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汽轮机变工况特性1

合集下载

汽轮机的变工况

汽轮机的变工况

* Gcr1 p01 * Gcr p0
二、缩放喷管的变工况 设计背压p1:保持蒸汽在斜切部分不膨胀 的最低背压。 特征背压p1a:喷嘴喉部保持临界状态的 最高背压。 极限背压p1d:在斜切部分膨胀达到极限 时对应的压力。
膨胀度
图3-5 速度系数随压力比的变化曲线
第二节
级与级组的变工况
亚临界工况下,按弗留格尔公式计算。末级p0
沿双曲线变化。
倒数第三级之前的各级pg1<<p01 ,pz <<p0
2 p01 p z21 T0 G1 G p02 p z2 T01
=
p z1 2 p 1 ( ) p01 T0 p z 2 T01 2 p0 1 ( ) p0
1 m1 1 m

前提条件: 亚临界工况下比容变化较小;
近似计算中,对上式近似假定: (1)工况变动时,反动级的反动度基本不变,冲
动级的速比变化不大时,反动度的变化较小, (2)亚临界级的较大
m m1 m 0 p2
p0
p 较大, 0 p2 较小,
忽略大根号内分子、分母的第二项。
四、压力与流量关系式的应用
1. 应用条件
1) 通汽面积不变;
若因结垢或腐蚀等使变工况下通汽面积有了改 变,应进行修正。即:
Gc1 p 01 Gc p0 T0 T01
G1 G
2 2 p01 p g1 2 2 p0 p g
T0 T01
A1 a A
——面积变化之比。
对于调节级,只有当第一调节汽门开大或关小
§3.1 喷嘴的变工况特性 分析:喷嘴前后参数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激波:缩放喷嘴背压逐渐高于设计值时,将先 再喷嘴出口处,后在喷嘴段渐放段内产生冲波,超 音速汽流经过冲波,流速大大降低,损失很大,

汽轮机原理-5-2变工况下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汽轮机原理-5-2变工况下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第二节 变工况下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4. 背压式汽轮机,各级焓降与流量的关系
1)背压式汽轮机的比焓降随着流量 的变化而变化。当流量G1增大,ht增大; 反之,流量减小,ht减小; 级前p0越高的级,流量变化对该级 的焓降影响越小;
2)当流量在设计值附近变化时, 可认为各中间级焓降不变,或变 化很小; 3) 当流量变化较大时,各级焓降 都要变化,并且最后一、二级变 化最大。
6
第二节 变工况下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一. 工况变动时各级比焓降的变化规律 (三) 末级比焓降的变化特性
当工况变动时,通过级的流量与级前压力成正比,即:
G1 G
p01 p0

p21 p2

所以:
p2 p0

p21 p01
分析:
(1)若T01 T0,则ht1 ht;
END 14 9
第二节 变工况下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一. 工况变动时各级比焓降的变化规律
设计工况下,汽轮机的效率最高,变动工况效率降低,负荷变化越大,效率 降低越多;
对于喷嘴调节的凝汽式汽轮机,效率的降低主要发生在调节级和末级;
当流量增加时,调节级焓降减小,末级焓降增加,各中间级焓降近乎不变; 当流量减小时,调节级焓降增大,末级焓降减小,各中间级焓降近乎不变;
z不变,则压差p 减小,末级焓降
ht ht
增加; 减小。
因此: 在工况变动时,末级焓降、效率、反动度、功率都要变化。
8
第二节 变工况下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一. 工况变动时各级比焓降的变化规律
(四) 调节级的变工况特性
1.在工况变动时,汽轮机调节级前的压力几乎不变或变化很小,而其级后 压力与流量成正比; 2.当流量增加时,调节级后压力上升,而级前压力不变,则压差减小,调 节级焓降减少; 3.当流量减小时,调节级后压力降低,而级前压力不变,则压差增大,调 节级焓降增加。

