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分析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34 期2019 Vol.6 No.3416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分析戈大春,陆 麟*,汪一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8)【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应对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临床用药患者,没有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前。

将我院2017年1~2017年12月100例临床用药患者,均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作为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后。

对比实施前、后,用药不安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施前、后,用药不安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均可见明显的差异性,P <0.05。

结论 实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对于保证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讲,均存在积极的影响,所以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安全【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4.163.02所谓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即为确保中药治疗的规范性、合理性,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1]。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比较温和,在采用中药治疗的过程,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所以不能予以临床方面重视。

为此,本次研究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中药用药的效果和安全,促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就医体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临床用药患者,未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作为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前。

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临床用药患者,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作为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后。

实施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前,男、女各占56%(56/100)、44%(44/100);病例年龄区间为22~62岁,平均年龄(41.7±4.5)岁。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健康领域,其药物也是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中医药的应用过程中,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问题常常备受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就中医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进行讨论。

一、中医药物的安全性中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生长、选配、制备、储藏等各个环节对药物的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药的使用必须谨慎,并严格遵守中药的规范使用方法和理念。

1.中药应用的注意事项在中药治疗中,选用药物、用量、用法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

尤其是对于某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的配伍也是需要考虑的,不同药物的配伍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加剧或产生新的副作用。

中医医生在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2.中药的质量安全中药的质量安全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草药生长的环境、生长时间、收割、制剂方法等多个环节都会影响药物的品质,所以在采购中药时,必须选用标准化的中草药,避免含有有害成分或混杂药材。

二、中医药物的合理用药中医药物的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用药方式。

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药效、是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1.安全性中药药效经常需要一定的积累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使用量小而需反复使用。

避免选择潜在毒性较高的中药一起使用。

对于已经验证出有毒性的中药,应考虑选用更安全的药物来代替。

2.药效中药药效虽然相对缓慢,但是治疗必须要足够。

因此,在选择中药时,必须重点考虑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类型和用药方法。

对于多草药配方,应着重调整和平衡各药物的相克相生关系,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良好的耐受性中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使用中药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选药时要确保药物不会有激发与加重已有疾病的现象出现。

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要: 目的 : 探 讨 中药 临床 合理 用 药的 安全 性及 应 对措施 。方 法 : 将2 o 1 5 年6 月 ̄ 2 0 1 6 年6 月我 院 中医科 收治 的 4 8 0 例 各类 患者 纳入 本 次研
究, 其中8 6 例 出现 药物 不 良反应 。 回顾 性分 析其 临床 资料 并 评估 患 者用 药安 全性 。 结果 : 入组8 6 例 患者发 生 药物 不 良反应 的原 因包括 未辨 证施 治 、 炮制 技 术 不 当、 药物 用 法与 用 量不 当、 中西 药联合 方案 不合理 。人 组 病例 不 同性 别 、 同一 因素 的 药物 不 良反 应发 生 率差 异不 显著 , 无
4 71. 4 9 7.
[ 4 ] 苏庆 英 . 中医临床 常用对 药配伍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1 0 : 1 9 0 .
2 0 1 6 年9 月2 4日收稿
探讨 中药 临床 合理 用药 的安全性及 应对措 施
杨 刚 ( 兴 业县 人 民 医院 药剂科 广西 兴业 5 3 7 8 0 0 )
7 4
内蒙古 中医药
3 . 3 开 心散 可 为 防治 健 忘 症 的常 用方 剂 : 开 心散 始 见 于唐 代孙 恩 邈 蒲 与远 志合用 , 交通 心肾 , 醒 神益智 , 亦为 临床常用 之交通 心肾药 物 。
的《 备 急千 金要 方 》 , 由茯 苓 2 两, 菖蒲 2 两, 人参 、 远 志各 4 分组 成 , 主 要用 于 治疗 心气 不足 , 神 志不 宁 , 健忘 失 眠等 证 】 , 后 世 医家在 此 方基 础 上进 行剂 型 、 剂量 或 药 味加 减而 治疗 不 同病 机 的健 忘症 。如 《 医心 方》 卷二 十六 中开心 散方 , 调 整 四药 药量 而来 ; ‘ 孔 子 练精 神聪 明不 忘 开 心方 ” , 由开 心散 加 龙骨 , 蒲 黄组 成 。 《 圣 济 总 录》 的开 心 丸 , 由 开心 散 变散 为丸 剂 ; 还有 治疗 心热 健忘 之远 志散 由开 心散 加黄 连组 成 。 开心 散 作 为 治疗 健 忘症 的基 础方 被 后 世 医家 广 泛 运用 , 是基 于 药 物 功效 配 伍 紧扣健 忘症 病 机 。具 体分 析 如下 : 1 ) 益 气补 虚 : 方 中人 参、 茯苓 是经典 的益气 补虚之 品 。 2 ) 宁心安 神 : 人参 、 茯苓 、 菖蒲 、 远志 均 有 宁心 安 神作 用 。现代 药 理研 究 亦表 明 , 人参 、 茯苓 、 石 菖蒲 、 远 志 皆 有 镇静 作用 】 。 3 ) 益智 : 人参 、 菖蒲、 远 志有 益智 作 用 。 《 神 农 本草 经》 记 载: 人参可 ‘ ( 开心 益智” ; 石菖蒲可‘ 不忘, 不迷 ’ ; 远志可 ‘ 益 智慧, 耳 目聪 明 , 不忘 ’ 。 4 ) 交 通 心。 肾: 茯苓 人手 足少 阴经 , 陛上行 而下 降 , 通 心 气 以交 得配本 草》 ) ; 远志 ‘ 能 通 肾气 , 上达 于心’ 本 草从新 》 ) 。石 菖

