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理学--第十章 缺氧(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2013)
缺氧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缺氧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内:A. 氧气供应不足B. 二氧化碳排放不足C. 氧气需求增加D. 氧气利用率下降答案:A2. 缺氧时,细胞内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 糖酵解B. 氧化磷酸化C. 脂肪酸氧化D. 氨基酸代谢答案:A3. 缺氧状态下,机体可能出现的代谢变化是:A. 乳酸堆积B. 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C. 呼吸频率增加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高原反应是由于:A. 氧气分压降低B.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C. 氮气分压升高D. 氦气分压升高答案:A5. 缺氧时,机体的代偿机制不包括:A. 心率加快B. 呼吸频率增加C.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D. 毛细血管扩张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缺氧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缺氧时,心血管系统会通过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来提高氧气输送能力。
同时,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尤其是对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
长期缺氧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肥厚,甚至心力衰竭。
2. 缺氧时,机体如何通过血红蛋白调节氧气的输送?答案:缺氧时,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右移,这使得血红蛋白在低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给组织细胞。
此外,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水平的升高也有助于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从而促进氧气的释放。
三、论述题1. 论述缺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长期后果。
答案:缺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短期内,缺氧可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长期缺氧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引起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此外,缺氧还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缺氧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缺氧-试卷与答案

2018-2019 学年(春)季学期2018 级临床医学专业《缺氧》( A 卷)一、A1型题(答题说明: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共有 25题,合计 100.0 分。
)1. 缺氧的概念是A. 吸入气中的氧含量减少B. 血氧含量过低C. 血氧分压降低D. 血氧容量降低E. 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E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2. 低氧血症是指A. 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 血氧容量低于正常C. 血氧含量低于正常D. 血氧饱和度降低E. 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C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3. 组织供氧量取决于A. PaO2和氧容量B. PA02和肺换气功能C. 血红蛋白的质和量D. 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量E. 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流量4. 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的Hb浓度及Hb和02的结合能力B. 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C. 动脉血氧分压仅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D. 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实际带氧量E. 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 5ml/dl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C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5. 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A. 血液中溶解的 02量与总 02量的比值B. Hb与02结合的百分数C. HbO2和未结合的02的Hb的比值D. HbO2和Hb总量的比值E. 未结合的0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B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6. 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A. 血液温度B. 血氧分压C. 血液二氧化碳分压D. 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E. 血液pH值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B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7. Pa02 取决于A. 血氧容量B. 吸入气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C. 血红蛋白的质和量D. 血氧饱和度E. 血氧含量8. 下列哪项与动脉血氧含量无关A. Hb 的量B. 血液的携氧能力C. 吸入气氧分压D. 外呼吸功能E. 内呼吸状况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E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9. 反映组织摄氧量的指标是A. 动脉血氧含量B. 静脉血氧含量C. 静脉血氧饱和度D. P50E. 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E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10. 在平原地区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病因是A. 矿井塌方B. 吸入被麻醉药稀释的空气C. Fallot 症D. 肺部疾患E. 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D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11. 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 吸入气体氧分压低B. 肺换气功能障碍C. 肺循环血流量少D. 血液携氧能力低E. 组织血流量少12. 呼吸功能不全而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A. 氧分压降低B. 氧容量低C. 氧含量降低D. 氧饱和度降低E. 氧离曲线右移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A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13. 血液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是A. 动脉供血不足B. 血红蛋白病 , 氧不易释出C. 贫血D. 静脉血栓形成E. 肠源性紫绀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C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14. 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均降低见于A. 低张性缺氧B. 血液性缺氧C. 循环性缺氧D .组织性缺氧E. 血液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考生答案:参考答案: A得分: 0 分(此题满分: 4 分)15. 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A. 血氧容量下降B.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C.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D. 静脉血氧含量正常E. 动- 静脉氧差增大16. 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 : 血氧容量 20ml/dl , 动脉血氧含量 15ml/dl , 动脉血氧分压6.7kPa(5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4ml/dl。
