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看待袁世凯

合集下载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论是是非功过,都是历史评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进行浅谈。

一、袁世凯的功1.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袁世凯领导北洋政府,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等于丧失了这些地区的主权。

此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此时,袁世凯接掌北洋政府,他领导北洋政府拒绝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割让,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际上中国民族利益的维护。

2. 推进近代化改革袁世凯在担任北洋政府领导人的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倡导发展军事、工业、交通、教育,推动近代化改革。

他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矿业学校、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努力推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积极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并在交通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一些现代化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统一中国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其掌握的领土中,推行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措施。

他通过对南方割据军阀进行武装镇压和政治平衡,终于在1915年将中国的领土统一。

这个时期,袁世凯推动了新式的警察制度和民间组织,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可谓是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做了不少功课。

1. 手段残酷袁世凯在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手段残酷,平民百姓常常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有时大规模的刑杀无辜,因此他经常被人指责为“权谋”、“专制”、“虐民”等负面词汇。

2. 失去人民的信任袁世凯在统治期间,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而袁世凯追求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的行为也逐渐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他利用其得势之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影响长远。

另外,他曾经发动过“五四”运动,压制了民众的意愿,导致了民意革命的失败。

3. 支持列强的利益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始终是列强的一个“忠实朋友”,他在政治立场、经济思路上对列强支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利益损害很大。

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观感

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观感

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观感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有他率领的北洋集团实力强大,南方革命军攻打不利,不得不与之密谋约定,只要推翻清帝就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豪强。

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就任首任大总统。

但于1916年悍然复辟,称洪宪皇帝,激起全国人民的讨伐之声,南方革命军人在原云南都督蔡锷的领导下,组成护国军北上讨袁,导致北洋严重分裂,从而失败病亡。

袁世凯观其一生,有辉煌,有失落,有阴谋,有阳谋。

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历经钻营,背叛,以退为进,直到最后复辟身死其实要客观的评论。

从庆军开始,其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上司的肯定升迁,不光因为其家世甚好,与其钻营迎合之术分不开的。

在翁同稣和李鸿章政治斗争中,先于维新党支持交好,得到光绪帝的赏识,并授予在天津新军的起家之本,从而造就了近代最大的军阀集团!在其今后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枪口一转将维新党,甚至皇帝拉下马,因此有得到了慈禧太后,李鸿章,荣禄的后党的赏识,并因为其迎合之术成为李鸿章的接班人,得到当时最为庞大和先进的集团------北洋集团掌舵人!最后又利用北洋的各种国际关系和军事实力,逼迫辛亥革命的革命军与其密约将清政府彻底推向灭亡,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我眼中的袁世凯

我眼中的袁世凯

我眼中的袁世凯对现今的中学生们来说,他们所接触到的袁世凯,总是处于反面的形。

,在当代教育体制下,仅仅通过首先接触到的片面知识,再加上若不是研究袁世凯的专科人员就少有深入了解他的机会,当代中学生们难免会先入为主地在心中过早给他下一个负面的定义。

如精研袁世凯20多年,能一眼辨认出袁氏手迹的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骆宝善所说:“我读书的时候,袁世凯是窃国大盗;我在中大教书时,也跟学生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直到我退休了,才能不这样讲了。

”曾经的我所触及的知识也是这样,但今天,我眼中的袁世凯,已得以昭雪平冤,我对他,也有了一个不同于过去那种片面的、全新的认识。

一、出色的诗人“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

”这是袁世凯某年乡试后所作。

我虽不能说懂得品味诗词的好与坏、美或否,但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第一次顺着这句话缓缓读下来时,内心就升腾出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两句写秋色、秋景、秋情,蟋蟀与鸳鸯都是秋后的虫禽,在袁世凯的笔下,一“惊”一“冷”,是其心态之表现。

其中“重门”、“万瓦”相对,流露出一种气派。

一个“万”字,写活了霜天。

那一年,袁世凯科考落第,怀着郁结不散的愁闷写下此诗,以记述心中难以排解的悲苦,其失意与苍凉可想而知。

细品之中会发现,虽有不得志的苦闷,却也不乏闲云野鹤的雅致。

他也曾借诗抒发对那些逼迫自己离开政治舞台的人的愤怒,一字一句都写满了牢骚与愤懑。

能够把诗歌写得像袁世凯这样有气派又有味道的,并不多见。

即使他如人所评那样是装模作样,这一作品可以表明他有着卓越的文字才华。

袁世凯的诗歌刚柔相济,绵里藏针,气象非凡,透过那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他从未忘怀自己的抱负。

