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分类

合集下载

水稻制种分类

水稻制种分类

水稻制种分类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水稻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水稻的制种分类进行介绍。

一、按照生长周期划分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可以将其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

早稻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100天左右,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中稻生长周期在120-140天之间,适合在中南部地区种植;晚稻生长周期最长,一般在140-160天之间,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

二、按照籼粳划分根据水稻的籼粳属性,可以将其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类。

籼稻的外观较长,口感较软,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粳稻的外观较短,口感较硬,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三、按照颜色划分根据水稻的颜色,可以将其分为白稻、黑稻和红稻三类。

白稻是最常见的水稻品种,外观呈白色,适合在各地种植;黑稻外观呈黑色,富含营养成分,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红稻外观呈红色,富含抗氧化物质,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四、按照产地划分根据水稻的产地,可以将其分为江南稻、江北稻和西南稻三类。

江南稻主要产于江南地区,外观细长,口感软糯;江北稻主要产于江北地区,外观短粗,口感硬实;西南稻主要产于西南地区,外观较长,口感稍硬。

五、按照用途划分根据水稻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食用稻、种用稻和药用稻三类。

食用稻是最常见的水稻品种,主要用于人类食用;种用稻主要用于种植下一季的水稻;药用稻则主要用于制药。

综上所述,水稻的制种分类可以按照生长周期、籼粳属性、颜色、产地和用途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应着不同的水稻品种,每种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以获得最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水稻分类

水稻分类

丁颖将我国栽培稻进行系统分类为四大类型:
1、籼亚种和粳亚种
2、晚稻和早稻
3、水稻和陆稻
4、粘稻和糯稻。

一、籼稻和粳稻属亲缘关系较远、在植物分类学上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亚种。

它们的划分主要是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的明显差异来区分的,如株叶形态特征、穗形、粒形、生理特征等等。

二、晚稻和早稻的区分:籼稻和粳稻都有晚稻和早稻,它们主要区别在于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不同。

这个跟气温、日长和光照长度有关。

三、水稻和陆稻的区别在于两者的耐旱性不同。

四、粘稻的糯稻的区别在于它们米粒的淀粉结构不同。

粘稻含70-80%的支链淀粉外还含20-30%直链淀粉。

而糯稻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所以可食性、糊化温度及品质不一样。

品种分类可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划分:
1、按熟期。

如早稻早、中、迟、中稻早、中、迟、晚稻早、中、迟。

2、按穗粒性状分类:大穗型和多穗型等。

3、按株型分类:高杆、中杆、矮杆品种。

4、按杂交稻和常规稻分类:杂交稻、常规稻。

5、按高产和优质分类:高产、超高产、超级杂交稻等。

水稻的分类标准

水稻的分类标准

水稻的分类标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如根据生长环境、形态、用途等。

下面将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包括粳稻和籼稻,这是按照水稻的生育期长短来分类的。

粳稻主要在中国北方和日本种植,由于生长期长、产量高,米的颗粒也比较丰满,质地紧密,入口略带黏性。

这种稻谷比较耐寒、耐旱、耐贫瘠,所以分布广、面积大、种类多。

相比之下,籼稻则主要在中国南方种植,它属于高温生长敏感型早稻类型。

生育期短,生长期一般在3-8个月内,但一年中只有一次成熟期。

这些稻谷的特点是不耐寒,所以夏季会遭遇寒潮时会停滞发育进入休眠状态,经过风雨、阳光的作用就容易变得空壳或者坏米。

从用途上来看,水稻可以分为食用稻谷、观赏稻、药用稻等。

食用稻谷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粮食之一,经过加工可以制作成大米。

观赏稻则主要用于观赏,其外观与食用稻不同,具有特殊的形状和颜色,如三色稻就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水稻。

药用稻则主要用于提取米糠油,米糠油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抗癌药物,其主要原料就是从药用稻的米糠中提取的。

水稻的分类标准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考虑,如根据形态特征、遗传特点等。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比如按照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育秧阶段和插秧阶段;而插秧阶段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方式。

在育秧阶段也有保温防雨的要求,一般在温室内进行育秧操作。

此外,水稻的种植方法也分为传统人工种植和现代机械化种植。

传统人工种植效率较低,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而现代机械化种植则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水稻种植中,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对水稻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水稻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反映出水稻的不同特点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种类、特点、用途以及种植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水稻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

水稻分类,籼稻粳稻

水稻分类,籼稻粳稻

水稻分类,籼稻粳稻
水稻是一种禾本科植物,根据稉性(粳稻)和籼性(籼稻)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

