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湖的资料

合集下载

太湖成因

太湖成因

太湖成因各方观点“其后,关于太湖成因陆续又有新的观点”钟华邦介绍,“有河流淤积成因假说、构造沉降成因假说、断裂交汇成因假说、地震成因假说等。

”而因太湖西侧湖岸及南侧湖岸均呈圆弧形,有人怀疑太湖湖盆可能是个大陨石坑,提出了“陨击成因假说”,也即太湖为陨石撞击而成。

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王尔康教授更找到了太湖被陨石撞击的直接证据——湖中三山岛上的击变岩。

1994年,王尔康教授和国际岩石圈委员会主席布克(KBurke)教授、国际冲击构造委员会主席夏普顿博士合作,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英文版,1994年第5期)上发表了这一观点。

“陨击成因假说”因此名噪一时。

至今太湖仍被看作是我国第一个得到确证的陨击坑。

记者在检索资料中又获悉,2003年11月,苏州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沈自励“经过近30年的不懈探求”,对太湖的成因提出新解:“太湖的出现缘于火山喷爆引起的地面沉降。

”“关于太湖成因,各种各样的观点很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高俊峰博士介绍,有意思的是,各派观点都有很多论据,热热闹闹争论至今。

太湖究竟何时形成据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对太湖湖底地形进行了全面测量,并在湖滨及湖中打了一系列的浅钻和深钻,对湖底40m以上的沉积地层进行了探测和分析。

在广泛深入的调查及对大量第一手实物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专家们对太湖的形成与演变有了新的认识。

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平均坡度仅0°0′19.66″,湖底72.3%处于水深1.5~2.5m,最深处2.6m,湖中没有深槽,也没有大规模浅滩。

平坦的太湖湖底,基本上为坚硬的黄土物质,据测这黄土层距今 1.1万年至2万年之间,黄土层表面仅少量深层淤泥。

这与“构造下沉,并为沉积物不断填充”的推论不符。

专家介绍,湖底黄土地层与金坛、常州一带地面所出露的黄土是连成一片的。

在这黄土层上,尚见有一系列的被淹没的河道与洼地。

这些河道与现在的太湖出口大体吻合,如望亭湾、胥口湾、东太湖等。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太湖流域的GDP总值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众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导致太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情况日趋严重。

本文简述了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发展与现状,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对策。

前言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流域包括苏州、无锡、湖州等38个市县,是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淡水资源,太湖水是沿湖居民的生命之水,其中苏州和无锡的生活、生产用水中80.0%取自于太湖。

太湖是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湖泊面积约 2338km²,平均水深只有 1.9m ,湖水滞留期约 300 天,各湖区水动力差异显著。

20世纪60年代,太湖略呈贫营养状态,1981年时仍属于中营养湖泊,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周边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太湖北部的梅梁湾开始频繁暴发蓝藻、水华。

而后,太湖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

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太湖现在已变得腥臭远扬。

一、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一)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1.农业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流失成为农业污染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据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折纯)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200 kg·hm-²提高到目前600 kg.hm-²左右.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药用量达25 kg.hm-²至30kg·hm-²。

但是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却没有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降低了。

人们用的化肥和农药逐渐增多,水体的氮磷含量明显升高。

雨水冲刷不当和灌水不当,带有超含量氮、磷的水体就流入河道。

既造成营养和有效成分流失、又污染水环境。

农药和化肥施用的广泛、分散、不合理等特点,使之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

中国五大淡水湖资料简介

中国五大淡水湖资料简介

中国五大淡水湖资料简介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湖南);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江苏);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江苏);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安徽)。

1、鄱阳湖简介: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300 亿立方米。

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

水域中有鱼类122 种、浮游植物50 种。

鄱阳湖还有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

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

保护区栖息着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

关于太湖的资料

关于太湖的资料

关于太湖的资料关于太湖的资料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极富江南水乡风味。

浩瀚如海的太湖,散布这48个岛屿,这些岛屿连同沿途的山峰和半岛,号称72峰,它们是由浙江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水环抱形式,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图画。

位于湖的南部面积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也是最美的岛,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

太湖72峰,西山占41座。

耸立于到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杳眇峰,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秋月、梅雪之类的景物最具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颇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将全岛点缀得颇为别致。

太湖东面的洞庭东山,其主峰的大尖顶是72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

太湖的名胜古迹精华集中在太湖北岸。

最著名的有鼋头渚、蠡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

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

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

太湖简介在江苏省南部,邻接浙江省,为我国第三淡水湖,湖面海拔3.33米,最深达4 8米,面积2338平方公里。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称笠泽、五湖。

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料4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中国华东地区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世界佛文化圣地于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端的马迹山半岛,有57座山峰、41条溪流、38处津湾,度假区三面环水,森林绿化覆盖率75%,经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测定属一级空气、二级水质,远眺是水中仙岛,俯瞰是江南花园。

度假区交通快捷便利。

连接沪宁、锡宜、锡澄、宁杭等高速公路的陆马快速通道2005年建成通车,前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均只需90分钟的路程。

连接市区和无锡机场的环太湖公路十八湾景观大道直达度假区。

2009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合署办公,规划建设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

组建无锡灵山景区管理处、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管理处、无锡吴都阖闾古城遗址管理处,有效整合资源配置,统筹区内的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管理。

