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可使能量转化——百会呼吸法
赵堡太极内功精要

大道静而得,我们在练太极拳中要以清静为本,只有在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到轻灵自然“动”的价值。所谓“动归静兮静极动,阴阳精合太极中”。动归静即是阳中生阴,静极动即是阴中生阳。这是太极内部的阴阳极化运动,使阴阳的精华聚合于太极之中,然后产生不断的生化运变。
前辈和召元提出的轻灵自然,中正平圆,实际上就是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的意思,其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我们的太极拳,谱中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写的:“心静如水百会悬”。什么叫“百会悬”?实际也是王宗岳的拳谱,所谓“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我们这里把“百会悬”作为学习太极拳的门径。如果我们做不到轻灵自然百会悬,打拳时老是左歪右斜,那么你的技艺永远是笨拙的,进不了太极拳入门之殿堂。
立如平准
练太极拳要求“立如平准”。《太极拳法说》是由赵堡镇第一代宗师蒋发所创。《太极拳法说》确实非常精要,宗师说:“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老师告诉我们人身本来就是一个太极的身体,所以练太极拳尤为重要。
在《太极拳法说》中有一段关于“太极平准腰顶解”的注说,其曰:“顶如准,故云顶头悬也。两手即平,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立如平准,所谓轻重浮沉,分厘毫丝,则偏显然也!”又曰;“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尾闾至囟门也”。
侯春秀老师秘传拳谱中,对传授弟子是非常严格的。谱中明确指出:“非本门可授之人,因不能授师之口授身教,单一此法行之,有误人身之虑。就是本门可授之人要严遵师教,按功行之,非自而立之年,不可强求功成,更不可以半浅之论妄传于人,反误子弟,适得其反。”
赵堡太极拳内涵丰富多彩,有些还是高深莫测。但在诸多关键问题上,反而显得不为人所重视,忽略了以简制繁的道理。有些不太重要的枝节问题,经某些人一再操作,弄得认为的不解之谜。我想大可不必,不要搞得复杂化,使人敬畏,有些高不可攀。所以太极拳很有必要改革,要以“化繁为简”为动力。尤其是一些关键的东西,一些提纲挈领的关窍,以此我们进一步的达到“以简制繁”。
谷老师顶百会通中脉法最新带功引导文字整理

大家好。
恭请十方法界三世的诸位佛、菩萨、罗汉、金刚、天龙八部、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神灵、全堂的师傅及家庭诸神,四面八方的各路神灵,你们好,辛苦你们了,请你们加持我们练功,谢谢!!!先忏悔(念三遍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舌舐上腭,向上顶着,所有的劲都向百汇那儿顶着,向上顶着吸气,向上顶着呼气…向上顶的时候,腰要给上劲,丹田也要给上劲,胸也要给上劲,脖子往上耿也是为了向百汇那儿传递劲儿,所有的力都向百汇那儿顶,向上顶着吸气,向上顶着呼气。
那么你每次吸气的时候都会一次比一次深一些的,一次比一次吸得深,呼得越来越长,呼出的气来越来越多越好,这样呢一次比一次深,最终就吸到哪儿了,吸到海底轮了,吸到海底轮你的中脉就通了。
中脉通了以后,你的泥丸宫一使劲你的整个中脉就象龙卷风一样就有吸力了,使劲一吸那吸力就产生了,就象龙卷风一样,你那个头就象黑洞一样的,什么都能吸上去的,使劲吸,你越往上顶就可以冲出百会的冲出百汇以后就是光,要把你的冤亲债主们(我们称业菩萨),要把你的业菩萨们全部都送到你头顶的光中去,用你的真心去爱他们,用心去爱他们,用心去暖他们,把他们都送到你头顶的光中去,可以把你的祖宗十八代都往上送都送上去,送到你头上的光中去,佛菩萨都是光体生命,光的能量是很大的,都把你的冤亲债主往上送往上顶,顶上劲,送他们上去。
能量在海底的时候它叫精,进入中脉就叫气,进入泥丸宫以后它就叫神,冲出百汇以后冲出去它就叫光,光是无你无我,光就是大爱,就是慈悲,冲出头去就是无我的,佛菩萨都是无我的,那么光就与宇宙融入了,就融入宇宙了,万扬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我就是大爱,就是慈悲,把你的冤亲债主业菩萨们都往光中送上去,用你的真心去爱他们,用你的真心去暖他们,你的心变了他们的心就变了。
一指禅手法技能训练

实验一一指禅手法技能训练目的意义:通过第一、二阶段的练习,在重点掌握主要手法的规范动作结构,并通过练习获得娴熟的操作技巧后,即可进入第三阶段—人体练习。
由于各种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不同,在人体各部操作时,手法与穴位的选择组合以及所取的路线,也都各不相同,学员按照各流派的操作常规进行练习,不仅可熟练掌握所学的各种手法,而且从中领略到不同推拿流派的治疗风格与临床实用经验,并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应用“TDL—I型推拿手法力学信息测定系统”对一指禅推拿名医手法经验进行实测及初步分析。
