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合集下载

水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作者:朱四光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9期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

会议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25个,简介如下。

1 裕粳香2号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沈稻11为母本、S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48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性适中,株高103.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穗型,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2.3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淡黄,部分粒有芒。

糙米率82.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0.8%,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2%,蛋白质9.5%,米质优。

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20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40公、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分蘖后期适当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 隆6优19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以L6A为母本、R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披散,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11.6粒,千粒重28.7克,颖壳色金黄,有芒。

糙米率83.8 %,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3%,粒长6.3毫米,籽粒长宽比2.5,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16.6%,蛋白质9.4%,米质优。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1、作物产量(yield)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生物产量(biological yield)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干物质的总重量。

3、经济产量(economic)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一般所指的产量是经济产量。

4、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也称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5、源(source)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

6、库(sink)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7、作物群体(crop population)是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包括单作群体和复合群体两大类。

8、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① 存在制约关系,因此要获得高产,必须使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在一个最佳的组合。

② 相互补偿作用,即后形成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前期形成的产量因素的不足 9、源、库、流三者的关系:①源是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源充足可以促进库的发展,库大又能提高源的能力;②库和源的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和“推力”的作用;10、流的主要器官:叶、鞘、茎中的维管系统,其中同化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韧皮部的薄壁组织是运输同化物的主要组织。

11、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①在地上部分的植株是争取光合营养;② 地下部分的根系争取水和矿质营养。

12、自动调节(self adjustment)是通过个体对变化着的环境条件的反应而发生的,包括植物对刺激的感受性、传递和反应。

13、作物的群体结构(population structure):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14、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①株型(plant type):植物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适当密植、不倒伏、生物产量大、收获指数高②种植密度(planting density)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成线性提高,达到一定密度时产量达到最大。

水稻的种类与种植知识简介

水稻的种类与种植知识简介

水稻的种类与种植知识简介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学名:Oryza sativa L.)。

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一、形态特征一年生禾本。

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

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

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

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1.构造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

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

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

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

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

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

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

水稻新品种长白25丰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长白25丰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长白25丰产栽培技术金京花,赵亚东,全成哲,张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四平136102)摘要:介绍了水稻新品种长白25的品种概况,并从培育壮秧、插前本田处理、适期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长白25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以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水稻;长白25;丰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3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6737(2011)04-0054-03水稻新品种长白25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

2009年~2010年2a区域试验,长白25平均产量8577.3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平均增产6.1%;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42.0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4.8%。

为更好地发挥长白25品种的增产潜力,特研究制定丰产栽培技术供广大农民参考。

1品种概况长白25原代号“吉2006F32”,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1年从品种间有性杂交组合“保丰二号/吉2000F29”后代材料中通过混合系谱法常规育种途径选育而成,2011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长白25生育期131d,需≥10℃有效活动积温约2650℃,在吉林省属中早熟品种,株高105.3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略半弯曲穗型,平均穗粒数108.3粒/穗,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几乎无芒,结实率较高,千粒重26.3g。

该品种抗稻瘟病性强,2008年~2010年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人工接种鉴定,苗瘟表现中抗(MR),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中抗(MR),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纹枯病表现中抗(MR),并且具有耐盐碱、耐寒、活秆成熟、籽粒饱满等特性。

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其糙米率83.3%,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9.0%,粒长5.2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8%,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6.7%,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标准。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栽培稻的分类
籼稻与粳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比较
项目

叶形、叶色

粒形、株型

芒的有无

颖毛状况
籼稻 叶片宽、叶色淡绿 粒细长略扁、株型较散 多数无芒或短芒 颖毛短而稀、散生颖面
粳稻 叶片窄、叶色深绿 粒短圆、株型较紧 有长芒、少数无芒 颖毛长而密、集生颖棱上
吸水发芽

耐寒性

分蘖繁茂性

耐肥抗倒性

脱粒性
减数分裂正常
图片引自毛玉姝(2012)
按不育发生的阶段分类
单核期前后败育
图片引自毛玉姝(2012)
按不育发生的阶段分类
2、配子体不育 雄性不育受配子体的支配。不育系花粉败育从二核期开始,这时花粉细胞壁进一步发育接近正常,细
胞核里由于双核中营养核的作用,细胞内有了淀粉积累,碘—碘化钾的染色反应呈现阳性,表现为圆形红 褐色至深褐色的败育花粉,称为染败。
栽培稻的分类
➢ 水稻与陆稻
水稻(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与陆稻 (也称旱稻)在植物学形态上差异不明显。 水稻通气组织发达,旱稻通气组织不发达 但根系发达,主要差异是耐旱性不同。
水稻的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稻相 似,从而可以认定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 变异型。
深水稻 浮水稻
栽培稻的分类
在国外,根据稻作栽培过程稻田灌水深度的差异,有人又把水稻分为浅水稻(常 灌水层深度0~25cm)、中水稻(水层26~50cm)、深水稻(水层51~100cm)、浮 水稻(水层101~600cm)。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没有严格要求。一般 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
中稻:对日长的反应介于早、晚稻之间。