度假区旅游产品特色鲜明。

依托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兴建了佛文化、雕塑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灵山胜境,1997年11月灵山大佛建成开放;2003年9月,以大型动态雕塑“九龙灌浴”为标志的二期工程灵山文化园区建成开放;2008年完成了作为世界佛教论坛会址的灵山三期工程,该工程主要由灵山梵宫、五印坛城、梵宫广场三大主体工程构成;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灵山胜境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佛教文化旅游研修功能,灵山胜境成为华东旅游乃至全国旅游的新亮点,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舜天碧波度假村、太湖明珠国际大酒店等四星级酒店设施齐全、服务完善,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进驻灵山元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灵山元一希尔顿逸林酒店,实现温泉度假资源与现有景区价值链的对接与延伸。

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拥有无锡市唯一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龙头渚公园、慕湾果园、踏青农庄、宜民山庄为代表的一批休闲度假单元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综述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综述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综述1.1项目背景太湖面积2338km2,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平均水深1.95m,属典型的平原浅水湖泊,具有防洪、供水、养殖、旅游和生态等综合功能,是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也是流域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太湖水质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和湖泊底泥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流域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自1996年起,国家将太湖列入“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开展太湖水污染治理。

过去数年中,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开展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总体水质尚未得到根本好转。

至2005年,太湖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仍没有达到水污染防治计划的治理目标,局部湖湾水质仍在继续恶化。

2001年,温家宝总理在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清淤力度,减少底泥污染。

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明确指出,水利部要“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太湖流域水资源;严格取水许可管理。

采取节水、调水、清淤、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加大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对引江济太和湖底清淤组织进一步论证,提出计划并组织实施”。

为此,2002年水利部将太湖底泥疏浚规划研究列入前期工作计划。

湖泊底泥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湖物质如有机质、营养盐、污染物等的积蓄库,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积极交替带。

湖泊水体和底泥间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物质交换过程。

一方面,进入水体的各类物质,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化作用,沉积于湖底,形成较低密度、高含水率、富含有机质和各类营养物质的淤积物,即湖泊底泥;另一方面,底泥在入湖河流、风浪、湖流、温度等外部因子作用下向上覆水体释放营养成分,对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过程产生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在太湖这类大型浅水湖泊中尤为强烈。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

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

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

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 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

”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

”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太湖的资料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极富江南水乡风味。

浩瀚如海的太湖,散布这48个岛屿,这些岛屿连同沿途的山峰和半岛,号称72峰,它们是由浙江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水环抱形式,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图画。

位于湖的南部面积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也是最美的岛,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

太湖72峰,西山占41座。

耸立于到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杳眇峰,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秋月、梅雪之类的景物最具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颇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将全岛点缀得颇为别致。

太湖东面的洞庭东山,其主峰的大尖顶是72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

太湖的名胜古迹精华集中在太湖北岸。

最著名的有鼋头渚、蠡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

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

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

太湖简介在江苏省南部,邻接浙江省,为我国第三淡水湖,湖面海拔3.33米,最深达4 8米,面积2338平方公里。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称笠泽、五湖。

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

太湖最后注人长江。

湖中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

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竞头诸为最著,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峦连绵,层次重叠的壮丽天然图画。

沿湖有著名的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古吴名迹、宜兴洞天世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

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资料: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位于
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

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

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

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

是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古代太湖有“一湖跨三州”之说,即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这三个地方,事实上就是一个环太湖城市群。

按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太湖在苏州府西南三十里,常州府东南八十里,浙江湖州府北二十八里。

其滨江之县曰:吴江、吴县(今苏州市)、武进(今常州市)、宜兴、无锡(今无锡市)、乌程、长兴(今属湖州市),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

或谓之震泽。

吴郡志载(范成大),太湖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二十里,周五百里。

中游七十二峰,为三吴之巨浸。

现在太湖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管辖。

太湖,它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湖州市相连。

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太湖横跨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虎丘区、吴江区)、无锡市(滨湖区、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湖州市(长兴县、吴兴区)。

太湖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管辖。

太湖南岸从父子岭起,沿湖岸线为苏浙两省行政区域分界线。

湖州太湖沿岸线长57.86公里,虽然湖州没有太湖水域,但是浙江方享有开发利用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现由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利用。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第一位鄱阳湖,第二为洞庭湖),在江苏省南部境内。

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

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滆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

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水位最高时面积为2445平方公里,蓄水27.2亿立方米。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
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
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

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

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

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

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

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

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

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

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太湖的景色秀丽,尤以无锡的鼋头渚公园为代表,我国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诗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对鼋头渚的风光赞不绝口。

此外,太湖沿线比较著名的景点还有苏州东山、西山、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灵山大佛、鼋头渚风景区、蠡园;常州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蓼莪禅寺、竺山湖小镇、太湖国际颐养森林公园以及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等。

有一首诗这样描述美丽的常州市武进太湖湾:泛舟碧波上,悠游林泉间。

太湖三千景,集此一湾显。

不羡世中杰,但求云里仙。

举杯邀山近,相看两部厌。

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了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

太湖湾湖山结合完美,坐北朝南,平山远水,风景秀丽,腹地缓坡,“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旷远”。

沿湖岸线长约7公里,共有山头19座,山坞11个,大小水库8个,临湖有7个山湾,湖中还有吴文化历史名岛:焦山岛和小焦山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