汽轮机变工况

汽轮机变工况
7
一、级内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1、级内为临界工况 定义:级内喷嘴叶栅或动叶栅两者之一的流速达到或超过临界速度
(1)级内喷嘴达到临界(变工况前后)
Gc1 Gc
p001 p00
T00 T001
p01 p0
T0 不考虑初温变化 T01
(2)级内动叶达到临界(变工况前后)
p
0 01
p
0 0

p 01 p0
Gc1 Gc
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动工况特性
1
引言
设计工况:汽轮机按一定的热力参数、转速和功率设计,对应
设计参数的工况
(经济工况)
变工况:偏离设计工况的运行工况
1. 外界负荷变化; 2. 季节环境变化,如循环水进口温度变化; 3. 锅炉运行参数的变化,如主汽温度、压力、再热汽温等波动; 4. 汽轮机本体、辅机设备缺陷,如通流部分磨损、结垢、断叶,凝汽器泄漏。
p421 p42
结论:若级组中某一级 始终处于临界状态,则 级组流量与该级组所有 各级级前压力成正比。
即:p 4 1 p 2 1 Gc1p41 T0 p21 To p01 T0
p4 p2
Gc p4 T01 p2 T01 p0 T01
不考虑温度变化 Gc1 p41 p21 p01 Gc p4 p2 p0
p01
0
G1 G
p021 pg21 p02 pg2
p021
1
pg1 p01
2
p01
p02
1
pg p0
2
p0
p0
级组
pg
结论:1)凝汽式汽轮机各级(除最后一、二级外),无论是否发生
临界,其流量均与级前压力成正比。
2)对于最后几级,由于 p 0 , p 01 相对较低,

第五章§4凝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第五章§4凝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p H t RT0 z p0 p0
k 1 k
p 1 p0 v0 z p0 p0
k 1 k
1 p0
k 1 Pi p0 v0 pz k p0 1 H t Pi p 0 p0
k
H t T0
近似认为初温升高20℃ ~30℃ ,效率约升高1% i 1
t0
Pi Pi t0 t0
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20 30
%
cp Pi 1 1 t0 Pi T0 h0 h fw 2000 3000 i
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Institute of Thermal Science and Power Systems

二、初温t0变化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 (初压、背压不变)
认为锅炉吸热量不变
Q D h0 h fw / 3.6 Pi DH t ri QH t ri 3.6 h0 h fw
q q n —热耗率修正系数。 qt qn q 1 qn q q q q q q q q n q n p 0 q n to q n pr q n tr q n tfw q n pc qt q n q
透平机械原理
第五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盛德仁 教授
E-mail: shengdr@
联系电话:0571-87951492,13906534086
§6、凝汽式汽轮机工况图
汽轮机工况图: 汽轮发电机组的功率与汽耗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汽轮发电机组的工 况图,也称汽耗线。通过汽轮机变工况计算或汽轮机热力试验确定。 一、节流配汽凝汽式汽轮机工况图 汽轮机功率(发电机出线端) D0 H t r ,el

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

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
(1)节流调节的结构较简单、制造成本低;
(2)工况变动时,各级焓降(除最末级外)变 化不大,故各级前的温度变化很小,从而减小了 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变形与热应力,提高了机 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机动性;
(3)在部分负荷下由于节流损失,机组经 济性下降。
节流调节的应用:节流调节一般用在小机 组以及承担基本负荷的大型机组上。
D D
ri
从图中可见,调节级效率曲线具有明显的 波折状。这是因为阀全开时,节流损失小,效率 较高。在其它工况下,通过部分开启阀的汽流受 到较大的节流,使效率下降。
3.喷嘴调节的特点:
(1)喷嘴调节的结构较复杂、制造成 本高;
(2)工况变动时,调节级汽室温度变 化大,从而增加了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 变形与热应力,限制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和机动性;
第二组喷嘴将从非临界状态过渡到临界状态。
在喷嘴达临界之前,喷嘴压力比随流量的增 加而减小,喷嘴达临界后压力比则保持不变。
图3--17 调节级变工况曲线
第三调节阀开启过程中: 第三组喷嘴中一直达不到临界状态;喷嘴压力比随
流量的增大而减小。 第四调节阀开启过程中: 第四调节阀为过负荷阀,第四组喷嘴的变工况特
1.调节级的变工况分析
第一调节阀开启过程中:
阀后压力(即喷嘴前压力)与流量成正比,当 阀门全开时, 达最大。
焓降的变化:由于压力比保持不变,所以焓 降也保持不变。但随着第二、第三调节阀的开启, 焓降将逐渐减小。
调节级后压力一直小于临界压力,故通过该 组喷嘴的流量为临界流量。
第二调节阀开启过程中:
第三节 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 节级变工况
汽轮机的功率方程 汽轮机常用的调节方式:
Pel
DH trim g
3600

