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总结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 韩非子生平。 成者, 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成的 思想家。 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 韩非子》 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诸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全书不仅记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 《孟子》艺术成就: 孟子》艺术成就: • 巧妙的论辩艺术 。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 引人入彀。 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引人入彀。 • 宏放、豪迈的文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宏放、豪迈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以善用比喻见长 。 • 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 精练简约、
先秦诸子散文
张亚宁
先秦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关注现实生活,表 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但理论热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 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 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富于形 象性与抒情性。寓形于理、情理兼备,极 大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大全(先秦文学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大全(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
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前期《论语》《墨子》《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记录。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篆,故谓之《论语》。
”其说可信。
《论语》的原始记录当杂出众手,后来才由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订成集。
最后成集大概已到了战国初年。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古论语》出孔子家壁中,其书为古文°,凡二十一篇。
《齐论语》为齐国学者所传,凡二十二篇。
以上二本早已亡佚。
《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后经安昌侯张禹传出而行于世。
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论语》。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论语》的文学价值《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墨家学派言论的总汇。
其中大部分是墨子讲学、由弟子记录整理而成,也有一部分是墨子后学的著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共为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墨子》保存了不少古字,讹夺错乱也较多。
清代毕沅为之校注,其后孙治让吸取各家研究成果,撰《墨子间话》,为较详备的注本。
《墨子》十论尚贤、尚通、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中期《孟子》《庄子》《孟子》共七篇,二百五十八章,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论和活动。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可见《孟子》一书是孟子在门人参加下亲手编订的。
《孟子》的文学价值。
论述先秦历史诸子散文主要内容及发展进程

论述先秦历史诸子散文主要内容及发展进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先秦历史诸子散文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进程一、引言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政治、哲学、道德、文学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讲仁义也专门“议兵” 畅言“刑政”,并重 “礼”“法”
·文学性:
多长篇大论,且能围绕一个论题展开周密详备的论述,析理 精微又逻辑谨严,如《劝学》《修身》《礼论》《乐来论证颇为玄奥费解的科学原理,以证代议,寓议于 证,议证交融,合为一体,使文章更有文采,理论更加深化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 《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 录体,语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 《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 题论文过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 清楚,文辞生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 《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 逻辑严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 关注现实生活,表现出强 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 几乎无所不包。但理论热 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 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 富于形象性与抒情性。寓 形于理、情理兼备,极大 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 力。
• “十家九流” •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 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 ——儒、墨、道、法、 阴阳、名、纵横、杂、 农、小说。西汉人刘歆 在《七略诸子略》中讲 小说家去掉,称为“九 流” • “三教九流” •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 种学术流派。“三教”: 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是先秦的九 个学术流派: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杂 家、农家。
更富人治精神因而更具理性思辨力量,文采斐然
还有以“赋”名篇的文章,被认为是“赋体”文学的源头 (《成相》,当时民间俗唱形式写成,“后世弹词之祖”)
先秦诸子散文之《墨子》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孟子》 的思想。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仁政” , 是对孔子“仁爱” 的继承和发展。 提倡王道, 则 反对霸道; 提倡仁政, 则反对暴政。 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贪婪残暴, 包含浓厚的民本思想。 “仁政” 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是对孔子“性相近” 的继承和发 展。 孟子认为如同人人有四肢, 所有的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四心分别是仁、 义、 礼、 智的萌芽。 文艺观主张: “知人论世” , 将作品与作者及社会背景联系考察, 以求正解。 理解作品“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 即以古人之意, 求古人之志, 正确探求作者的本义, 而不至于望文生义, 穿凿附会。
《孟子》 的文风。 《孟子》 散文尚未脱尽语录体, 但不同于《论语》 的气度雍容, 坐而论道, 而是以 论辩为特色, 是为论辩文。 其特点一是感情强烈, 气势逼人; 二是善设机巧, 欲擒先纵; 三是长于譬喻, 说理生动。 感情和气势来源于内在的浩然之气和外在的铺排 手法, 机巧和擒纵体现在掌握论辩的主动权,娴熟地运用逻辑推理。 譬喻不见堆砌, 用得恰到好处。 此外作品通过对话过程和表情, 展示出孟子的个性: 傲岸梗直, 坚持原则, 聪明机智, 能言善辩。 有的寓言善于刻画人物, 成为讽刺小品。 如《离娄》 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孟子》文章自然流露中心论点, 自然形成篇章结构, 有些长篇已经初具起承转合的规模。
先秦诸子散文思想内容综述

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内容小结一、《论语》主要思想内容:关键词:仁义礼孝悌忠恕中庸之道《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言行的典籍,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的、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散文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所谓“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以礼为先,天下就可以归仁了。
所谓的“礼”,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尊卑贵贱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规定。
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仁”,指两个人,由二人延伸至各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中首要的是五伦之首的父子关系。
所以“孝”是孔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儒家认为父子关系纯以天合,与生俱来,本于自然,所以孝乃是儒家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学而》篇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问之道在做人,建立自己的人生,完善内心的修养,“本立而道生”。
孝是爱的根本,也是爱的最初形式,所以孔子强调“孝”当然对其它关系孔子也非常重视。
如孔子讲为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卫灵公》)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当然,无论是“礼”“仁”,要实现最终的要求都是以提高自我为始点的,要做到自省、自重、自立、有诚信。
如曾子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主要参考书目:⑴、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⑵、南宋朱熹·《論語集注》⑶、清刘宝楠《论语正义》⑷、钱穆《论语新解》,⑸、杨伯峻《论语译注》二、《孟子》主要思想内容:关键词:仁政王道人性善养气穷独达兼舍生取义1、仁政思想孟子“仁政思想”来源于孔子的“仁”。
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1、《论语》
