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水 文站 四号隧道位于精伊 霍铁路 D 4 + 7 - D 4 + 3 K 863 K 885 段, 全长 10 , 6 米 洞身位于 R 10 = 2 0米的曲线 上 , 洞身线路纵坡 为 1. 95 ‰单面上坡 。 本隧道全段为浅埋 、 偏压隧道 , 隧道围岩级 别为 V级 围岩 , 最大埋深 1 米 , 8 最小埋深 5米 , 洞身距 山体外
5 . 支护 。 初期 初期支 护采 用常规 的锚 喷支护。 即采用 1 1 6
型钢架 , 间距 5 c 用 2 0m, 2钢 筋 环 向联 接 , 筋间距 l 系 钢 m; 统锚杆采用 2 2钢筋 , 3 0m, 长 5c 间距 8 c 呈梅花型布置 ; 0 m,
关 键。

图2 偏 压 、 浅埋 、 弱 围岩 工 艺 流 程 图 软
向洞内方 向推进 , 到完 全嵌入 山体 。该隧道采 用 I6工字 直 1
工 程 概 况

钢作 为 内模支撑 , 再浇注 9 c 0m厚 C 5钢筋 混凝土 。 16工 2 将 1 字 钢一起浇 注在混凝 土 中 ,并在 浇注 前预埋 10 m钢管 5m
侧 最薄处为 6 。本隧道是由原设计的一段高路堑变更而设 , 米 隧道进 出口均为高路堑 。 一
作 为超前长 管棚施 工的定 位 、 向套 管 。在 套拱砼 两侧 , 定 回 填混凝 土至套拱 外拱 顶标 高 , 然后 回填 土 。这样 , E的边 洞 l
仰坡几 乎不 会受 到破坏 ,而 且套 拱与 回填 的混凝土形 成整 体支护作用 , 效地保证 了洞 口段 边仰 坡施工 的安全 。 有 2超前 支护 。 . 在浅埋 、 偏压及 软弱 围岩 隧道施工 中, 一般 须进行超 前支护 。本 隧道洞 口采用 中18 m热扎无缝钢管 0r a 长管棚 注水 泥单浆 液进行 超前支 护 ,导管长 2 O米 ,节长 4 米 , 节 之 问 用 “ 型对 焊 , 向 间 距 4e , 两 V” 环 0r 注浆 终 压 为 a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陕北地区黄土隧道施工实例,阐述了浅埋偏压黄土隧道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总结了在陕北地区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施工地表注浆和超大管棚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施工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 in loess region in northern shaanxi, illustrates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hallow bias tunnel in loes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roject,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 northern shaanxi loess shallow bias tunnel construction surface grouting and large pipe shed.key words: shallow; bias; loess tunnel entrance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铁家源隧道穿越地区为黄土塬梁峁工程地区的黄土塬地质亚区,隧址分布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土状和粉质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中更新统风积黄土、冲洪积粉质粘土。

隧道左洞长510m,起始里程为zk58+880—zk59+390。

原设计隧道左洞出口明暗交界里程:zk59+325,洞门里程为zk59+390,明洞长65m。

左线出口位于一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围岩以黄土、粉质粘土、粘土为主,洞室埋深较浅,围岩稳定性差。

原设计洞口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参数为:拱部设置φ108大管棚,管棚采用热轧无缝钢管,l=30m,壁厚6m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2°。

浅谈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施工技术

浅谈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施工技术

为 施作对 象 ,开挖 过程极 大 地 改变 了黄 土体 的天然 应力 状
态 , 着 初 期 支 护 和 二 次 衬 砌 的 施 作 , 改 变 了 黄 土 围 岩 的 随 又
二 次应力 和 三次应 力状 态 ,使得 原本 就 复 杂 的黄 土 工 程特 性 又经历 了复杂 的应力 调整 过 程 ,这 一 过 程使洞 室 围岩 的 应 力一部 分转 移 到附近 区域 ,另 一部 分 则 以塌方 等 地质 灾 害 形式 而释放 掉 。隧道 的工 程地 质条 件 密切 关 系到 隧道 修

