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内容深刻: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体现了各家学说的思想精髓。
2.风格多样: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异,有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有的善于譬喻,生动形象;有的言辞犀利,富有论战性。
3.文学性强:诸子散文在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4.影响深远:诸子散文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多样的风格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先秦诸子散文

二、善譬巧喻是《孟子》、也是诸子散文的显著特色。孟子寓 善譬巧喻是《孟子》 也是诸子散文的显著特色。 言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喻不仅多而广, 言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喻不仅多而广,而且比喻手法富有创造 作者往往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设喻既有针对性, 性,作者往往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设喻既有针对性, 又妙趣横生,同时孟子的比喻富于想象力, 又妙趣横生,同时孟子的比喻富于想象力,并且通过对比手法 结合,以一些超乎常理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结合,以一些超乎常理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三、长于论辩。 长于论辩。 1、抓住要害,突出中心,作集中分析论证以服人; 抓住要害,突出中心,作集中分析论证以服人; 2、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次序极为清楚,宛如天机云锦; 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次序极为清楚,宛如天机云锦; 3、极富于腾挪跌宕之变化,摇曳多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极富于腾挪跌宕之变化,摇曳多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先秦诸子说理散文
海大人文学院2005年 海大人文学院2005年9月27日 27日
论语、老子、墨子 论语、老子、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篡录、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篡录、 行的著作。 行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 汉书·艺文志》 论语》 孔子应答弟子、 应答弟子 子 相与而接闻于夫子之语 之语也 相与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形象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哲理。 形象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哲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于我如浮云。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四讲先秦诸子散文

指出其“大欲”是“缘木求鱼” 进一 步指出行霸道“后必有灾” 引起齐王 的警觉,愿听 不从正面说危害,再 设置陷阱,以邹人和楚人战的比喻,引齐 王肯定楚人胜 迫使齐王接受“小不 可以敌大,寡不可以敌众,弱不可以敌强” 的道理 终于说服了齐王 最后才从正 面向齐王宣讲了他的王道的政治主张和具 体做法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寓言
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所谓“寓言十九(十分之九)”(《庄子 集释》卷九上成玄英疏)。 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 200多则。
这些寓言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 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藐姑射之神” 等;也不乏别出心裁的即兴创作,如《齐 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等。使《庄 子》呈现出有别于其它诸子散文的独特的 形象思维。《庄子》一书中绝少枯燥的说 教,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 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 妙的表现自己的思想。
本文集中体现了孟文善辩的特点。孟子在 当时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 他坚决维护本派的学说,积极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却又不合时宜,因而不得不游 说各国,滔滔雄辩。客观形势如此,逼使 他不得不这样。而就主观方面看来,孟子 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 的能力;再加上崇尚游说的时代风气的影 响,以及频繁辩论的实践的锻炼,成就了 他的辩才。
南怀瑾先生说:“曾皙所讲的这个境界, 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 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 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 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 的那个理想。”
“孔子与曾皙的一段话,可以说进入了最高 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 憬。”“子路等人的政治抱负很了不起, 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 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 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 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 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 点也。’”(南怀瑾《论语别裁》)
第二讲 先秦诸子散文

读《孟》心得
1、《孟子》体现了战国时代之风。孟子有所谓 “养气”之说,实与时代风气相关联。
2、《孟子》论说叙事多有渲染,并不如《论语》 谨严。若作为史料用之,当慎重。譬如,王 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3、《孟子》行文见构思之妙,起承转合足为文 章师范。
《孟子·告子》(节选)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避也。
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老聃,老子。秦失,怀道之士,未详其人。其人, 老子。会之,交往如此之人。蕲言而言,说了不想说的 话。倍情,违背本心。所受,受之于自然。遁天之刑, 违背自然而受到惩罚。县解,解脱。指,通‘脂’。
读《庄》心得
一、《庄子》善“譬喻”,《杂篇》云“寓言 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言说方式与中 原文化浸染下的儒学著述有所不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 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 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注:《养生主》,《庄子》“内篇”第三。“养生 主”有两解,一为养生以此为主;二为“生主”单 解,义同生命。知,所知。殆,疲惫。近名,现世 名声;近刑,现世惩罚。缘督,顺其自然。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 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 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第三讲 先秦诸子散文.ppa