水稻模板PPT课件

水稻模板PPT课件

3、分蘖早、多, 但分蘖成穗率低
配套技术
1、选用良种—破土力强、早熟,抗倒抗逆
2、整地要松、厚、平、净,播后浅灌、发芽后排水、 立苗扎根。
3、除草以化防为主综合防治
4、合理施肥灌溉结合化控防倒伏。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再生稻
1)再生芽发育特点:籼稻上位、粳稻下位芽活力 高。
2)环境条件:前季收获时保持浅水或湿润;收后 温、湿度较高,花期(连续3d)温度为籼>23℃、 粳>20℃;增施肥。
<20℃,控水防立枯 2叶1心到3叶1心:日揭夜盖逐步炼苗,施促苗肥 3叶1心后:补水补肥,保持苗床湿润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六) 水稻烂秧、死秧原因
1、烂种:播种后不发芽就腐烂了 原因 ①种子保存不当导致发芽力极弱 ②浸种不充分,降低了发芽势和发芽率 ③催芽时“烧包”或播种过深。
2、烂芽(芽干、烂根、烂芽) ①芽干:以水调温措施不当,温度变化突然 ②烂根、烂芽:长期淹水、土壤中有有毒物质
3 抽穗结实期: 生长中心由穗分化转为米粒发育。
①目标—养根、保叶、攻粒、增重,防早衰。 ②措施—足水抽穗、干湿壮籽、适时断水;适施粒肥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抛秧
1、优势: 省工、力、时、水、种、秧田、增产、增效
2、配套技术: ①育苗:塑料软盘育秧、无盘旱育秧 ②抛栽:灌水—抛秧—调整 ③水分:抛后3~5d湿润灌溉,晴增雨排,防干 防漂 ④施肥:基肥40%、蘖肥20%、穗肥40% ⑤植保:除草防病
.
水稻类型的划分
一级粳籼稻 二级早中晚
普通栽培稻
粳稻
籼稻
早、中、晚 早、中、晚
三级水与陆
水陆
四级糯与粘 五级栽培种

垦稻1725水稻品种简介

垦稻1725水稻品种简介

垦稻1725水稻品种简介垦稻1725是一种优良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广泛推广的重要水稻品种之一。

外观特征:1. 植株高矮适中,株型秀美,穗长,穗粒多,结实,非常肥壮。

2. 稻谷外形整齐且饱满,颜色素净,米质好,口感佳,营养丰富,口味极佳。

种植特点:1. 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对光照、土壤等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很强。

2. 稳定产量高,不易出现减产现象,耐病虫害,具有较好的抗逆性,不怕早霜和晚霜,不怕干旱和涝。

适用范围:1. 垦稻1725适合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平原区、丘陵区、山前平缓地带种植。

2. 同时适合在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地方种植,水稻单产在7.2~9.1吨/公顷之间。

推荐种植方法:1. 洒播法: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木灰或面粉中,保证均匀撒播在稻田中。

2. 水稻直播:将种子发芽后直接播种于水稻田中,可以使水稻的根系更加发达。

3. 机械化栽培: 采用机械进行种植和收割,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维护管理方式:1. 对于肥料的添加,应适量增施有机肥和基础肥料。

在生长期间,适时施加氮肥和磷肥,以增加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3. 要保证水稻田中的水温和氧气充足,适当换水,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之,垦稻1725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水稻品种,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种植户的青睐。

它的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使得其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和使用。

