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客专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技术条件
桥面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面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沈丹客运专线TJ-1标段桥面防护层施工。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审核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防水层(包括:底涂、修补腻子、聚脲、聚氨酯)的施工工艺及相关材料性能,编制材料计划。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整理、统计。
配齐生活、办公、试验检测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配齐施工用各种机具,满足施工所需。
3 技术要求3.1技术标准1、混凝土桥面质量应满足《高速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桥面质量验收管理实施细则》及设计要求。
桥面基层(包括防护墙根部)应平整、清洁,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脱模剂和油污,宜干燥;表面强度达到规定要求。
2、满足《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及设计要求。
3、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117号)及设计要求。
4、京沈公司相关技术要求。
3.2 施工材料所有防水层材料严格按设计材料进场,收集好材料生产合格证、检验单等相关证书,并做好施工材料进场及检验相关试验报检工作。
底涂、喷涂聚脲防水涂料、脂肪族聚氨酯面层等构成喷涂聚脲防水层的原材料应具有相容性,每批材料使用前应进行相容性试验并留样封存,实际选用的原材料均应与检验时采用的原材料一致。
1、底涂“雨虹”牌PUP-262单组分湿气固化聚氨酯底涂是由改性异氰酸酯与端羟基聚醚反应生产的预聚体、稀释剂和特种助剂等组分制成的封闭底涂。
产品对潮湿基面(但不能有明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产品粘度低,渗透性好,可有效封闭混凝土基层的水分、气孔以及修正基层表面微小缺陷,与基层以及聚脲防水层粘结力强,固化时间短。
产品性能指标符合Q/SY YHF 037-2009《喷涂聚脲防水层基面处理底涂》。
聚氨脂涂膜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聚氨脂涂膜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侧墙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材料的质量要求2.1.1 主体材料1 甲组份:异氰酸基含料,以3.5±0.2%为宜。
2 乙组份:羟基含量,以0.7±0.1%为宜。
甲、乙料易燃,有毒、均用铁桶包装,贮存时应密封,进场后放在阴凉,干燥、无强日光直晒的库房存放。
基产品应有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施工操作时应按厂家说明的比例进行配合,操作场地要防火、通风,操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眼镜等,以防溶剂中毒。
2.1.2 聚氨酯防水涂料,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下表相关要求。
聚氨酯防水涂料主要性能2.2 主要机具:专用和通用工具有电动搅拌器、拌料桶、小型油漆桶、橡皮刮板,塑料刮板,油漆刷,滚动刷,小抹子、油工铲刀、扫帚等。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底胶→局部附加层→刮第一层涂膜层→刮第二层涂膜层→刮第三层涂膜层→收头→做防水保护层3.2 打扫基层:用铲刀将粘在基层上的灰皮除掉,用扫帚将尘土清扫干净。
如有油污时,应用钢丝刷和砂纸刷掉。
表面必须平整,凹陷处要用1:3水泥砂浆找平。
3.3 涂刷底胶:将聚氨酯甲、乙两组份和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用滚动刷或油漆刷蘸底胶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不得过薄也不得过厚,涂刷量以0.2kg/㎡左右为宜。
涂刷后应干燥4h以上,手感不粘时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
3.4 第一层涂膜:将聚氨酯甲、乙两组份和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后,倒入涂料桶中,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约5min),用橡胶刮板或油漆刷刮涂一层涂料,厚度要均匀一致,刮涂量以0.8-1.0kg/㎡为宜。
3.5 第二层涂膜:第一层涂膜后,涂膜固化到不粘手时,按第一遍材料配比方法,进行第二遍涂膜操作,为使涂膜厚度均匀,刮涂方向必须与第一遍刮涂方向垂直,刮涂量与第一遍同。
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材料1教学内容

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材料1沪昆客专杭长湖南段Ⅱ标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现将标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线间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材料施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1、工程概况杭长湖南段Ⅱ标工程正线全长42.8km,起止里程为DK874+693.28至DK917+500,其中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长度33.6km。
