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时文阅读(4)学案 人教版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附加题练习

语文附加练习二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余深爱其言。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20.《随园诗话》的作者是▲,他提出的▲,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
(2分)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文本的观点。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家》叙写了高家的四类人物:封建家族维护者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安、克定;反抗者觉新觉民;受害者梅、瑞珏、鸣凤。
B.《女神·天狗》中,天狗那可以“吞掉一切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C.《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
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D.《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计划让克罗旭或格拉桑去巴黎清理弟弟的债务,克罗旭表示他可以去巴黎办这件事且不要葛朗台付旅费。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决定要证实克劳狄斯的罪行,恰好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
他命戏子排演《贡扎古之死》,自己加编新台词,改成了《捕鼠机》。
23.简答题(10分)(1)“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一诗赞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位人物?请简述诗中相关情节。
(5分)(2)请概述《茶馆》中秦仲义的遭遇并简析其性格。
(5分)(3).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称呼有好几个,一会儿用这一个,一会儿又用另一个。
请说说这些称呼的含义,并说明理由。
(5分)(4)请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婚姻悲剧。
江苏省海门市高中语文9月双休日自主学习导学单(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门市2013届高中语文9月双休日自主学习导学单(教师版)一、【本周知识回顾】(15分钟)重点回顾:1、实词推断。
2、基础知识巩固。
1、解释加点词语。
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天下属.安定(适才,刚刚)冠盖相属.(连接)诸侯皆属.焉(隶属,归属)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背离,抛弃)梦亦同趣.(同“趋”,往,赴)举类.迩而见义远(条例,事例)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辨,区分)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犯法当.死(判处,判罪)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六王毕,四海一.(统一)但求欲死,不复顾利害..(个人安危)殆例..送死(几乎,差不多;等于)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真是)轻重固.何如哉(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蔺相如固.止之(坚决)2、字音。
剔除tī孝悌恸哭tòng斡旋wò紊乱wěn侮辱wǔ檄文xí楔子xiē倾轧肄业yì锃亮zèng作坊zuō熬心āo鏖战áo剥皮bāo绰起chāo乘机chéng勾当gòu和弄huò给以gěi渐染jiān羸弱léi撩水liāo牟取móu驽马nú喷香pèn扒手pá掮客qián 黢黑qū逡巡qūn麇集qún缫丝sāo芟除shān刷白shuà趿拉tā体己tī晕船yùn应届yīng择菜zhái挣脱zhèng二、【错题重练】判断下列成语的正误。
(如有误,指名错误原因)1、屈原本可以不死,如果他明哲保身....,与世俯仰。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正是对当时丑恶现实的绝望以及对苟且人生的否定。
2、朗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阅读衔接(4)学案 人教版

【阅读衔接】灯下草虫鸣文/潘纤云晚灯夜读,有虫声自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内竟是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孤寒,会掀起人的忧伤往事。
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繁复变幻,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心内不由自主地跟着柔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远古的《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
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
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过,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
但我觉得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一乡下亲戚处,跟着婶婶去田野里守秋。
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现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轮廓伏在野地里,四野澄明,远处飘来新稻的清香。
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瞪大眼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
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声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地响个不停。
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中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田野为舞台,音乐会浩大隆重,我们都是虫们的肃穆听众。
那晚我被这秋之天籁音所着迷,直至黎明方才睡去。
江苏省海门市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时文阅读(2)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时文阅读(2)阅读指导:朋友,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修养自己的心灵。
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境界。
人生的烦恼来自于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使你心中的明月蒙尘。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既不抱怨贫贱又不仇视富贵。
而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守自己的高洁,这是勇敢,也是骨气,一切出自本心。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
