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年版

合集下载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

行手术操作名称及编码: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ICD-9-CM-3:32.3/32.4/32.4/32.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症状: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慢性感染或中毒症状。

2.体征:肺部感染较重者或咯血时,可闻及哮鸣音或湿罗音。

病变累及双肺时可有呼吸困难、发绀,病程较长者可见杵状指(趾)等慢性缺氧改变。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7支气管扩张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试验、痰培养+药敏试验、24小时痰量;(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肺功能;(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葡萄糖测定、结核病相关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心动图、CTPA、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等。

3.术前呼吸道准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11页精选文档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11页精选文档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病诊断要点为:发病年龄小(<2岁),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

1.病史: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

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2.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绀。

3.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

喘憋发作时呼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

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当喘憋缓解时,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

部分患儿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烦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绀。

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5.胸部X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6.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阻塞缓解。

7.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8.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PaO2不同程度下降,PaCO2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吸氧:喘憋明显患儿应当给予鼻导管吸氧等方式。

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参照2009年版肺炎路径)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非重症)(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广东省卫生厅,2013年)。

1、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发热、声嘶等。

2、常有刺激性干咳,晨起或夜间明显,受凉、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诱发或加重,初期咳少量黏液性痰伴胸骨后不适感;伴有细菌感染时咳嗽剧烈,咳痰量增多,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尔痰中带血。

3、全身症状较轻,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体温一般不超过38℃。

4、两肺呼吸音常正常或粗,有时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在咳嗽、吸痰后消失,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哮鸣音。

5、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正常。

检查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变化,病毒感染时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必要时痰涂片染色和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二、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在得到冰焰体阳性结果前,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

多数患者用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三、对症治疗|咳嗽无痰,可用喷托维林25mg、咳特灵0.36g、或可待因15—30mg,3次/日。

刺激性咳嗽可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祛痰可选用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氨溴索注射液15-30mg。

支气管痉挛可选用茶碱类如氨茶碱0.1。

如有发热,全身酸痛者,可用阿司匹林0.3—0.6g,3次/日。

四、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

行手术操作名称及编码: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ICD-9-CM-3:32.3/32.4/32.4/32.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症状: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慢性感染或中毒症状。

2.体征:肺部感染较重者或咯血时,可闻及哮鸣音或湿罗音。

病变累及双肺时可有呼吸困难、发绀,病程较长者可见杵状指(趾)等慢性缺氧改变。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7支气管扩张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试验、痰培养+药敏试验、24小时痰量;(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肺功能;(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葡萄糖测定、结核病相关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心动图、CTPA、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等。

3.术前呼吸道准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临床路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

方法拔取20XX年10月~20XX年5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儿科收治的RSV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 = 60)和对比组(n = 30)。

两组行常规治疗后,对比组实施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长健康知识把握情况及护理满足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机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总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路径用于RSV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满足度,效果显著。

[中图分类号] R562.25;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XX)01(b)-0142-0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nursing of bronchiolitis caused b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Methods Ninety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caused by RSV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huhai) from October 20XX to May 20XX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6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basis of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parents' health knowledg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body pain, vitality,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role and total healt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way applied in the nursing of bronchiolitis caused by RSV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children's satisfaction,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Clinical pathway; Effect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最为重要的病原体[1-2]。

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度、 健 康 教 育 知 识 掌握 情 况 明 显优 于 对 照 组, 差异有统 计 学意 义。结论 : 实施 护 理 , 1 名 床 路 径 能 够 缩 短 患 儿 平 均 住 院 日、 减少 医疗 费 用 、 减 轻 患儿痛苦 、 提 高 患 儿 及 家
属 对 医 疗 护理 工 作 的 满 意 度 。
表格实施医疗护理 , 在 治 疗 方 法 上 成 立 实 施小组 , 根 据 毛 细 支 气 管 炎 的 疾 病 护 理 常
发展 , 无特殊 变化 , 且路 径所 规定 的1 : 作
完成 , 达到 出院指标 后患 儿 即可 出院 , 到 门诊 随诊 , 明显 缩 短 了患 儿 的平 均 住 院 天
P <0. 01
教 育知 识 的 掌 握 情 况 等 。结 果 : 观 察 组 惠 儿 的 平 均住 院 日 、 人 均住 院费用 、 患 儿 症 状 缓 解 时 间 均低 于 对 照 组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属 的 满 意

