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通识课介绍_HG00050先秦诸子学概论
先秦诸子哲学概述

先秦诸子哲学概述先秦时期,中国是一个处在文化积淀和嬗变中的时代。
这个时期,伴随着诸多思想家、哲学家的出现,形成了一系列的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哲学家,被后世称作先秦诸子。
他们的思想理论,惊人地先进,深体人性、天地万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中国思想道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一、老子道家思想老子,即李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化名人,是摆在道家思想之首的代表人物。
他笃信"大道至简"这个观念,所以《道德经》是他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道德经》里传达的思想,被中国哲学戏称为“老庄哲学”,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为"道"的哲学思想,二为"无为"的哲学思想。
老子关于"道"的哲学思想是他的创举,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随着宇宙存在的规律而运转。
他深刻地指出宇宙万物的本质是"道",亦即天地之间的最大化体系。
而"道"的运行往往是没有任何痕迹、亦或者是毫不影响其本质与核心。
在他看来,人在世上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延续,而是发现自我,修身养性,自我完善的过程。
同时,老子也提出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无为中有为,深深地揭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理,表示人只有学会自我隐退而放下心中的执念,才能真正地得到永生、感悟到真理二、荀子儒家思想荀子,即荀泰,儒家学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更偏向于实用主义的思路,又被称为“法治主义者”。
他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故其知之不如其言,其言不如其行。
”这一句话,在当时被认为是政治家和顾问的代表千古流芳的杰作。
荀子主张性善性恶平等,所以要发展为完善自身的人才,应该常常从环境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深挖人性。
荀子的思想,强调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强调人的本质,告诉人们不管气质如何,归根到底都是人性,人性的本质是向善的。
大学_先秦诸子_教案

课程类别:大学选修课程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主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掌握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一、先秦诸子概述1. 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2. 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二、儒家思想1. 孔子的生平及思想2. 孟子的思想及其影响3. 荀子的思想及其影响三、道家思想1. 老子的生平及思想2.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四、墨家思想1. 墨子的生平及思想2. 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五、法家思想1. 韩非子的生平及思想2. 法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先秦诸子概述1. 讲解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介绍先秦诸子的产生和发展。
2. 分析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多元性和互补性。
第二课时:儒家思想1. 讲解孔子的生平及思想,重点阐述孔子的仁、礼、中庸等核心思想。
2. 分析孟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探讨孟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第三课时:儒家思想1. 讲解荀子的生平及思想,重点阐述荀子的性恶论、礼法并用等观点。
2. 分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课时:道家思想1. 讲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重点阐述老子的道、德、无为等核心思想。
2. 分析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探讨庄子在道家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第五课时:墨家思想1. 讲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重点阐述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
2. 分析墨家学派在先秦诸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课时:法家思想1. 讲解韩非子的生平及思想,重点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核心观点。
2. 分析法家学派在先秦诸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课时:先秦诸子思想比较1. 比较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诸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八课时:先秦诸子思想的应用1. 结合现代社会,分析先秦诸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让社会自然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对政府权力和人民自由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由和宽松的管理模式。
道家的政治主张与人生观
04
墨子及其墨家思想
墨子,名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其生平跨越了春秋战国时期。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与法治理念
06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仁爱教化,而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自然与社会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
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融合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战争与和平、权力与义务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墨家思想为补充的融合体系。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法家强调法律制度、强制执行,而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礼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法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
诸子百家兴起,各派思想争鸣,学术氛围浓厚。主要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兼并战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主要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详细描述
德治、礼治、人治
总结词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德治、礼治和人治。德治是指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礼治是指通过礼仪和规矩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人治是指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详细描述
孔子的政治主张与教育思想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完整版PPT课件

3、人生观 在儒家的思想里面,人的一生应该是十分积极向上的,道家的观念就是在人生
之中顺应自然生活的过程,人应该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的顺应自然,从而达到自我 的完善,平时多观察身边自然的事物,从而进行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佛教大家肯 定并不陌生,讲究的是一手普度众生的信念,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来超度更多人于水 火。
主张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
老子是道家学派 的创立者,
“老庄学说”
墨 家
墨子 《墨子》
墨 翟
战 国 初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攻、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
墨家创立者 与儒家并称“显
学”
法 韩非子 韩 家 《韩非子》 非
战 国 末
“法治”(法律)、“术治”(手段) “势治”(权势)
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著作及 著作的特点。
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
纵横家(苏
秦、张仪)
杂家(吕不韦)
农家(许行
)
发展顺序:春秋晚期( 儒家 、 道家 )
战国初期( 墨家 )
战国中期( 道家 )
先秦诸子概说 三、先秦诸子的思想
学 尊称 姓 时 派 著作 名 代
主要思想及主张
备注
儒
先秦诸子文化概说(全文)