(4)病理学--第十章 缺氧(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十章缺氧1.何谓血氧分压(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静脉血氧分压(PvO2)的正常值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答: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值约为100mmHg(13.3kPa),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
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值约为40mmHg(5.33kPa),主要取决于组织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2.何谓血氧容量(CO2max)?它的正常值是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何谓血氧含量(CO2)?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静脉血氧含量(CvO2)的正常值多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能反映什么?何谓低氧血症?答:血氧容量是指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值约为20ml/dl,主要取决于Hb的质(与氧结合的能力)和量。
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主要是Hb实际结合的氧量和极小量溶解于血浆中的氧,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动脉血氧含量(CaO2)正常值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约为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能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3.何谓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多少?答:血氧饱和度(SO2)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5%~97%;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75%。
4.何谓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哪几种类型?答:缺氧是指任何原因使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而导致机体功能、代谢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乏氧性缺氧(或称低张性缺氧)②血液性缺氧(或称等张性缺氧或称等张性低氧血症)③循环性缺氧(或称低动力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和瘀血性缺氧)④组织性缺氧5.何谓乏氧性缺氧?血氧会发生哪些变化?皮肤黏膜颜色发生什么变化?与乏氧性缺氧发生有关的原因和机制有哪些?何谓发绀?答:乏氧性缺氧(或称低张性缺氧)是指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CaO2降低,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病理生理学 缺氧 习题带答案

病理生理学缺氧习题带答案选择题A型题1.乏氧性缺氧又称为A.低张性低氧血症B.等张性低氧血症C.缺血性缺氧D.淤血性缺氧E.低动力性缺氧2.严重贫血可引起A.循环性缺氧B.乏氧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E.低动力性缺氧3.血液性缺氧时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C.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般均正常D.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一般均降低E.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4.循环性缺氧时静脉的A.血氧分压正常、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B.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降低C.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D.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正常E.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5.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何种原因引起A.大气供氧不足B.血中红细胞数减少C.组织供血量减少D.血中红细胞数正常但血红蛋白减少E.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的氧量减少6.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导致缺氧的发生A.硫酸盐B.尿素C.亚硝酸盐D.肌酐E.乳酸7.贫血时,血红蛋白低于下列哪一数值则可因心肌营养障碍而出现全心扩大甚至心力衰竭A.11g/dlB.9g/dlC.7g/dlD.5g/dlE.3g/dl8.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由于药物或毒物抑制下列何种细胞酶使递氢或传递电子受阻而引起生物氧化障碍A.溶媒体酶B.呼吸酶C.磷脂酶D.丙酮酸脱氢酶E.ATP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6:36 PM B.磷脂多糖体 C.多肽 D.阴离子蛋白 E.类固醇10.静脉血短路(分流〕流入动脉可造成A.血液性缺氧B.缺血性缺氧C.瘀血性缺氧D.乏氧性缺氧E.组织中毒性缺氧11.缺氧是由于A.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B.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C.血液中氧分压降低D.血液中氧含量降低E.血液中氧容量降低12.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发生缺氧的原因是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B.肺气体交换障碍C.循环血量减少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E.组织血流量减少13.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室间隔缺损D.氰化物中毒E.慢性贫血14.缺氧引起冠状血管扩张主要与哪一代谢产物有关A.钠离子B.钾离子C.肾上腺素D.尿素E.腺苷15.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A.心脏B.大脑C.肺D.肾E.胃肠道B型题A.左心衰竭B.贫血C.静脉血经短路(分流)流入动脉D.氨中毒E.氰化物中毒1.乏氧性缺氧可见于2.循环性缺氧可见于3.血液性缺氧可见于4.组织中毒性缺氧可见于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D.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降低E.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5.乏氧性缺氧时6.血液性缺氧时7.循环性缺氧时8.组织中毒性缺氧时参考答案:A型题:1-5.ACDDC 6-10.CEDAD 11-15.AADEBB型题:1-4.CABE 5-8.EBAA填空题1.外呼吸功能障碍因肺______不足、气体______障碍,致使肺通气与肺血流的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此型缺氧又称为______缺氧。
