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在商务英语信函的交流中,语言的使用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复杂的意图。

其中,模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在商务沟通中的运用及其语用效果一直备受语言学者和商务实践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旨在揭示模糊语言在商务语境下的独特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letters, the use of language often carries rich information and complex intentions. Among them, fuzzy language, as a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linguists and business practitioners in terms of its application and pragmatic effects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the pragmatic research of vague language in business English letters, aiming to reveal the unique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in business contexts and its importanc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本文将首先界定模糊语言的概念,并阐述其在商务语境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接着,文章将分析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常见类型,如使用不确定的词汇、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借助模糊限制语等。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和中文作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人们对于两种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对比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和中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在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差异,分析两种语言在表达模糊概念时的特点和规律。

具体而言,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常见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模糊概念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影响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因素进行讨论,探讨语言习得过程中模糊限制语的教学策略,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规律及其差异,为研究者和语言学习者提供更深入的语言分析和教学参考,促进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了解和交流。

1.3 研究意义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深入理解不同语言中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揭示语言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英语和汉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了解模糊限制语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特点,可以为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模糊限制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还可为语言习得理论提供实证支持,探讨语言习得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为促进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将有助于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丰富语言学理论,促进语言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对提升语言习得研究和实践的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可以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表现。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在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模糊语言,这些语言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首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一是婉转委婉地表达意见或拒绝。

在商务交流中,有时可能需要拒绝某个请求或提议,使用模糊语言可以缓解这种拒绝的冲击。

例如,可以使用诸如"I'm afraid I won't be able to..."或"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委婉地拒绝或陈述自己的无法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

这样做不仅能够保持双方的面子,还可以维护双方的商业关系。

其次,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二是增加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在商务交流中,不同的情况和变数可能会导致计划或安排发生变化。

使用模糊语言可以留出余地,使双方在需要调整计划时更加灵活。

例如,可以使用表达如"可能"或"有可能"的词语来表明某事是可能的,但也存在变数。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避免死板的承诺,同时为后续的协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三是消除不确定性。

在商务交流中,有时需要表达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以避免对方过于依赖或过分期望。

例如,可以使用表达如"可能"或"或许"的词语来表达对某个事情的不确定性。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双方都认识到情况不确定,从而做出合适的准备和安排。

最后,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四是减少冲突和争议。

在商务交流中,有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或情况,使用模糊语言可以减少直接表达带来的冲突和争议。

例如,可以使用表达如"有人说"或"一些人认为"的词语来引用别人的观点,从而将责任和争议性降到最低。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引言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语言现象,通常用于描述事物的特征,但不给出具体的数量或范围。

在英语和汉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方式和频率可能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两种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表达方式及对交际的影响。

一、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与分类1.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定义模糊限制语是指用于表示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词语或短语,常用于描述数量、范围、程度等概念。

在英语中常用的模糊限制语包括:some, a few, several, many, most, few, little, much, more, less等;而在汉语中常用的模糊限制语则包括:“一些”,“几个”,“好几”,“许多”,“大多数”,“少数”,“一点”,“多些”等。

二、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1.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表达方式对比在英语中,模糊限制语常常以形容词或副词的形式出现,如“some apples, a few friends, many books”等。

而在汉语中,模糊限制语通常以量词或数词的形式出现,如“一些苹果,几个朋友,许多书籍”等。

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通常出现在名词的前面,而汉语中的模糊限制语通常出现在名词的后面。

2.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对比根据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较高,而汉语中的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较低。

这可能与英语文化中对灵活性和自由度的追求有关,而汉语文化中对规范和准确性的崇尚可能导致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差异。

三、英汉模糊限制语对交际的影响1. 英汉模糊限制语对交际的作用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通常起到了缓解尴尬和避免冲突的作用。

当谈论数量或范围时,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表达更加委婉和礼貌,避免直接给出具体数字或范围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在英语和汉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交际更加顺畅和和谐。

2. 英汉模糊限制语对交际的差异影响由于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表达方式和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可能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

