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土墙大样图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实例P181

1、某二级公路重力式路肩墙设计资料如下:(1)墙身构造:墙高5m ,墙背仰斜坡度:1:0.25(=14°02′),墙身分段长度20m ,其余初始拟采用尺寸如图4-41示;(2)土质情况:墙背填土容重γ=18kN/m 3,内摩擦角φ=35°;填土与墙背间的摩擦角δ=17.5°;地基为岩石地基容许承载力[σ]=500kPa ,基地摩擦系数f=0.5;(3)墙身材料:砌体容重γ=20kN/m 3, 砌体容许压应力[σ]=500kPa ,容许剪应力[τ]=80kPa 。
图4-41 初始拟采用挡土墙尺寸图2、破裂棱体位置确定: (1)破裂角(θ)的计算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范围内,则有:14021730353828ψαδφ'''++-++===90ω<因为00000111()(22)tan 0(00)(2)tan 222B ab b d h H H a h h H H h αα=++-++=++-+01(2)tan 2H H h α=-+00011(2)()(2)22A a H h a H H H h =+++=+根据路堤挡土墙破裂面交于荷载内部时破裂角的计算公式:tg tg θψ=-+tg ψ=-()()382835382838281402tg ctg tg tg tg ''''=-+++0.7945=-0.7291=36544θ'''=(2)验算破裂面是否交于荷载范围内:破裂契体长度:()()050.72910.25 2.4L H tg tg m θα=+=-= 车辆荷载分布宽度:()12 1.8 1.30.6 3.5L Nb N m d m =+-+=⨯++= 所以0L L <,即破裂面交于荷载范围内,符合假设。
3、荷载当量土柱高度计算:墙高5米,按墙高确定附加荷载强度进行计算。
按照线性内插法,计算附加荷载强度:q =16.25kN/m 2,016.250.918q h m γ===4、土压力计算()()()()01120 5.020 5.01722A a H a H +++=++⨯+=0=h 0.9 ()()()()011122tan 5.0502tan 142 4.25222B ab b d H H a α'++-++⨯++⨯-=00=h h =0+0-0.9 根据路堤挡土墙破裂面交于荷载内部土压力计算公式:()()()()()()a 003654435tan 18170.7291 4.2549.25sin sin 365443828E A B KN θφγθθψ'''++=-=⨯⨯-=+'''''+cos cos()()X a 49.25142173049.14E E KN αδ''=+=-+=cos cos ()()y a sin 49.25sin 1421730 2.97E E KN αδ''=+=-+= 5、土压力作用点位置计算:5 1.36H =⨯=10K =1+2h 1+20.9X101/3/35/30.9/3 1.36 1.89Z H h K m =+=+⨯= X1Z -土压力作用点到墙踵的垂直距离;6、土压力对墙趾力臂计算 基地倾斜,土压力对墙趾力臂:X X11 1.890.19 1.7Z Z h m =-=-= y 1X 0.98 1.70.25 1.41Z b Z tg m α=-=+⨯=7、稳定性验算(1)墙体重量及其作用点位置计算:挡墙按单位长度计算,为方便计算从墙趾处沿水平方向把挡土墙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四边形,下部分为三角形:1110.98 4.48 4.71V b H m =⨯=⨯= 11 4.712094.28G V KN γ=⨯=⨯=()G1111 1.09Z H tg b m α=+=/221110.50.980.190.093V b h m =⨯⨯=⨯⨯=/2 221 1.86G V KN γ=⨯=G20.6510.6510.980.64Z b m =⨯=⨯=(2)抗滑稳定性验算:00.21111836α'''倾斜基地:(=),验算公式:()()Q1y x 0Q2P 0Q1y 0Q1x Q2P 1.1tan tan 1.1tan 0G E E E G E E E γαγαμγαγγ⎡⎤++-++-+>⎣⎦()()1.196.14 1.4 2.9749.140.19800.5 1.196.14 1.4 2.970.198 1.449.140⨯+⨯+⨯-⨯+⨯+⨯⨯-⨯+⎡⎤⎣⎦ ()()105.75 1.42.979.730.5105.75 4.160.19868.80=++⨯++⨯-⎡⎤⎣⎦14.730=>所以抗滑稳定性满足。
重力式挡土墙

