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合集下载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科普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科普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科普近年来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高血脂症患者,他们经常感觉胸闷、胸痛、头晕,发现这一情况后需要到医院检查,采血结果出来后发现一些会发现自己血脂高,这让很多中老年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经过和医生的深入交流,患者对血脂高的原因和用药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下面就带大家说说相关内容。

导致起血脂高的原因有哪些?一些患者经过和医生的交流,发现血脂高是目前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老年饮食过量、不爱运动是导致血脂高的因素,主要为:其一,存在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其二,在日常饮食中脂肪摄入量超出体内代谢量,而老刘恰好喜欢吃肥肉和动物内脏,一些食物胆固醇、甘油三酯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破坏;其三,缺乏锻炼,对于中老年来说,缺乏锻炼也是导致血脂升高的因素;其四,由于中老年的代谢能力下降,即使进食不多也会出现血脂升高。

此外,爱喝酒和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和血脂高有一定关系。

什么是高血脂症?高血脂症一般是血脂水平过高,是一种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比如导致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高血脂症在不同的性别与年龄中都会发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发病率也会升高,我国主要人群为50-69岁,并且男性在50岁之前发病率高于女性,而50岁之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如果存在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在婴幼儿中也会出现。

高血症的危害在于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跛行、失明。

胆固醇、三酰甘油酯、磷脂及游离肪酸为血脂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在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密度不同的脂蛋白。

研究证实,血脂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密切相关,所以降血十分关键。

从医学的角度讲血脂正常值如下:其一,总胆固醇2.58-5.17mmol/L;其二,甘油三脂0.56-1.70mmol/L;其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12mmol/L。

长期高血脂症的表现有哪些?一般出现的胸闷、胸痛、头晕都是高血脂症表现,还有的患者出现跛行。

高脂血症的处方分析

高脂血症的处方分析

高脂血症的处方分析引言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等。

在处理高脂血症患者时,合理的药物处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脂血症的处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已被广泛证实对高脂血症的降血脂疗效显著。

使用建议:•基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选择适当的他汀类药物和剂量。

•通过监测肝功能、肌酶和血脂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酮康唑、氯菲酮和红曲米等药物的相互作用。

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是一类通过与胆酸结合并促使其排泄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烯胺和奈韦拉酮等。

胆酸螯合剂与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降脂效果。

使用建议:•考虑患者是否合适使用胆酸螯合剂,因为它们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监测胆酸螯合剂的使用是否引起胆酸缺乏,可能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增加。

3. 纤维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是一类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通过增加胆囊排空和胆汁酸排泄来起作用。

常见的纤维酸类药物有烟酸和贝特信等。

纤维酸类药物在高脂血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有限,耐受性不佳。

使用建议:•考虑患者的食欲和消化系统对纤维酸类药物的耐受性。

•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他汀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4.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折麦布和伊姆替尼等。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也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以获得更佳的降脂效果。

使用建议:•考虑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因为它们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血脂异常及血脂调节药物合理应用(药学)

血脂异常及血脂调节药物合理应用(药学)

血脂异常及血脂调节药物合理应用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男,58岁,肥胖2年诊断:单纯肥胖症混合型血脂异常处方:吉非罗齐 0.3gx28片 b.i.d po辛伐他汀片10mgX14片 q.d 晚饭时po前言心血管疾病(C V D),其中最主要的是冠心病(CHD)和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在欧盟,直接和间接的心血管疾病(CVD)花费达到1920 亿欧元,而其中主要的临床情况是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PAD)。

血脂异常的防治始终是CVD 防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血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是CV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队列研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脂血症。

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

一般成年人空腹12-14小时血清TC超过5.7mmol/L;TG超过1.7mmol/L,LDL超过3.64mmol/L,儿童TC超过4.14mmol/L为诊断标准。

脂质异常血症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

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Dyslipidemia)的概念,也称为血脂异常,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紊乱状态。

由于高脂血症的概念使用时间长且简明通俗,所以仍然广泛沿用。

血脂异常的常用专业术语名称简称惯称血脂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调整血脂代谢的治疗调脂治疗降血脂治疗调整血脂代谢的药物调脂药降血脂药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有:●冠状动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

●脑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等。

临床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药物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用药及注意事项

临床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药物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用药及注意事项

临床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药物临床应用、特殊人群用药及注意事项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的一种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类药物。

临床应用临床上,阿托伐他汀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患者。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型高脂血症,当饮食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治疗血浆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载脂蛋白B(ApoB)升高和甘油三酯(TG)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他降脂疗法(如低密度脂蛋白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以降低TC和1D1-Co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用药可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以及血管重建术的风险,还可以降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和心绞痛的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在用药剂量方面,阿托伐他汀常用的起始剂量为IO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