2、材料进场时间2013.12.103、批次使用情况***4、供应商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施工队伍河南立夏标段共计3820.9延米,2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6人;6、施工时间2014年1月开始,2014年4月结束;7、施工质量控制聚氨酯质量控制1.基面清理(1)混凝土基层应密实.平整。
(2)使用打磨砂轮,钢丝刷等处理混凝土基面上的浮浆,杂渣等疏松部位,尖角,凸起部位要予以剔除并打磨平整。
(3)使用吸尘器等清除粉尘杂质。
(4)使用稀料等溶剂清除污垢,霉菌,苔藓等污染物,并用淡水冲洗至中性。
2.基面修补(1)混凝土表面的裂纹,蜂窝,麻面和错台等缺陷,用环氧腻子或找平层修补。
(2)裂纹较小时,可采用封闭漆进行3次以上涂刷,让浆液自然渗入裂缝中,至裂缝不在吸收浆液为止:裂缝较大时,可采用注浆法,也可用环氧腻子封堵。
(3)混凝土基面检查合格后应及时涂覆封闭漆。
3潮湿基面处理(1)对潮湿基面,应晾干或烘干,无法保证干燥要求时可施工找平层,找平层施工.48h后可喷涂封闭漆。
4 封闭漆施工(1)基面清理,干燥(含水率<7%)后可进行封闭漆施工,施工时应确保封闭漆充分润湿基面。
参考用量为0.125kg/㎡-0.143kg/㎡。
刷涂,喷涂,滚涂均可。
5 表面漆施工(1)底面漆实干或间隔24h后应检查底面漆的厚度及是否有气泡。
当厚度小于400um时,表面漆施工时应增加用量,确保防护涂层的总厚度:如果有气泡,则需将气泡剔除,并补涂底面漆,然后进行表面漆涂装。
6 施工条件(1)施工时基面应干燥:(2)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3)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风力≤4级:(4)施工中遇下雨,应立即停工,已施工部位应采取覆盖防水防护措施:继续施工时应检查,如有气泡,起皱,剥落等现象,应清楚后在进行施工。
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二00五年八月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等8个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科技基函[2005] 101号现发布《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60AT钢轨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圆柱面钢支座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等8个技术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由主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另印发单行本。
铁道部科学技术司二00五年八月十二日前言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既有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的事例很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客运专线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桥梁构造特点以及TQF-Ⅰ型防水层的使用经验,并依据该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而制定的。
本技术条件与《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和补充:●修改了防水卷材宽度、长度规格;●提高了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修改了防水卷材纵向搭接宽度;●增加了防水卷材单面压花及其规格要求;●增加了纤维复合防水卷材的性能要求;●增加了禁止使用黑色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要求;●增加了可用于潮湿基面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包装、储存及有效期;●增加了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防水层的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增加了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聚丙烯睛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规定了保护层的厚度及质量要求和检验频次;●增加了C40细石聚丙烯睛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中所用材料的规定;●增加了防水层原材料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的详细要求。
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工艺

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及要求1)防水层施工前,所有管件、卫生设备、地漏等必须安装牢固,接缝严密。
2)地面坡度一般为2%(设计有特殊要求者除外),向地漏处排水。
在地漏周围半径50mm范围内,其排水坡度应增大至5%;且地漏处标高应比地面低20mm。
3)水泥砂浆找平层应作到平整坚实、无麻面、无起砂、无松动及凹凸不平现象。
