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 导读手册 小下

合集下载

最新-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阅读——读《幸福的种子》有感 精品

最新-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阅读——读《幸福的种子》有感 精品

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阅读——读《幸福的种子》有感其实要让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件颇有乐趣的事并不难,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耐心。

1.为孩子朗读。

这是儿童早期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序中写道:“念书给孩子听,就好象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

孩子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多故事,意义在哪里。

我也发现,透过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说的话说完了。

2.带孩子到自然中去。

现在的语文教育显然忽视了这一点,把孩子要么关在课堂中,要么关在家里,很少能有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其实,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自然这本大书,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也离不开自然伟大的力量。

作家刘亮程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他的认字就是从大自然开始的。

“我是先看到大自然中的鸟儿,才学会了文字中的“鸟”字,进而认识了和鸟相关的事物。

”而现在的语文教育,恰恰相反,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教育,比如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认字教育,都是从认字,到组词造句,再到写作文,一步一步来的,很规范,但正是这个规范在一步步的限制你。

比如,现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识字,它不是先让你从大自然中去认识“鸟”,而是从笔划开始一笔一笔教你。

可以说现在的学生认识世界都是从字词开始的。

这种教育实用性不错,以后也看不出什么语言上的障碍,但他从此就会离创新很远,也缺乏一定的想像力,对阅读的兴趣也来得不是那么本能、自然。

这也是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如何为孩子选择阅读书籍:阅读对于儿童的成长又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是不是只要孩子乐滋滋地捧着一本书读就是好呢?当然不是,曹文轩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如果孩子手里捧的书能够美化他的世界、纯净他的心灵,那么书的作用是发挥好了的。

但如果孩子手里的书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太大帮助的话,那么它就不能在孩子的身上起到精神食粮的作用,就该去它该去的地方——垃圾箱。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书分享 (2)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书分享 (2)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书籍,《幸福的种子》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一部代表作。

作者以自己的童年成长、育儿经验、以及从事童书出版行业的深刻体认,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了当今许多育儿迷思,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

《幸福的种子》使“亲子共读”的幸福画面,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永难忘怀的温馨回忆。

适读人群:3-6岁。

在读书分享前,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两个问题:问题1:你多久没有认真的读书了?很多人抱怨,读书变成了一件越来越没那么容易的事!碎片化信息充斥的今天,各种即时满足的内容消费塞满了每个人的眼帘,沉浸式阅读也变得尤为困难。

在浮躁的信息流影响下,现代人的生活仍然迫切需要传统阅读的点缀。

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读书无用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悄悄在舆论思潮中探出头来。

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各种效率提升的今天,读书依然是一个人最容易达成的满足。

当你读书久了,你便会慢慢发现:阅读已经润物无声般,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它让你无惧、无惊与无忧,对未来充满美好想象。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人,有梦可做。

能够享有手不释卷的乐趣,是莫大的幸福。

问题2: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从字面上来解释,幸福指的是快乐、美满、符合期待。

故事有千万个结局,有万千种感动,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里,记载了不同的幸福答案。

《幸福的大桌子》里兔妈妈盼望着有一天长大的孩子们能一起回来,重新坐在大桌子边上一起吃顿饭,那是她的幸福;《和爸爸一起读书》中的小姑娘,把阅读的美好传递给她的孩子,那是她的幸福;《幸福的种子》作者讲到:“如果你每天晚上抱起你的孩子开始为他读书,那么在他的心里就会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将从5个方面进行书籍分享,并进行分享总结。

1.孩子可以通过听图画书,收获幸福感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获得幸福感:可能是……,也可能是听妈妈读着图画书里的一个故事……作者先生说过:“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暑假把松居直先生著的《幸福的种子》一书读完,感触颇深。

之前也读过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从来没有这么深的感触。

这本书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让孩子在读书中感受到快乐和爱从而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子关系。