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24周⑴。

由于高龄(N65岁)是肌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谨慎使用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肝脏和/或肝外代谢后经胆汁清除,有活动性肝脏疾病,包括原因不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1T)持续升高的患者禁止用药。

孕妇及可能受孕的育龄女性禁服本药,哺乳期女性同样禁止服用。

注意事项1、阿托伐他汀偶有少数因横纹肌溶解引起肌红蛋白尿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

肾损害病史可能是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一个危险因素。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某些特定药物如环胞霉素或细胞色素P4503A4强抑制剂联合用药可增加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任何患者如有急性、严重情况预示肌病或有危险因素易诱发继发于横纹肌溶解的肾功能衰竭,应暂停或中断阿托伐他汀治疗。

2、与其他降脂治疗一样,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

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有0∙7%出现AST和/或A1T持续升高(2次或2次以上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取决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血脂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是一种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代谢性肌病。

主要原因是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积累。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越来越多,大量的脂肪和脂肪的饮食摄入,以及不规律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发生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也是许多重大肌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血脂检查是常规体检项目。

在高血脂治疗过程中使用降脂药,通过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搭配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于药物的认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会经常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或者药物配伍使用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效果,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毒副反应,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是针对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肌病的重要二级预防药物之一。

不但能够降血脂,同时还能够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目前来讲,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进口的有立普妥和可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相对比这两种价格便宜的也有国产的成分相同的他汀类药物。

除了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目前临床上相对在基层应用的最广的他汀类药物,就是辛伐他汀。

它的最大优势就是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降脂效果不如前两种药物强效。

还有的医院使用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TG),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所以他汀类药物也可以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CoA 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现已成为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最有效药物。

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

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

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高血脂作为循环系统病变、心肌疾病、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而高血脂一般都会包括到胆固醇偏高、TG偏高、复合偏高型三种。

关于降低胆固醇的评定标准,在临床上一般为血浆中TC、TG、LDL-C水平,但降低胆固醇用药一般能够有效减少血浆中一个或多个指标,即TC、TG、LDL-C,以作用机制的不同为基础可把降低胆固醇用药分为很多种形式,如促进LDL分解药、复合调节剂、TC吸入剂/TC综合抑制药、促进TG水解药等[1]。

临床中,降胆甾醇药属于常规药剂一种,可以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对胆固醇转换有作用,而且对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表现也有作用,因而可以使脂蛋白代谢酶活化,对甘油三酯产生水解过程,因而起到了减低高脂的目的[2]。

降血脂药分为许多类型,但怎样选用合理且安全的药品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

虽然临床上存在许多降血脂药物,但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很多患者由高脂血症引发的疾病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治疗与控制[3]。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降低胆固醇药物药物的临床使用状况和合理用药情况加以分析,并试图通过剖析降低胆固醇药物临床使用状况,以促进降低胆固醇药物的合理应用,为当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和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了依据。

血脂蛋白血症,俗称为高血脂症(Hyperlipoidemia,HLP)是指因脂类新陈代谢或运作反常致使血清脂蛋白(下列俗称"血脂")水准偏高,从而引起一连串的如冠心病,脑中风以至心肌梗塞等的重大结果[4]。

同样,高血脂症还会引起高血糖、脂肪肝和肝硬化等慢性病。

降血脂药物指能明显降低人体血浆中TC、TG水平的药品,其多以树脂工艺类药物、烟酸类、贝特类药物、他汀类等西药和中药的复方居多[11]。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在人体慢性病预防与治疗上具有很大意义。

文献资料中指出,在近些年,人们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天然药物提取物的保健品和功能性食物,在调节血脂方面所具有的潜在功效。

抗高血脂药物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及用法指南

抗高血脂药物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及用法指南

抗高血脂药物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及用法指南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脂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高血脂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血脂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并提供用法指南。

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血脂效果最好、应用较广泛的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表现出色。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用法指南:1. 在开始治疗之前,首先要确定患者的基线血脂水平。

一般建议进行全面的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等指标。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他汀类药物和剂量。

一般来说,初次治疗建议使用较低剂量,如辛伐他汀20mg/日。

3.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多,需要谨慎搭配使用。

二、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主要包括非洛贝特、阿拉贝特等,可通过抑制肝细胞胆固醇合成和提高LDL受体的表达,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用法指南:1. 贝特类药物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对他汀类药物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2. 初次治疗建议使用较低剂量,如非洛贝特10mg/日。