据统计论语中出现“礼”字76处。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泰伯》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论语·尧曰》
“礼”:孔子极力维护的西周以 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即所谓“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秩序”――《论语.颜渊》)以 及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 范。
♢国语 体裁:国别体 时间:周穆王——鲁哀公 ▷我国第一部分国记史的史书。 ▷文学性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叙事曲折,人 物描写生动,谏词与对话,推理严密,说理充分。
♢战国策 体裁:国别体 时间:战国初年——秦灭六国 作者:非出于一人之手,西汉刘向整理校订
思想:一、崇尚计谋智略,突出谋士的作用。 二、重视名利 三、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时势是成败的 关键。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 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 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 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 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 臣请奏其效。”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 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 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简评苏秦其人
1.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对于功名 利禄有着巨大的渴望。(朝秦暮楚、引锥刺 股)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 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 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 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 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 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 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 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 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也受黄老之学影响。《管子·心术 上》说:“虚其欲,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 怒、欲利,心乃反济”。两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明显的。
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 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道家: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
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约前 565 年-前 485 年 释迦牟尼
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
约前571?-前471? 老子
• 老子首提“道”,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 义哲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的作用。
• 墨子特别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
• 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同时又吸取宋鈃、尹文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 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了一步。
春秋(前770-前476)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前427年-前347年 前384年-前322年
柏拉图 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 亚里士多德 标》的作者卡尔·雅斯贝
前372年-前289年 前369年-前286年 前313年-前238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时代。
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特点。
《孟子》中的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 《庄子》中的白驹过隙、呆木如鸡、得鱼忘筌、得意忘形、东
施效颦、邯郸学步、每况愈下、鹏程万里、吐故纳新、望洋 兴叹、贻笑大方、亦步亦趋、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 志 、运斤成风; 《韩非子》的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买 椟还珠、老马识途、吹毛求疵等至今仍为人引用。 有些寓言往往能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人物,突出他的性格,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描绘人物的手法,对后代散文以至 小说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道家代表
一、以“道”为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 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
之。”(章七十八)《有无相生 》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
阶层的思想家。
• 思想核心“兼爱”《兼爱》 •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尚
贤”“明鬼”等。《非攻》《尚贤》
法家与韩非
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 慎到等,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法家 的代表人物是韩非。法家是主张君主专制的,商 鞅注重“法”,申不害注重“术”,慎到注重 “势”。韩非子把三者结合起来。认为“法治、 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并且要关注眼下现 实,为统治者服务。《郑人有且买履者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一、张扬性善说
二、宣扬民本思想
《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三、提倡仁政
《王好战,请以战喻》《王何必曰利》《人 和》
四、修炼大丈夫人格
《我善养浩然正气》《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思想。 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性恶论,所以弘扬 “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 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庄子逍遥型的理想人格
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无端崖之辞》 遵循规律的理性意识《东海之大乐》 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鹏之徙于南冥》 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 恶乎往而不可》《尊生》
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
优游自在 淡泊名利 隐于江湖 甘心寂寞 出世脱俗 匿于荒野
墨家:与儒家对立的派别
• 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 墨子,战国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
• 儒法相互影响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 《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 孝悌之道。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 儒道相互影响
• 老子强调天道无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儒家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孟子又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 荀子批判了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吸取了他重视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合理部分,继承了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形成 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孔子的人格魅力
• 孜孜不倦的学者、 知人论世的智者
前259年-前210年 秦始皇嬴政
前281?-前233年
韩非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前221
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
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人,就生在先秦; 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雄,就活在盛唐。
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兼善天下的仁者、乐观坚毅的通者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 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 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秦诸子散文艺术特色
•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论 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语 言简朴、警策。
•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庄 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过 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清楚,文辞生 动。
•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韩 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逻辑严 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