这本书使我开阔了眼界,改变了我对儿童读书、对如何教育孩子的很多看法。

让我明白了“读书不等于识字。

如果识字就能读书,那么只要是中文,再艰涩、再专业的书,我们应该都能从头读到尾。

问题是,读完整本书并不表示看懂了这本书。

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

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

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

”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恰恰相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读过了多少本书,至于孩子是否在读书中获得了快乐,很少有家长关心和在意。

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读书,更是很少有家长做到。

自己之前就做得很不好,每次都是让孩子自己读书,当孩子拿着正在读的书兴致勃勃跑到自己面前准备滔滔不绝讲给自己听的时候,自己还非常不耐烦的打断孩子,让孩子自己玩去。

读罢此书,忍不住反思,自己以后一定抽出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用最慈爱的声音为孩子读书。

正如松居直先生在书中所说“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

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

”“父母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通过孩子的耳朵,向他们传输感情丰沛的丰富语言。

从耳朵获得的丰富体验,能成为未来学习的基础。

单是教孩子认字,教他们看图画书,是无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的。

”松居直先生在书中还告诉我们,父母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定也要从心里喜欢这本书,只有这样,读书的人才能够把这种心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从书中体会到乐趣。

亲子诵读 撒播幸福的种子

亲子诵读  撒播幸福的种子

亲子诵读撒播幸福的种子我和婉莹参加了洪涛小学的亲子诵读,获得了一年级的第一名。

很受锻炼。

下面是我们的朗诵稿--亲子诵读--撒播幸福的种子妈妈:当孩子第一次睁开双眼,那双无辜而又清澈的眼睛望向你,作为母亲,你该给孩子什么?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要给她健康和快乐,我想让她拥有幸福的人生。

怎样在她的心田里播下幸福的种子?日本亲子共读图画书创始人松居直说--那就亲子共读吧,书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幸福。

当您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她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孩子便会慢慢感觉到幸福的真谛。

婉莹:我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读书。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妈妈坐在温暖的被窝里,我的头倚靠在妈妈的胸前,妈妈就一字一字地给我念图画书。

每天天一黑,我就期待着这段阅读时光。

妈妈:婉莹四岁生日的时候,舅舅送给婉莹一套来自台湾的绘本《幸福的种子》,一共有三十册。

我每天给她读一册,《三只小猪上幼儿园》啊,《多多什么都爱吃》啊,《花园里有什么》啊,宝贝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天,奇迹出现了,我拿起一本《拍花箩》,刚开始给她读,宝贝说话了-- 婉莹:妈妈,我都背过了,我给你背背听听--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妈妈:当时四岁的婉莹将这首歌谣很流畅得背下来了,我第一次发现我给她读过的书,已经深深地印入她的脑海之中。

后来,这首《拍花箩》,我们进行了改编,由婉莹和奶奶在幼当年儿园的元旦晚会上进行了表演,表演很成功,直到现在她班里同学的家长还夸婉莹大方。

婉莹:2009年的春天,我又有了一套美妙的书《学成语·唱儿歌》。

通过这套书,我知道了很多成语--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狐假虎威、此地无银三百两…我还记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月亮高高挂,星星眨着眼,张三张三躺床上,瞪着眼儿望着天。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幸福的种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书籍,作者松居直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亲密关系。

只有建立了亲密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认为,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诚信、合作等品质,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感恩他人。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为父母,我们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亲密关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诚信、合作等品质,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感恩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幸福的种子》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作家卡罗尔·麦克劳德撰写的一本自助心理学书籍。

本书以引导读者如何培养和保持幸福感为主旨,涵盖了快乐的种子、感恩、施舍、宏观观点等多个方面。

通过读书笔记我深深体会到,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内心状态,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选择和行为。

首先,书中介绍了快乐的种子,将快乐看作是一个持续的行动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播种快乐的种子。

快乐的种子涵盖了忍耐、宽恕、善良、爱心、感恩等等。

通过种植这些种子,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感恩也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强调了感恩的力量。

通过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生活中的小事情和小幸福,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的快乐。

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个女孩每晚都给她的妈妈写一封感谢信,仅仅一夜之间,整个家庭气氛焕然一新,关系更加融洽。