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

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

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所谓“是药三分毒”,药品在为我们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是具有其毒性的,所以说,我们讲求必须要合理的用药,不然,不但没有办法解除病痛,而且还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中药虽然是天然形成,但是也是具有毒性的,也并不是完全的无毒无害的,也绝对不能滥用。

本文针对的就针对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的应用做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标签:中药;安全性;合理应用我们老百姓普遍认为,中药是无毒无害,安全可靠的,其实,这都是相对而言的。

在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药确实具有毒性副作用较小的优点,但绝对不是完全的无毒的。

所以,在临床用药上,我们应该客觀理智的去用药,使其药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绝对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那样,不但不能够充分的发挥中药的药性来治疗疾病,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切实履行。

1 中药的安全性应该理性的来对待任何的事情都尤其相对性,重要的安全也是这样的,它相对于西药来说,药效的副作用的确较小,但是这个安全性不是绝对的,要让中药相对更安全的施用,那么,在施用中合理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的古代药典中明确姜其收录的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充分的说明了,早已经认识到了,中药是具有其毒性所在的。

2 重要的合理性施用合理用药,顾名思义,就是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注意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合理性,这就包含了相关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涵盖了诸多的内容方面,我们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掌握方面,必须要全部的注意到这些方面,片面的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到药物施用的合理性。

2.1 所谓治病救人,那么在治病方面,药物的作用就非常的大了,有效的药物施用是治病救人的根本,那么,用药安全就是用药的根本,在一切治疗的前提所在。

盲目的去追求效果,而忽视了安全,就会舍本逐末,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2.2 用药的经济性:药品的疗效相对于其价格的高低来说,其实是更应该得到我们高度重视的一环,其药效和价格应该成正比,这样才是最好的。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用药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用药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用药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物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与保健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随着中药的普遍应用,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产生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本文将探讨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1.中药用药的安全性虽然使用中药通常比使用西药更为方便和经济,但是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首先,中药的质量问题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不合格的中药可能会造成药效下降、毒副作用增加等问题。

在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正规的医院或者药店,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其次,中药的毒副作用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性问题。

与西药相比,中药虽然毒副作用小,但仍存在潜在的风险。

例如,某些中药可能会引起肝损伤、肾损伤、消化系统不适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应该先进行病情评估、调查用药史和其他相关条件,以便能够选择最安全有效的中药,并且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随时调整剂量等。

第三,使用中药还需要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这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实现。

中医辨证是一种根据病情和症状来选择最合适的中药组方的治疗方法。

合理用药的原则是根据体质、年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来确定剂量和用药时间,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安全性对于使用中药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正规的供应商或医院购买中药,关注中药毒副作用,以及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这些措施可以使中药的疗效达到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保证中药的安全性。

1.中医合理用药的方法2.1 注意中药质量中医用药中,中药的质量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中药质量不仅能够保证疗效,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注意中药质量的几点建议:(1)选择正规生产企业的中药:在购买中药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的药品,这样可以避免因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浅淡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措施

浅淡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措施

浅淡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措施临床合理用药是医学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关乎到患者的疾病治愈和康复,还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患者的使用药物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1、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使用是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状况的,但不同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如果两种药物的作用相反,则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或者加剧。

比较常见的是,非甾体抗炎药和利尿药会相互影响而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判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药物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患者用药剂量过大,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果患者用药剂量过小,则可能会使药物疗效降低,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医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和身体状况,准确掌握药物剂量,确保药物使用安全。

3、药品质量药品质量是药物使用中的关键问题。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其成分、含量、纯度等可能存在差异。

如果使用劣质药品或假药,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增加治疗时间和药物费用,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药品。

二、合理用药的措施1、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医师使用药物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生活与饮食习惯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医师在开具药方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有不同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医师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特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3、认真解读药品说明书医师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综合分析患者的身体特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4、合理使用药品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遵循合理使用药品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量,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本文将从中药的安全性风险、合理应用的措施以及提高安全性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风险1.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包含大量活性成分,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副作用:部分中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3. 质量控制不严:一些中药可能因为制作工艺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而导致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二、合理应用的措施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在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需要了解患者已经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提高用药者素质: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素质,包括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作用,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提高安全性的对策1. 加强中药质量管控:加大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中医药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药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4. 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向广大群众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认知和用药意识。