程 与 技术
GONGCHENGYUJ SHU I
浅谈 黄 土隧 道基底 处理 施工 技术
穆 生 武 ( 中铁 二 十 一局 集 团第 一工 程 有 限 公 司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80 1 ) 3 0 1
摘 要 结合 灰 土挤 密桩 在 湿 陷 性 黄 土 隧 道 地 基 处 理 应 用 实 例 , 文 对 灰 土挤 密 桩 施 工 、 填 工 艺 、 密 效 果 、 基 承 栽 力 本 夯 挤 地
四 、 土 桩 的 允 许 偏 差 见 下 表 灰
允 许偏 差
成 孔 方法
1水 文地质 。该 隧道在勘 探范 围 内未 见地 下水 。沟 内均 . 为季 节性流水 , 主要补给 为大气 降水 。 2地震 。本地 区地震峰 值加速度 为02 g 反 应谱特 征周 . . ; 0
期 分 区 为 04 S .5 。 3气 象 特 征 。 区属 大 陆 性 温 带 干 旱 气 候 区 , 长 夏 短 , . 本 冬
2灰 土拌合 。土料 采用 经试验 检测 合格 的黏 性土料 。土 . 体 不含有机 杂物 , 土料进 行过 筛 , 对 其粒 径不 大于 1m 5 m。施

大跨度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方法浅析

大跨度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方法浅析
所示 : ・
深 较 大 的 一 侧 隧 道 结 构 受 力 优 于 先 开 挖 浅埋 一 侧 . 因此 , 用 的 工 序 采

为先开挖右导洞 , 初期支护及 临时支护施作完毕 后开挖左导洞 , 左导 洞 初 期 支 护 及 临 时 支 护施 作 完毕 后 再 开 挖 中导 坑 : 期 支 护 封 闭 成 环 初 后 分 幅半 边 开挖 施 作 仰 拱 及 填 充 : 仰 拱 施 作 达 到 一 定 长 度 、 凝 土 待 混 强 度 达 到 设 计 要 求 后 及 时 施 作二 衬 混 凝 土 。具 体 工 序 施 作顺 序 如下 : 洞 口边 仰 坡 防 护—— 施 作 洞 口 长 管棚 — — ◆开挖 右 导洞 — — 右 导 洞 初 期 ( 时 ) 护 临 支 开 挖左 导 洞 左导洞初期 ( 1 ) 护 临时 支 开挖 中导坑上半断 面— 中导坑上半断 面初 期支护— 右导洞 仰 拱 及 填 充— — 左 导 洞 仰 拱 及 填 充 ——'开 挖 中 导 坑 下 半 断 面拆 除 临 时支 护 — — 中导 坑 仰 拱 及 填 充— — . 次 衬砌 .二
21 年 01
第5 期
S田 C &T C N L G N O M TO c E E H O O YIF R A IN
0建筑与工程 。
科技信息
大跨度浅埋 、 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 进洞方法浅析
刘新军 , 杜 松 申家喜 乔红彦 (. 1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 陕西 西安 7 04 ;. 1 03 2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 重庆
【 摘
4 03 ) 00 7
要】 阳曲 1 号隧道位于山西省 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上 , 长约 4 0 m。 中, 口左右线浅埋、 70 其 进 偏压湿陷性 黄土段共计 20 m。 4 3 针对该 隧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关键词: 浅埋偏压; 地表加固; 洞身开挖; 监控量测
Ke y wo r d s :l o w— b u r i e d a n d u n s y mme t ic r l a p r e s s u r e ; s u r f a c e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 Ho l e b o d y e x c a v a t i o n ; mo n i t o i r n g a n d me a s u in r g

1 0 8・
价 值 工 程
浅埋偏压 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Lo w- b u r i e d a n d Un s y mme t r i c a l P r e s s u r e Tu n n e l s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e c h n i q u e
o wn e x p e i r e n c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t h e t u n n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j t h p r a c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a s e s , d i s c u s s e d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s
易勇 YI Yo n g
( 中铁 二 局 , 成都 6 1 0 0 0 0 ) (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E r j u , C h e n g d u 6 1 0 0 0 0 , C h i n a )