通过感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且更加乐于帮助他人。

施舍也是书中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通过给予他人,我们可以使得自己更加幸福。

书中有一个实验,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给予别人的,另一组是只考虑自己的。

最后的结果发现,给予别人的那一组人在幸福和快乐方面表现更佳。

这个实验说明了给予他人的乐趣和满足感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

书中还提到了宏观观点,即如何通过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来增加幸福感。

比如,将问题变成挑战,将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等等。

通过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从而减少我们的痛苦和焦虑。

通过读书笔记,我发现《幸福的种子》带给了我许多关于幸福感的新思考和启示。

它告诉我们,幸福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选择和行为来塑造和改变的。

只有当我们主动去种植快乐的种子,并将其付诸行动时,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持久的幸福感。

我深深触动了“快乐的种子”这个概念。

它启示我,要想拥有快乐和幸福,我们需要主动行动起来,种植快乐的种子。

【最新】《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3页)

【最新】《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3页)

【最新】《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自从投身幼教,无端地爱上了童话,故事,图画书。

喜欢听故
事,讲故事,编故事,喜欢在静静的夜里捧一本图画书,躲进暄软的被子里,让童话的温暖浸入我的梦乡。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

就像一个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递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素净温馨的书皮,精致而细腻的装帧,书页未曾打开,就似乎感受到了书的温暖。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

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

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教孩子学会阅读,便是给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通览全书,我们几乎可以在书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所有关于亲子共读的问题:图画书对孩子的意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图画书,怎样选择图画书,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些系统而详尽的知识让我平时遇到的一些困惑在这里迎刃而解。

幸福的种子——精选推荐

幸福的种子——精选推荐

15 《嘘》
16 《张开大嘴打哈欠》
17 《小黑捉迷藏》
18 《莲花》
19 《海豚》
20 《下雨的味道》
中班(上)
21 《昆虫躲猫猫》
22 《泥土好可爱》
23 《我要大公鸡》
24 《国王生病了》
25 《小老鼠普普》
26 《虫虫飞》
27 《拍花箩》
28 《为什么我不能》
29 《幸福的种子》
中班(下)
30 《变色鸟》
39 《小胖子》
大班(上)
40 《三只老骆驼》
41 《快腿儿的早餐》
42 《白羊村的美好院》
43 《小鲸游大海》
44 《花园里有什么》
45 《棒棒天使》
46 《小机械立头功》
47 《看一看,猜一猜》
48 《走金桥》
大班(下)
49 《处处闻啼》
50 《钱鼠来了》
51 《 我 砍 倒 了 一 棵 山 樱
花》
52 《风姐姐来了》
53 《两朵白云》
54 《小时候》
55 《是谁留下的痕迹》
56 《纸真好玩》
57 《幸福的种子》
31 《没有不方便》
32 《绿驴子》
33 《蜘蛛先生要搬家》
34 《山丘上的约会》
35 《、小燕子和它的朋友》、
36 《蝴蝶的大餐》
37 《青蛙噗通跳》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量
共计 57 册图 书
需要:
教学大书 1 本 *50 元/本
幼儿小书 30 本*8.8 元/本
DVD 1 套
38 《收集东·收集西》
《幸福的种子》书单
序号 1 2
书名 《你几岁》 《荷花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种子导读手册进入阅读的天地,播下幸福的种子 (小下)猫咪洗澡蒋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理论家)诗与歌是有区别的,歌是能唱的诗。

因此,儿童与幼儿诗虽然很相似,但还是可以分辨出两者之间细微差别。

一般说,儿歌的思想内容比较单纯、直白、偏重明白的展示,讲求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注重语言外在的音乐感;幼儿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含蓄,偏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设河意蕴的美感。

然而,这种区别又是相对的。

两种文本往往互相渗透,互相融会,所以诗化的儿歌或者歌化的幼儿诗也是屡见不鲜的。

对诗与歌的联系与区别有个简要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鉴赏这本幼儿诗集中的作品了。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幼儿诗欣赏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首先,幼儿诗的要求形象生动。