4)阴阳角、管道根部应抹成半径为100-150mm的园弧。
5)涂膜防水层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涂刷基层处理剂→细部附加处理→涂刷第一遍涂膜→涂刷第二遍涂膜→涂刷第三遍涂膜→第一次蓄水试验→保护层施工施工操作要点1)清理基层:将基层清扫干净;基层应做到找坡正确,排水顺畅,表面平整、坚实,无起灰、起砂、起壳及开裂现象。
涂刷基层处理剂前,基层表面应达到干燥状态。
2)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为低粘度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起到隔离基层潮汽处理灰尘,提高涂料与基层粘接强度的作用。
涂刷时,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对于适量的稀料,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即可涂刷于基层上。
先在阴阳角、管道根部均匀涂刷一遍,然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材料用量为0.20~0.25kg/m2涂刷后应干燥4h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附加层施工:在管道、地漏、阴阳角和出入口等易发生的薄弱部位,应先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均匀涂刮一次,厚度0.5mm,做附加层处理。
按设计要求,细部构造也可做带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处理。
4)第一遍涂膜施工: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用胶皮刮板涂刮在基层表面,涂刷厚度要均匀一致,用量为0.8~1.0 kg/m2。
厕浴间迎水面立面涂刷高度根据设计要求1800mm。
5)第二遍涂膜施工:在第一遍涂膜固化干燥后,再按上述方法涂刮第二涂料,对平面的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遍涂刷方向相垂直每涂刮量仍与第一遍相同。
6)第三遍涂膜施工:在第二遍涂膜固化后,再按上述方法涂刮第三遍涂料,用量0.4~0.5 kg/m2。
三遍涂膜涂刮后,用料总计为2.4Kg/㎡,防水层厚度为1.5mm。
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

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关键字:聚氨酯作业条件操作工艺成品保护一、材料要求1.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双组份),应有出厂合格证,应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甲组份是以聚醚树脂和二异氰酸酯等原料,经过聚合及反应制成的含有端异氰酸酯基的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外观为浅黄粘稠状,桶装,每桶20kg。
乙组份是由固化剂、促进剂、增韧剂、防霉剂、填充剂和稀剂等混合加工制成,外观有红、黑、白、黄及咖啡色等,膏状物,桶装,每桶40kg。
二、主要机具1. 一般应备有电动搅拌器(功率0.3-0.5KW,200-500r/min)、搅拌桶(容积10L),油漆桶(3L)、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刷、油漆刷、弹簧秤、干粉灭火器等。
三、作业条件1.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必须将尘土、杂物等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和突出部分应铲平、扫净,抹灰、压不,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或钝角。
2.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保持干燥,并要平整、牢固,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等缺陷。
3. 在找平层接地漏、管根、出水口、卫生洁具根部(边沿),要收头圆滑。
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部件必须安装牢固,嵌封严密。
经过验收。
4. 突出地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角等细部,应先做好附加层增补处理,刷完聚氨酯底胶后,经检查并办完隐蔽工程验收。
5. 防水层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二甲苯等均属易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时,应严禁烟火。
6. 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天、大风天进行,冬期施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四、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表面→细部处理→配制底胶→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细部附中层施工→第一遍涂膜→第二遍涂膜→第三遍涂膜防水层施工→防水层一次试水→保护层饰面层施工→防水层二次试水→防水层验收2. 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
3.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不得有凸凹不平、松动、空鼓、起砂、开裂等缺陷,含水率一般不大于9%。