汽轮机在变工况下工作

汽轮机在变工况下工作

d1 tan( )
26
2、喷嘴调节凝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1)工况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喷嘴调节汽轮机的效率曲线呈波折形, 所以汽耗率和电效率曲线也呈波折形。试验证明,汽耗量与功率的关系 近似为一直线(ABC)。其中B点对应额定负荷,BC为过负荷。
27
(2)汽耗特性方程: 当功率小于经济功率时,
分析:式(3-28)符合调节级的各项假设,μi具有通用性
式(3-29)中μi取决于不同工况下级内反动度
17
三、滑压调节
1,滑压调节:
定义:汽轮机所有调节阀全开,随负荷的改变,调整锅炉燃烧量和给水 量,改变锅炉出口蒸汽压力(汽温不变),以适应汽轮机负荷的变化。
峰谷差问题;电网调峰:抽水蓄能,火电。 而火电调峰办法: (1)低负荷运行; (2)两班制启停。
如“2-4”,因为喷嘴相通。
7
(2)阀2的临界压力:pcIIr / p0 如 r-s-b 所示;
(3)喷嘴组2 后的压力p2 / p0如 2-s-7 所示;
其中,点s之前, p2> pcr ,流量为亚临界, 点s之后,p2 < pcr ,流量为临界。
(4)通过喷嘴组的流量:如BB’C’D’所示。
10
D 3600 Pel 3600 Pi
Htriaxg Htri
而汽轮机的功率可分为两部分
m
Pe Pi
Pi
Pm
Pi
1 Pm
Pi
g
Pel Pe
Pi Pe Pm=Pel g Pm
(3-30)
24
而汽轮机的内效率ri 等于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内效率ri 与节流效率th 的乘积, 式(3-30)可写成:
Gi 0.648Ani1

汽轮机的变工况

汽轮机的变工况
5)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给水的压力和流量同时降低,所以与定 压相比,能耗明显降低。
二、缺点:
1)负荷变动时,汽包内压力和温度随着变化,汽包的应力问题 比定压运行严重,成为限制机组负荷变动速度的主要因素 2)机组负荷变动,是靠锅炉调整燃烧和给水进行的,而锅炉是 热惯性大的设备,所以,负荷响应的速度慢 3)低负荷时降低了主蒸汽压力,从而降低了机组的循环热效率
G01 G0
p021
p
2 g1
T0
p02 pg2 T01
G01、P01、T01 、Pg1 变工况下级组流量、初压、初温、背压 G0、P0、T0、Pg1 设计工况下级组流量、初压、初温、背压
若不考虑温度变化(滑压运行):
G01 G0
p021 pg21
p02
p
2 g
1.级组的临界工况
• 某级处于临界状态,或者级后压力很低:
一、与定压运行相比,滑压运行的效益主要表现在: 1)由于压力随负荷降低,蒸汽的比热减小,过热热减小。所以 过热蒸汽温度在较宽的负荷范围内都维持了稳定(例如:在40100%MCR内可维持额定温度); 2)由于汽轮机节流损失小,高压缸排汽温度稳定(亚临界机组, 负荷从100%降低到50%MCR,高缸排汽温度只降低了60度左右, 所以再热气温也容易维持稳定);
变工况
汽轮机的设计值:效率最高
设计工况:经济工况
设计功率:经济功率
运行中参数不可能始终保持设计值→变工况→汽机热力 过程变化(流量、压力、温度、比焓降、效率等)、零 部件受力变化、热应力/热膨胀/热变形情况变化 典型变工况:启动、停机、故障
一、级组的变工况
一、定压运行与滑压运行
定压运行:汽轮机在不同工况运行时,依靠改变调节汽门的开 度来改变级组的功率。而汽轮机前的新奇压力和新汽温度维持 不变。(汽机主调锅炉跟随,汽轮机通过改变调门位置改变电 负荷,锅炉维持主蒸汽压力——炉跟机)