1. 籼稻(Oryza sativa var. japonica):籼稻是指籽粒不具粘性,外观较透明的水稻品种。

它的茎直立,叶片狭长,主秆高度较矮,穗长而疏松,一般每穗含有100-200个颖果。

籼稻主要产于中国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以及东南亚地区。

2. 粳稻(Oryza sativa var. indica):粳稻是指籽粒具有粘性,外观较浑白的水稻品种。

它的茎略弯曲,叶片较宽,主秆高度较高,穗密而饱满,一般每穗含有50-100个颖果。

粳稻主要产于中国的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这两种稻谷在农产品市场中有着不同的用途和消费领域。

籼稻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产谷,适合制作米饭和米粉等食品。

粳稻则适合加工成糯米饭、干堆、酒类等。

此外,粳稻也常用于制作米糕、粽子等传统美食。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栽培稻的分类
籼稻与粳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比较
项目

叶形、叶色

粒形、株型

芒的有无

颖毛状况
籼稻 叶片宽、叶色淡绿 粒细长略扁、株型较散 多数无芒或短芒 颖毛短而稀、散生颖面
粳稻 叶片窄、叶色深绿 粒短圆、株型较紧 有长芒、少数无芒 颖毛长而密、集生颖棱上
吸水发芽

耐寒性

分蘖繁茂性

耐肥抗倒性

脱粒性
减数分裂正常
图片引自毛玉姝(2012)
按不育发生的阶段分类
单核期前后败育
图片引自毛玉姝(2012)
按不育发生的阶段分类
2、配子体不育 雄性不育受配子体的支配。不育系花粉败育从二核期开始,这时花粉细胞壁进一步发育接近正常,细
胞核里由于双核中营养核的作用,细胞内有了淀粉积累,碘—碘化钾的染色反应呈现阳性,表现为圆形红 褐色至深褐色的败育花粉,称为染败。
栽培稻的分类
➢ 水稻与陆稻
水稻(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与陆稻 (也称旱稻)在植物学形态上差异不明显。 水稻通气组织发达,旱稻通气组织不发达 但根系发达,主要差异是耐旱性不同。
水稻的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稻相 似,从而可以认定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 变异型。
深水稻 浮水稻
栽培稻的分类
在国外,根据稻作栽培过程稻田灌水深度的差异,有人又把水稻分为浅水稻(常 灌水层深度0~25cm)、中水稻(水层26~50cm)、深水稻(水层51~100cm)、浮 水稻(水层101~600cm)。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没有严格要求。一般 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
中稻:对日长的反应介于早、晚稻之间。

水稻

水稻

水稻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高约1.2m,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

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kg。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是一年生栽培谷物。

秆直立,高30~100cm。

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

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于中国。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

水稻品种类型及识别

水稻品种类型及识别

粳稻 叶片较窄
叶色
淡绿
浓绿
顶叶开角(自然状态)



叶毛

少或无
芒Hale Waihona Puke 多数有芒,少数有短芒直生 多数有长芒或短芒,芒

略呈弯曲状

稃毛
稀或短,散生
密而长,集生稃尖或棱 上

抽穗时壳色
浅绿泛白
均匀稍深
穗颈伸出度(穗颈长) 短,由包颈不出到6cm 长,约在5-15cm(?)之间
第一穗节的长度 谷粒形状
着粒密度(趋势)
水稻品种类型识别
一、稻的分类 1、稻属分类
稻属: 禾本科作物中最重要的属之一.稻属植物起源于南半球1亿3千万年前
的冈瓦纳古大陆,随古大陆的分裂而广泛分布到温湿的热带非洲、南美、 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有一共同的祖先,而后在亚洲和非洲独立、 平行演化,即多年生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一年生栽培稻。
(基本型)
早、中季稻 (变异型) (以下全部同上)
籼 稻
粳 稻
深水稻
旱稻
水稻
浮水稻
粘稻和糯稻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
项目
糯稻
粘稻
米粒食泽 淀粉组成
乳白色,无腹白, 略透明,有光泽,一 般腹白明显。
含支链淀粉98%以上, 直链淀粉15-30%, 几乎不含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70-85%。
胀性大
粘性大,胀性小
谷粒在苯酚中 易着色(黑色、灰黑)
不易着色
取试样二份,各100粒,先浸于清水中6h,倒去清水注入1%苯酚溶液,浸12h,取出用清 水冲洗,放在吸水纸上经一昼夜,鉴定种子染色程度,谷粒染色分五级:不染色、淡茶褐色、 茶褐色、深茶褐色、黑色。此法可以鉴别籼粳稻,一般籼稻染色深,粳稻不染色或染成浅色深, 因籼、粳型不同品种染色均有深浅之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不染色者均属粳稻。

