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20字_关于重阳节的传说-白衣送酒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习俗,庆祝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因此得名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品尝菊花酒和菊花糕。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传说一:佳节消烦愁相传,在一个古代的时代,有一个村庄的人一直因为恶运缠身而痛苦不堪。

他听说了重阳节这个吉祥日子,决定登上山顶祭拜,并了结自己的尘缘,希望能获得好运。

他爬上陡峭的山路,历尽艰辛。

终于,当他到达山顶,望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感到心神宁静,愁绪顿时烟消云散。

从那以后,每逢重阳节,村民们都会登山祭拜,希望能摆脱烦恼,获得好运。

传说二:躲避瘟疫另一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与瘟疫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国一个村庄的人们突然遭受到了一次瘟疫的侵袭,许多人生病甚至死亡。

村民们十分绝望,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场灾难。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希望之际,一位智者走进村庄,告诉他们,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他们应该采摘菊花,挂在门口,登山远离村庄。

村民们按照智者的指示行事,结果神奇地,他们幸免于瘟疫的侵扰。

从那时起,人们每年重阳节都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以纪念他们逃离瘟疫的成功。

传说三:英雄赴难救母还有一个重阳节的传说与一个勇敢的英雄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年轻人的母亲病倒了,他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治愈母亲的药物。

然而,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来买药。

于是,他决定在重阳这一天登上山顶,寻找名贵的菊花,为母亲熬制出疗效卓越的药物。

他爬上陡峭的山路,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到达山顶。

他成功地采摘到了菊花并赶回家,为母亲煎制了药物。

神奇的是,母亲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个故事激励了人们,让他们相信重阳节这一天登山祭拜是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的。

重阳节传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瘟疫和灾难的恐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通过庆祝这个节日,人们寄托了对幸福和好运的希望,并且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重阳节,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古代习俗的魅力,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的力量。

九月九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传说

九月九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传说

九月九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踏青节”,是中国九月初九的传统节日。

此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多个文化流派的传统内涵。

重阳节有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故事一:孺子割发登山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名将孙叔敖每年都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亲率士兵登山祭祀。

有一年,孙叔敖发现部下的小兵曹沫比平时萎靡不振,他疑惑地问曹沫原因,曹沫告诉他自己准备赶考,但因贫穷无法支付入场费用。

孙叔敖深感痛惜,于是决定借给曹沫一些钱。

然而,钱财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法,孙叔敖认为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他决定以鞭打少年的方式来帮助曹沫,让他割掉长发,穿上白衣,蓄箭登山。

曹沫经历了痛苦的改变后,终于顺利考中了。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给人们的启示是坚韧不拔和顽强的毅力能够战胜困难和贫穷。

故事二:踏秋观梧桐相传,唐代时,有一个名叫黄滔的文学家,在重阳节的时候常常喜欢踏秋观梧桐。

他认为梧桐的叶子在重阳节后会变黄,因此每年这一天,他都前往踏秋观赏。

他觉得梧桐树非常高雅,代表了高尚的品质。

然而,有一年,他走到一片梧桐林时却发现,所有的梧桐树都没有变黄。

黄滔感到非常困惑和难过,他决定找梧桐树的根源,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情况。

而当他找到梧桐树根的时候,却发现梧桐树由于长时间不修剪而造成枝繁叶茂,已经逐渐掩盖了阳光的照射。

黄滔意识到,只有减少枝叶才能使阳光进入梧桐树的内部,才能让它变得黄金一片。

因此,以后的重阳节,他将踏秋的时间利用来修剪梧桐树,保证梧桐树的叶子可以变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修剪自己身上的杂枝,使自己变得更加光明磊落。

故事三:喝桂花酒避灾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梁洪的人,他每年重阳节都会到南山登山采摘。

有一年,他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告诉他南山上的山花梵雨,并指出只有梁洪可以看到,并对他表示祝福。

仙人还告诉他,只需要将山花泡在酒中,就能喝到神奇的酒,此酒能够驱散瘟疫和避灾。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背后,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长寿、健康和幸福的祈愿。

传说之一与恒景有关。

恒景是东汉时期汝南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正义。

然而,当时汝南一带瘟疫横行,许多百姓染病身亡,恒景的父母也未能幸免。

恒景悲痛欲绝,决心访仙学艺,拯救乡邻。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人。

仙人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收他为徒,并传授给他降妖除魔的本领。

恒景刻苦修炼,终于学成归来。

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恒景按照仙人的嘱咐,让乡亲们登上高山,每人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当瘟魔出现时,恒景手持宝剑,与瘟魔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最终,恒景成功地将瘟魔斩杀,为乡亲们消除了祸患。

从此以后,九月初九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人们以此来祈求平安健康,驱邪避灾。

还有一个传说与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轻人有关。

阿牛家境贫寒,但他心地善良,十分孝顺。

他的母亲常年患病,身体虚弱。

阿牛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医问药,但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有一天,阿牛在梦中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告诉他,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到山上采摘一种名为“重阳花”的草药,用其熬汤给母亲服用,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阿牛醒来后,牢记仙人的嘱托。

到了九月初九,他早早地登上了山,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重阳花。

他将草药带回家,熬汤给母亲服用。

奇迹发生了,母亲的病竟然渐渐好了起来。

为了感谢仙人的指点,阿牛每年九月初九都会到山上采摘重阳花,并将其分发给其他患病的乡亲。

这个传说让人们感受到了孝顺的力量,也让重阳节多了一份温情。

在另一个传说中,重阳节与一位名叫费长房的仙人有关。

费长房有一位徒弟叫桓景。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初九这一天,他家会有大灾难,让他带着家人登上高山,佩戴茱萸,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一劫。