温馨提示: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好文章。
这种感染力主要来源于精彩的细节描写。
比如,主人公“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又如,当他执拗地要把钱还给“我”时,“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这些细节让我们体悟到:穷人的钱虽然来之不易,但穷人有穷人的风骨,决不贪占别人的便宜;穷人有穷人的人格,一切困难都自己扛。
第二篇文章由一方古代印章上的“真水无香”四个字,触发了作者的玄思。
由“真水”联想到那些“已超乎贤愚得失之境”的“真人”,作者如同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归隐山林的哲人,在力求阐发一种至高境界的为人之道。
然而身处物欲横流的今天,谁又能不沾上点名利之气呢?文末写道:“有些话有些事,也许还是从来不知道的好。
”这话里未免带着一丝无奈。
第三篇文章阐述人凭什么安身立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本文作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有自信。
选择什么职业、怎样的生活,都要有自信,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踏实地工作,安详地生活,不自卑,不嫉妒,不为高薪、华屋、名车折腰。
“选择的自信”,既是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人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章事例典型,铺陈时描述、概叙兼而有之,笔调亲切、轻松,观点折服人心。
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周末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周知识摘要】(15分钟)1、改正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按()装针贬()脉博()松驰()精萃()重迭()防()碍幅()射气慨()粗旷()震憾()凑和()既()使峻()工打腊()了()望杀戳()痉孪()沉缅()罗()唆修茸(()亲()睐发韧()欣尝()九宵()寒喧()膺()品脏()款醮()水蜇()伏装祯()编篡()迁徒()九洲()追朔()泊()来品渡()假村侯()车室挖墙角()老俩()口大姆()指入场卷()搔()痒病做()月子甘败()下风自抱()自弃一愁()莫展穿()流不息一幅()对联天翻地复()言简意骇()一股()作气悬梁刺骨()食不裹()腹迫不急()待一如继()往草管()人命娇()揉造作一诺千斤()不径()而走不落巢()臼烩()炙人口死皮癞()脸兰()天白云鼎立()相助再接再励()黄梁()美梦美仑()美奂蛛丝蚂()迹萎糜()不振默()守成规沤()心沥血磬()竹难书声名雀()起谈笑风声()人情事()故有持()无恐鬼鬼崇崇()金榜提()名趋之若骛()洁白无暇()不能自己()记忆尤()新竭泽而鱼()滥芋()充数世外桃园()饮鸠()止渴灸()手可热床第()之私2、默写检测昨夜风疏雨骤,。
知否,知否,。
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帘卷西风,。
怒发冲冠,凭栏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③,。
自胡马窥江④去后,,。
渐黄昏、,。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只有香如故。
,。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
【典题变式】(10分钟)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 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2) “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3)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期盼?(4分)【错题重练】(10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赡.养/擅.离职守麻痹./俾.众周知职称./称.心如意B.媲.美/筚.路蓝缕对峙./恃.才傲物牢笼./烟笼.雾锁C.马厩./一蹴.而就缱绻./卷.帙浩繁宁.可/宁.死不屈D.驿.站/自怨自艾.船舷./弦.外之音行.伍/字里行.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某名校因借助奥数选拔学生而被《人民日报》不具名..批评,此后教育部门史无前例的针对性整治措施也随之出台。
江苏省海门市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时文阅读(4)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时文阅读(4)阅读指导:王开岭关于文化的问答问:在您心目中,文化是什么?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答:文化,在我眼里,就是祖祖辈辈积攒下的那堆东西,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就不知自个儿是谁。
较之通常说的“发展”“前进”,文化即拖时代后腿的那股定力,那个尾巴。
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
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
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
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
老就是古老,它帮我们收藏光阴和记忆。
有个词很贴切,叫“古稀”,越古的东西越稀少,光阴把它们淹没了。
老建筑、老街区、老字号、老报刊、老电影、老唱片、长者、古董、博物馆、线装书、繁体字……都是“老”的载体。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够老,老东西太少,超乎正常的少。
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现代中国的破坏力太强,尤其1949年后,“破旧立新”和“反封建迷信”,把无数珍贵的“老”扔进了废品站和火堆里。
如今,城市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铲倒被篡改,建起了复古街。
还有文言文和繁体字,没有哪个民族,它一百年前的母语竟需要翻译和注释,论国学和传统,大陆百姓和学者比台湾差得远,人家更像“国人”。
慢就是舒缓,即耐心、从容、对细节的迷恋。
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匆、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进入了快餐年代。
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我们停不下来,只好以“更快”代替快,用目不暇接屏蔽我们的挑剔,治疗焦虑的药方竟然成了——再快点,快得让自己来不及焦虑!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里讲了件事:墨西哥的山地民族有个规矩,上山途中,无论累不累,走一段即要停下休息,理由是“走得太快,人会丢了灵魂。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阅读衔接(6)学案 人教版

【阅读衔接】(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李建军对托尔斯泰而言,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
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
事实让,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就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