3. 在服用贝特类药物期间,同样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三、降脂纤维酸类药物降脂纤维酸类药物主要包括布洛伐他汀、菊粉酸等,通过可溶性纤维酸对胆汁酸进行结合与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用法指南:1. 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效果较轻。

2. 布洛伐他汀常用剂量为6-18g/日,分2-3次口服。

3. 菊粉酸常用剂量为10-16g/日,分2-3次口服。

四、其他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降血脂药物,如胆酸螯合树脂、嗜肝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等。

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

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

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疾病。

不加以控制的高血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降低高血脂的水平,联合用药方案成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

1. 辅酶A-脱氢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快速释放型烟酸制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的产生,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促进胆固醇代谢。

烟酸则通过影响脂肪酯代谢,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减少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2. 他汀类药物 +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来预防心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种联合用药方案适用于高血脂患者伴有相关心血管风险的情况。

3. 他汀类药物 + 风险特异性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血管风险水平,可以选择联合应用一些风险特异性的药物。

例如,对于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对于高胆固醇患者,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胆酸螯合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4. 他汀类药物 + 纤维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通过增加胆固醇的排出和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他汀类药物则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可以协同作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5. 他汀类药物 +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可以与胆汁中的胆酸结合,阻止其被再吸收,促使其从体内排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胆固醇的清除和胆固醇的合成抑制效果,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并进行定期的血脂监测。

同时,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合理控制体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以全面控制高血脂的风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的病区药房处方,统计调血脂药物的名称、数量、规格以及剂量,以及DDD值(限定日剂量)、DDDs(使用药物总人数),对几种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和应用趋势发展进行评价。

结果根据该次研究,在10 502张处方中,其中涉及到调血脂的药物有4类,6个品种,而HMG-COA还原抑制剂使用的频率是其中最高的,此药在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效果良好,其次是苯氧芳酸类药物使用频率,一般用于TG混合脂质异常中。

其他虽然有使用剂量,可是相当比较少,与目前的药物使用大趋势相符合,即临床上集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调节治疗,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仍然有需要改善的部分。

结论降血脂药物大部分是长期慢性病患者应用,血脂异常经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有关,合理应用调节血脂药物,坚持低脂少盐饮食,并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使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标签:降血脂药物;合理用药;心血管疾病;使用趋势
血脂异常在临床当中常见的疾病,是机体当中脂蛋白的代谢异常,其中包括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血脂异常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是冠心病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

目前,在国内血脂异常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这与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相关因素有关。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降血脂药物是临床当中经常使用到的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血浆当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对胆固醇的转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细胞膜当中的LDL受体表达作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充分激活脂蛋白代谢酶,水解甘油三酯,最终使血脂明显降低。

降血脂药物种类相对比较多,应该如何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将血脂药物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目前,在临床当中的降血脂药物主要包括有他汀类、选择性TC吸收抑制剂类药物以及贝特类药物,不同的药物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2]。

该文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的病区药房处方,统计调血脂药物的名称、数量、规格以及剂量,以及DDD值(限定日剂量)、DDDs(使用药物总人数)评价各种药物的使用趋势以及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的病区药房处方,统计调血脂药物的名称、数量、规格以及剂量,以及DDD值(限定日剂量)、DDDs(使用药物总人数),对几种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和应用趋势发展进行评价[3]。

2 结果
根据该次研究,在10 502张处方中,其中涉及到调血脂的药物有4类,6个品种,而HMG-COA还原抑制剂使用的频率是其中最高的,此药在高胆固醇
血症治疗中效果良好,其次是苯氧芳酸类药物使用频率,一般用于TG混合脂质异常中。

其他虽然有使用剂量,可是相当比较少,与目前的药物使用大趋势相符合,即临床上集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调节治疗,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仍然有需要改善的部分,见表1。

3 讨论
3.1 调血脂药物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在目前临床调节血脂治疗中属于使用最广泛的药类,其基本药理在于通过强力的抑制作用来控制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合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负反馈来控制患者肝细胞表面LDL(低密度脂蛋白),强化其代偿性与活性,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以此来使得患者的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与TG水平得到充分降低,而HDL则得到明显的增强。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动脉硬化带来的炎性症状,从而对患者动脉硬化斑块发展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同时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性也有着很好的控制,一般常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是临床上治疗胆固醇升高并高血脂症的良药[5]。

非诺贝特可以将脂蛋白脂酶充分激活,进而使血液当中的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加速降解,对肝脏当中合成以及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给予有效抑制,进而使血液当中的TG以及VLDL水平明显降低,轻度升高HDL以及使血液黏稠程度明显降低,共同发挥抗动脉硬化的作用[6]。