在病理学中缺氧的名词解释

在病理学中缺氧的名词解释缺氧(Hypoxia)是指机体所处的环境缺乏充足的氧气供应,导致细胞、组织或器官无法正常获得足够的氧供应的生理状态。
无论是生理性的高原缺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间歇性低氧血症,还是病理性的心肺疾病引起的慢性低氧血症,缺氧都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缺氧是病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着多个疾病的发展与机体对抗病理性刺激的抵抗能力。
在异常的缺氧状态下,细胞和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学改变,进而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
本文将从细胞层面、组织层面以及器官层面分别探讨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研究以及临床意义。
一、细胞层面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缺氧对细胞的影响直接决定了机体的生存能力。
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下,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从而导致能量代谢的障碍。
细胞内氧气不足会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链和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使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能量水平。
此外,缺氧还会引发细胞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增加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DNA和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分子。
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是复杂而多变的。
在短暂的缺氧状态下,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如活化低氧诱导因子(HIF)等,来适应缺氧环境。
HIF的激活可以促进细胞产生更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增加新血管的形成,以改善氧气供应。
然而,长时间的缺氧状态会导致细胞功能的丧失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缺氧还会引起核内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从而增加细胞突变的风险。
二、组织层面不同类型的组织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一些组织对缺氧更为敏感,如心肌、神经细胞等。
心肌细胞是高度依赖氧气供应的,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病变。
神经细胞对缺氧也非常敏感,由于神经细胞的高氧需求,缺氧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细胞死亡甚至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在组织层面,缺氧可以引发炎症反应的产生,并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
缺氧会诱导一系列炎性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
病理学缺氧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缺氧的名词解释缺氧(Hypoxia)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氧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
在病理学中,缺氧是一种常见但又极为重要的现象,对于了解疾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病理学缺氧进行介绍和解释。
一、缺氧的分类缺氧可分为各种类型,包括:缺氧性缺血、器官和体腔间隙内生理性缺氧、循环性贫血性缺氧、毒性和药物引起的缺氧,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缺陷引起的缺氧等。
每一种缺氧都有不同的原因和机制,对病理学家来说,了解和区分这些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二、缺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缺氧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细胞氧化代谢受损、细胞能量储存和生成受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及DNA损伤等。
细胞内氧气浓度的下降会导致氧依赖性能量产生过程中的损害,继而影响ATP的产生和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缺氧还会导致细胞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引发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
三、缺氧与疾病的关系缺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生理性缺氧是机体自身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然而,当缺氧超过机体耐受范围时,就会发生病理性缺氧,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和进展。
例如,冠心病、脑梗死和肺部疾病等常见疾病都与缺氧有关。
此外,缺氧还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
四、病理学缺氧的检测方法病理学缺氧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学染色、生物化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组织学染色是最常用的缺氧检测方法之一,如乳酸脱氢酶染色和二磺化铬酸钾染色等。
生物化学检测包括血气分析和血清乳酸水平的测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可以检测细胞内缺氧指标的表达和变化,如缺氧诱导因子(HIF)的活性和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等。
五、缺氧在临床中的意义了解和诊断病理学缺氧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缺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因此通过检测和评估缺氧程度可以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预测。
此外,缺氧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靶点,通过改善缺氧状态来治疗相关的疾病,并提高治疗效果。
病理生理学—缺氧

1、全身性血循环障碍 2、局部性血循环障碍 (二)血氧变化特点
特征性的变化:动-静脉氧差增大 其它: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
氧容量和氧含量正常。
四、组织性缺氧 各种原因引起的生物氧化过程障碍,
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或利用氧的能力 降低导致的缺氧。 (一)原因
1、组织中毒 2、线粒体损伤 3、呼吸酶合成障碍
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四)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心率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衰。
肺源性心脏病。
生的张力。 PaO2: 100mmHg PvO2: 40mmHg
呼吸性指标