他是一个不屈服的人。

抛开其他不谈,在我看来,袁世凯的才华不容否认,他是一名诗人。

二、威武但骄奢的统领军人走上军事舞台,做一名统领军人,对袁世凯来说,“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

袁世凯有着威风凛凛的气质,他的女儿曾说,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军人派头:黑呢制服,站或坐时,腰背挺直;平常少有笑容;生气时骂“混蛋”,气极了,“混蛋加三级”;待部下很客气,但他们都很怕他。

怎样评价袁世凯

怎样评价袁世凯

然而历史事实是,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先后废弃《临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最重要的是他在制定《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就连大总统的推荐办法都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搞帝制自为虽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其思想深处,总认为只有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才能博得守旧势力的拥护,才能更有力地对付革命党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顶礼膜拜,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3.关于袁世凯的帝制自为问题。
帝制自为是袁世凯一生中走错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袁世凯评价和深入评价问题的关键所在。洪宪帝制对广大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对这件事情,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边骂倒,正如有的论者指出,“洪宪之举,迹近儿戏,背叛民国,夫复何辞?”然而,近年来有论者试图为他开脱,认为当时帝制虽已推翻,但心存帝王情结的人不在少数;并把袁世凯称帝动因归结为部分外国使节怂恿、袁克定等人蒙蔽等外在因素,提出“袁世凯是被人撮弄着坐上皇帝的宝座的。”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也说,袁世凯并没有想帝制自为,甚至说“袁公之不幸,是他原无做皇帝之实,却背了个做皇帝之名。”
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的问题。
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弄清楚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以及告密案与戊戌变法失败有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对此,过去史学界几乎都认为这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即便是袁世凯本人也未否认。美国哈佛大学孔祥吉在《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一文中,通过当时思想保守又了解内幕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还原了袁世凯通过荣禄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戌政变的全过程,得出“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这样的结论。他这个观点其实是对国内传统观点的又一佐证。然而,有的学者根据档案资料,订正出“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1898年的9月21日,而是19日,从而使20日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籍。”还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袁世凯告密,也是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一个带着中国经历世纪转折点的政治人物,一个有人说他是“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也有人骂他是“窃国大盗”,无论过去还是当代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袁世凯?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界对袁世凯的三种评价1、梁启超认为袁世凯“以个人利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说袁世凯以虚荣为性命,靠谎言和权术进行统治。

同时袁世凯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国中极恶之极恶和最糟糕的统治者”。

2、中科院历史研究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系列研究,最后给他的评价是“冲击了封建制度,以卓越的远识将中国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潮流合拍,所以功大于过矣”。

3、写了大量关于北洋人物著作的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他是一个完全可以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通过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可以看出,对袁世凯,学界有“否定论,功过论,和肯定论三种。

或许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或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袁世凯有着不同的评价。

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说他们的评论对不对,只能说袁世凯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学界对于他有任何评价都不足为奇。

二、其次,我谈谈自己如何评价袁世凯;袁世凯作为一个经历时代转角和身披多件衣服的人,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争议,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政治家却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的诱惑,这是他的悲哀之处。

但是他毕竟为中国的近代化有过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能一刀切。

所以我的评价方法是,“不论功过,不说好坏,辩证史实,就事论事,只说对错”1、辩证史实,正确看待:(1)对于袁世凯负面影响的一大事件就是“戊戌告密”,现代考证袁世凯是在政变发生后为自保才告密的,并非事前告密。

但是他毕竟使事件扩大了。

(2)签订二十一条,这上边袁世凯也尽力减轻了中国的损失,并且没有全部接受。

但是,他毕竟让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损害。

这两件事是相对争议比较大的,辩证史实,历史对袁世凯虽然有点冤枉,但他必须对那些事承担主要责任。

对袁世凯的评价

对袁世凯的评价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功与过,袁世凯也不例外,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

例如,废除科举制度,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组建中国现代警察,废除官衙等等。

而最为重要的是,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

但袁世凯终究被冠以罪人身份,因其重大的过错。

在维新运动中,袁世凯在关键时刻为维护自身利益,抛弃维新派,投靠慈禧,仅从这一点看,不管袁世凯有没有告密,他都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后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传统帝王的落后思想,袁世凯逆民主潮流,以权迫害百姓,来实现其黑暗统治,这是不可原谅的。

而且,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总的来说,袁世凯过大于功,他空有枭雄手段,却少了些英雄气概,终究将个人利益至于国家利益之上,妄图恢复帝制,甚至不惜签订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最后众叛亲离,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葬送了中国最重要的几十年国运。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历史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这种谈资除了娱乐价值之外还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过去历史所造成的阴影当中。

清朝的覆灭距今已经快一百年了,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似乎也成了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在那个划时代的事件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的不是清廷,不是革命党人,也不是立宪党人,而是袁世凯。