先秦诸子文化概说(全文)东周以前只有官学而无私学,只有官书而没有私人著书。
这是因为,三代时期阶级对立森严,统治贵族不仅拥有政权与土地,而且还专有知识,平民与知识和教育是绝缘的。
我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是由上古的巫史演变而来,巫掌卜筮,史掌记事。
他们都接受贵族供养,并为他们服务。
据《尚书多士篇》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书几乎都是官方卜师的占卜档案。
从事作典作册与文化创作,既需要有足够的思想与著书闲暇,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才有可能,这样只能由为贵族供养并脱离生产的巫史官员来从事。
三代时期,笔墨纸帛还没有发明,那个时候只能以龟甲竹简代纸帛,以刀刻漆书代笔墨,将竹简用绳连结而书册,这样一来书籍典册就极为笨重,成书不易,藏书也难。
所以只有官府才有能力制典作册,平民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所以,周代以前的书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等都是官书,是由官方委派专门的官员来负责编辑造册的。
其中《书》为周代史官所记载的文告档案,《诗》为同周代乐官所保存乐词,《礼》为周代礼官所保存,《春秋》是鲁国史,是鲁国史官所记录保存的档案。
及至春秋时代,新兴的地主阶层逐渐登上权力的舞台,以周王为首的三代世袭的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降落,贵族降为平民,同时也就将知识和受教育的权利带入了平民阶层,从而才有了发展平民学术的可能。
孔子首先开了私人讲学与私家著述的先河。
为什么偏偏是孔子,而不是别人?孔子出自落没贵族的家庭,所以他自小就有接触知识与教育的机会。
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贵族,适鲁后才为平民。
孔子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平民,而在孔子以前是没有人做过此类工作的。
对于平民而言,知识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激发了他们极大的热情。
所以孔子以后,私人讲学著述之风大行于天下,而从学之众是后世所罕见的。
又遭逢乱世,学者无一不想尽其所学改制救世,而新兴的地主阶层又极需新的文化工作来维护他们新近崛起的社会地位,养士之风也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尚,于是便导致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状态,成为我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先秦诸子概说

• 二、快速阅读,归类填表 • 学派 核心思想代表人具体思想经典作品儒礼、 仁孔子礼,仁,中庸,伦理《诗》《书》《礼》 《乐》《易》《春秋》《论语》孟子性善,民 本,仁政《孟子》荀子人定胜天,性恶,以法 保礼《荀子》道道(规律)老子自然无为,道 法自然《老子》庄子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庄 子》墨兼爱墨子尚贤,尚同,非攻,节用等 《墨子》法法治韩非子术治,法治,严刑峻法 《韩非子》
• 五、作业 • 1、学生课后了解孔子其人其事,下节课介 绍。 • 2、预习课文《天下有道,丘不予易也》, 做《南方新课堂》自主预习
先秦诸子概说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到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地 位和宝贵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 2、使学生对先秦诸子重要学派的思想内 容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方便日后 章节的教学。
• 一、引入 • 1、先秦学术的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迅猛,诸侯之 间展开激烈的角逐,社会动荡,生活不 安定,众多思想激烈碰撞,大批新士人 (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 治哲学,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 况。
• 2、先秦学术地位 我国学术七期: (1)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自创 (2)两汉儒学——沿袭古人 (3)魏晋玄学——沿袭古人 (4)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印度 (5)宋明理学——受佛学影响 (6)清代汉学——重考证,无创辟 (7)新学——受诸外国 所以说,历代学术,纯为我国自创者,实际 只有先秦之学。
三、带问题精读《概说》 思考:
• (1)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先秦诸子 的作品?
答:先秦说理散文语言艺术表现力丰富, 善用修辞,风格各异,个性鲜明;充哪一家的 学说?结合现实说说理由。
• 四、补充资料:四家思想总评 • 道家:信自然力万能且至善;政治论建 设于绝对自由的理想之上,极力排斥干 涉。(无治主义) • 儒家:社会由人类同情心所结合;建设 伦理的政治,以各人份内的互让与协作, 求相对的自由与相对的平等之实现及调 和;将政治与教育同视。(人治主义、 德治主义、礼治主义) • 墨家:注重同情心,不认远近差等;政 治论建设于绝对平等的理想之上,而自 由则绝不承认。(教会政治,新天治主 义) • 法家:唯物,深信政府万能,政治论主 张严格的干涉。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
诸子概论——精选推荐