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 CO2max) 在PO2为150mmHg,PCO2为40mmHg,
温度为38℃的条件下,体外100ml血液 内的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量。
正常值:200ml/L 氧容量受Hb质和量的影响
二、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引起的缺氧。 (一)原因
1、贫血 2、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二)血氧变化特点 特征性的变化: 动脉血氧容量的降低。
其它:PaO2、氧饱和度正常,动 静脉氧差常小于正常。
三、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 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供给组织的血
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 由于PaO2降低引起的缺氧。
(一)原因: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② 外呼吸功能障碍;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静脉血掺杂)增多。
(二)血氧变化特点 特征性的血氧变化:PaO2降低 紫绀: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平 均浓度超过5g%。 缺氧的病人不一定有紫绀;
病理学--第十章--休克(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十二章休克1.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心力衰竭等。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三个决定性因素:①足够的血容量;②正常的血管舒缩能力;③正常的心泵功能。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
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
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
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
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血管源性休克(或称分布性休克,或称低阻力性休克)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3.微循环包括哪些血管?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答:微循环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微静脉。
微动脉、后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称前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决定微循环的灌人血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不是各种类型缺氧都会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即肺呼吸增强),例如: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因Pa02正常,故静息时呼吸一般不增强。
14.哪些原因引起的缺氧对氧疗效果最好?高原居民(慢性缺氧)对缺氧的代偿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大气性缺氧和呼吸性缺氧对氧疗效果最好。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以下4种类型:
①乏氧性缺氧(或称低张性缺氧)
②血液性缺氧(或称等张性缺氧或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③循环性缺氧(或称低动力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和瘀血性缺氧)
④组织性缺氧
5.何谓乏氧性缺氧?血氧会发生哪些变化?皮肤黏膜颜色发生什么变化?与乏氧性缺氧发生有关的原因和机制有哪些?何谓发绀?
7.何谓循环性缺氧(或称低动力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请叙述各类型的原因和机制、血氧变化和皮肤黏膜颜色的特点。
答:循环性缺氧是指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不足所引起的缺氧。
循环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和瘀血性缺氧。
原因和发生机制如下:
1)缺血性缺氧:
休克、心力衰竭等→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动脉压降低(或动脉栓塞)→造成全身或局部组织灌注量不足→缺血性缺氧。
高原居民(慢性缺氧)对缺氧的代偿方法主要有:
1.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2.肌红蛋白增加
3.红细胞增加
答:乏氧性缺氧(或称低张性缺氧)是指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CaO2降低,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氧变化特点:
①PaO2降低;②CaO2降低;③SaO2降低;
④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急性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慢性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变化不显著,CO2MAX正常或略增高。
⑤当毛细血管中氧合Hb浓度减少,脱氧Hb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5g/dl)时,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即发绀。
患者发生血液性缺氧时,血氧变化特点:
①PaO2正常;②CaO2降低;③SaO2正常;④CO2MAX降低;
⑤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不同原因导致的血液性缺氧,皮肤黏膜显示不同的颜色。原因如下:
①严重贫血导致的缺氧,由于脱氧Hb浓度未增加,故无发绀;但严重贫血者面色苍白。
②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缺氧,由于HbCO增多,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③亚硝酸盐中毒导致的缺氧,由于出现大量高铁血红蛋白,故皮肤黏膜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的颜色。
④输入大量库存血[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或碱中毒导致的缺氧,是由于Hb与O2亲和力增高,即氧离曲线左移,而血脱氧Hb量少于正常,故无发绀。
肠源性发绀是指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食物时,食物内的硝酸盐经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被吸收入血。亚硝酸盐使Hb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使病人的皮肤和粘膜发生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2.氧离曲线右移
③缺氧→红细胞内2,3-DPG含量增多→Hb解离曲线右移→Hb释放氧↑。
损伤性反应:
1)血液粘滞度↑
缺氧……→RBC↑→血液黏稠度↑→外周阻力↑→心脏后负荷↑;
缺氧……→RBC↑→血液粘滞度↑→血栓形成→脑梗塞。
2)Sa02↓
缺氧→红细胞内2,3-DPG过高→氧离曲线的右移→血液通过肺泡时结合的氧量减少→SaO2↓→组织供氧减少(即失去2,3-DPG增加的代偿意义)。
③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例如:食入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亚硝酸盐→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剩余的Fe++与氧亲和力增高,氧离曲线左移;
④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例如:输入大量库存血(库存血的红细胞中2,3-DPG含量减少)或输入大量碱性液体(使血液pH值升高)→氧离曲线左移→HbO2中的氧不易释出;
12.缺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哪些?