对于袁世凯的功过是非,之前的舆论往往是“一边倒”的,什么“窃国大盗、复辟先锋、卖国奸贼、独裁枭雄”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袁世凯就是20世纪中国“最卑鄙的告密者、最落后的政客、最凶残的独裁者和最反动的军阀头子”。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与通常所描绘的“干瘪的、扁平的、概念化”的那个历史丑角,差之甚远。

事实上,袁世凯从科举失意到投笔从戎后,他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国诞生、帝制复辟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在其死后的历史书写中,袁世凯却被剥去了丰满的血肉,抽空了鲜活的灵魂,其形象变得面目狰狞,一无是处,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悲哀与反讽。

袁世凯真有那么坏吗?至少在目前还不能盖棺论定。

袁世凯最悲哀的地方在于,由于后来史家或者说当政者因自己的失败而厌恶并憎恨他,所以袁世凯的所作所为都充满了阴谋和罪恶。

换句话说,以往的历史观点都主观的认为袁世凯上台后必定要镇压革命、必定要搞帝制复辟,这种错误的历史宿命观和历史的功利主义,事实上是以历史的结果来取代过程分析。

时代是落后的,而后人们却经常以先进的标准去衡量评判时代中的袁世凯,这既不能以理服人,也有点胜之不武。

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

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

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

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废除科举,实行新的教育制度。

促使朝廷当机立断,在1905年开始永远废除科举的就是袁世凯和张之洞。

我眼中的袁世凯

我眼中的袁世凯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单看这首诗,气势恢宏,豪情万丈。

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诗的人,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不错,写出这首诗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那个一直以来充满争议的人物。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荣庵,汉族,河南项城人。

他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传统上认为他的本质是反动、落后的,并且是图谋复辟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想谁都无法说清。

那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档案,睁开探索的双眼,找出自己的答案吧。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袁世凯自幼过继给叔父保庆为嗣子,后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

在南京,袁世凯的一位老师曲沼擅长武术,教会了袁世凯一些拳法剑术。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 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由此可见,青年时代的袁世凯,并非纨绔子弟,而是努力学文习武,绝非很多人想象中的的不学无术。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由于上述原因,袁世凯在科场上的希望破灭以后,决心投笔从戎。

当时,李鸿章的幕府中大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

袁世凯仅是一个无名的拔贡,他没有直接投奔李,而是于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投奔吴长庆,这个原本不得意而为之的决定,却给了袁世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科目:中国近代史纲要
班别:汉语言文学112班
姓名:周红妤
学号:110110402028
二0一二年十二月八日
我们如何看待袁世凯
专业:汉语言文学112班学号:110110402028 姓名:周红妤
摘要:
简述袁世凯的出身和生平,陈述维新变法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北洋军阀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任大总统之时袁世凯的主要作为,综合论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袁世凯。

关键词:
出卖维新派血腥镇压爱国运动绞杀辛亥革命追求封建统一辩证看待
正文:
一个投机政客,一个有铁一般的手腕的政客,在传统历史中他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号荣庵,汉族,1859年9月16日(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世代宦官家族,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

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以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清末新政时期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了《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了皇帝尊号,不久于1916年6月6日在郁愤中因肾衰竭去世。

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袁世凯还没有得到训练新军的美差,正当宦途不得意的时候。

他善观风变,巧于变化,当看到维新变法得到军务处大臣翁同稣等人的同情、有发达迹象的时候,他决定在这方面也下一笔堵住。

他时常去康有为和梁启超大讲练兵变法,饮酒商谈,还称康有为是大哥,表示亲热和极其赞成维新变法,并常常以他在朝鲜与日本人打过仗和甲午战争一度主张对日本强硬为资本,自我吹嘘,很快就得到了康有为的信任。

虽然袁世凯混迹于维新派,但他的思想与维新任务有本质的不同。

维新人物多是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否定或怀疑封建主义“旧学”、接受资本主义“新学”的转变,他们的都认为光学习西方的船、炮不够的,最主要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而袁世凯一直在封建官僚圈子中混来混去,终日考虑的不是如何改变这个腐败的社会,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这个社会的腐败,爬到它的的最上层去。

在他日渐得到谭嗣同等人的信任之后,谭嗣同把变法的具体计划都告诉了他。

然而袁世凯反复思考,觉得维新派都是些空谈的书生,而西后(慈禧)掌握权柄三十多年朝内外心腹多,树大根生不易动摇,所以决定投靠太后。

于是把维新派的计划全盘托出给荣禄,当天荣禄便向慈禧告密,慈禧即刻发布懿旨宣布自己临朝听政,并下令搜捕维新派,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告密”、“戊戌政变”。