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

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
捣方 式 进行 振 捣并 保 证紧 密 ; 后 期 养护 采用 保 温措 施 , 利用 棉 布包 裹 , 养护 时 间 为7 天; 拆 模 是在 外 面初 凝后 , 在 强度 达 到设计 的 1 / 4 时 即可拆 除 内模 。 2 . 2管棚 的施 工措 施 1 ) 钻孔 , 先在 工作 平 台 上设 置潜 孔钻 机 , 钻 机 的 立轴 方 向 必须 准 确 , 在 钻 进中利用测量仪来控制钻机的斜度 , 保证按照设计角度进行 ; 成孔时接第一
本工程是临县4 号隧道, 位于炭窑沟西侧 山体 , 右洞全场8 0 6 m, 太原端洞 口桩 号K1 7 2 + 2 2 2 ,设 计 高 程 1 1 2 0 . 8 5 m,佳 县 端洞 口桩 号 K1 7 3 + 0 2 8 ,设 计 高 1 1 1 3 . 9 6 m,左 线 洞 体 全 长 8 2 2 m,太 原 端 洞 口桩 号 Z 3 K 1 7 2 + 2 1 6 ,设 计 高 程 1 1 2 0 . 9 5 m, 佳 县 端洞 口桩 号 K1 7 3 + 0 3 8 , 设计 高 程 1 1 1 3 . 5 9 m。 隧 道 的地 质情 况 较 为 复杂 , 是 黄土 梁 峁 区 , 因此 隧 道 的地 质 主体 为 黄土 , 且地 形 起 伏 大 。洞 身 围 岩是湿陷性黄土 、 黏土 、 围岩的级别在I v — v 之间, 洞体埋深不一 , 最 深 处 为
施 工技 术 与应 用
囵墨四 圈
黄土地段浅埋偏压 隧道洞 口施 工的技术措施
摘要 : 针 对某 隧 洞工 程 中 的洞 口施 工措 施 进 行 了分 析 , 说 明在 黄 土地 段 浅 埋偏 压 隧 洞 口的施 工应 在 勘测 基 础 上 , 利 用 适当 的支 护措 施保 证 洞 口的安全 , 并使 得 隧 道连 贯 。

试析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试析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试析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七十年代以前,国内基本上沿用传统的上导坑、上下导坑和导坑棚架等分部开挖方法,木支撑是主要的临时支护手段,导坑采用框架式支撑,拱部扩大采用扇形支撑,先拱后墙法施工衬砌,这种施工方法安全威胁大,拱圈下沉、开裂等质量问题较多,进度缓慢。

网喷混凝土等快速有效的支护措施,增强围岩自稳能力,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安全、质量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1、浅埋偏压隧道的特点浅埋隧道与深埋隧道相比,主要是难以形成承载拱,浅埋隧道多数有地形偏压、表层软弱堆积物、风化带、软弱围岩等对隧道开挖有很大影响的特殊地形、地质问题。

在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完成后会出现拱顶下沉急剧增大、隧道净空收缩、地表开裂等,有时也会出现掌子面失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掌子面稳定措施和控制地表下沉措施。

浅埋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先行下沉很大,会造成很大的地表下沉,因此,研究前方地层的改善、管棚、水平高压旋喷等辅助方法是必要的。

在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为了保证安全及工程质量,节约投资、加快进度和保证运营期间的安全,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包括正确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形式等。

因此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2.1超前支护及预加固2.1.1超前支護在软弱破碎地质隧道施工中,虽然采用深孔注浆达到了止水固结的目的,但固结范围有限,加上地质及注浆有些不确定因素,为保障施工万无一失,一般在开挖前均采取超前支护,超前支护一般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

对掌子面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超前支护,是确保掌子面前方稳定不可缺少的手段。

从作用效果看,超前支护可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梁效果:超前支护的结构可视为一个沿隧道纵方向的梁结构,发挥一个刚性梁的效果;壳效果:超前支护可在掌子面前方形成一个壳结构,以其厚度和刚性来保证隧道掌子面及其周边围岩的稳定;改良效果:把隧道周边围岩的强度加以改善,这是注浆法的主要效果。