同时,根据其种植特点和维护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种植技巧和规律,使其产量更加稳定和提高。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高抗病性和产量。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 力和气候条件,确定适 宜的种植密度,保证群
体结构合理。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 稻需肥规律,合理施肥 ,满足水稻生长所需养
分。
水分管理
掌握好灌溉和排水时间 ,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高产水稻种植案例分析
1 2
案例一
某地区高产水稻种植模式介绍,包括品种选择、 种植密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需肥 规律,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 用率。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损
失。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追肥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肥料,促进水稻高产。
灌溉管理
水层管理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 调节水层深度,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
排水晒田
在水稻生长后期,适时排水晒田,促 进根系发育和抗倒伏能力。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全球分布
水稻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 植,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 形态和生长习性,水稻可分为籼 稻和粳稻两大类。籼稻株型较高,米 粒较细长;粳稻株型较矮,米粒较圆 润。
品种繁多
全球范围内有众多不同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 和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温度
适宜的温度对水稻的生长 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和产量。
降水
适量的降水对水稻生长有 利,但过多或过少的降水 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品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籼稻适于高温、强光和多湿的热带及亚热带生长,粳稻则比较适于气候温和、 光照较弱、雨量较少的环境中生长,籼稻是基本型,
在我国籼稻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的平原低地,粳稻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纬度 较高的地区和南方海拔较高的山区。 为了减轻秋寒对抽穗开花的不利影响,常用粳稻作双季晚稻的主栽品种。生产 上的所谓“早籼晚粳”搭配模式就是基于这一原因逐步形成的。 籼稻和粳稻的祖先虽然都是普通野生稻,但两者的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在植物 学分类上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亚种。籼粳杂交亲和力弱,杂交结实率低。
粘稻
糯稻
栽培稻的分类
粘稻与稻的区别
糯稻
米粒色泽 淀粉组成 碘液反应 煮饭 乳白色、不透明 含支链淀粉98%以上 淀粉吸碘性很小 遇碘反应显棕红色 糊化温度低,胀性小
粘稻
略透明、有光泽 直链淀粉20%~30% 支链淀粉70%~80% 淀粉吸碘性很大 遇碘反应显蓝色 糊化温度高,胀性大
栽培稻的分类
栽培稻的分类
早稻与晚稻的区别
晚稻和早稻的亲缘关系较密切,两者杂交的结实率比较高。主要区别在于 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晚稻生育季节气温由高到低,日长由长到短,光照 由强到弱,风雨由多到少,早稻生育季节的气候环境相反。 晚稻和早稻是属于适应不同日长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1978)根据对全国157个水稻品种在我国多点 分期播种的试验结果,提出以下划分早、中、晚稻品种的方法:即在南京4月 18日~22日播种: 6月下旬至7月中旬抽穗者为早稻品种;7月中旬至8月中旬抽穗的为中稻品 种;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抽穗或不抽穗者均为晚稻品种。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主讲:李益锋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 二
CONTENTS
栽培稻的起源 栽培稻的分类
栽培稻的起源
栽培稻的起源
水稻在植物学上属于禾本科 (Gramineac)稻属(Oryza) 栽培稻由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
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区别
栽培稻的分类
1.陆稻叶片横切面
2-3.陆稻根横切面 4.水稻叶片横切面 1 2 3 5.水稻根横切面 4 5
水稻与陆稻的区别
栽培稻的分类
粘稻与糯稻
上述各稻种类型中都有粘稻和糯稻,它们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都没有明 显的差异,两者杂交的子代结实率也很高。 野生稻都属粘稻,为发现有糯稻类型。因此,可以认为粘稻属基本型而糯稻是 变异型。
栽培稻的分类
水稻与陆稻
水稻(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与陆稻 (也称旱稻)在植物学形态上差异不明显。 水稻通气组织发达,旱稻通气组织不发达 但根系发达,主要差异是耐旱性不同。 水稻的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稻相 似,从而可以认定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 变异型。
深水稻
浮水稻
栽培稻的分类
在国外,根据稻作栽培过程稻田灌水深度的差异,有人又把水稻分为浅水稻(常 灌水层深度0~25cm)、中水稻(水层26~50cm)、深水稻(水层51~100cm)、浮 水稻(水层101~600cm)。
栽培稻的分类
籼稻与粳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比较
项 形 态 特 性 生 理 特 征 目 籼 稻 粳 稻
叶形、叶色
粒形、株型 芒的有无 颖毛状况 吸水发芽 耐寒性 分蘖繁茂性 耐肥抗倒性 脱粒性 米质
叶片宽、叶色淡绿
粒细长略扁、株型较散 多数无芒或短芒 颖毛短而稀、散生颖面 较快 抗寒性弱 分蘖力较强、易繁茂 耐肥抗倒性一般 脱粒较易 出米率低、碎米多、胀性大
`
`
粘稻与糯稻的区别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叶片窄、叶色深绿
粒短圆、株型较紧 有长芒、少数无芒 颖毛长而密、集生颖棱上 较慢 抗寒性较强 分蘖力较弱、不易繁茂 耐肥抗倒性较强 脱粒较难 出米率高、碎米少、胀性小
栽培稻的分类
粳稻分蘖期
粳稻
籼稻
籼稻分蘖期
粳稻成熟期
籼稻成熟期
籼稻与粳稻的区别
栽培稻的分类
晚稻与早稻
晚稻:与华南的野生稻一样对短日照敏感,严格要求在 短日条件下完成光周期诱导,所以晚稻是基本型。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没有严格要求。一般 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 中稻:对日长的反应介于早、晚稻之间。
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野生稻的形态特征
栽培稻的分类
栽培稻的分类
据丁颖研究,我国栽培稻起源于华南普通野生稻中的多年生野生种,有自己独立的演变系统,可分为籼稻和粳 稻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各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每个型又分为粘稻和 糯稻两个变种。
栽培稻的分类
籼稻与粳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