是a>b>c B.t 2 ℃时,将50 g a 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 的饱与溶液 (a 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降温至t 1 ℃时,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就是b >a=cD.将c 的饱与溶液变为不饱与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类型四 溶质质量分数图像类【方法技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依据就是m(溶质)/m(溶液),通过判断计算公式中的量变化来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则可,但就是很多题目把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曲线结合,尤其就是考查改变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原液——变温——没有晶体析出(没有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原液——变温——析出晶体(没有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原饱与溶液——恒温蒸发——析出晶体(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t ℃时的甲、乙饱与溶液【方法技巧】 关于溶液的pH,考查的内容主要就是加水稀释,加入溶质或发生中与反应后的变化情况,解题的突破口往往瞧拐点与pH=7的关系。
例如往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 不可能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7;往酸中加入碱液,发生中与反应时,溶液pH 会从小于7渐变到接近7,然后突变成大于7,然后无限接近加入的碱液的pH 。
另外碱加水稀释或碱加入酸液反应,反之。
【典例7】(原创)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就是( )A B CD【典例8】(2014•贺州)如图就是稀HCl 与NaOH 溶液反应的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就是( )A.该反应就是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B.a g 就是指加入NaOH 溶液的质量C.A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 、NaClD.B 点表示稀盐酸与加入的NaOH 溶液质量一定相同类型六 质量守恒定律图像类【方法技巧】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图像主要就是关于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变化情况与微观粒子的种类、个数、质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也不变,另外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结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不会再改变,注意:过量的反应物一定有剩余,但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典例9】(原创)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
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就是( )A B C D专题能力提升类型一金属与酸反应图像类1、(2014•茂名)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就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A.放出H2的质量就是A>B>CB.金属活动性顺序A>B>C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A>B>CD.反应速率最大的就是A2、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就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与镁一样多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类型二酸、碱、盐综合反应图像类3、(2013·连云港)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与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4、(2014•潍坊)某溶液含有Cu(NO3)2与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5、(2013•北京)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就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类型三溶解度图像类6、(2014•乐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A、t1℃时,甲与乙的饱与溶液的质量分数均就是30%B、t2℃时,甲与乙的饱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从t1℃至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30 g甲、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2013•佛山)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钠与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7(填“<”、“=”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g。
(3)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4)40℃时,碳酸钠与氯化钠均饱与的混合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主要物质就是(填化学式)。
(5)为检验(4)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稀____(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8.(2013•广东)右下图就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o 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A B(填“>”、“<”或“=”,下同)。
(2)将t3o C的A、B两种物质的饱与溶液各200 g,降温至t1o 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就是A B。
(3)t2o C时,100 g水中溶解50 g A刚好饱与,那么50 g水中溶解g B也刚好达饱与。
类型四溶质质量分数图像类9、(2014•江西)右图就是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就是( )A、X >Y>ZB、Y>Z>XC、Z>Y>XD、X=Y>Z10、将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符合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示意图就是()A B C D类型五溶液pH变化图像类11、将NaOH溶液用足量水稀释,如图所示pH变化曲线正确的就是()A B C D12、在Na 2CO 3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pH 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A B C D类型六 质量守恒定律图像类13.(2013•莱芜)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
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生成MgO 的质量:m 2 g B.参加反应的Mg 的质量:m 1 g C.参加反应的O 2的质量:(m 2-m 1)gD.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m 1/(m 2-m 1)=3/415、(2013•雅安)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