黄土浅埋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

黄土浅埋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
汽 车 出碴 。
钢 架安装采取分部安装 ,钢架底采取枕木或砼预制块支
垫密实 ,防止钢架下沉 。钢架每个分部单元采取锁脚锚管 固
定 ,锁脚锚管施作时往下呈3 一4 。 ,锚管与钢架的连接要 O 5 采取 “ '形卡线焊连接 ,不能采取点焊 ,确保锚管 与工字 U- 钢架整体 受力。 钢架的连接采用钢筋纵 向连接 ,在进行钢架连 接时 ,关
但如 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黄土浅埋隧道快速施 工的难题 是可 以解 决 的 ,通过 实 践表 明 ,月进 度 指标 可达 到 1 o - O_
1 0 月。 2 m,
1 . 工程鼍况 六狼 山隧道是新 建铁路准 朔线的控 制工程 ,位 于山西省
朔 州 地 区 , 为 单 线 隧 道 , 起 讫 里 程 为 改 D(0 5 5 改 I + 7_ 2 资 源 配 置 :作 业 人 员 6 8 、挖 掘 机 1 、 出 碴 车 3 — 人 台 —
开挖步骤见图一 ,开挖顺序为 :上 台阶 、中台阶左侧和 下 台阶右侧 、中台阶右侧和下 台阶左侧 、核心土 、隧底 。共 五个步骤 ,人工环 形开挖 ,中间核 心土及隧底采取挖掘机开 挖 ,人工修整 ,提高工作效率。
键要注意 ,纵 向连接筋必须保证每个安装单元的焊接要满足
焊缝长度 要求 ,另外纵向连接筋按内外交错布置 ,提高整体 稳定性。 24 -喷砼 开挖后先进行初喷封闭 ,初喷厚度控制在3 mm左右 ,待
l 字钢端头采用焊接 ,焊缝高度不小于6 mm。
21 .超前支护
拱部1 0 2 度范围设长3 巾4 无缝钢管,环 向间距03 m 2 . m的 超前 小导管支护 ,黄土地段小导管不注浆 ,间隔一榀 施作 一 环 ,纵 向水平搭接不小于1 m。 将小导管钢管项入端I T成 圆锥形 ,因为不注 浆 ,不需 J 0 要制作成钢花管 ,沿钢架外侧直接人工锤入黄土 中 ,往 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黄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延吴高速公路马鞍子隧道施工为实例,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关键词浅埋偏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

由我单位施工的延吴高速公路马鞍子隧道项目,隧道出口右线30米范围均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且该隧道有效施工时间短,并且要跨越冬季施工,如何保证施工工期成为整个高速公路能否按期实现通车的关键。

1 工程概况
马鞍子隧道位于延吴高速公路k106+753-k1083+677段右线(因该段为分离式路基),长1924米,出口端隧道最小埋深仅为7.12米,洞外接长明洞11米。

隧道净宽12.17米。

该隧道出口端边仰坡均高达高达40米,为保证该处施工安全,在施工中进行超前支护、进行短循环进尺开挖,加强初期支护。

隧道横断面布置示意图详见图1。

浅埋段埋深与线间距数据表
里程桩号 108+666 108+661 108+656 108+651 108+646
108+641 108+636
埋深h(m) 9.52 8.35 7.12 8.08 12.6 20.98 29.4
图1 马鞍子隧道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
根据设计文件地质调绘、钻芯取样、物探资料,马鞍子隧道洞口浅埋段围岩地层主要为松散土体类岩土,且所处斜坡土体破碎,开挖后易失稳,应加强支护。

浅埋段过后围岩地层主要为基岩类工程岩土。

(1)、松散土体类岩土主要有:堆积、冲洪积成囡的黄土状土、亚砂土、砂土、卵砾石土、粉质粘性土等松散土类;风积成因黄土类岩土和较松散层状泥岩体类岩土。

堆积、冲洪积成因的松散土体多分布于黄土梁塬沟谷的斜坡和现代河流、阶地上,土体松散,承载力较低,尤其分布于较大河流沟谷区的易形成湿软地基土;风积成因的上更新统黄土具有湿陷性,为湿陷性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较好。

主要为v级围岩。

(2)、基岩类工程岩土由中生代侏罗系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组成,分布于较大河流的河床及两侧深切沟谷中,厚层状,缓倾斜(0~3°),岩石完整性好,为较好的持力层。

主要为ⅳ级围岩。

2工艺流程
因该隧道出口处于已破坏的高边坡范围,为保证施工安全,采取早进晚出的进洞方案,即洞门修建应尽量避免对山体的扰动,尽可能减少边仰坡刷坡范围。

就采取了套拱、超前长管棚等辅助施工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

2.1 进洞套拱工艺流程如图2:
图2套拱工艺流程图
2.2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
软弱围岩承载力低、稳定性差,易发生坍方,再加上处于偏压、浅埋段,因此,如何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和消除偏压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成为关键。