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三、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抗滑力 K K c c 滑动力
( G E y)f K K c c E X
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四、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力矩 K K 0 0 倾覆力矩
GZ E Z G y y K K 0 0 E Z X X
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五、基底合力偏心矩和基底应力验算
1,2 0
G E 6 e y 1 1 ,2 B B
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第四节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挡土墙墙身截面验算,应按偏心受压构件验算其强度、 偏心距及稳定性。
验算方法: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下面介绍 容许应力法。
第三节 稳定性验算
一、破坏形式及稳定性要求
滑移 倾覆
地基承载力不足
墙身剪切破坏
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二、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力系
主要力系 (永久作用) 经常作用于挡 土墙上的各种力
力系
附加力系 (可变作用)
季节性作用于挡 土墙上的各种力
特殊力系 (偶然作用)
偶然出现的力
当墙身截面出现拉应力,应考虑 裂缝对受剪面积的折减。
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2)斜截面剪应力验算
① 上墙实际墙背土压力
' E E E cos( ) 1 x 1 x 1 j ' ' E E tan E cos( ) tan 1 y 1 x 1 j
② 斜截面剪应力验算
上下墙的墙高比一般为 2:3
下墙背坡度 1:0.25
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第一节
构造要求
2、墙面
仰斜式墙面坡 度可与墙背相 同;也可视墙 面横坡采用 1:0.15~0.25
重力式挡土墙

3重力式挡土墙3.1一般规定3.1.1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地震地区和特殊岩土地区的路肩、路堤和路堑等部位,可采用重力式(或衡重式)挡土墙。
路肩、路堤和土质路堑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10m,石质路堑挡土墙不宜大于12m。
3.1.2重力式挡土墙墙身材料应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及适用范围应按表3.1.2采用。
表3.1.2 重力式挡土墙材料强度等级及适用范围注:表中t系最冷月平均气温。
3.1.3重力式挡土墙可按容许应力法计算。
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值应按表3.1.3采用。
表3.1.3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的容许应力(Mpa)值注:1. 片石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同混凝土,片石掺用量不大于总体积的20%;2.A为计算底面积,A c为局部承压面积。
3.2设计荷载3.4地基与基础3.4.1挡土墙基底宜采用明挖基础。
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当基底下为松软土层时,可采用加宽基础、换填土或地基处理等措施。
水下基坑开挖困难时,也可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4.2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不应小于1.0m。
2 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0m时,在冻结深度线以下不应小于0.25m,且不应小于1.0m。
当冻结深度大于1.0m时,不应小于1.25m,还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下0.25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换填为非冻胀土。
3受水流冲刷时,在冲刷线以下不应小于1.0m。
4 路堑挡土墙基底在路肩以下不应小于1.0m,并低于侧沟砌体底面不小于0.2m。
5 在软质岩层地基上不应小于1.0m。
6 膨胀土地段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5m。
3.4.3 基础在稳定斜坡地面时,其趾部埋入深度和距地面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3 斜坡地面墙趾埋入深度和距地面的水平距离3.4.4 基础位于较完整的硬质岩层构成的稳定陡坡上时,可采用台阶式基础,其最下一级台阶底宽不宜小于1.0m。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隧顶一级坡采用C25素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挡墙高4.2〜6.4m,坡率1:0.25,挡墙示意如图3-15。
挡土墙分三次浇筑,先施工基础,然后分两次施工墙身,新旧混凝土之间采用预埋片石或废钢筋的措施连接,以加强其整体性。
154图3-15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图(1)沟槽开挖挡土墙沟槽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
沟槽开挖不能间断,达到设计高程后及时夯实验基。
挡墙开挖应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砌筑墙身。
墙背临时坡如超挖、局部坍塌或掉块时,应采用不低于挡墙设计指标的材料回填。
为防止雨水,开挖基坑时在其基坑以外周边挖一排水沟并保持畅通。
沟槽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进行调整。
(2)基础施工1)素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C25混凝土由砼罐车运送到现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施工。
2) 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提, 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3)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 开裂。
在基础上墙身部分插入片石或废钢筋,使基础与墙身连接紧密。
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养28d 后送往检测。
(3)墙身浇筑 1) 放挡墙浇筑边线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浇筑边线。
2) 模板安装① 挡土墙只立一面外模板,待下部墙身浇筑完毕后支设上部墙身模板。
外模 板采用150cm*60cm 钢模板,并采用①48钢管和10#曹钢加固,内加5cm*10cm 方 木支撑,如图3-16。
钢管水平布置,间距0.6m,每道两根,槽钢竖向布置,间 距1.0m ,每道两根。
方木内支撑间距为水平x 竖直 =1.0m x 0.8m 。
为防止混凝土 结构将涨裂模板加设10#槽钢斜撑,以加固模板稳定性。
模板要求厚度均匀,表面光滑平整,无空洞拼缝严密、不漏浆。
保证混凝 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最新3.重力式挡土墙