使用这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减少学员练习时的盲目性和枯燥感,提高对其手法训练的兴趣和效率;教师在手法示范教学、指导训练与及时了解学员的训练程度及学习成绩等教学活动方面都有了客观的依据。
练习要求:1.定点操作技能米袋练习的初级阶段,一般先练各种手法的定点操作能力,即所谓手法的“定力”与“吸定”功夫。
因为手法的定力是手法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临床取得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练习时要特别予以重视。
2.走线操作技能练习时应沿米袋的纵轴线,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返地边操作边缓慢地做直线移动。
这两种技能的训练,可为以后人体“推穴道、走经络”的技术打好基础。
步骤:1、第一阶段—基本功法(1)重点练习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摘星换斗,以增强髋关节屈伸的柔韧性与肩部的悬吊支持耐力。
(2)练习卧虎扑食,先练五指着力支撑,再练拇、食、中三指着力支撑,以增强指力。
2、第二阶段—米袋练习学员正坐、将米袋平放在桌上,上端在上、下端在下靠桌边,使其中轴线与自身的额状面相垂直。
(1)先在米袋上做双手同步定点练习。
双拇指着力面分别支撑在米袋左右旁中线中点。
(2)再做双手前后交叉定点练习。
通过此二步练习,主要培养学员的定点操作,即在治疗穴点上吸定的能力。
(3)定点操作基本稳定,即操作时拇指着力点在治疗面上基本吸定后,再做双手同步走线练习与前后交叉走线练习,双手从米袋的下端沿左右旁中线慢慢推向上端,再从上端,慢慢推向下端,如此往返边推边走,紧推慢移,以培养学员沿线操作的基本技能。
三吸一呼功法的使用方法

三吸一呼功法的使用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吸一呼功法,又称为“大调息法”,是一种古老的修炼功法,被认为有助于调节身心、增强气血、提升内力。
它源自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的养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气功、太极拳等修炼体系中。
此功法通过特定的吸呼节奏和姿势,旨在促进气血循环、调整气息,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下面就三吸一呼功法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三吸一呼功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呼吸调节身体机能,从而增强身体的防病能力、延缓衰老。
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频率约12-20次/分钟,而三吸一呼功法的呼吸节奏是:先深呼气(用力呼气)、再深吸气(缓慢吸气)、再深吸气(缓慢吸气)、最后深呼气(用力呼气)。
通过这一呼吸节奏,可提高肺部活动量,促进氧气输入,增加气血循环频率,对大脑、心脏、血管等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站立或坐下,放松全身,均匀呼吸几次来调整情绪。
调整好心态后,开始进行三吸一呼的练习。
开始深呼气,尽量将体内的废气排出,然后缓慢吸气,注重吸气的柔和与深度,接着再次深吸气,继续注重吸气的持久和深度,最后开始用力呼气,将深呼气时吸入的气体尽量排出。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放慢呼吸的速度,以达到“气行至身,身顿轻松”的效果。
三吸一呼功法需要注意的是呼吸的深度和节奏。
深呼吸是为了能充分清空肺部,使氧气能够更好地进入残留的部分,而缓慢的吸气是为了使氧气有足够的时间达到肺泡,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对于呼气也是同样的,用力呼气是为了尽量将残留在肺部的二氧化碳和废气排出。
通过三吸一呼的呼吸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呼吸,增加氧气摄入,排除废气。
在日常修炼中,通过持之以恒地练习三吸一呼功法,可以达到有效改善身心健康的效果。
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症、抑郁症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精神状态;通过加深吸气,增加肺部活动,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通过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201404 一招呼吸降升法法 任督二脉迅速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时间:2012-10-31 9:51:25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来源:《道德经》上说:圣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没有毛病),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立刻用行动来改变,所以,就百病不生。