另外,其降低血脂的作用强以及持久,与食物共同服用在胃肠吸收良好[7]。

除此之外,烟酸以及其衍生物属于一种全新型的降脂药物,这种类型的药物对脂肪酸的分解可以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明显降低,使肝脏当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明显减少,同时使LDL的分解明显就减速,可以使TG和TC明显降低,使HDL明显升高,由于其不通过代谢原型由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小,适用于各种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8]。

采用胆汁酸结合剂,口服之后其能够与患者肠道中的胆汁酸进行结合,从而成为络合物,而后从患者排便中排出体外,从而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胆汁酸肝肠循环,对血液当中的胆固醇转化成为胆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肝脏当中的胆固醇含量有着极为明显的降低,同时,患者干细胞表面的LDL数量也能够明显上升,而患者血浆中的LDL含量也有着明显的上升,以此达到控制患者血浆内LDL-胆固醇浓度的目标[9]。

3.2 调节血脂药物使用药物指征
如果患者为临床当中没有伴有冠心病或者动脉硬化,属于一级预防,在临床治疗以后,以下血脂水平应该考虑采取调节血脂药物进行治疗:①没有冠心病相关危险因子的患者;②伴有冠心病相关危险因子的患者;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冠心病或者动脉硬化属于二级预防[10]。

由于血脂药物有着不同的药理,而在使用中也容易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通常集中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一般能够将TC下降在30%左右,降低LDL能力在40%左右,如果TG升高不严重,然而LDL较高的患者则以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这种类型的药物包含很多
种,实际应用到哪一种药物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患者的危险分解和LDL降低要求。

依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当前动脉硬化治疗中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能够明显减轻LDL水平,从而让糖尿病、C-反应蛋白异常以及高血压造成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

而在药物的用法用量中,服药量低的患者出现机型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还高于服药量高的患者。

除此之外,针对急性冠狀动脉综合征患者,无论其血脂高低,一般临床治疗药物均为他汀类药物,并且还要加入阿司匹林以及硝酸甘油。

之后,患者治疗出院后仍然需要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这也有利于防止患者再次出现动脉硬化或者发生心绞痛等疾病。

他汀类药物结合菲诺贝特使用还能够进一步降低TG,由于其能够使发生肌病的几率明显提高,应该分别在早上和晚上服用,剂量不可过大。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11],菲诺贝特在临床应用中,对TG升高和低HDL患者有着更加确切的疗效,能够极大的降低患者的血清TG水平,增强HDL,早期预防使用还能够延缓心血管病理改变的进程,使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

另外,这种药物还可以使血液当中的尿酸水平明显降低,能够应用于伴有高尿酸症的患者,然而应该注意胆石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除此之外,胆汁酸结合剂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降低患者的血清LDL水平,增强HDL,通常在临床使用中都选择结合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

该文在10 502张处方中,其中涉及到调血脂的药物有4类,6个品种,而HMG-COA还原抑制剂使用的频率是其中最高的,此药在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效果良好,其次是苯氧芳酸类药物使用频率,一般用于TG混合脂质异常中。

其他虽然有使用剂量,可是相当比较少,与目前的药物使用大趋势相符合,即临床上集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调节治疗,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仍然有需要改善的部分,与上述相关报道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降血脂药物大部分是长期慢性病患者应用,血脂异常经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有关,合理应用调节血脂药物,坚持低脂少盐饮食,并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使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冰,任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74-775.
[2] 朱榕.高血脂症患者应用降血脂药物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5):593-594.
[3] 衣淑华,衣淑珍.降血脂药临床合理用药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39(3):210-214.
[4] 王冠,李艷芳.阿昔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对血浆脂蛋白(a)作用的比较[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1):4-7.
[5] 沙丹吉.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研究进展[J].健康必读,2013,12(3中
旬刊):537-538.
[6] 袁德青.对降血脂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研究[J].医药前沿,2014,13(20):216-217.
[7] 倪勇,张峰.有关降血脂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探究[J].医学信息,2015,22(25):91.
[8] 吕晓东,贡联兵.瑞舒伐他汀[J].中国新药杂志,2002,10 (4):111-116.
[9] 谢良麒,王宪.C反应蛋自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理利学进展,2014,9(12):98-100.
[10] 张新军,章茂顺.C-反应蛋自作为冠心病的危险预测因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12,2(12):45-46.
[11] 郑婕,田建会,丁思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12(2):213-214.
(收稿日期:2016-1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