如《番茄红了》:“绿绿的番茄,等着人来采,等着等着——急得脸都红了。

”作者用想象的彩笔吧番茄由绿变红的成熟过程,描绘得具体可感,鲜明生动,这是从孩子的视角观察得来的,更易感染孩子的心。

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诗作更直观、更形象,还在形式上作努力,如《瀑布》采用了图像诗形式,把“一条吵吵闹闹的瀑布”排列成一字一行,且弯弯曲曲,好似一条瀑布从山崖飞泻而下,“冲到山脚下”,冲击着小读者的视觉,最后一句,又十分形象地排成一行“趟成一面安安静静的湖”。

第二,优秀的幼儿诗也应画中有诗。

如《黄昏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划到海上,给鱼儿铺张金色的床。

”,作者用短短的四行十九字,画出一副十分鲜明的黄昏美景。

透过画面般的诗句,我们还可感受到一种“关爱”的感觉,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这种感觉和共鸣,来自于作者选择了一个美的画面(黄昏的景象),借助拟人化的角色(太阳),给鱼儿铺张“金色的床”。

这个“有含意的景象”就是诗的“意象”,作者通过精心安排这一意象,才使“画中有诗”。

诗的鉴赏离不开意蕴的层面。

因此,第三,我们鉴赏幼儿诗,也要想嚼橄榄似的从每首诗读出诗中的情趣。

这“情趣”,就是诗的“”意蕴。

例如《我爱妈妈》:“山上的小花有几朵?”“一千朵,一万朵。

”没有多少新奇,妙就妙在,这个铺垫,带出一个极富童趣的内心独白:“我爱妈妈也有这么多。

”这句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诗句,使诗的情味和内蕴呈现无遗。

花找花蒋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理论家)着本儿歌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具有传统童谣的艺术风格,通俗易懂,悦耳动听,像一只美丽的百灵鸟,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未方便幼儿们领会、接受,这本儿歌集中的儿歌,结构都很单纯,每篇往往集中描写一种事物,篇幅也很短小,短的三、四行,长也不过六、七行,每行的句子,都很简短明白,如《花找花》:“花蝴蝶,蝴蝶花,花飞,花停,花找花。

”一是动物,一是植物,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仅仅用了13个字,描绘了一副充满了梦幻的图景。

《房子戴帽子》更简短单纯:“房子房子,戴帽子,尖尖的两头,翘胡子。

”四行两句15个字,却集中突出地描写了一座大屋顶的房子。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地具体的,他们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因此要求儿歌写得越形象越具体越好。

这首儿歌中的房子,是一座中国传统大屋顶式的房子。

那大屋顶就像房子戴的帽子,而大屋顶两边的飞檐就像“翘胡子”,形象地比喻,清新有趣,还突显出一点幽默风趣的味道。

这当然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分不开的。

想象是诗不可忍缺少的因素,儿歌也是儿童诗歌的一种,当然也离不开想象。

如《桥上一头驴》:“桥上一头驴,桥下一条鱼”开头这两句是平常一般的叙事,没有新奇之处,但结尾两句“驴钓起了鱼,鱼骑走了驴。

”由于作者丰富的想象,一下九江读者带进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

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音韵悦耳是儿歌的生命,因为它是为年龄非常小的幼儿提供听赏念唱的。

作者运用有规律地句式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念唱起来就会造成短暂自然的停顿,这种停顿就形成了鲜明节奏:如《小瓢虫》。

这首三言两拍儿歌,不仅节奏鲜明,而且大体押韵,读起来极富音乐感。

儿歌的韵律和谐,押韵是重要的手段。

这本儿歌集里的作品,如有的句句相韵,《桥上一头驴》、《五只小猴》、《小雨滴》等都一韵到底。

有的是“一字韵”,如《房子戴帽子》。

还有《梅花开》基本上也是,它属于“字头歌”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句押韵的方式,读起来别有一种风味。