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来说,更要随时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养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来修复自己的健康,这样,也能最终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
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
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
非常好记忆吧。
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
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当然,在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
太极“气”与呼吸之间的练习【干货】

对于气,我们知道,它又分阴阳属性。
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灵根,人也不例外。
在阴阳二气中,阳为阴的灵根,阴阳处一个统一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
阴阳平衡这是养生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中,阳为主导,为本源,为根本。
太极拳习练中,是通过外摄之气,来保证行拳中对氧的需求。
如何才能获得习练中的最大“有氧化”?这就关系到是何种呼吸的方式。
我们说太极拳习练中,首先是变日常胸腔呼吸而为腹式呼吸。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开始直立行走逐渐形成了以胸腔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使肺部的呼吸功能得不到充分运用。
胸式呼吸,主要是全肺上五分之一部分参与呼吸运动与换气,而约占全肺的五分之四中下部肺组织,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极大地限制了人体氧气的吸入量,不能充分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对氧的需求,因而影响了应享有的寿命(当然要除去心理、饮食、营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通过有意识地加大腹肌运动,激发腹部经络,在太极拳腹式呼吸又称丹田呼吸的鼓荡作用下,使人体下肢上行经由小腹的九条经脉(它们分别是两侧对称的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和中央的任脉),随腹肌的起伏而受到激发活化,这种激发活化有力地加强了气血的运行,加之太极拳上、中、下盘的运动,特别重视和强调下盘(腰以下丹田至下肢)的运动,而下盘中的双脚又有人体第二心脏的比喻,故通过加强下盘及双腿的运动,不但加快血液循环和气血的运行,使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得到加强,同时更增加了深、长、细、匀呼吸的深度,加大肺的通气量,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氧气的供应,使习拳者在富氧状态下肌体更加充满了活九促使体内二氧化碳加快了排除,使人体各个系统处于更加稳定平衡的状态。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太极拳下盘运动中,相对来讲对氧的消耗和需求较大,而正是腹式呼吸摄氧量的提高,才更加保证了这一运动的需要。
从另一角度讲,下盘双腿的运动中,必然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上肢、躯干和全身的运动,又由于腿部肌肉的发达,两腿运动时,肌肉的收缩更有利于将远端下肢的血液向组织灌注,这就加快了血液循环和体内新陈代谢,并促使体内有害、有毒的代谢物,随太极拳运动中深层沁出的汗水和呼出之气而得到快速清扫,从而使脏腑的功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万行书院】正确的呼吸方法

学员:师父,我现在有个很纠结的问题,就是我练(某功法)教的是呼气下沉,我要不要把它调过来呢?调过来可能需要点时间。
万行大和尚:社会上有一派,它叫你吸气的时候肚子要瘪,呼气的时候肚子要鼓。
出去在江湖上打场,为了马上有感应,把下焦给扎起来,不让能量进入下焦,直接进中焦,走上焦,所以就很快有感应。
叫你吸气的时候裤腰带勒紧,肚子瘪了。
你想想气都到哪去了,你吸气的时候肚子缩起来,气都到哪了?在胸腔、在头顶上。
这个时候你就会“放光动地、电闪雷鸣”了,“菩萨来了,菩萨来了”,“万行大师,我有感应了”。
