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测试题

合集下载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为:②车柔以为轮以为: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足: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⑩用心一也一:4.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因特定环境的需要,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生成与原有意义相关联的另一种意义,这种此法现象被称为词类活用,如《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奇”和“宾客”原本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这里均为意动用法,分别理解为“觉得(他)很奇异”“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

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含活用词的`语句活用情况含义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不戚戚于贫贱()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冰,水为之()车柔以为轮()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锲而不舍()蟹六跪而二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而儿醒,大啼()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声非加疾也()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必为有窃疾矣()假舆马者()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而绝江河()满坐宾客……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佛印绝类弥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君子生非异也()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7.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从形式上说,同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相同,但含义却大不一样,对于这种词法现象,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在人的学习道路上,劝学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它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和答案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提供一套劝学测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发现。

C. 麦当劳是一家中餐连锁店。

D. 香蕉是一种动物。

答案:B. 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发现。

2. 下列哪个选项是关于心理学的?A. 水是由氧和氢构成的。

B. 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C. 学习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D. 地球绕太阳运动。

答案:C. 学习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3. 下列哪个选项是关于人体健康的?A. 长时间的工作对身体无害。

B.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C. 熬夜对大脑功能有积极影响。

D. 不吃早餐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B.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题根据给出的陈述选择“正确”或“错误”。

1. 学习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过程,不仅限于学校内的知识。

答案:正确2.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好成绩。

答案:错误3. 动手实践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应用是不够的。

答案:正确第三部分:填空题根据题目意思填入合适的单词或短语。

1. 学习的基础是________。

答案:阅读2. 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是取得好成绩的________。

答案:关键3.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保持身体和________的健康。

答案:心理第四部分:解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案: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类型。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音乐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逻辑推理方面较弱。

2. 学习如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请列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学习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和理财,来巩固数学知识。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师说》测试练习一、基础选择题(85分,每小题5分)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如土石何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也,道相似也..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C.吾从而..贤于弟子..师之 D.师不必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8.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A.吾从而师.之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师.道也D.犹且从师.而问焉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②彼童子之.师的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B.②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D.②和④相同1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劝学》习题

《劝学》习题

劝学(练习测试)一、填空1.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4.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5.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

6.课文标题是“劝学”,文章开篇即揭示了中心论点:,意思是说:。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二、区别下边各句子里加黑的词的用法。

(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见者远无可寄托者(3)(而)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致千里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者“的地方”、“……的事物”的意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表判断,助词。

3)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以不译出来;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可译作“地(d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于是”。

三、选择词义。

1.“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强、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点。

试确定下面句中的“疾”字该选用哪一个义项,在后面()里标明号码。

劝学》测试题

劝学》测试题

劝学》测试题劝学》测试题(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一、自我检测(18分)1.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

2.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4.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名式相同的一项是: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请你练一练(14分)1.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09山东)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得意。

(09安徽、10浙江)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07山东)4.XXX跪而二螯。

(11四川)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上海)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上海)三、名句填空(20分)1.故木受绳则直,XXX则利。

人非生而知之,_______。

_______。

(07川、10陕苏、12北京安徽)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_______。

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XXX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

_______。

(09全国2、09山东)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06北京、11沪)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致千里;假舆马者,非能行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者,方能致远。

(08全国、08天津)5)积善成德,日积月累,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方能成就大事。

(10皖、11福建、12山东)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09天津、10闽)7)非能水也,能登舟而过之;非能山也,能涉山而行之。

君子生非异也,能假于物而成其事。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三国时期
答案:D
2. 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周瑜
答案:D
3. 孙权劝学时,周瑜担任的官职是什么?
A. 丞相
B. 太尉
C. 都督
D. 将军
答案:C
二、填空题
4.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对周瑜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现在______,不可不学习。

答案:当权
5.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认为学习可以______。

答案:增长才干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孙权是东吴的君主,他看到
周瑜虽然有军事才能,但文化知识不足,于是劝周瑜要多学习,以增
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7. 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会做出更大的
贡献。

四、论述题
8. 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谈谈你对“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都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

这与“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相吻合,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终身的追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

高一语文上册《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劝学》练习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C)A.常备不懈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E.求全责备2.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C)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锲而不舍,朽木不折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⑤黑质而白章⑥吾恂恂而起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

备选答案:A.数词表示名量。

B.数词表示动量。

C.形容词,专一。

(1)骐骥一跃( B )(2)不能十步( A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4)蟹六跪而二螯( A )4.这段文言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答:比喻、对比。