答:代偿性反应:
1)红细胞增多:
①急性缺氧刺激外周感受器→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脾、肝等储血器官收缩→储存的血液释放至体循环→红细胞增多→增加氧的运输;
②慢性缺氧能刺激肾进球细胞生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造血增强→红细胞增多→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增加→增加氧的运输;
与乏氧性缺氧发生有关的原因和机制:
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或高空或通风不好的矿井和坑道,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②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障碍和肺换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疾病或气胸→肺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瘀血水肿→肺换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⑤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缩小。
皮肤黏膜颜色的特点:由于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Hb)含量高于正常,故皮肤黏膜可呈玫瑰红色。
9.乏氧性缺氧(或称低张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哪几方面?急性乏氧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什么?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乏氧性缺氧可引起哪些酸碱平衡紊乱?
答:乏氧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包括以下5个方面:
先天性心脏病(例:法乐氏四联症)或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发绀是指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5g/dl)时,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6.何谓血液性缺氧(或称等张性缺氧或称等张性低氧血症)?血液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有哪些?患者发生血液性缺氧时,血氧变化特点如何?不同原因导致的血液性缺氧,皮肤黏膜的颜色有何区别?为什么?何谓肠源性发绀?
答:血氧饱和度(SO2)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5%~97%;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75%。
4.何谓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缺氧是指任何原因使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而导致机体功能、代谢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何谓血氧容量(CO2max)?它的正常值是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何谓血氧含量(CO2)?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静脉血氧含量(CvO2)的正常值多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能反映什么?何谓低氧血症?
答:血氧容量是指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值约为20ml/dl,主要取决于Hb的质(与氧结合的能力)和量。
严重缺氧导致心功能障碍(即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下降。)的原因有①可直接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②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即ATP不足);③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H+增多,H+-K+交换增多,血清K+升高。
11.缺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有哪些?引起脑水肿的机制有哪些?早期最易发生的脑水肿是什么?
思考题及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案
第十章 缺氧
1.何谓血氧分压(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静脉血氧分压(PvO2)的正常值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值约为100mmHg(13.3kPa),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值约为40mmHg(5.33kPa),主要取决于组织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①呼吸系统的变化
②循环系统的变化
③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④血液系统的变化
⑤组织细胞的变化
急性乏氧性缺氧(或称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肺通气增强(即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机制是PaO2<60mmHg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即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使肺泡通气量增加。
8.何谓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有哪些?患者发生组织性缺氧时,血氧变化和皮肤黏膜颜色的特点有哪些?
答: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不能有效利用氧而导致的组织细胞缺氧。
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
①组织中毒(氰化物、甲醇等中毒)→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还原→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
2)瘀血性缺氧:
静脉栓塞、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组织毛细血管床瘀血→瘀血性缺氧。
血氧变化和皮肤黏膜颜色的特点(不累及肺血流的循环性缺氧):
①PaO2正常;②CaO2正常;③SaO2正常;④CO2MAX正常;
⑤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缺血性缺氧,皮肤苍白;瘀血性缺氧,当毛细血管中脱氧Hb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5g/dl)时,皮肤黏膜可呈青紫色,即发绀。
②线粒体损伤(放射线、氧中毒等)→通过氧自由基机制损伤线粒体结构→细胞氧利用障碍;
③维生素缺乏(硫胺素、尼可酰胺、核黄素等)→呼吸酶合成减少→细胞氧利用障碍。
组织性缺氧时,血氧变化特点:
①PaO2正常而PvO2高于正常;
②CaO2正常而CvO2高于正常;
③SaO2正常而SvO2高于正常;
④CO2MAX正常;
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主要是Hb实际结合的氧量和极小量溶解于血浆中的氧,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CaO2)正常值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约为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能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3.何谓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多少?
乏氧性缺氧可引起的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有:
乏氧性缺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性碱中毒。
乏氧性缺氧→无氧糖酵解增强→代谢性酸中毒。
10.缺氧早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有哪些?严重缺氧导致心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缺氧早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为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过度通气所致的肺膨胀又经肺牵张反射兴奋心交感神经,于是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性增强;呼吸运动增强使胸腔负压增大,促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故心排出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