这种方法,一吸气,肚子一瘪,中焦是满的,上焦是满的。
因此你就会“放光”,就会“动地”,就会听到“鬼哭狼嚎”,你就说是有感应了,与神灵接通了。
你按这个方法练上一段时间,与大自然、与外面的信息特别容易有感应。
因为你所有的气不在下焦,不在中焦,在上焦。
现在我们就告诉你,吸气的时候肚子要鼓,气到哪儿了?到下丹田了。
头是空的,上焦是空的,中焦是空的,是不是?人是否长寿、人的智慧是否能够打开,气要按照这个顺序走:下焦-中焦-上焦,也即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
因为气一下到下丹田,就必然要转到背后,再从背后经过尾闾、夹肌、玉枕这三关。
这三关一打开,头顶就真的放光动地了,才能直接和三界以外的信息场对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智慧。
外面有一些大师,他告诉你,吸气的时候肚子要瘪,如果再跟他继续修炼下去的话,他就会告诉你还是要把气沉到丹田。
因为气沉到丹田,人才稳,走路、站桩,才会稳。
如果你把气都留在中焦,留在上焦,就是头重脚轻,甚至久而久之,你的头一定会出问题。
如果气是在下焦满了,再升到中焦;中焦满了,再升到上焦;上焦满了,你的顶轮(梵穴轮)就打开了,这个花苞就绽开了,就能出去了。
万行大和尚简介: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中华武术的气功呼吸法

中华武术的气功呼吸法
在中华武术中,气功呼吸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气功呼吸法是通过控制呼吸,调节身心,增强气血循环,以达到强身健体,提高武术技艺的目的。
气功呼吸法包括三种基本呼吸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脊柱呼吸。
胸式呼
吸是指主要利用胸部肌肉来呼吸,适合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腹式呼吸是指主要利用腹部来呼吸,能够更深层次地吸入气体;脊柱呼吸是指以脊柱为中心进行呼吸,有助于调整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气功呼吸法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通过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的供应,改善身体器官的功能,增强免疫力。
其次,调节呼吸可以平静心神,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应变能力。
此外,通过气功呼吸法还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
在中华武术中,气功呼吸法是训练身体和技艺的重要方法。
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气功呼吸法有助于练习者凝聚内力和外力的统一。
通过不断练习气功呼吸法,武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力和爆发力,更好地实践武术技艺。
为了做到有效练习气功呼吸法,练习者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最好每天坚持进行
练习,细致入微地感受自己的呼吸节奏和变化,逐步调整呼吸方式。
在练习中,要注重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保持舒展自然,放松肌肉,避免用力过度。
总之,气功呼吸法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掌握和练习气功呼吸法,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武术技艺,同时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希望广大练习者能够认真学习和领会气功呼吸法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武术练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武术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力可使能量转化——百会呼吸法
百会呼吸法。
观想头顶百会穴处如漏斗状,吸气时,意念真气由此漏斗进入,沿中脉行至会阴,呼气时,由会阴上升至百会。
如此反复,久之可感到神行遍体,有返老还童之快感,还可使大脑尚未开发使用的90%的潜在功能得以开发。
人们的能量,95%左右都消耗在平时的胡思乱想和性排泄上。
在修炼定力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关闭六根,心神内守,才能使能量聚积体内,不外泄漏。
但是精气神不充足,六根则关闭不住。
人们体内平时聚积的能量,除了胡思乱想消耗之外,几乎都是从性之门所流失,习惯地为性的需求所服务,这就是生命下旋的根本。
性能是一种很大的能量,它的控制部位就在人的尾椎之中。
通过意守尾椎部位,可彻底激活性机能,会出现一股巨大的能量。
激活之后,从生理上会产生更强的性欲望。