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报批稿)二○○九年十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和术语 (2)4. 材料 (4)5. 喷涂聚脲弹性防水层施工 (9)6. 质量检查 (13)7. 修补 (17)8. 包装、储存、运输 (17)9. 其它 (18)10. 保修期 (18)附录1:基层处理推荐工艺、施工、验收标准 (19)附录2:喷涂设施 (22)附录3:便携式附着力试验仪、超声波测厚仪介绍 (24)附录4:原材料的检验 (25)附录5:露点温度对照表 (26)编制说明 (27)前言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既有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的事例很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客运专线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无砟轨道桥梁构造特点以及喷涂聚脲防水层的使用经验,并依据该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而制定。
本技术条件编制中参考既有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聚脲防水层的技术条件和使用情况,结合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在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编制基础上,对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桥梁采用聚脲喷涂型防水层时,在原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检查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邓运清崔冬芳马林徐升桥黄微波王庆波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技司负责解释。
1.范围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桥防护墙以内的桥面,规定了喷涂聚脲弹性涂料及成膜后的主要技术指标、基层处理要求、喷涂设备要求、施工关键工艺要求、质量及验收要求、搭接施工要求、维修要求以及保修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设计规范、规程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在本技术条件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聚胺脂涂膜防水技术交底

3、涂刷底较(相当于冷低子油)
a、配制底较,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加入二甲苯,配比为1:1.5:2(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制量应视具体情况,不易过多。
b、涂刷底胶: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15-0.2kg/m2,涂抹4h后,感觉不粘手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聚氨酯底胶、聚氨酯涂膜附加层,其接头符合规定、搭接、收头应符合规定,并应粘结牢固、紧密、接逢封严,没有损伤及空鼓缺陷。
3、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涂刷均匀,保护层及防水粘结层粘结牢固。
六、成品保护
1、已经涂刷好的防水层在没有固化之前禁止走动,以免造成防水层的破坏,造成漏水隐患。
2、地漏、排水口等处要保持畅通,施工中要防止杂物入。
5、防水层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二甲苯等易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时要严禁烟火。
6、防水层不在雨天和大风天施工。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表面→细部处理→配制底胶→涂刷底胶→细部附加层施工→第一遍涂膜→第二遍涂膜→防水层一次试水→保护层饰面施工→防水层二次试水→防水层验收,
1、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必须将尘土、杂务等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和突出部分施工:聚氨酯防水层材料为聚氨酯甲料、乙料、二甲苯重量配比为1:1.5:0.2,
a、在施工中涂膜防水材料,其配合比要计量准确,必须用电动搅拌机记性强烈搅拌。
b、附加防水层施工:突出地面地漏、管根、排水口、阴阳角、卫生洁具等跟部(沿边)细部应先做防水附加层增补处理,在大面积涂刷前,先要做一布二油防水附加层,两侧各压交界缝200mm,涂刷防水材料,4h后刷二边涂膜防水材料,24h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施工。附加层施工需要办理隐检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专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技术条件前言本技术条件是为满足杭长客专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技术要求、实现质量一流的目标而进行编制的。