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第一节 喷嘴的变工况特性

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第一节  喷嘴的变工况特性

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汽轮机的热力设计就是在已经确定初终参数、功率和转速的条件下,计算和确定蒸汽流量,级数,各级尺寸、参数和效率,得出各级和全机的热力过程线等。

汽轮机在设计参数下运行称为汽轮机的设计工况。

由于汽轮机各级的主要尺寸基本上是按照设计工况的要求确定的,所以一般在设计工况下汽轮机的内效率达最高值,因此设计工况也称为经济工况。

汽轮机运行时所发出的功率,将根据外界的需要而变化,汽轮机的初终参数和转速也有可能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的蒸汽流量和各级参数、效率等变化。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参数的条件下运行,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汽轮机工况变动时,各级蒸汽流量、压力、温度、比焓降和效率等都可能发生变化,零、部件的受力、热膨胀和热变形也都有可能变化。

为了保证汽轮机安全、经济地运行,就必须弄清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电站汽轮机是固定转速汽轮机,限于篇幅,这里仅讨论等转速汽轮机的变工况。

主要讨论蒸汽流量变化和初终参数变化时的变工况,其中也就包含了功率变化问题。

汽轮机变工况是以级的交工况和喷嘲、动叶的变工况为基础的,因此,必须首先介绍喷嘴、动叶的变工况。

第一节 喷嘴的变工况特性缩放嘴嘴的交工况已由流体力学介绍道了,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缩放喷嘴背压逐渐高于设计值时,将先在喷嘴出口处,后在喷嘴渐放段内产生冲波(或称激波)。