地基承载力验算
基底平均应力pk≤fa 基底最大压应力pkmax≤1.2fa
fa为修正后 的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Gt Ean
GnG
O
0
Eat
重力式挡土墙的计算--一般地区稳定性验算
➢ 地基承载力验算
基底应力
eb/6
pm mianx
En b'
16e b'
eb/6 pm
偏心荷载作用下
ax
2En 3c
pmax1.2fa
• 泄水孔入口处应用易于渗水的粗颗粒材 料做反滤层以免堵塞;
• 墙前回填土体也应分层夯实并修筑散水 沟或排水沟;
4沉降缝与伸缩缝
构造措施:
墙后回填土的选择 卵石、砾石、粗砂、中砂的内摩擦角大。主动土压力系数
小,作用在挡土墙上主动土压力小,为挡土墙后理想的回填土。 细砂、粉砂、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的粉土、粉质粘土和
• 墙底法向分力的偏心距应满足 e ≤b1/4 的条 件;
• (b1——无台阶时的墙体宽度)
2挡土墙基础
• 基底埋深
基底埋深一般应不小于 0.5m;
岩石地基应将基底埋人未风化的 岩层内;
• 基底宽与墙高之比为1/2~1/ 3;墙底的宽度应根据计算结果 最终确定。
3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
• 墙身布置适当数量的泄水孔;
➢ 整体滑移稳定验算
当基底下边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土层时,应按圆 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
Ks
MR MS
1.2
M R :抗滑力矩 M S :滑动力矩
3.2.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稳定验算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可 能绕墙趾O点向外倾覆 抗倾覆稳定条件
G
3__重力式挡土墙

3.3.3、排水设施 、
挡土墙的排水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挡土墙的安全及使用效果。 因此,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坡料中的水分,防止地表水下渗 造成墙后积水,从而使墙身免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因含水量 增加产生的膨胀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挡土墙的排水设施通常内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 1)地面排水 地面排水可设置地面排水沟等引排地面水,见图3-13所示;夯实回 地面排水 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 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
做成水平墙底,见图3-6所示。 图3-6
为什么? 为什么?
设计中必须重视
4.护栏 .
为增加驾驶员心理上的安全 感,保证行车安全,在地形险峻地 段的路肩墙,或墙顶高出地面6m 以上且连续长度大于20m的路肩墙, 或弯道处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 栏等防护设施。护栏分墙式和柱式 两种,所采用的材料,护拦高度、 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护栏内侧 边缘距路面边缘的距离,应满足路 肩最小宽度的要求。
图3-5
挡土墙墙背和墙面坡度
3、墙顶 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浆 砌或干砌圬工。墙顶最小宽 度:浆砌时不小于50cm; 干砌时应不小于60cm。干 砌挡土墙的高度一般不宜大 于6m。路肩挡土墙墙顶应 以粗料石或C15混凝土做帽 石,其厚度不得小于0.4m (见图3-6所示)。如不做 帽石或为路堤墙和路堑墙, 应选用大块片石置于墙顶并 用砂浆抹平。 4、墙底 、 重力式挡墙的墙底一般 取 0.1:1的坡度,也可以直接
第三章 重力式挡土墙
3.1、概述 、 3.2、重力式挡墙的组成部分 、 3.3、重力式挡墙的构造 、 3.4、重力式挡土墙的布置 、 3.5 重力式挡土墙计算
重力式挡土墙大样图

挡土墙

•
• •
•
七、混凝土的养护、拆摸
砼拆模后,应及时派专人浇水养护,发现砼表面干燥时 ,及时浇水,七天后视气候条件可将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养 护总天数不少于14天。在进行大体积砼养护时,如遇异常天 气(即气温较低,室外温度与砼内部温差≥25℃)应采取必 要的保温养护措施。
八、回填
当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 强度的75%时开始进行回填。 墙背回填填料优选粗粒 土、砂粒土或砂卵石,分层 摊铺、分层碾压、分层检测 ,密实度满足路基要求。 回填至泄水孔预埋标高 处时,对预埋泄水孔清孔, 按设计敷设弹塑性透水管。 透水管接入排水系统。
• 基础施工
• 测量放线确定基础尺寸后进行钢筋绑扎、立模,同时预 埋墙面板钢筋和扶壁钢筋。基础钢筋的绑扎要注意钢筋的 保护层厚度,垫块采用和基础同强度的混凝土垫块,以保 证混凝土的质量。挡土墙基础的施工可以按三个标准单元 节同时浇筑混凝土,为挡墙的墙面板施工提供较多的作业 面。混凝土由罐车从集中拌合站运至现场,经泵送料入模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不得过振及漏振。 首先绑扎墙面板钢筋和扶壁钢筋,钢筋安装完经监理检 查合格后,开始灌模,施工中需特别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和 平整度。在钢筋混凝土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 紧,垫块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保证垫块的强度与混凝 土结构的强度相同。垫块的安装应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保证4个/m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 中要经常检查垫块的位置是否准确。
• 墙面板和扶按梅花形交错布置,间隔一定距离,采用<50mmPVC 管,并用透水土工布包裹PVC管,泄水孔的横坡为4%,在 安装时,可通过钢筋对PVC管进行固定,对于墙面板方向 的泄水孔,要使PVC管与正面模板接触紧密,PVC管的端面 要形成相应的斜面,保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PVC管周 围不会漏浆,使面板光滑、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