本技术条件在编制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青藏铁路混凝土梁耐久性防护、哈大客专轨道板封边等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了“高速铁路桥面聚氨酯防水体系及聚脲防水层病害整治技术研究”的试验研究成果,参考了《薄涂型改性聚氨酯桥面防水层施工及病害修补作业标准(上铁工[2013]419号)》及其它国内外混凝土桥面防水及防护相关标准,充分体现了杭长客运专线的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
本技术条件具有以下特点:1.规定了各材料的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2.统一了工程施工工艺;3.提出了对参加杭长客专混凝土桥面防水施工的各方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的要求。
本要求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防水层方案、防水层材料技术要求、施工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验收、施工管理、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质保期等。
在执行本技术条件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邮政编码:100081),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条件由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本技术条件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祝和权、杜存山、邵丕彦、李海燕、刘鑫、王涛、魏曌、李洪刚、贾恒琼、吴绍亮、刘子科、董宏伟。
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杭长客专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的防水材料要求、基面清理、接缝处理及防水层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检验规则、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杭长客专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
杭长客专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的施工,除符合本技术条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
3.1 薄涂型防水层指能满足防水功能需要,且涂层总厚度小于1000μm的防水层。
3.2 找平层为使混凝土基面平整或增强潮湿基面附着力的聚合物砂浆层。
3.3 封闭漆涂刷于混凝土表面的涂层;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耐碱性、附着力;封闭漆可采用环氧类或聚氨酯类材料。
3.4 底面漆介于底漆及面漆之间,不宜暴露于大气环境的涂层。
底面漆采用PPU-M1薄涂型改性聚氨酯防水漆。
3.5 表面漆位于基面最上层,直接暴露于大气环境中的涂层。
表面漆采用PPU-M2薄涂型改性聚氨酯防水漆。
4 防水层方案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桥面混凝土的浮浆、粉化层及剥离、酥松部分,并应保持基面干燥。
4.1 防水层基本构成防水层的基本构成为:封闭漆+底面漆+表面漆。
涂层厚度≥600μm,其中封闭漆无厚度要求,底面漆的干膜厚度≥400μm,表面漆的干膜厚度≥200μm。
4.2 基层处理1)桥面混凝土清理后平整、密实、干燥(含水率≤7%)、无麻面时,可直接进行防护涂层施工。
防水层结构见图4.1。
2)桥面混凝土清理后基面存在不平整(如麻面)或潮湿时,应先施工找平层,再进行防水层施工。
涂层结构见图4.2。
找平层由水性环氧和P.O.42.5水泥配合而成,厚度为1~2mm,主要起封孔、找平及对基面水份的封闭作用,与混凝土基面(含潮湿基面)及封闭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3)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蜂窝、孔洞和模板错位等缺陷,可采用环氧腻子或找平层修补。
图4.1 混凝土+封闭漆+底面漆+表面漆图4.2 混凝土+找平层+封闭漆+底面漆+表面漆5 防水层材料技术要求5.1 种类防水层材料包括封闭漆、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漆。
其中:封闭漆为环氧类或聚氨酯类。
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漆由丙烯酸树脂、异氰酸酯加成物、颜料、助剂等组成。
5.2 技术要求5.2.1 封闭漆技术要求见表5.1。
5.2.2 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漆(PPU-M1、PPU-M2)技术要求见表5.2。
5.2.3 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综合技术要求见表5.3。
表5.1 封闭漆技术要求表5.2 薄涂型改性聚氨酯防水漆(PPU-M1、PPU-M2)技术要求表5.3 薄涂型改性聚氨酯防水层综合技术要求6 施工技术要求6.1 施工前准备6.1.1 施工及监理人员培训。
6.1.2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
6.1.3 施工设备及用具的检验,检测仪器及计量工具的校验。
6.1.4 防水层材料的进场检验。
6.2 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为:基面清理→基面修补(潮湿基面处理)→封闭漆施工→底面漆(PPU-M1)施工→表面漆(PPU-M2)施工。
6.3 基面清理6.3.1混凝土基层应密实、平整。
6.3.2使用打磨砂轮、钢丝刷等处理混凝土基面上的浮浆、杂渣等疏松部位,尖角、凸起部位要予以剔除并打磨平整。
6.3.3使用吸尘器等清除粉尘杂质。