超音速汽流经过冲波,流速大为降低,损失很大。

所以,缩放喷嘴处于背压高于设计值的工况下运行时效率很低。

缩放喷嘴的速度系数ϕ与压比n ε、膨胀度f 的关系如图3.1.1所示。

膨胀度cn A Af =,表示缩放喷嘴出口而积n A ,与喉部临界截面而积c A 之比。

每条曲线上ϕ最高的点(图示a,b,c,d)是该缩放喷嘴的设计工况点。

由图可见,缩放喷嘴设计压比n ε越小,膨胀度f 越大,而f 越大的缩放喷嘴在实际压比1n ε增大时,ϕ降得越多,因而喷嘴效率也降得越多。

渐缩喷嘴背压高于设计值时不会出现冲波,速度系数ϕ仍然较高,如图3.1.1中最上面一根虚线所示,因而变工况效率仍然较高,仅在n ε小于临界压比时,ϕ与效率才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背压式汽轮机
1,如果背压式汽轮机最后一级达临界,则各级前的压力与流量成正比。其
焓降、效率、反动度、功率的变化规律和凝汽式汽轮机各中间级一样。
2,但是,背压式汽轮机的末级一般不会达临界,其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应按
弗留格尔公式进行计算
G1 a G
p021 pz21 p02 pz2
推导得:
pp020211pp0z22G G12ppz012
G
p02 pg2 T1
不考虑温度变化: G1 G
p021
p
2 g1
p02 pg2
弗留格尔公式
给出了亚临界工况下,级组流量与压力的关系。
初压不变时:流量与背压为椭圆关系;
背压不变时:流量与初压为双曲线关系。
三、各级的p0-G曲线
结论: 对于凝汽式汽轮机, 若所取级数较多时, 弗留格尔公式可用下 式近似:
上式表明,当背压不变时,背压式汽轮机各级前压力与流量的关系按双曲线 规律变化。离末级越远,越近于直线。
从图上分析:
1,对于背压式汽轮机的前几级,当工况偏离设计值不远时,级前压力与流量 的关系近于直 线; 2,当流量在设计值附近变化时,可认为各中间级焓降不变,或变化很小; 3,当流量变化较大时,各级焓降都要变化,并且最后一、二级变化最大。
k 1
kp0*
0*
k
2
1
k 1
An
cr
An
k 1
2 k 1 k1 k 1 2
2
k 1
k 1d
k 1d
上式近似于椭圆曲线,则
An
cr
An
1
1d cr 1 cr
2
p1d p1 p0*时,流量与压力为的椭关圆系方程,即
d
G
Gcr
2
1
p1 p1d p0* p1d
11n1d1d
2
B
pc p1 p1=p0
C p
二、渐缩喷嘴前后参数都变化时的流量变化
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喷嘴均为临界工况
Gc1 p001 T00 p01 T0 Gc p00 T001 p0 T01
忽略温度变化:
Gc1 Gc
p001 p00
p01 p0
结论:
1、不同工况下喷嘴临界流量正比于滞止初压或初压,反比 与喷嘴前滞止热力学温度或热力学温度平方根。
背压式汽轮机除调节级比焓降变化外,最后几级的比焓降也 发生变化,负荷变化越大,则受影响的级数越多。
级的反动度变化规律
固定转速汽轮机反动度变化主要由级的比焓降变 化引起;
级的比焓降减小,即速比xa增大时,反动度增大; 级的比焓降增大,即速比xa减小时,反动度减小;
设计反动度较小的级,比焓降变化时,反动度变 化较大;反之,变化较小;反动级的反动度基本 不变;
一、渐缩喷嘴初压不变时背压与流量的关系
其初压及出口面积不变时,通过喷嘴的流量为:
n c时GnAn
2k p00 k1v00
nk2
nkk1
nc时GGc 0.64A 8n p00/v00
将BC段用椭圆曲线近似
G
G Gc
2
p1
p
0 0
pc pc
2
1
2
G
Gc
1
n c 1c
Gcr A G1
二、级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几个概念 级组:一些流量相等,通流面积不随工况而变化(或变化 程度相同)的依次串联排列的若干级的组合; 亚临界级组:级组各级的汽流速度均小于临界速度的级组; 临界工况级组:级组内至少有一列叶栅的出口速度达到或 超过临界速度; 级组临界压比:临界工况机组中某一级(一般是最末级) 的喷嘴或动叶)流速刚达到临界速度时,级组前后压比称 为~。
1、当初压不变时
G 0 .64d8 A ncr
p 0 *
* 0
2、初终参数同时改变时
G1
d1
p
* 01
T
* 0
G
1
p
* 0
T
* 01
p1 在 0 ~ p1d 时, d 1 d 1
G1
G cr 1
p
* 01
T
* 0
G
G cr
p
* 0
T
* 01
第三节、级与级组的变工况特性
级内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级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各级的p0-G曲线 压力与流量关系式的应用 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变化规律 撞击损失
变工况后
ht1kk 1p0v10 1 1 p p0 21 1 kk 1 kk 1R0T 1(p p0 2)1 1kk 1