诸子概论一、概说(一)诸子的涵义所谓“诸子”,原指周秦之际,诸子百家的学术。
当时出现很多卓越的思想家,创立种种精深的哲学思想,传授门徒,形成学派。
这些思想具有极大的创造性,而且他们的议论确实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致历代的学术无不受到影响。
诸子的时代,成为我国学术史的黄金时代;诸子的学说,直接进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中,落实在思想言行上。
“子”字原指男子,以后作为男子的美称。
古代士大夫的嫡子以下,皆称为夫子。
从孔子起,开始有私人讲学活动,孔子的门人尊称孔子为“夫子”,简称“子”。
白此相沿成风,弟子纂述老师言行思想的书便以“子”为称呼,这便是子书命名的由来。
这一类的书渐多,古代的史学家、目录学家为了记录的方便,就概括称为“诸子”。
例如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诸子略”,唐魏徵监修的(《隋书‘经籍志》有“子部”之设置。
以后研究诸子的学问称为“诸子学”,省称为“诸子”或“子学”。
(二)诸子产生的背景任何一门学问,都有一个产生的背景。
以诸子的学术而言,正兴起于周秦之际、天下局势最混乱的时候。
当时各国诸侯,势力庞大,相互争雄,周天子无法号令天下,不论政治、社会、经济、教育各方面,都产生了剧烈的变革。
从政治方面来看,周代所行的封建制度已经因为诸侯之间称霸争雄,彼此蚕食并吞而逐渐崩溃。
从社会方面来看,周代世袭的贵族阶级社会,已经因为平民崛起而根本动摇。
从经济方面来看,由农牧业而发展出商业,商人地位提高,经商致富的人取代贵族成为新地主,“世居其土,世勤其畴”的农氓,随着商人势力的扩张,产生大量人口流动。
最重要的是教育方面的改变:我们都知道周朝所行的是贵族政治,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变动,使平民渐渐有机会受教育,出身平民的才俊之士数量大增,更富于使命感。
他们面对时代的课题,著书立说,彼此论辩,学术越来越兴盛,就此开启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创建了我国古代最宝贵的学术遗产.(三)诸子与王官的关系古代学术的状况和今天不一样,“政”与“教”不分,“官’’与“师”合一,学术的资源掌握在官方。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的先 第 二
背秦 章 景诸
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政治:诸侯争霸,战乱频繁 经济:铁器广泛使用,农业发展迅速 思想: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兴起 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科技发展迅速
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条件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鲁国、齐国等地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楚国、齐国等地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宋国、鲁国等地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韩国、秦国等地 兵家:以孙武、吴起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齐国、魏国等地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秦国、楚国等地
政治制度:先秦诸子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的仁 政、道家的无为而治等。
社会伦理:先秦诸子的社会伦理思想对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 等。
先秦诸子对世界文化的贡 献和影响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对东 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流派
创始人:孔子
主要思想:仁、 义、礼、智、信
代表人物:孔子、 孟子、荀子
影响:儒家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 和价值观产生了 深远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 核心内容之一。
创始人:墨子
墨家流派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政治主张:尚贤、节用、非攻
影响:对后世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产生影响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强调天人合一
和暴力
政治思想:主 张“尚贤”, 即选拔有才能 的人担任官职
哲学思想:主 张“非命”, 即反对天命论, 认为人的命运 掌握在自己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学概论》
课程名称:先秦诸子学概论
英文名称:An Instruction to the Thoughts of Pre-Qin Philosophers
课程代码:HG00050
学分/学时: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别:人文学科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授课教师:秦峰讲师
课程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本课程主要从哲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来介绍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通过系统地阐述各家思想的要点以及先秦学术发展的趋向,使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起源有一客观的了解,并能够引发同学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兴趣与欣赏。
参考教材: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任何版本。
(2)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
(4)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0年。
(5)Fung Yu-lan,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New York: Macmillan, 1948.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20%+小组讨论30%+期末论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