统计 学处 理 :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
件进行 t 检 验 检 验 , P< 0 . 0 5为差 异 有
统计学意 义。


要 目的 : 探 讨I 临床 护 理路 径 ( C N P )
在 毛 细 支 气 管 炎患 儿 护 理 中 的应 用效 果 方法 : 收 治毛 细 支 气 管 炎 患 儿 1 2 0例 , 分 为对 照组 和 观 察 组 。观 察 组 采 用 C N P ; 对
3 4 3 0 0 0江 西 吉 安 市 中 心 人 民 医 院 儿 科
整性 以及 提 高患 者 家 属满 意 度 等 作用 。
2 0 1 0年 1 2月 ~2 0 1 2年 3月 收 治 毛 细 支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及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小儿呼吸病学》、《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1.病史 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大多数有受凉或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起病多数较急,早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小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儿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气促、喘息,甚至发绀、呼吸困难。

2.体征呼吸频率增快;鼻翼煽动和(或)吸气性三凹征,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听诊闻固定中细湿罗音,部分可有哮鸣音。

3.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严重感染者可出现杆状核细胞增高(核左移)。

继发感染者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感染菌;痰培养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

咽拭子病毒检测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

感染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等时,其血清学抗体滴度在急性期明显升高。

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血培养可阳性。

病情较重的患儿血气分析可有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发生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胸部X线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以后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或斑片状影,或融合成大片阴影,可有肺气肿、肺不张;合并脓胸、脓气胸时出现相应X线表现。

对胸片未能显示肺炎征象而临床又高度怀疑肺炎或胸片难以明确肺炎部位和范围以及判断是否有无纵膈内病变患儿可行胸部CT检查。

支气管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意义,其适应症包括:①肺不张及大片肺实变;②局限性肺气肿;③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④留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轻症支气管肺炎的肺功能基本正常;部分病毒、支原体感染者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较重患儿可显示气道阻塞和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障碍。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9-CM-3:32.29/32.3-32.5)(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龄>45岁,环境与职业因素。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

3.临床体征:早期不显著。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肺部分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

2.肺叶切除术(包括复合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肺动脉袖式成型)。

3.全肺切除术。

4.上述术式均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四)标准住院日为12-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2.2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期、II期、和IIIA期及孤立性脑或肾上腺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的小细胞肺癌。

4.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C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 : J2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病诊断要点为:发病年龄小(<2岁),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

1. 病史: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

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2. 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叩。

3. 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

喘憋发作
时呼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

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当喘憋缓解时,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

部分患儿可有明
显呼吸困难,出现烦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叩
4. 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
染时多增高。

5. 胸部X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6. 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阻塞缓解。

7.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8.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PaO 2不同程度下降,PaCO 2 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吸氧:喘憋明显患儿应当给予鼻导管吸氧等方式。

2. 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喘憋的治疗:喘憋较重者,根据病情吸入支气管扩张
药物(如沙丁胺醇、博利康尼、漠化异丙托品等)和糖皮质激
素。

喘憋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烦躁明显者
可酌情镇静
4. 抗感染治疗: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哇) 、干扰素等;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5. 对症治疗:脱水的治疗: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有代谢性酸中毒,可予碳酸氢钠补碱。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按相应危重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J21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 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不存在下列情况:
(1) 年龄小于3个月;
(2) 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
(3) 伴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免疫功能缺陷。

(六)入院后第1 — 2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与CRP、尿常规、粪常规;
(2) 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