有的是偶数行或略作变通的押韵,如《花找花》、《花儿红》。

有隔行押韵,如《小瓢虫》,所以氤氲和谐悦耳。

儿歌属于口头文字的范畴,作者从这一口语艺术特点出发,使每首儿歌的语言都具有鲜明节奏感,押韵顺口,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给孩子带来一种独特的美感。

蛇偷吃了你的蛋流火(儿童文学作家)这个“我”是谁呢?看完这本书的前两页,读者们其实就已经差不多猜出来了。

课故事当然不会在这几页就打住,因为书里有个“我”——一位大大咧咧又咋咋呼呼的鸡妈妈。

她孵蛋的时候觉得累了,就随随便便站起来,走开去散步。

看见吞了蛋在睡觉的蛇,她也一点也没想到可能是自己家的蛋被偷了,反而风风火火跑去找鸭妈妈,大叫“鸭妈妈,鸭妈妈,蛇偷吃了你的蛋!”接下来作者不断使用着重复的句型,让“报说丢蛋——数蛋——发现没丢——找另外一位妈妈报信”的相似情节一再重复上演。

这种重复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用到的手法,可以让孩子们熟悉和联系造句,方便他们据此推测出下边的情节,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和大人一起讲故事了。

在乌龟妈妈数过蛋之后,故事开始倒退着折了回去。

乌龟妈妈反过来问鹅妈妈是不是丢了蛋,鹅妈妈反过来问鸭妈妈……最后一只问到最先跑去问别的动物有没有丢蛋的鸡妈妈身上,并且让大家“震惊”地发现:丢的原来是鸡蛋!故事到了这里,“震惊”的只是书里的动物们,捧着书的读者们一点也不惊讶,还有点小得意。

“我们早就知道蛇偷的蛋是谁的啦!”现在只不过是验证下而已。

孩子们总是把喜欢的故事反反复复,不知厌倦地读好多遍,从不会因为早就知道故事情节而降低兴趣。

读这个故事也一样,一早知道答案反而让大家觉得整个故事都好亲切,早就知道蛋是鸡妈妈丢的人笑嘻嘻地欣赏着动物们跑来跑去演出一场轻喜剧。

鸡妈妈发现丢的可能是自己家的蛋之后,大惊失色地嚷着跑回家去数蛋,也说明前边她随随便便就离开蛋宝宝们,并不是因为她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只是她天生性格就那么大大咧咧。

瞧,大家把蛋宝宝从蛇肚子里救出来,蛋宝宝还变成小鸡宝宝后,鸡妈妈扑过去抱着小鸡的样子多开心呀。

整个故事在鸡妈妈抱着小鸡欢快地亲来亲去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落幕了,但作者还不忘记留一个有趣的小尾巴(事实上,在倒数第二页里,鸡妈妈抱小鸡的画面右边,作者就特地画了一截蛇尾巴)。

——在整本书的最后一页里,蛇又偷吃了一个蛋!这个蛋又是谁的呢?河边草丛里,似乎又有新的故事要上演了。

午后摇篮曲流火(儿童文学作家)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以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以为日月星辰都围绕它运行。

但后来人们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地球只是地月系的中心,永远围着它旋转的只有月亮而已。

从很久以前到现在,每个宝宝都是妈妈的世界中心。

妈妈是宝宝的月亮,在看得见地方,在看不见的地方,永恒环抱注视着他。

妈妈是那么爱她的小娃娃,他希望拂过过他的风轻柔,希望他饮用的水清甜,希望他穿戴的衣物细软……妈妈希望把世界上的好东西全都给她的小娃娃。

这愿望好美,实现起来却好难,她只是努力努再力地倾自己所有。

小娃娃要醒着的时候,妈妈微笑地照顾他,陪伴他。

小娃娃要睡觉了,妈妈柔声哼着甜美的曲子哄他入眠。

小娃娃渐渐睡熟了,妈妈的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轻,最后她静静合上了双唇。

可那满溢关爱的曲调并未停止,无声的乐曲在悄然继续……小娃娃在摇篮里睡得乖乖甜甜,妈妈却还在忙个不停,她得让世界上其它事物也和她一样静悄悄呀。

她请大家不要“叮叮叮”,不要“铃铃铃”;不要“哗啦啦,不要“滴滴答”;不要“汪汪汪”,不要“喵喵喵喵”……她请大家和她一起演奏一曲无声的摇篮曲,请大家和她一起,静静地,静静地守护梦乡里的小娃娃。