英汉语言学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学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模 糊 限制 语 这 一 术语 由美 国语 言 学家 莱 可 夫
对论文解读 的效果。基于此 , 我们从英汉各 5 个知 名语言学期刊各收集 1 0 篇论文摘要 , 即英汉各 5 0 篇 论 文摘 要 , 运 用 计 量 统计 的方 法 , 对 英 汉 语 言 学 论文 摘要 中的模糊 限制语 进行 对 比研究 。
关键词 : 模糊限制语 ; 语言学论 文; 摘要 ; 对比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H O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0 1 4 ( 2 0 1 7) 0 4 — 0 0 7 1 — 0 3
基 于本 文 的研 究对 象 , 再 加 上何 自然 的分类 方 ( L a k o f ) 在《 模 糊 限制 语 : 语义 标 准及 模糊 概 念 的逻 法较 为 全 面 , 因此 , 我 们 采用 他 们 的分 类方 法 : 分 为 辑》 一文中首次提出 , 并将其界定为 : 把事物弄得模 变动型模糊限制的词语 f 1 1 。自此 之后 , 海 内外学 者开 始 了对模 体分类可参看何 自然 、 冉永平 《 新编语用学概论》 , 糊 限制 语 的研究 与探索 , 模 糊 限制语 也 随 即成 为语 不再赘 余 ) 言学研 究 的热点 之一 。 ( 二) 语料 来源 学 术论 文是 学 术交 流 的重要 方式 , 其 中不 可 避 为确 保语 料 和 数据 的真实 性 和 可靠 性 , 我们 选 免 的用 到模糊 限制语 。 而摘 要是 论文 的 主要 内容和 取英汉 语 言学期 刊各 5种 。 所 选英 文期 刊 是被 S S C I 重 要观 点 的概述 , 摘 要 写作 的质 量直 接关 系 到读 者 收 录 的 语 言 学 核 心 期 刊 , 它 们 是 ( ( A p p l i e d

英汉应用语言学实证性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英汉应用语言学实证性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英汉应用语言学实证性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摘要:具体表现在:英汉论文作者都不太喜欢在论文中使用第五类模糊限制语——(名词HE),而是喜欢在论文中使用第一类模糊限制语——(情态动词HA),英语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汉语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两倍,尤其是在结果部分,英语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汉语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三倍,但是在讨论部分,英汉论文中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差异并不明显,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摘要: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用见的语用模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许多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本文主要是对英汉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出现频次和分布特点(包括四个部分: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对比研究;学术论文;模糊限制语一、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语正迅速成为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全世界有80%的研究结果是用英文出版。

毫无疑问,会熟练地使用英语写作成为充分参与国际研究界和取得专业的先决条件。

全世界的学者们都充分意识到,能最广泛地让自己的想法和研究结果被人认可,最佳的方法就是用英文发表论文。

因此能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国际杂志大多是英文的)对研究者来说是最佳选择。

出于用英文发表的需要,良好的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学者的必备能力。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怀疑和确定的能力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它对学术写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术陈述不仅必须表明作者对其真实性的确信程度,其范围可能从不确定的可能性到自信的预测,同时也向观众传达适当程度的尊重和谦虚。

用来表达这些方面的语言通常称为认知语言。

模糊限制语作为促进学术写作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一直未被重视。

从Lakoff在1972年把appear,almost,mostly等詞语定义为模糊限制语之后,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许多学者也对模糊限制语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分析。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持商业联系、促进贸易合作与保持良好商务关系,其表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或公司的经济效益。

模糊限制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务英语信函中,而模糊限制语对于商务英语的交际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根据分析了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指出合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商务交际更准确、更灵活、更礼貌、更有效。

标签:商务英语信函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英语信函逐渐成为人们在全球经济领域内国际贸易双方进行书面商务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通过它人们可以交流信息、联系业务、商谈贸易、磋商、处理问题、传递友谊等,其撰写成功与否对企业的业务很关键。

目前模糊语言广泛应用于多种商务信函中,这些模糊语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使得商务信函更加严谨、准确、礼貌、得体,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从而实现和对方良好的沟通,以达到目的。

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模糊限制语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模糊限制语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Lakoff)于1972年提出并开始研究的。

拉科夫把模糊限制语解释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语言。

由此可见,模糊限制语是指人们有时无法说得很精确,甚至有意说得“模糊”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的语言。

模糊就是指语言的不确定性。

“模糊”并非“稀里糊涂”,也绝非含混不清。

语言是交际艺术的重要手段。

艺术上的模糊,是委婉含蓄的体现。

模糊限制语在商贸谈判、政治外交、法律用语、新闻广告等方面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语言应用价值。

三、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商务英语信函中用到模糊限制语的原因,笔者认为模糊限制语所具备的特殊语用功能可以帮助其实现某种交际目的。

下面分别从礼貌原则、顺应性理论来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1.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要求。

礼貌现象作为确保人类交际成功的基本手段之一,引起了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的广泛关注。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一、引言在商务交流中,英语信函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其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模糊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含义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本文将就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