水稻分类等级划分

水稻分类等级划分

水稻分类等级划分水稻分类等级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及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球粮食安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以便更好的管理及使用。

一、水稻分类1、按营养品质分根据水稻的营养成分,可将其分为优质水稻和普通水稻。

优质水稻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比如钙、铁、磷、硒等;而普通水稻含有较低的营养价值,如蛋白质含量低、淀粉含量高等。

2、按用途分根据水稻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食用水稻、饲料水稻、酒用水稻和有机水稻等。

食用水稻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食;饲料水稻是指将水稻用于加工制作动物饲料的;酒用水稻是将水稻用于酿造酒的;有机水稻是在有机耕作条件下生产的。

3、按产地分根据水稻的产地,可将其分为内陆水稻和海洋水稻。

内陆水稻是指地理位置处于内陆地区的水稻;海洋水稻是指地理位置处于海洋周边地区的水稻。

4、按口味分根据水稻的口味,可将其分为甜味水稻和酸味水稻。

甜味水稻是指口感甜而不易变脆的水稻;而酸味水稻是指口感带有酸味的水稻。

二、水稻分类标准1、优质水稻优质水稻的标准包括:含有高蛋白质、低淀粉含量;外形均匀,厚度一致;单室容重≥70g/L;口感圆润甜而不易变脆;含有微量元素如钙、铁、锰、磷、锌、铜、钾和硒;易于加工制作。

2、食用水稻食用水稻的标准包括:单室容重≥63g/L;口感圆润不易变脆;衣壳厚度一致;含有微量元素如钙、铁、锰、磷、锌、铜、钾和硒;易于加工制作。

3、有机水稻有机水稻的标准包括: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单室容重≥60g/L;口感圆润不易变脆。

三、总结总之,根据不同的特性及用途,可将水稻分为优质水稻、食用水稻、有机水稻和其他多个分类,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来划分不同的标准。

此外,不同的分类也会对应不同的价格。

因此,对于国家来说,既要保证水平均衡发展,也要加强对不同品质的水稻的监测与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

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

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

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

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

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

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

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

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

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应类型。

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

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

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

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

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2.4 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4.1 引种方面的应用不同纬度间引种,北种南引,一般不宜引用早熟品种,因其对高温反应敏感,发育快而易出现早穗、穗小、粒少而减产;南种北引,引用感光性弱的早稻早熟类型的品种较易获得成功,而引用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则难于成功,不宜引用;不同海拔高度引种,在同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引迟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反,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应引用早、中熟品钟。

2.4.2 在栽培方面的应用为了满足各种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栽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稳产高产,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

品种搭配南方双季稻三熟制稻田,早稻应选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迟熟早稻品种;而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秧岭稍大易早穗,产量难以提高,晚稻品种因对短日条件要求严格,早播也不能在早季抽穗、成熟,只能作晚稻栽培。

播种期的安排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宜适当早播,培育适岭壮秧,以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早季前期进行营养生长,这种品种迟播,即使秧岭很短,往往会引起早穗;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秧岭弹性大,连作晚稻栽培时可适当迟播,但应控制在当地安全齐穗期齐穗。

2.5 水稻品种的分类品种是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栽培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在同一品种中的个体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5.1 品种的分类可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晚熟)、晚稻(早、中、晚熟),熟制是因地、因时相对而言。

我国水稻品种全国熟性期的划分,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作为标准;地区熟性期的划分,则按地区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长短而定,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育期日数、不同生育型,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因此必须按熟期特点进行搭配和釆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2.5.2 按穗粒性状分类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大穗,杆粗、叶大、分蘖少、单株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杆细、叶小、分蘖多、单株穗数多而穗小粒少。

在栽培上大穗型采取低群体、壮个体,重视中期施肥,后期养根保叶的措施;多穗品种适于密植,中期调控氮素,后期防倒伏。

2.5.3 按株高分类分高、中、矮杆品种,梗稻偏矮、籼稻偏高,其标准:株高低于100厘米为矮杆,高于120厘米为高杆,其间为中杆。

2.5.4 按杂交稻和常规稻分类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易取得大面积高产,但制种不孕率高,成本也高;常规稻不制种,利于良种的加速繁殖,成本也较低。

我国现在的水稻生产是杂交稻和常规稻并存,以常规稻为主。

水稻的适宜气候区与不适宜气候区了解水稻与气候、农业气候的适宜与不适宜,对水稻的合理布局,正确改革稻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等均可提供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又具有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稻气候资源,又有许多限制水稻生产的因素,因而形成了我国水稻分布的区域性和不连续性的区域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