6.3.4使用稀料等溶剂清除污垢、霉菌、苔藓等污染物,并用淡水冲洗至中性。
6.4 基面修补6.4.1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蜂窝、麻面和错台等缺陷,用环氧腻子或找平层修补。
6.4.2裂缝较小时,可采用封闭漆进行3次以上刷涂,让浆液自然渗入裂缝中,至裂缝不再吸收浆液为止;裂缝较大时,可以采用注浆法,也可用环氧腻子封堵。
6.4.3混凝土基面检查合格后应及时涂覆封闭漆。
6.5 潮湿基面处理对于潮湿基面,应晾干或烘干,无法保证干燥要求时可施工找平层,找平层施工48h后可喷涂封闭漆。
6.6 封闭漆施工基面清洁、干燥(含水率≤7%)后可进行封闭漆施工,施工时应确保封闭漆充分润湿基面。
参考用量为0.125kg/m2~0.143kg/m2。
刷涂、喷涂、滚涂均可。
6.7 底面漆施工封闭漆实干或间隔24h后即可进行底面漆施工,施工前应保证待涂表面无异物。
底面漆在使用前应按材料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必要时可用40目-100目的筛网过滤。
参考用量为0.8kg/m2~0.9kg/m2。
刷涂、喷涂、滚涂均可。
6.8 表面漆施工底面漆实干或间隔24h后应检查底面漆的厚度及是否有气泡。
当厚度小于400μm时,表面漆施工时应增加用量,确保防护涂层的总厚度;如果有气泡,则须将气泡剔除,并补涂底面漆,然后进行表面漆涂装。
表面漆在使用前应按材料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必要时可用40目-100目的筛网过滤,参考用量为0.4kg/m2~0.45kg/m2。
刷涂、喷涂、滚涂均可。
表面漆实干或间隔24h后应检查涂层的厚度及是否有气泡,防水层总厚度小于600μm时应补涂面漆。
如果有气泡,则须将气泡剔除,并补涂表面漆。
6.9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时基面应干燥;2) 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3) 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风力≤4级;4) 施工中遇下雨,应立即停工,已施工部位应采取覆盖防水防护措施;继续施工时应检查,如有起泡、起皱、剥落等现象,应清除后再行施工。
6.10 施工过程检查、检测6.10.1 封闭漆施工前检查a) 基面应平整牢固,不开裂、不掉粉、不起砂、不空鼓、无剥离等。
b) 基面应清洁干燥,表面无灰尘、无浮浆、无油迹、无霉点、无盐类析出物和无苔藓等污染物及其它松散附着物。
6.10.2 防水层实干后,用指甲刮划防水层检查有无干喷(疏松、多孔、附着力低的地方,即为干喷),棱角、死角部位应加大检查力度,对干喷部位表面重新处理施工。
防水层外观可目测检验,颜色应均匀一致,没有漏涂、疤痕、异物夹杂等缺陷。
6.10.3 底面漆、表面漆施工完成后,须用湿膜厚度计检测厚度,以确保干膜厚度。
7 试验方法7.1 防水层材料试验方法7.1.1 双组份漆均是在混合均匀后进行性能测试。
7.1.2 防护涂层外观检验,待实干后,在天然散射光线下用肉眼进行观察。
7.1.3 不挥发物含量测定按GB/T1725-2007规定进行。
7.1.4 细度测定按GB/T6753.1-2007规定进行。
7.1.5 双组份漆适用期测定按TB/T1527-2011规定进行。
7.1.6 防护涂层表面干燥时间测定按GB/T1728-1979甲法规定进行,实干时间按GB/T1728-1979乙法规定进行。
7.1.7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测定:防护涂层要求制成自由膜,厚度为200μm~500μm,自然干燥12h~24h后放入105℃的烘箱中,烘1h~2h,取出,自然冷却后,将自由膜裁成GB/T528-2009规定的哑铃状Ⅰ型试样,在250mm/min±50mm/min移动速度的试验机上进行测定。
7.1.8 附着力测定按GB/T5210-2006规定进行。
7.1.9 低温柔性测定:将试样放置在-40℃的低温下2h,在低温箱内按GB/T6742-2007规定进行。
7.1.10 耐温变性测定:在150×75的水泥样板上,按现场施工工艺依次涂装封闭漆、PPU-M1和PPU-M2,干燥7d后做耐温变性试验。
60℃热烘2h,室温下水中浸泡6h,-40℃冷冻16h,为一个循环。
7.1.11 耐碱性测定按GB/T9274-1988规定进行。
7.1.12 耐盐雾试验测定按GB/T1771-2007规定进行。
7.1.13 耐紫外老化性测定按GB/T14522-2008规定进行。
7.1.14 不透水性测定:自由膜制备方法按A.3.8规定进行,测定按GB/T16777-2008规定进行。
7.2 防水层检测7.2.1 外观目测法检查,防水层颜色应均匀一致、连续平整,不允许有漏涂、针孔等缺陷。
7.2.2 厚度刀片切割涂层,用游标卡尺或非磁性测厚仪进行测量。
7.2.3 附着力防水层附着力测定按GB/T5210-2006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8.1 防水层材料检验防水层材料检验包括型式检验和进场检验。
8.1.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 正式施工前;b) 原材料、配合比、工艺有改变时;c) 用户提出要求时;d) 正常施工时按1次/10个批次进行检验。
8.1.2 进场检验以同生产厂家、同品种、同批号连续生产的材料按封闭漆5t、面漆20t为一批次进行检验(封闭漆不足5t、面漆不足20t按一个批次)。
检验项目按表5.1、表5.2。
8.2 现场防水层检验施工完成后的防水层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检测和附着力检测。
每3孔梁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的厚度测点15个、附着力测点9个。
8.3 判定规则8.3.1 原材料抽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技术要求第5章的要求时,判为整批合格。
若有一项技术要求不合格时,应双倍抽样检验该项目,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