5. 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加大对中药临床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动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管控和监测,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药药物安全意识,才能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78例应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评估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安全性。

结果导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未施行辨证论治、用法用量错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及其他原因。

结论加强对中药的炮制、辨证、配伍、煎煮、对症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用药流程,才可以杜绝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切实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安全性;应对措施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药物,由于中药药性天然平和,相对于西药不良反应较轻[1],所以现今越来越多患者选择中药治疗。

随着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中药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也随之增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的影響,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中药的合理用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中药的合理用药是指在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结合,保证用药的适当、安全与高效[3]。

本次研究对本科78例应用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科应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9.4±19.3)岁。

1. 2 方法分析所选取患者的观察记录,其中包括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配方记录、配制方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症状等,研究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

2 结果78例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未施行辨证论治35例(44.9%),用法用量错误19例(24.4%),炮制不当15例(19.2%),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6例(7.7%),其他原因3例(3.8%)。

其中未施行辨证论治导致患者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为主要原因。

3 讨论3. 1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安全性是用药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接受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针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

结果在80例患者中,27有实施辨证论治、21例用法及用量出现错误、14例联合使用中西药不当、13例中药炮制操作不当,另有5例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临床中做好合理用药需要,需要在中药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对症等方面加强监管力度,预防不合理用药行为,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性;合理用药;重要中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0-02
自古中药就被运用于医学,其治疗效果也早已得到认可。

在现代在临床治疗中,将中药与西药联合运用,疗效比单独用药更为显著,但是在运用中药会发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大多数人们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认识度低,再加上宣传力度低,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会直接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1]。

本文作者为了研究用药的安全性,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接受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针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接受治
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5.8岁。

1.2 研究方法本次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

针对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其在接受治疗时的临床反应情况,主要包括配制药物方法、药物配方、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

特别是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需要分析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身体体征变化。

2 结果
8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比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未实施辨证论治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高达33.64%。

3 讨论
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为了使得药物充分发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危害,例如中西药连用不当、给药途径等等均会引发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因此应加强中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用法:使用剂量要合理,针对不同病期、不同病例的患者选择不同剂量,若是患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或者剂量过大,则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例如白果与杏仁等常见的中药便有其规定的使用剂量[2]。

辩证实施: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主要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而确定临床用药。

诊断正确但随意给药、或者用药失误,
均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更甚者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本次试验中因没有实施辨证论治而引发的不良反应高达33.64%,位居首位。

临床医生应科学、正确的诊断,严格遵守对症下药。

用药的时候应该弄清出药物的非适应症、适应症、慎用对象及禁忌症等相关的注意事项,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程长短、等具体情况适当的调整药物用量。

规范炮制中药:部分中药本身效用不强甚至有一定的毒性,通过正确的加工炮制才能发挥其效用和降低毒性,而很多患者选择取用非成品药物自行熬制,常常无法做到规范炮制的要求,从而使药物无法发挥其正常功效,延误病情,甚至使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致使病情加重或并发其他症状,可见规范重要炮制的重要性。

要规范重要的炮制,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煎煮时间、所需温度,根据不同药物混合使用时可分时段、分火候加入不同药物,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并尽量减低毒性。

此外加强炮制过程中的监管以及注意协调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关键,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3]。

合理进行中西药联用:现代医学更多的是将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两者合理的配合使用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体质等。

但若两者联合使用不当会引发很多问题,例如两者间形成络合物使药物不能被吸收;药性间的相互抵消使疗效降低甚至消失;更严重的是两者间相互排斥,混合后产生毒性,严重的甚至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详细的如含有机酸
的中药与磺胺类西药联合使用,在肾小管内会析出结晶,引发结晶尿、血尿,严重可致肾衰竭。

要合理的联合使用中西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使必须具备中西医药物学常识,并根据临床上出现的新问题、新药物、新配方等进行改进学习,并通过临床研究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了解临床中西药联用的禁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在中药使用中除了上述所说的注意事项外,患者也应该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凭借自身经验胡乱用药,不应采用未经验证的偏方,有的患者由于迷信偏方,自行使用过量的蝎子、蜈蚣等有毒中药,导致中毒身亡。

在用药时间上也应该进行控制,长期用药造成药物毒性叠加,不利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中药的使用历史悠久,其疗效也毋庸置疑。

但其前提在于安全、合理的服用。

对此应加大中药正确使用的宣传力度,使更多患者能了解如何正确的使用中药,从而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同时避免意外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燕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60-161.
[2] 卢绍江.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213-214.
[3] 毛廷英.论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241-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