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访的达标治疗(T2T)实现模型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达标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达标治疗

中华风湿病学会指南目标
1.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尽可能最大程 度地减轻症状,如背痛、晨僵和疲劳。 2.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功 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能力和工作 能力。 3.防止关节损伤:要防止累及髋、肩、中 轴和外周关节的患者的新骨形成、骨质破 坏、骨性强直和脊柱变形。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社会经济学因 素、工作、病退、退休等。 5. 防止脊柱疾病的并发症:防止脊柱骨折、 屈曲性挛缩,特别是颈椎。
• 患者符合AS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或ASAS对中轴型SpA的诊断标准 • 疾病处于活动期【持续时间≥4周;BASDAI≥4(0-10)】 • 以下治疗失败者
*ASAS: 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 **充分治疗的定义为,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2种NSAIDs最大剂量或能够耐受的剂量治疗4周以上
Désirée van der Heijde, et al. Ann Rheum Dis 2011; 70: 905-908
•临床缓解的病人70%没达到MRI 缓解
Sieper J. Ann Rheum Dis. 2012;71 Suppl 2:i93-5.
治愈疾病的唯一办法是 早期尽快缓解病情 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不复发
免疫异常 炎症损害 临床异常
维 持


临床缓解
ü ü ü
BASDAI
ASAS“部分”临床缓解 ASDAS-CRP
ASDAS-ESR
BASDAI评估临床疾病活动性
• 疲劳、颈背髋疼痛、 外周关节疼痛及肿胀、 局部压痛、晨僵持续 时间和严重程度 • 求平均值,明显疾病 活动:4
• 3个月改善50% (BASDAI50)或者提 高2分定义为治疗有效
Zochling J.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1;63 Suppl 11:S47-58. Sieper J. Ann Rheum Dis. 2012;71 Suppl 2:i93-5.

AS椎体细胞活化治疗体系强直性脊柱炎疗法

AS椎体细胞活化治疗体系强直性脊柱炎疗法

"AS椎体细胞活化治疗体系"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权威疗法,以其确切的疗效获得医学界及强直患者的高度认可,奠定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行业治疗标准。

成为最值得患者信赖的、精准化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科学疗法。

中文名称:AS椎体细胞活化治疗体系疗法外文名称:AS -- vertebral cell activation treatmentsystem therapy别称:强直性脊柱炎椎体细胞活化治疗体系运用领域: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疗法简介"AS椎体细胞活化治疗体系"是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领域泰斗级专家赵克明教授,根据30余年的治疗经验,联合我国多位骨科专家历时十余年创新研发的重大科研成果。

该疗法引进德国生物超氧治疗仪,迅速氧化、溶解、灭杀引起椎体组织的炎性物质,通过无副作用的放射免疫治疗,使"椎体细胞生物再生因子"刺激神经细胞修复再生,从根本上解除椎体的神经根和静脉压迫问题,重建人体脊柱组织的免疫功能,阻止炎性物质侵害脊椎组织。

通过透皮给药技术,将国家保密中药分解为极易吸收的小分子结构,直接进入病灶清除脊柱关节周围毒素与致病因子,重建血氧循环系统,消除病根,加速愈合。

研发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骨骼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以往曾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大的区别,故将其定为一种独立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

该病变常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到脊柱及脊旁组织,最后引起骨性强直。

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是较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目前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约超过1000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16-30岁的年轻人。

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大约15-1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15-20万人可能为重症残废,不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控制疾病进展
通过调整免疫功能和改善 局部微环境,控制强直性 脊柱炎的病情进展,减少 关节破坏和残疾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 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实现最佳的治疗 效果。
中药治疗方法及方剂选择
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强直性脊 柱炎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 肝肾不足等证型,针对不同证型 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06
指南的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 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注意调整药物剂 量和治疗方式。
副作用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 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 自我管理能力。
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常用中药方剂
如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等功效,可改善患者的 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 的。常用穴位包括肾俞、命门、腰阳 关等。
拔罐治疗
通过在局部皮肤上施加负压,使局部 组织充血、瘀血,从而刺激机体产生 自我修复反应,达到缓解疼痛、改善 关节功能的目的。
疾病活动度评估
采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 分(ASDAS)、Bath强直性脊柱 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等评
估工具。
影像学评估
采用脊柱X线平片、MRI等影像学 手段,评估脊柱炎症和损伤程度。
实验室指标评估
根据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 ,评估疾病活动度和炎症反应程度 。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1 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据初步调查,我国AS的患病率约为0.3%,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

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病变特点是从骶髂关节开始,沿脊椎缓慢向上进展,或同时向下蔓延,累及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累及上肢关节少见。

早期病理性标志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

AS从初次出现慢性症状到确诊一般要经过5-10年。

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合理、及时的治疗。

2 A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AS的诊断较多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表1)。

但随着对AS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出现后,修订的纽约标准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

2009年国际脊柱夫节炎评估协会(The Assessment of SpondyI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制订的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中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图1)有助于早期AS的确诊和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确诊AS:满足放射学标准加上临床标准1-3条中的任意一条。

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0级,正常;I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病变: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至少伴有以下一项改变: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3 AS的治疗方案治疗目标:(1)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减轻症状,如背痛、关节痛、晨僵和疲劳;(2)预防和矫正畸形:减缓脊柱和关节破坏进程,对脊柱或髋、膝等大关节强直或严重畸形者通过手术矫正;(3)改善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和心理机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T2 mapping序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T2 mapping序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T2 mapping序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甄涛;胡大成;陈文辉【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序列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有慢性炎性下腰痛症状的患者5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AS的36例,另14例诊断为单纯慢性下腰痛(LBP)。