其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
3施工方法
3.1套拱
管棚施工前施作套拱作为大管棚导向墙,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先由现场技术人员放出导向墙位置,导向墙纵向宽200厘米,厚度55厘米,拱内预埋φ133×4导向钢管,导向钢管与钢拱焊接,钢拱采用i16型钢加工,间距60厘米,导向管外插角20,钢拱架采用φ22连接筋,连接筋间距为1米,并在钢拱架内、外缘交错布置。

套拱在洞口设计开挖外轮廓线以外施作,洞口套拱分两次施作,第一次施作自最大跨位置至拱顶范围,套拱基础强夯密实,并每侧施打2根6m长φ108钢管桩,管体用水泥浆灌满。

上部套拱完成后即进行大管棚钻孔、注浆施工,为增强管棚的抗拉强度与抗弯刚度,在钢管内设置φ28的通长钢筋,然后再施作套拱混凝土并开挖下部。

3.2超前支护
管棚支护在拱部120°范围内设置,每环设ф108,壁厚6mm的无缝钢管37根,间距0.4m,每根长30m,外插角取2°,以确保管棚倾入开挖面。

导管上注浆孔孔径1.0cm,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50cm不钻孔,作为预留止浆段,钻孔采用潜孔钻机。

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接头不能大于50%,相邻管棚的接头至少错开1m,为保证保证相邻管节接头错开,首段钢管相邻管节分别选用6m、3m 的管节,其余管节全部为6m,接头采用套管以丝扣相连,丝扣长15cm,管节顶进后用注浆机对管内注1∶1水泥砂浆(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 mpa。

3.3开挖
全断面开挖支护完成,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施作防水层及二次衬砌。

根据洞开挖后的地质条件,为确保施工安全,洞口ⅴ级围岩及浅埋地段均采用单侧壁导坑法进洞,开挖方式主要是挖掘机开挖,每开挖循环0.6m,即1榀钢拱架长度。

待超前支护注浆强度达85%后,方可进行下一循环开挖。

考虑处于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段,虽已进行超前支护,但也不能大意,随时注意围岩变化,确保偏压、浅埋段安全渡过。

开挖外轮廓时,采用风镐配合人工开挖,局部遇到坚石时,为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采用弱爆破将坚石震裂后用风镐开挖。

核心土采用挖掘机开挖,局部坚石采用弱爆破将坚石震裂后用挖掘机开挖。

3.4围岩量测
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围岩的监控量测的目的:①掌握围岩动态,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
②确定支护形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③了解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④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中,我们通过对围岩周边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局部地段变形较快并出现细小裂缝,通过及时修改支护参数,采取了加强支护措施,并及时施作仰拱,有效避免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3.5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采用了常规的锚喷支护,即采用i20b型钢钢架,间距60cm,用ф22钢筋环向联接,钢筋间距1m;系统锚杆采用ф22钢筋,长500cm,间距100cm,呈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8钢筋,间距20*20cm;喷射26cm厚c20混凝土。

在施工过程中,因局部围岩变形,将围岩特软弱地段靠山体一侧的系统锚杆改为系统导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导管长450cm,注浆压力0.5~0.8mpa,增强了支护效果。

3.6防排水
主要防排水措施:
①排水:隧道富含水区段采用排堵结合措施,在隧道轮廓外围施打超前注浆小导管,进行水玻璃注浆封堵。

开挖后如有集中出水点,采用埋管引流方式将水引至纵向排水边沟排出隧道外。

②防水:紧帖喷射混凝土表面铺设复合防水板;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每道工作缝均设置两条止水带。

3.7衬砌
整个隧道均采复合式衬砌,洞口偏压、浅埋段采用偏压加强衬砌,拱墙及仰拱均设置双层钢筋,混凝土为c25泵送混凝土,采用行走式全液压衬砌台车衬砌。

4结语
对于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前首先应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案,处理好偏压问题,尽量减少偏压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2)、开挖要遵循“超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的原则。

(3)、施工中,应将超前支护与锚喷支护紧密结合,超前长管棚与型钢钢架联接成整体,才能发挥更好地联合支护作用。

(4)、为保证钢架及锚喷支护的支护效果,要及时施工隧道仰拱。

(5)、要重视洞内文明施工,洞内裂隙渗水及施工用水要及时引排至洞外排水沟,不能有积水浸泡隧底。

参考资料
1.《公路隧道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