因为这醒着的人听不见曲子,肚子前往黑乎乎睡乡的小娃娃都不会觉得害怕。

他睡得好香,好甜,好舒服,直到——闹钟想起来,小娃娃揉揉眼睛笑眯眯地醒过来。

妈妈希望小娃娃再多睡一会儿,可是既然他已经自己高高兴兴地醒来了,那好吧,妈妈也立刻高高兴兴地带着大家换上一只活泼的曲子。

啦啦啦,好欢快,好热闹……等小娃娃慢慢长大,吧嗒着嘴学会说话,划拉着小手学会写写画画,踢踏着小脚学会行走,走到那个不止有月亮和地球,不知有妈妈和小娃娃的世界里去。

到那个时候,他还会记得那些在他醒着的时候和睡着的时候,在他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发生过的一切吗?“妈妈,我记得您为我唱过的所有的歌。

”魔法开启新世界童喜喜(儿童文学作家)你肯定还记得,在你我小的时候,都会那种魔法:一旦使用,我们既是天上的鸟,也是水里的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受到太多局限的现实生活,由此获得无穷满足与幸福。

这魔法的民称,叫:想象。

然而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距离想象、距离创造、距离新的世界越来越远。

所以,有必要重申这条童年法则:有一种奇妙的魔法,将带我们前往未知世界,这魔法就叫——想象。

这次的魔法很神奇,秘诀却很简单:想从容变身为B,只需找出A和B的共通之处。

变身可以很简单,只需一个环节;也可以很复杂,多绕几个弯。

现在开始练习。

这次,我们要练习变身为一列火车,先从火车开始——让我们“张开大嘴打哈欠”吧!从长长的火车到长长的大象鼻子,从会喷水的大象鼻子到会喷水的救火车,从一闪一闪发亮的救火车到同样一闪一闪发亮的萤火虫……用这本书来练习魔法,这是一次音乐之旅。

“呜呜呜呜,轰隆轰隆,火车火车向前冲!”如此这般节奏,是让脚心发痒的欢快。

用这本书来练习魔法,这是一次彩色之旅。

蓝天绿草,褐墙红花,暗紫色的大河马,微笑睡着的黑发小娃娃……色泽饱满却不刺眼,令人赏心悦目。

用这本书来练习魔法,这是一次灵魂之旅,你会看见,世间万物有着怎样美妙的联系,而这一切最终如此巧妙地与你相关。

用这本书来练习魔法,这是一次奇异之旅。

你最后会发现,万物是怎样乖乖汇聚到一张小小的儿童床上,这样才能知道,从一张小床开始,会有着怎样精彩的世界。

当我们翻到最后一页时,我们也会恍然大悟,原来有魔法的不仅仅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小孩子,还有用心良苦从哪个绝顶的妈妈。

为了宝宝睡上一觉,她精心安排了一场多么精彩的魔幻之旅啊。

热爱孩子的大人们,和你的宝宝大大地打个哈欠,一起踏上奇幻世界的道路吧!小黑,你往哪里藏谈凤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玩捉迷藏,要是我们问一句:“谁来玩捉迷藏?”瞧吧,一双双小眼睛会立即兴奋得闪闪发光。

捉迷藏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心、好胜心、自信心……如此神秘而刺激的游戏,当然让孩子们欢欣鼓舞、劲头十足。

《小黑捉迷藏》就是这样一本让孩子们翻开第一页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后一页,而且小眼睛越闪越亮、小嘴巴越笑越弯的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