要迫使这股能量不化成精液和经血,此时需要很高的定力。
首先要从心理上转变,要明白性欲是生命的下旋行为,也是一种空相,逐渐从心理上克制和淡化性欲。
心如能转,这股性能量则能转化为气和神,不再生精(经)外泄。
心若未转,能量则往下走,才会产生精液和经血。
反之,则能变为先天的精气神。
只有使先天精气神充足,才有可能成道。
这就是“顺着凡,逆则仙,奥妙就在颠倒颠”。
这种修炼逆反归元的原理,与水的自然变化很有相近之处。
地上的水遇热而蒸发,并在空中变成云,积而成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化为雨又落下来,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才能生长万物,人体也是如此。
心理的转变,也即是心灵的升华,人体的能量才有可能往上升。
地球虽有万有引力,但万物生长为什么都是向上?很简单,地球虽有引力,但宇宙更有吸引力。
但是人们只知道地球有引力,却不知道宇宙有更大的吸引力。
人的能量如何才能转化为精气神呢?与水蒸气一样,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上升。
要使能量往上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激活能量库。
要想使能量上升,首先要有能量,地面有水才能蒸发。
人体的这股能量就储存在生殖轮和海底轮里,如同取之不尽的能量库。
而尾椎是打开能量库的闸门。
因此,应首先意守尾椎及海底轮、生殖轮,使性机能彻底激活,在下丹田处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二是收心养能,能量的外散,一是胡思乱想,
二是精、经外泄。
收心内守使气内收,不向外散。
二是断掉淫念,如果还时有淫念,即使不行淫,这股能量也同样会转化为精(经),精、经只要形成,精(经)满自流,必然外泄。
要想使这股能量转化为气,最好是在转精(经)之前。
通过心神内守,清净无念,使下丹田达到能量充盈,守开尾椎,使能量沿着脊柱和中脉向上走。
世间所传
的“内丹功”及“女丹功”中,均有炼精(经)化气之法。
三是打通“中脉”。
中脉是由百会直透会阴的中央通道,是能量向上升华的最佳捷径。
也是人体命脉(命根)。
道家称“玉柱”,医家称“冲脉”,佛家称“中脉”。
本人通过临床验证,中脉如果堵塞,百脉不通。
心理又是直接控制中脉的总闸门,心理稍不平衡,中脉则堵。
要想使下丹田储备的能量向上升华,必须把中脉守开,否则,能量上升时则会受堵。
要想守开中脉,可以从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依次守开,为能量的升华修好通道。
为使修炼者便于掌握,在短时间内打通中脉,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通中脉的方法:
1、观想聚能法。
观想自己从百会至会阴有一条明亮的光柱,此光柱上下一致,整体快速旋转,男顺时针,女逆时针,产生向心力,带动宇宙四面八方的光能向光柱旋聚。
2、观想通透法。
观想自己体内中脉为一条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细。
观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阳,从百会进入中脉,停留一分钟,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再停留一分钟,然后沿中脉上行至百会,如此返复进行。
3、百会呼吸法。
观想头顶百会穴处如漏斗状,吸气时,意念真气由此漏斗进入,沿中脉行至会阴,呼气时,由会阴上升至百会。
如此反复,久之可感到神行遍体,有返老还童之快感,还可使大脑尚未开发使用的90%的潜在功能得以
开发。
4、中黄直透法。
于阳升之时,活子时已到(男无欲自举,女无欲自开之时),身体正直,两眼微闭,从内直视会阴,配合呼吸,吸气时自会阴沿中脉上升至百会,停留片刻,呼气时沿中脉下至会阴,如此反复,待活子时过后收功。
5、真言开通法。
此法简易,不用苦思冥想地观想,只需意守中脉,念动观世音“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呗、美、吽,用鼻音震动,声音似从中脉发出,可整体震动中脉,也可在某一脉轮上震动,长期震动,不仅可震开和扩宽中脉,还可治疗体内顽疾。
念时需注意意守中脉,并口念耳听,字字分明,方能不走神。
长期依此法念咒,可消旧业,使心清净下来,还可出现性光。
通中脉时注意事项:一是在修炼时必须上身正直,全身放松,使中脉气路无阻。
二是不可意念过重,以防头部不适。
经常习炼,即可见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三是习炼之后要气沉丹田,养气收功,有了前面能量升华的三个条件后,要实施能量升华还须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静心,人在静心之中能量则往上升,相反,在躁动之时,能量则往下降。
因此,要时刻保持清净之心。
二是须将能量加热,能量如水,遇热蒸发为气而上升,遇冷化水而下降。
人体能量要想上升,也须加热。
可用意念观想会阴处有一团火,向上熏蒸下丹田的能量, 使其化为气自然上升。
每次打坐之后, 体内应有温
热膨胀之感。
如果发冷,则说明没有收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