二、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表现形式1. 否定词的使用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为了委婉地表达拒绝或否定的意思,常常会使用一些模糊的否定词,如“possibly”、“unlikely”等。

2. 模棱两可的表达为了不直接拒绝对方或提出明确要求,商务英语信函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比如“可能会考虑”、“或许有可能”等。

3. 婉转的建议或意见在商务交流中,为了不得罪对方或保持良好的关系,有时会使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建议或意见,比如“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三、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1. 委婉拒绝通过使用模糊语言,可以委婉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提议,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这种语言方式能够维护双方的关系,体现了商务交流中的礼貌和尊重。

2. 模糊的建议或意见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有时需要提出建议或意见,但又不希望过于直接或强硬,这时就可以使用模糊语言来表达,以保持较好的沟通氛围和关系,同时又能传达自己的想法。

3. 留有余地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还可以用来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过分承诺或表态,避免因过于明确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或责任。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实际的商务交流中,使用模糊语言是一种非常灵活和智慧的表达方式。

它既能够传达特定的含义或目的,又能够在维护关系和避免冲突上发挥作用。

然而,过度使用模糊语言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或误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把握好度,适度运用模糊语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语言现象。

通过使用模糊语言,可以委婉地表达拒绝或建议,保持关系和留有余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6Jun.2012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Lakoff 发表开创性专题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初次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有意把事情弄的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1]。

此后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开始了对模糊限制语的深入研究。

如国外的Meyer [2],Hyland [3]等人,国内的伍铁平[4],冉永平[5]等人。

但在对过往的研究综合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主要是从模糊限制语的特征出发,集中于对其分类及定义解释的研究,明显缺乏一定的深度[6]。

而对于不同的文体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是必要而且有着重要意义的[7]。

商务信函是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和有关商务活动的基础及重要工具.熟悉运用并正确理解商务信函的文体特点,是顺利进行商务业务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在商务信函文体的所有特点中,清晰与准确是最为根本的准则。

然而,Channel [8]认为,在语言的应用中,模糊语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的语境。

简言之,如果在商务信函中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一样会取得交际的成功。

近年来,对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主要是语用角度出发并集中于分析模糊限制语的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很少有研究关注于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状况。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中国英语商务信函学习者及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基础(一)模糊限制语国内外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研究众多,但是影响最大的是Prince [9]等人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研究。

依照prince 等人的观点,模糊限制语应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一类是“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它主要指能够影响句子真值的词语。

二类是“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主要指影响范围变动的词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缓和型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这两种模糊限制语一般用来表示说话人对话题做的直接猜测或所持有的某种态度。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采取第一人称代词或通过引用他人的看法或观点来表达说话者对事情的态度和观点。

本文的研究即是基于Prince 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二)商务信函的分类根据商务信函按其所提供信息的性质,Stewart [10]把商务信函分为四类,分别为正面消息信函、一般消息信函、说服性信函和负面消息信函。

正面消息信函和一般性信函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对直接,负面消息与说服性信函较为委婉。

因此本文对商务信函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直接与委婉两种方式的商务信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对比研究李小鹏,司蓓蓓(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以Stewart 对商务信函的分类研究研究和prince 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研究为基础,对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据此,对英语商务信函写作的汉语本族语学习者及教学者提出相关建议:学习者应注意文化差异,学会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实现商务交际的目的;在提高模糊限制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商务英语教学者应重视模糊限制语的课堂教学,采取文化对比方式教学等。

关键词:商务信函;模糊限制语;对比研究;频率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6-0170-03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大学生书面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迁移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SK2012B488)170--函。

二、研究设计(一)语料来源本研究语料分为两类。

一类是汉语商务信函语料,总共50篇,取自于《商务信函写作》[11],直接及委婉类商务信函分别为25篇,总字数为7230;另一类是英语商务信函,总共50篇,取自于《新国际商务英语写作》[12],直接及委婉类商务信函也分别为25篇,总字数为6627。

(二)数据分析与研究工具模糊限制语具备很强的语境特征,为了确保模糊限制语提取的有效性,本文前期所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收集工作都是人工完成。

在后期数据对比分析部分,本研究采取excel和教育统计软件SPSS11.5等研究工具。

在分析过程中,所有商务信函中出现的称呼,签署与日期均不计算在总字数之内。

三、结果及分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差异。

一是从整体上对比分析英语商务信函语料与汉语信函语料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分布,结果如下。

为了使对比差异更加明显,表1中频率的数据采取以千为基数的对比。

如表1所示,首先,英汉语商务信函总字数分别为7230,6627,而模糊限制语总数分别为325和425,可以看出,在英语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要高于汉语商务信函。