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有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
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他关心、同情弱者。
他把写作当做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理行为。
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
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做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做“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
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
江苏省海门市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时文阅读(6)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时文阅读(6)阅读指导:中国传统节日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可是在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传统节日的风采被我们渐渐地淡忘了,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传统节日的优美一言难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洒下了一路鲜花,对世界文化和文明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我们怎能疏远这个美好的花朵呢!来吧,让我们亲近我们的传统节日,拥抱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传统节日增加营养,让传统节日永葆青春!素材积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2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1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上班。
二、春节:1月22日至28日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1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
3月3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
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30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8天。
9月29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外来节日与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1.中国的传统节日1.1、中国传统节日简介1.1.1、春节(Spring Festival) 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1.1.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文阅读】(35分钟)阅读指导:王开岭关于文化的问答问:在您心目中,文化是什么?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答:文化,在我眼里,就是祖祖辈辈积攒下的那堆东西,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就不知自个儿是谁。
较之通常说的“发展”“前进”,文化即拖时代后腿的那股定力,那个尾巴。
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
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
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
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
老就是古老,它帮我们收藏光阴和记忆。
有个词很贴切,叫“古稀”,越古的东西越稀少,光阴把它们淹没了。
老建筑、老街区、老字号、老报刊、老电影、老唱片、长者、古董、博物馆、线装书、繁体字……都是“老”的载体。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够老,老东西太少,超乎正常的少。
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现代中国的破坏力太强,尤其1949年后,“破旧立新”和“反封建迷信”,把无数珍贵的“老”扔进了废品站和火堆里。
如今,城市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铲倒被篡改,建起了复古街。
还有文言文和繁体字,没有哪个民族,它一百年前的母语竟需要翻译和注释,论国学和传统,大陆百姓和学者比台湾差得远,人家更像“国人”。
慢就是舒缓,即耐心、从容、对细节的迷恋。
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匆、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进入了快餐年代。
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我们停不下来,只好以“更快”代替快,用目不暇接屏蔽我们的挑剔,治疗焦虑的药方竟然成了——再快点,快得让自己来不及焦虑!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里讲了件事:墨西哥的山地民族有个规矩,上山途中,无论累不累,走一段即要停下休息,理由是“走得太快,人会丢了灵魂。
”近年,欧洲兴起了一种“慢生活”运动,不是倡导慢,而是试图恢复生活本来的样子,正常的样子。
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美和秩序。
文化虽然老,却是最永恒的时尚。
在一篇文章中我说过:“变和巨变是一种意义,不变和少变也是一种意义,甚至蕴藏巨大的未来价值。
”文化就是一种不变和少变的东西。
将来,世界会变成怎样的呢?许多年前,朋霍费尔预言说:“在文化方面,它意味着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返回从容的闲瑕,从放荡挥霍返回冥想回忆,从强烈的感觉返回宁静的思考,从技巧返回艺术,从趋炎附势返回温良谦和,从虚张浮夸返回中庸平和。
”这是很乐观的憧憬。
但愿别辜负它。
【时文阅读】炒作“传统文化”需求何在2012 来源:中国青年报程曼祺中学课本中有一篇鲁迅的《父亲的病》,文中“经霜三年的甘蔗”和“先知秋气的梧桐”,是对玄妙中医的一种玄妙讽刺。
而风水轮流转,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有回暖趋势,周易、中医、武术等传统“国粹”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但在怀着各样的目的参与到传统文化复兴潮流的人群中,也不乏鲁迅提到的S城神医式人物——他们名声在外、修为非凡,却有骗子的嫌疑。
“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就是这么一位神人。
在走红网络的收徒仪式视频中,闫芳大师面对几个徒弟的轮番进攻,神情自若,潇洒淡然。
只见她一抬手,一甩肩,所有试图近身者莫不大喊大叫,上蹿下跳,弹开数米。
这一段夸张到滑稽的视频引起热议,闫芳被不少网友视为骗子。
9月10日的电视采访中,央视记者亲自上阵尝试隔山打牛,证实这位突然走红的太极传人确实疑点重重。
但这种对不符合科学常识或缺乏科学根据的传统文化炒作,却层出不穷。
远的有炒热绿豆养生的张悟本以及收了不少名流弟子的李一,近的有甘肃省卫生厅真气运行骨干班中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41位高人。