桓景听从了师傅的话,带着家人照做了。

果然,到了那天,他家遭到了一场大火,但因为他们在山上,得以幸免。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重阳节的有关神话传说每个节日都有它自身的故事,那么重阳节又有着的传说故事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重阳节的神话传说,希望大家喜欢!重阳节的神话传说孟嘉落帽盂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

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

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

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

突然,一阵风刮过,把盂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

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上。

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

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盂嘉。

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

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

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白衣送酒大诗人陶渊明酷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陶渊明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

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

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

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

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

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

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重阳节食俗要吃1、吃羊肉面“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

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

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2、吃花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北方的重阳糕,以发面花果蒸糕最为著名(又名发糕)。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_重阳节的来历简介大全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_重阳节的来历简介大全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_重阳节的来历简介大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也有许多关于重阳节的故事,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也反映出了重阳节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参阅。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传说之一:与道教有关这是一个与道教有关的神话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瘟神在汝河出没,散布各种瘟疫,害得百姓死伤无数。

当地一青年恒景看不下去,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一位法力高强的神仙为师,学得武艺准备返乡杀瘟神时,他师傅送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

恒景回乡之后登上高山与瘟神搏斗,经过几百个回合终于消灭瘟神,瘟疫也就此散去,此后人们就为纪念这件事就有了重阳节,其中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乃是恒景返乡时杀瘟神的时间。

经过时间的推移,重阳节当天也有了登高避疫、佩戴茱萸叶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传说之二:与赏菊和饮菊花酒有关很久以前有一农夫叫做阿牛,在他七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而母亲也因此伤心欲绝患了眼疾,阿牛用过无数办法都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睛,直到一天晚上,阿牛做梦梦到一姑娘跟他说只要在九月初九那天到天花荡,于荡中寻一株白色菊花就能治好他母亲的眼疾。

阿牛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死马当活马医,在九月初九那天去到天花荡寻菊花,没想到真的有一株白菊,阿牛挖了白菊回家煎成汤药给母亲服下,不久后就重见光明,至此后阿牛开始种植白菊,民间也把九月初九这一天称为菊花节,也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

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

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

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

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

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福。

重阳节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

一、《重阳登高》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黄真人的道士,他精通仙术,能够驱邪除魔,医术高超。

黄真人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带领着徒弟们登山祈福,以祈求长寿和健康。

登山的人们手持菊花,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灾。

黄真人在山上设宴招待众人,还教授了一些长寿的秘诀。

这样的活动逐渐传承下来,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二、《孤山重阳》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孤山的地方,山上有一位仙人居住。

每年的九月初九,仙人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邀请凡人前来共享喜悦。

仙人会在山上设宴,赏赐给前来祝贺的人们美酒和美食。

而且,仙人还会赐予人们一种神奇的茶叶,只要喝了这种茶,就能够延年益寿。

因此,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前往孤山,祈求仙人的保佑和长寿。

三、《重阳救母》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杨绛的人,他的母亲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一年的重阳节,杨绛带着母亲前往山上,希望能够祈求长寿和健康。

然而,山上的路途崎岖,对于行动不便的母亲来说非常困难。

杨绛决定背起母亲,一步一步地攀登山顶。

虽然很辛苦,但是杨绛并没有放弃。

最终,他们成功登上了山顶,母亲也康复了许多。

从那以后,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背起年迈的家人登山,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福。

四、《重阳赛百花》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杜牧的文人,他非常喜欢九月初九这一天的景色。

每年的重阳节,他都会带领着一群文人雅士前往花园,欣赏花朵的美丽。

在花园里,人们会举办一场盛大的花朵比赛,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夺最美的称号。

杜牧更是以此为题,写下了《秋夕》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这样的活动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重阳节的独特庆祝方式。

五、《重阳祭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黄帝的神仙,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有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有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有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的名称得来是因为,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则是双九,也就是重阳日。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

传说在公元前三世纪,那时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

他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遣神捉鬼。

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为师。

由于这个青年决心很大,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领。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作好准备。

”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

费长房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

这样,就可避开大祸。

” 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

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清晨,桓景带着全家来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过了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

他们果真避过了一场灾难。

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两千多年。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

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

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wēn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

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bài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g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费长房和蔼ǎi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

”他交给桓景一把降〔xiáng〕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

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

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狠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

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访学艺。

桓景带上一代干粮上了路。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

”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

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

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

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

”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背上,把它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哪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传说20字_关于重阳节的传
说-白衣送酒
【--重阳节祝福语】
陶渊明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还有个故事跟重阳节是有关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重阳节的传说-白衣送酒吧!
白衣送酒
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

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

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

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
时常缺酒。

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

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

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人物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

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禁忌
忌说节日快乐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这类的节日一般忌说"节日快乐,而要互道"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

忌送菊花
虽然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但却不可以送人菊花。

在老一辈心中,菊花是祭花,是赠给死者以寄托哀思的花卉。

当天,可以送一些寓意吉祥的花,如剑兰,有长寿、康宁、福禄之意,送老人再适合不过。

还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鲜花,比如康乃馨,表达感恩爱戴之情。

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鲁西南地区的滕县一带有这样的忌讳,嫁出去三年之内的闺女,重阳节不能回娘家,三年以后就可以回。

当然这只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其他地区不一定有此禁忌。

忌煮饭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因此,这天要让老母休息,不能因做饭而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