一,凝汽式汽轮机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知,当工况变动时,通过级的流量与级前压力成
正比,即
G1 p01 p21 G p0 p2
所以
p 2 p 21 p 0 p 01
G 1 p 01 G p0
凝汽式汽轮机末级p0-G关系
四、压力与流量关系的应用
应用条件
工况变动前后通流面积不变; 级组内各级流量相同;
G1 a G
p021 pz21 p02 pz2
G1 a p01 G p0
流过级组内各级蒸汽应是均质流;
弗留格尔公式适用于具有无穷多级的级组,但一般只要级数 多于4-5级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 i
——通流部分的相对内效率;
th ——调节阀的节流效率,为部分开启和全
开时理想焓降之比。
三、喷嘴配汽
1、定义: 这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调节方式。每一个调节阀控制
一组喷嘴组。中小型机组一般有3-7个调节阀,大型机组 一般有4个调节阀。
在这种调节方式中,机组运行时,只有一组喷嘴的蒸 汽受到节流作用,节流损失小。第四调节阀一般是在过负 荷时(或者在初参数降低而要求发额定负荷时)才使用。
凝汽式汽轮机末级(临界工况),流量不变,pc 降低,反动度增大;pc 升高,反动度减小。
六、撞击损失
撞击损失
设计工况下,汽流进入动叶栅相对运动方向角与动叶几何进 口角应一致;
变工况时,当比焓降变化,二者不再一致,使汽流进入动叶 的相对运动方向改变,从而使动叶附面层厚度改变,叶型 损失增加,这一增加损失称为撞击损失。
配汽机构:汽轮机通流部分是按经济功率设计 的,设计中,外界负荷不断改变,为保证机组 出力与用户所需功率相适应,需利用配汽机构 改变机组的出力;
配汽方式:根据改变对象(流量或理想比焓降) 不同,配汽方式有节流配汽、喷嘴配汽、旁通 配汽等。
二、节流配汽(调节)
1、节流调节定义:这种调节方式就是用一个 (或两个)调节阀对进入汽轮机的全部进汽量 D0进行调节。当功率增加时,开大调节阀的开 度(L)。在额定工况下,全开(L=1)。当 功率减小时,关小调节阀的开度(L),进入 汽轮机的全部进汽量都受到节流作用。当机组 功率变化时,流量和焓降都要变化。
结论:
凝汽式汽轮机初压、背压均与流量成正比的非调节级, 流量变化时级的理想比焓降基本不变;
对凝汽式汽轮机的末级,GGcmin 处,虽p0正比于
G,但背压pc不与G成正比,若pc不变,则流量增大, 比焓降增大;反之,流量减小,比焓降减小;
对凝汽式汽轮机的末级,GGcmin 处,虽p0与G的
关系为双曲线关系,流量下降时,比焓降减得稍慢。
一、级内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级内为临界工况
级内的喷嘴或动叶栅两者之一的流速达到或超过临界速度。
Gc1 Gc
p001 p00
T00 T001
p01 p0
T0 T01
结论:级处于临界工况时,级的流量与滞止初压或初 压成正比,与滞止初温或初温的平方根成反比;不考 虑温度变化时,流量只于滞止初压或初压成正比。
用于运行分析
监视汽轮机通流部分运行是否正常;
可以推算不同流量(功率)时各级的压差和比焓降,从而计 算出相应的功率、效率及零部件的受力情况,也可以由压力 推算出通过各级的流量。
五、级的比焓降和反动度变化规律
k1
ca
2ht*
k2k1p0*v0*1
p2 p0*
k
变工况前
ht kk 1p0v01p p0 2kk 1kk 1R0T 1(p p0 2)kk 1
h0D DDhi D D hi
i h h t i h 0 h t h 2 D D D h h i t D D h h i t D D D i D D i
四、调节级压力与流量关系
简化的调节级的压力与流量关系
1、级后温度的影响 2、反动度的影响
3、调节汽门重叠度的影响 4、主/调节汽门节流损失的影响
级内为亚临界工况
级内喷嘴和动叶出口汽流 速度均小于临界速度的工况。
G1 G
p021p221 p02 p22
T0 T01
忽略温度变化: G1 G
p021 p221 p02 p22
说明: (1)级内未达到临界时,通过级的流量不仅与初参 数有关,还与终参数有关; (2)流量偏离设计值越小,误差越小。
2、节流调节热力过程线
3、节流调节的效率
蒸汽经节流之后,焓值不变压力降低(
p
' 0

到 p"0 ),节流后的内效率为:
i( h h im m t )aa '' c c(( h him m t ))a a'''' c c ( h h m tm t )aa '' c c i'•th
式中,
上式表明,当工况变动时,凝汽式汽轮机各中间级前后压力比不变。这样, 代入式焓降表达式后,级的理想焓降不变。当然,级的速度比和级效率也不 变。
而级的内功率为: Ni Ghti = B•G
这就说明:在计算汽轮机各中间级的变动工况时,不需要逐级进行详细计算, 只需求得各级前的压力,然后将热力过程曲线平移即可。而调节级和末级的 变动工况,则要进行详细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