对“传统文化”的炒作不是个例,而成为现象。
这是因为在当今中国,被玄化、神秘化的“传统文化”很有市场,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当下中国,有现实需求。
这种需求既是商业的也是政治的,同时有社会心理层面的原因。
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来说,在人山人海中,真有一批人信这种奇功异术。
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闫芳们就不愁跟随者、响应者和交钱学习者。
之前张悟本的万能绿豆养生说和他的畅销书,为他赚得盆满钵满;李一道长为徒弟们提供的高额道教修行“度假套餐”,为他挣来了翻新扩建道观之利。
这些游走在“文化产业”和“骗局”之间的“商界传奇”,往往能为其组织者赢得暴利。
因此,效仿者前赴后继,络绎不绝从政治上来说,在国家提倡传统文化复兴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之下,不少地方把“搞文化产业”变成了“搞文化政绩”,甘肃省卫生厅甚至专门开个骨干班研究真气运行。
难道复兴传统文化,就是拉帮公务员来打坐运气?而这个骨干班花了多少经费,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说这反映了中国人愚昧迷信,没有真正接受科学观念,官员和普通民众中皆有此辈。
笔者倒是认为这其实不仅仅是传统观念所致,更不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特例。
西方社会也曾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狂飙岁月中,年轻人对大麻、幻想和神秘主义的沉迷;50年代创立,至今依然活跃的山达基教(也叫科学神教 Scientology)和各种盛行的催眠术……西方人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是也有很多“愚昧”“神秘”“玄幻”的资源被挖掘或新造?对玄虚和神秘主义的追求和倾向,其实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和程式化生活的一种抗拒。
在一切皆有规范和流程的今天,在科学技术越加发展,并且控制到方方面面的今天,人们似乎时不时愿意相信有那么些“不可解释的现象”和“不可言说之物”。
利用这种心态所进行的商业炒作和形式化复兴,同时也是快速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浮躁氛围的侧面体现。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目前这些“笑话”的过程性,不少“先进国家”都经历过类似阶段。
另一方面,民众对于传统文化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存一份真的温情与敬意。
国家政策在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时,需要更多具体的政策来鼓励真正的创新,打压以“传统文化”之名,行坑蒙拐骗之事的行为。
文化遗产——民族的魂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
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 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
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
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
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
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
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
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当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
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
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
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
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
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
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
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
唯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夕”,对爱情进行文化过滤单士兵今天是“七夕”,是个与爱情有关的日子。
玫瑰,巧克力,烛光晚餐,爱情电影,总之,浪漫满城,人心荡漾。
想得到爱情,已经得到爱情的人,在这个日子,不淡定,会在绞尽脑汁地折腾。
爱情是好东西。
但在这个时代,爱情既是保鲜品,又是易碎品。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有无数人在为爱情哭泣。
为了夺取爱情,为了守护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各种战争从古至今,从未止息。
从冷兵器时代的决斗相残,到商业时代的经济轰炸,爱情被各种力量捆绑。
要得到爱情,有人靠勇敢抢夺维系,有人用阴谋占有。
于是,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好东西了。
这世间,不仅有变质的爱情,还会有危险的爱情。
“爱你变成伤害你”,各种恋爱暴力与爱情犯罪,正在不断制造出太多的社会悲剧,让人看到太多的人性丑陋。
这表明,这个时代的爱情,需要经历一次重大的过滤,来祛除那些寄生于爱情身上的各种病毒,还原爱情最为纯朴、唯美、真诚、忠贞的价值本质。
“七夕”,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就应该承担这种情感质量的过滤功能。
能够纯净心灵,陶冶情感的,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文化。
“七夕”,可以用来呼唤有文化的爱情。
“七夕”在中国,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并列为六大传统节日,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太多美好的情感品质。
诸如勤劳勇敢、坚贞不屈、纯朴善良、忠城相依之类的价值元素,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爱情最需要补充的。
每一个节日都是一种纪念符号,记录着特定社会的生活方式,传递着相关情感体验。
那种简单用拿“情人节”这样的概念来界定“七夕”,实在太过浅薄,实在太过流俗了。
这些年,中国人盲目崇拜舶来品的西方情人节,除了给爱情提升物质支撑和豪华包装之外,并没有给那些相爱的人们内心植于共同的情感价值元素,来坚实他们的爱情基础。
“七夕”应该不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这个节日包裹着强大的礼仪性、象征性、情感性、伦理性的综合力量,在今天,不应该被轻易抽空,而应该得到强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和织女凄美的天上银河鹊桥相会的故事,无疑就是被浮华虚空击伤的这个时代人们最需要心中美丽的神话。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体味这样的传统价值,来弥补内心传统文化与真挚情感的缺失,人与人才会懂得更加珍惜,才会放弃那些物化的利益的现实因素,真正尊重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人们情感价值极度溃散的年代,在这个无数人扛着爱情旗号却干着很多肮脏交易的年代,不妨把“七夕”当成爱情过滤器,来进行一次文化建设,来做为一次人心建设。