所有患者均进行骶髂关节常规序列及8回波T2 mapping 序列的扫描,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双侧骶髂骨骨性关节面下骨髓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S组左、右侧及双侧骶骨T2值与L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S组左、右侧及双侧髂骨T2值均大于LB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例AS患者中的26例中共发现60处病灶,病灶与其周围相对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

结论 T2 mapping 序列可早期发现骶髂关节骨髓T2值的改变,可对AS早期骨髓病变与单纯的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鉴别,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2 mapping sequence in early diagno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flamatory low back pain symptoms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out of which 36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AS and the remaining 14 as simple chronic low back pain (LBP).Images were obtained using a 1.5T MR scanner HDxt GE. The sequences included traditional sequences and 8 echo T2 mapping sequence. T2 values of subchondral bone morrow in bilateral ilium and sacrum along the sacroiliac joint were measured using GE AW4.4 post-processing workstation. An independent two sample t-test (SPSS Version 18)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se the difference of T2 values between AS and LBP patients with P value of<0.05 as the level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S and LBP group of the mean T2 values in bilateral sacrum. The mean T2 values in bilateral iliac bone marrow of AS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LBP patients (P<0.05). There were 26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60 lesions in 36 AS patients . The mean T2 values of the lesions were higher than the neighboring relatively normal tissues.(P<0.05). Conclusion T2 mapping sequence could detect the early change of the T2 values of bone marrow,by which early bone marrow lesion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could be detected and we could use this technology to differentiate simple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AS patients.【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344-345,348)【关键词】T2 mapping;磁共振;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作者】甄涛;胡大成;陈文辉【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血清学检测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是一种原发的影响脊柱、骶髂关节、外周大关节及肌腱处的炎症性病变,它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有关[1]。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摘要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炎(SpA)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如何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患者自我参与管理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开展AS/SpA病友会患者与专家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关注问题的调查,筛选出问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相关原则,按照国际规范流程,提出AS/SpA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5条。

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炎(SpA)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1,2,3],但如何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患者自我参与管理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自2011年4月我国成立SpA/AS病友会,并加盟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联盟(ASIF)至今已9年。

在我国广州市召开的ASIF会议中,亚洲、美洲、欧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病友们参与AS/SpA患者关注问题的问卷调查,筛选病友最关心的问题,同期成立了多学科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从最受关注的问题出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相关原则,按照国际规范流程,提出AS/SpA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5条。

指南形成方法1.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由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ASIF发起,指南首席专家古洁若和Zhivko Yankov,首席方法学家杨克虎。

启动时间为2019年1月20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

2.指南工作组:工作组由多学科(涵盖风湿免疫科、骨科、影像科、伦理学及循证医学等学科)专家和病友会成员组成。

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GRADE中国中心杨克虎教授团队指导,古洁若教授团队等专家工作组成员协同完成。

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指南注册与计划书撰写: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注册(注册号为IPGRP-2018CN02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研究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AS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背痛V AS评分、PGA评分、ESR及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晨僵时间均较前显著缩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7%,对照组为11.8%,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益赛普;临床疗效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柱及下肢大关节,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脊柱强直以及髋关节畸形等[1]。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应用于本病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疗效。

我院应用TNF-α抑制剂益赛普治疗本病,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AS患者68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除外完全脊柱强直患者、本研究药物治疗史患者、恶性肿瘤以及结核感染史患者。

其中,男51例,女17例,年龄18~46岁,平均为(25.9±5.4)岁;病程12~44个月,平均为(23.1±6.5)个月。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本组予以AS常规治疗,即予以非甾体抗炎药物塞来昔布胶囊口服,200mg/次,2次/d,在病情获得控制4w后停止应用;予以柳氮磺胺吡啶口服,0.5g/次,3次/d,用药12w;予以甲氨蝶呤片口服,15mg/次,1次/w,用药12w。

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赛普经上臂皮下注射,25mg/次,2次/w,连续用药12w。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康复护理教学 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康复护理教学  ppt课件
肢体活动: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指导做俯 卧撑、斜撑、下蹲、 屈髋、左右摆动双髋、 双腿、慢跑等
颈椎运动:头颈部左右侧屈、 前倾、后伸,左右旋转,保 C 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晨僵锻炼:患者出现晨僵 A 时,在床上缓慢活动双髋 双腿,转动颈部双肩,进 一步活动躯干全身
B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操
2017/7/21
C
缓解病人的疼痛 给病人创造安静 舒适的休息环境 睡前可洗个热水 澡,或喝杯热牛 奶,必要时可遵 医嘱给予药物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主要观察关节 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的 变化,晨僵、关节畸形的 进展或缓解的情况。有无 胸痛、心前区疼痛、腹痛 、消化道出血、头痛、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关 节外症状。一旦出现,提 示病情严重,应及时报告 医生处理。 休息与活动:鼓励患者 坚持脊柱,胸廓,髋关 节活动等医疗锻炼,游 泳是最适合的全身运动 。
01
关节表现
13
14
02
关节外表现
16
结合病历 ?
晨僵
肌腱、韧带骨 附着点炎症
2
炎性 腰背痛
1
3
外周关节炎
首发症状 4
辅助 检查
结合病历 ? 02 03 04 05
01
血常规
血沉
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
HLA-B27
影像学检查
18
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 双侧髋关节间隙变窄
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骨质疏松
康复锻炼
呼吸运动锻炼:取正立 位,双手叉腰,进行深 呼吸锻炼,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交替进行3-6 次/天,每次20-30下呼 吸,防止胸廓僵硬,影 响呼吸
E
脊柱的功能训练:可以让 患者坚持3次俯卧,每次 30min,嘱患者适当做俯 卧撑、斜撑、背部伸展等 活动,坐立或站立时保持 D 挺胸收腹的习惯,每天23次,练习背靠墙站立, 以保持良好的姿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