由此可见,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成为此次变法运动的主要扼杀者。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袁世凯虽然极其在行耍独特的手段,但是,他本身所带有的浓重的封建性取决了他在思想上完全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历史总是前进的,思想落后、观念旧式的人必将不可能成为中国真正的领导者,这也就为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和遭到反对埋下了重重的危机。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义和团运动兴起,并且发展壮大,山东成为全国的反帝中心,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且这股强大的势力对清朝统治也造成了威胁。

而此时的袁世凯又得到了荣禄和康格的赏识,因为出任山东巡抚。

在任职山东巡抚以后,用武力镇压义和团运动,大力捕杀团民,并且命令当地村民缴纳巨额金来上交给领事馆。

由此一来,山东人民的财产就这样作了袁世凯取信帝国主义的赞礼。

从袁世凯武力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一事看来,袁世凯不仅思想封建落后,跟不上世代的潮流,分不清历史前进的方向,还中外勾结,血腥镇压反帝爱国运动,巴结外来侵略者,甘为侵略者所用,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出卖山东的既得利益。

他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卖国者,至此,袁世凯的本性已经完全暴露。

后来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强迫要求中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不是出于无奈的,而是他自愿的,因为他本身的性质就是一个内外勾结、卖国求荣的落后的、腐朽封建的官僚头头。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然而光绪帝和慈禧先后死去以后,载沣立即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相继爆发,南方各省相继独立,北洋军成为王室唯一可以用来抵制革命的力量,于是袁世凯再度被起用,先任湖广总督,后成为内阁总理大臣。

他一方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革命政权后,由于同盟会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合作”。

此时武汉三镇已经被袁世凯领导下的北洋军攻下了两个。

最后逼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他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国会大选,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理应是由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是宋教仁在任职前遇刺身亡,国人皆指袁世凯,但是他予以否认。

尽管这样,全国反袁世凯统治的呼声已经高涨。

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但是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相继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辛亥革命期间的袁世凯变现为两面派,其实他的真正目的已经暴露无遗。

一面对清朝统治者表示衷心并镇压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另一面装作和革命党人合作,极其努力的想要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和支持,其实袁世凯的真正目的就是得到革命力量的帮助来逼迫清帝退位,以自己称帝的愿望得以早日实现。

尽管这一条路走的很曲折,但是他已经得到了革命党人的支持,借助了革命的力量来助使自己的“伟业”,胜算是很大的。

他真正的目的并非当总统,而是皇帝。

继1914年袁世凯改总统选举法后,1915年12月恢复了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

12月23日身着龙袍在天坛祭天。

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至此,袁世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

然而革命党人绝不赞成他复辟帝制,各军阀也背离袁世凯。

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饶等人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其他各省相继响应,因此袁世凯被迫退位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1916年因患尿毒症不治身亡,也有一说法是认为袁世凯是被气死的,无论如何,他的称帝行为是违背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必然会被世人职责和反对并被推翻。

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的印象也许都是奸诈投机、善用手段、封建腐朽、反对革命运动、思想落后没落的,因为他出卖维新派、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捕杀革命党人、投机取巧、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接受不平等条约、卖国求荣且最后还复辟帝制。

虽然负面的评价居多,历史事实也是血淋淋的摆在众人的面前。

但是,袁世凯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有史可鉴的。

军事方面,1903年起,袁世凯在华北建立了6个师的新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开创了旧式落后军队的新局面。

其次是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期间,在天津和北京建立了巡警制度,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于天津成立,并且参照外国拟定了中国最早的《警务章程》。

后来几年中,全国的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从此全国的治安开始得到较为有效的管理。

可见,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政治方面,因为袁世凯的加紧逼迫和威胁,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清朝统治的结束就意味着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因此,结束腐朽没落封建统治一事上,尽管袁世凯的动机不良,但是他也有功劳的。

经济方面。

在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颇有成效,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毫无生机的经济的发展。

教育文化方面,袁世凯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各级新式学堂教育,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延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的精英并委以重任。

如1901年他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在大多数后人的观点中,袁世凯是个罪不可赦的人,他出卖了维新(戊戌)变法,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扼杀了刚刚萌芽的民主却复辟帝制,还引起了军阀混战。

但是无论如何,他既有过,也有功,尽管很明显,袁世凯的过大于功。

因此,看待袁世凯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不能仅仅看到他对历史起的消极作用,还应该看到袁世凯对历史所起的积极作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评论一个历史人物
他是个精明的政客,一个投机政客,无论世人怎么去评论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还是一个历史曾经选择了他的政客,然而这就是袁世凯。

注释:部分内容参考于《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白蕉、《袁世凯传》—李宗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