其次,英汉商务信函中程度变动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频率基本一致,然而,汉语商务信函中范围变动及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则低于英语商务信函中的使用频率。

有关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例句如下:(1)如果不能更换的话,敝公司只能请求取消订单(CBC)。

(2)一般情况下,我们生产的每支钢笔都要经过单独检验才能进入仓库,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支被漏检(CBC)。

(3)Generally speaking,we pay commission or no commission according as the goods are indus-trial products or traditional products(EBC).(4)But honestly,a reduction of3%is only too modest,as we had expected a little more than that(EBC).第二方面是对比英汉商务信函中各类模糊限制语在模糊限制语总数中使用的比例差异。

结果如下。

表2显示在实现表达模糊限制的词语中,英汉商务信函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英语本族语者和汉语本族语在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时候都倾向于使用程度变动和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非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其次,在商务信函写作中表达模糊限制的时候,汉语本族语者比英语本族语者更倾向于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而使用范围变动及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频率要低于英语本族语者。

第三方面从英汉商务信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模糊限制语进行对比研究。

为了对比的便捷性,英语商务信函中出现的will和would被理解为汉语商务信函中出现的分类CBC EBC数量频率数量频率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程度变动1331812619范围变动62810015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直接缓和1281719529间接缓和8141总数3254442564表1模糊限制语总体使用频率分布对比(n/1000)注:CBC指汉语商务信函语料,EBC指英语商务信函语料,以下图表指代相同。

程度变动范围变动直接缓和间接缓和CBC4019392EBC3023461表2各类模糊限制语在总体模糊限制语中的比例对比(%)EBC CBC 顺序内容频率内容频率1Will50将352Would40希望243Very30如果214If26很195could20都176Hope16相信167much15多168From…to12非常159All9可能910Some8认为7表3英汉商务信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模糊限制语对比171--“将”。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商务信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模糊限制语可以发现,在商务信函的写作中,英语本族语者和汉语本族语者有着一定的异同点。

首先,对比两种语料得出,在英语商务信函使用频率较高的will,would,very,if,hope,all, much在汉语商务信函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部分,也就是说,英汉商务信函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前10位高频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相同的。

尽管如此,两者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异。

在商务信函写作中,汉语本族语者更多使用认为,可能,相信等缓和性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英语本族语者更多使用from…to,could,some来进行模糊限制。

四、结论通过对比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频率分布,本研究发现如下问题:第一,在商务信函的写作中,相比较汉语本族语者,英语本族语者更多的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实现交际的目的。

第二,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分布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

这一现象一方面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系,另一方面与模糊限制语的特征和商务信函写作的准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对此不做深入研究。

英语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差异与相同之处对学习英语商务信函写作的中国本族语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信函中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但是其特征很难把握,实现的方式也多样化,这一点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却经常被英语教学者所忽略。

很多中国学生,经常从中式思维出发,进行英语商务信函的写作,但是却忽略了英汉商务信函的文体和语言使用存在的差异。

英语商务信函写作学习的中国本族语者,应当借鉴本研究从模糊限制语使用的角度对两者之间进行的对比研究结果,一方面深入了解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学会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实现商务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注意文化差异,厘清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异同之处,在提高模糊限制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者,本文建议:第一,应当采取文化对比的方式进行商务信函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信函中有着丰富的语用功能和一定的使用频率(英语商务信函为6.4%,汉语商务信函为4.4%),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灵活和具备说服力,因此模糊限制语在课堂教学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三,商务英语教学者可以参照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商务信函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如在商函信函写作的反馈中,比对学生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从而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从汉语写作思维向英语写作思维趋近。

———————————————————参考文献:〔1〕Lakoff 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logic of fuzzy concept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2(8):183-228.〔2〕Meyer, F.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2):149-170.〔3〕Hyland,K.Hedging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EAP Textbook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13):239-256.〔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0.〔5〕冉永平.英语新闻报道中语言模糊性初探[J].福建外语,1996(1):8-12.〔6〕张红深.中国模糊语言学30年[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213-222.〔7〕庞建荣.模糊限制语研究的渊源、嬗变及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7(2):29-33.〔8〕Channell.Vague Languag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3.〔9〕Prince,E.F.,Frader,J.&Bosk,C.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In R.J.Pietro(ed).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C].New Jersey:Ablex,Norwood,1982:83-97.〔10〕Stewart,M.M.Kenneth,Z&lyn R.Clark.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M].USA: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4:382.〔11〕周红.商务汉语写作[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12〕何光明.新国际商务英语写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徐阳)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