不仁,不保宗庙。 民本思想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抒情方面:感情充沛、气势如虹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
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
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 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
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 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3、论辩的智慧 连环设套、层层推进
(《文心雕龙·诸子》) 驾驭语言的智慧、技巧
@诸子价值:
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 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 学家之壮观也。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
二、《孟子》的艺术特色
1、叙事方面:记载谈话及事件,常有具体、灵动、 引人入胜之处。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 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 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钱穆《国史新论》P7-8)
(春秋时期)军队全由贵族子弟所编组,平 民没有从军作战的资格。 … …一到战国时代,
情形又大变。贵族军队解体,平民军队代兴。 平民普遍参加军役,因而有立军功而获高 官厚禄变成新地主新贵人的。而平民学者 之兴起,更为当时社会一绝大变迁。那些 平民学者,代替贵族阶级掌握了学术文化 知识上的权威地位。战国时代各国一切武 职文职,上及首相统帅的崇高地位,几乎 全落到这辈新兴的平民学者所谓士的手 里… …(钱穆《国史新论》P9)
先秦诸子散文

孔门弟子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
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
冉耕(前544~?),字伯牛,鲁国人
冉雍(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
(德行)
冉求(前522~?),字子有,鲁国人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 (政事)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
《孟子》旳思想内容
2、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 下》)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其《论语》简介
• 2、《论语》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统计
了孔子及其弟子旳言论,( “论语”即言 语旳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旳弟子和 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毕旳。
二、《论语》思想内容
•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旳言行,也 比较集中地反应了孔子旳思想体系。
• 1、政治思想 孔子旳政治思想旳关键是“仁” 和 “礼” 。
孔子其人
少贫且贱,而慕礼乐之教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环游列国,到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却
仍“知其不可而为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 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下 列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 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 家之狗,然哉!然哉!” 晚年返鲁,整顿六经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1、《论语》
据统计论语中出现“礼”字76处。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泰伯》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论语·尧曰》
“礼”:孔子极力维护的西周以 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即所谓“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秩序”――《论语.颜渊》)以 及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 范。
♢国语 体裁:国别体 时间:周穆王——鲁哀公 ▷我国第一部分国记史的史书。 ▷文学性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叙事曲折,人 物描写生动,谏词与对话,推理严密,说理充分。
♢战国策 体裁:国别体 时间:战国初年——秦灭六国 作者:非出于一人之手,西汉刘向整理校订
思想:一、崇尚计谋智略,突出谋士的作用。 二、重视名利 三、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时势是成败的 关键。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 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 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 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 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 臣请奏其效。”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 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 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简评苏秦其人
1.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对于功名 利禄有着巨大的渴望。(朝秦暮楚、引锥刺 股)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 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 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 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 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 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 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 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 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派
主张
代表作
代表人
文体
特点
儒家
仁政
忠恕
《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
语录体
对话行动,质朴含蓄概括
1.用寓言帮助说理。2.文体由简到繁,由语录体到专题论文。
性善论,民贵君轻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犀利论辩
性恶论,礼法并施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专题论文
朴实严整
道家
顺应自然,无为,齐物论
《老子》
老子(名耳,字伯阳)
语录体
五千字,用韵语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
突破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想像奇幻,汪洋恣肆
法家
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
韩非子
专题论文
锋芒锐利,说理透彻
墨家
兼爱,非攻
《墨子》
墨子(名翟)
语录体,议论增多
质朴,逻辑性强
先秦诸子散文
学派
主张
代表作
代表人
文体
特点
儒家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
突破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想像奇幻,汪洋恣肆
法家
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韩非子》
韩非子
专题论文
锋芒锐利,说理透彻
墨家
兼爱,非攻
《墨子》
墨子(名翟)
语录体,议论增多
质朴,逻辑性强
先秦诸子散文
学派
主张
代表作
代表人
文体
特点
儒家
仁政
忠恕
《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
语录体
对话行动,质朴含蓄概括
法家
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韩非子》
韩非子
专题论文
锋芒锐利,说理透彻
墨家
兼爱,非攻
《墨子》
墨子(名翟)
语录体,议论增多
质朴,逻辑性强
1.用寓言帮助说理。2.文体由简到繁,由语录体到专题论文。
性善论,民贵君轻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犀利论辩
性恶论,礼法并施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专题论文
朴实严整
道家
顺应自然,无为,齐物论
《老子》
老子(名耳,字伯阳)
语录体
五千字,用韵语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
突破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想像奇幻,汪洋恣肆
仁政
忠恕
《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
语录体
对话行动,质朴含蓄概括
1.用寓言帮助说理。2.文体由简到繁,由语录体到专题论文。
性善论,民贵君轻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犀利论辩
性恶论,礼法并施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专题论文
朴实严整
道家
顺应自然,无为,齐物论
《老子》
老子(名耳,字伯阳)
语录体
五千字,用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