5.把这段文言文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示),归纳每层的大意,并把第三层的译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一层大意:第二层大意:第三层大意:翻译第三层:解析:分三层……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第一层大意:学习要长期逐渐积累。

第二层大意:学习要持之以恒。

第三层大意:学习要专心致志。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吃上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6.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B)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今义指:B.用心一也古义指:今义指:解析:A蟹钳;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B因为用心;集中注意力或居心8.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B)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 韩愈《师说》 中“是 故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这句话与荀子 《劝学 》中的 “ , ,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是: , ,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 的句子是: , , , , 。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 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 句子是: ,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 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 “师”,有其独特含义, 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 用一高考理解性默写 高中部分( 14 篇)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3)金就砺则利。 【 】古:
今:
e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古:
今:
m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古:
今:
so 五、一词多义
r 1.绝:
fo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d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o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o (4)以为妙绝(

g (5)佛印绝(
fo 又善用比喻。
od 孙 权 劝 学
go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re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a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ing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06 北京、11 沪)
(4)登高而招,_______ 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 ___,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________
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
______,而绝江河。_____

(3) 非复吴下阿蒙

(4) 刮目相待

6.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be 1.《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体史书由 朝 主持编纂,这
ir 部书书名的意思是
the 2.用原文填空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
,而吕蒙开始却以
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
in 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

gs (2) 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thin (3) 出自本文两个成语是
thin 七、文学常识
e 荀子,名 ,
(朝代)赵国人。我国古代的 家、 家,是先秦 家最后
m 的代表。他提出“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主张“ 论”。
so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
r 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成排比,
三、名句填空(20 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 ____ ,__________ __ 。(07 川、10 陕苏、
12 北京 安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9 全国 2 、09 山东)
All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名式相同的一项是:( )
an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e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tim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ll 3.文段可以分两层,用“//”在文中划开。
A 4.指出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并翻译句子。
d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e an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tim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at a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ing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y one th 3
(2) 见往事耳
t a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y one thing 二、 请你练一练(高考链接)(14 分)
假舆马者(09 山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09 安徽、10 浙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7 山东) 蟹六跪而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11 四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2 上海)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பைடு நூலகம்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形容词作名词
其曲中规
4.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5.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使动用法
輮以为轮
七、特殊句式
(1)君子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类弥勒
re (6)赞不绝(
)口
a 2.者:
g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远
in (2)或异于二者(
)之为
e (3)昔者(
),吾舅死于虎
ir b (4)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e (5)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th (6)来者(
)不拒
3.以:
in (1)学不可以已(

s (2)輮以为轮(
,用心躁也。(11 山东)
四、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通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通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

1
and S 一、古今异义
g (1)劝学 【 】古:
今:
in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古:
_____,善假于物也。(08 全国、08 天津)
(5)
,风雨兴焉。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10 皖、 11
福建、12 山东)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09 天津、10 闽)
(7)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08 山东全
国)
(8)蟹六跪而二螯,
oo D.生非异(shēng) 须臾(yú)
镂刻(lóu)
闻者彰(zhāng)
re g 2.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极)
ing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死)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e 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ing and S 《劝学》测试题(时间:分钟 分值: 分) th 一、自我检测:(18 分 )
me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so A.木直中绳(zhòng) 参省(cān)
锲(qì) 跬步(guǐ)
for B.輮(róu)
槁(gǎo) 暴(pù) 螯(áo)骐骥(jì)
d C.虽有槁暴(yǒu) 砺(lì) 驽马(nǔ) 蚯蚓(yǐn)
ir b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
the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
in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s D.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
ing 4.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th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5)輮以为轮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八、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
g and S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ing (3)无以至千里(

th 4.于:
ll (1)青,取之于蓝( )
(2)而青于蓝( )
A (3)善假于物也( )
d 5.而:
an (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e (2)蟹六跪而二螯(

tim (3)吾尝终日而思矣(

6.生:
a (1)君子生非异也(

t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 7.强:
g (1)筋骨之强(

y one thin (2)挽弓当挽强(

今:
(3)赏赐百千强(

8.假:
(1)假舆马者(

(2)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假使吾不知书(

(4)乃吾前狼假寐(

9.望:
(1)吾常跂而望矣(

(2)德高望重(

(3)将以八月之望(

(4)日夜望将军至(

六、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